APP下载

加强红色文化熏陶教育 引领塑造大学生价值观*

2023-01-08周辰娄志刚

智库时代 2022年6期
关键词:熏陶红色校园

周辰 娄志刚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进入21世纪以来,红色文化不断发展扩充,其蕴含着深刻价值与精神内涵,针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可以利用红色文化熏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等,为大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红色文化吸收了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植根于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代表着文化发展方向与主流。红色文化主要由红色精神文化、红色制度文化、红色物质文化三个方面构成。红色文化中显性、具体的文化形态为红色物质文化,红色物质文化属于红色文化物质的载体,可以通过实物、人物、图像等展现历史,对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一、对大学生加强红色文化熏陶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红色文化熏陶教育属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一

中国共产党历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为关注,在多年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经验做法与基本原则,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国家高度关注,各大高校积极配合,取得显著成效。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学府,肩负着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谁培养人的问题。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很好地解答这一问题,培养可以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对象为高校学生,由高校开展教育工作。大学生需要自觉承担建设社会的责任,坚持同人民和党站在一起[1]。针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了解,增强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增强学生理论自信,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价值观。

(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主要举措

高校开展红色文化可以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红色文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吸引力,通过红色文化熏陶教育可以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红色文化教育,高校通过培养一代一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高校主要职责是传承文化、传播知识,高校通过教育可以使得文化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代代相传,扩大文化影响力[2]。同时,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过程中,对高校红色文化熏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在文化熏陶教育中充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生情况等,培养高素质人才。另外,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需要充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使用文化影响力潜移默化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二、红色文化熏陶教育对于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策略

(一)利用多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高校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整合校园资源,利用大学生社团等开展多种多样的红色文化熏陶教育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确保红色文化熏陶教育质量。社团活动可潜移默化影响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具有积极作用,开展红色文化相关社团活动,一方面可以确保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确保文化熏陶教育的质量。首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立红色文化社团。高校可以结合自身所在区域,设置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文化社团。例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红色学坛、国学会等红色文化社团,这些文化社团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最前沿的红色文化成果,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更新红色文化教育知识。其次,利用社团开展多种红色文化社团活动[3]。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时,可以开展红色文化相关活动,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确保红色文化教育质量。例如,在社团建设独特的大学生议事、参政平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创造红色文化教育新方法与新载体。再次,完善社团管理机制。根据社团活动情况,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让教师加强日常社团活动的监督与管理,确保社团活动的质量。在红色文化社团活动开展中,相关指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并适当组织思想交流活动,避免学生在交流中出现过激行为,保证整个社团活动的开展质量,提升红色文化熏陶教育质量。

(二)积极利用校园主流媒体弘扬红色文化

高校在塑造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可以积极运用校园广播、校园报刊、校园户外媒介等多种主流媒体,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高校广播、校园报刊等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本校的发展历史,属于校园主流传播媒介,具有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可以将信息传达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并且可以通过多次播放,满足大学生收听需求,提升信息传播质量。校园广播多在课下时间进行,不会占用课上时间,潜移默化融入大学生校园生活中,提高红色文化熏陶教育的有效性[4]。校园户外媒介则主要指横幅、宣传栏等,其可以在大学生流量集中的操场、道路两侧、教学楼附近区域悬挂、张贴,增加大学生同红色文化接触的机会,便于大学生反复阅读,提升整体宣传效果。校园期刊、校园广播、校园户外媒介可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校园红色文化熏陶教育中,可以积极弘扬“延安精神”“奥运精神”“抗洪精神”等,为大学生带来强烈的精神震撼,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善恶,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变化,引导学生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伟大民族复兴奋斗。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的优势,对栏目与版面进行设计,增加节目本身的艺术性,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

(三)注重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红色文化需求

高校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时,需要充分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及时对国家政策、方针、路线、事迹等进行宣传,开设红色文化教育专栏,确保红色文化熏陶教育质量。例如,在红色文化熏陶教育中,可以利用校园新闻中心或者广播,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专题宣传,组织相关纪念活动,普及红色文化知识,提升红色文化熏陶教育效果[5]。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熏陶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数字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开展熏陶教育,进一步贴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确保红色文化教育质量。首先,利用自媒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高校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移动手机等多种自媒体平台进行红色文化传播。例如,高校可以在“十一”国庆节开设微博话题“我和我的祖国”,让大学生通过微博话题表达观点、分享事件,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红色文化熏陶教育质量。其次,高校推动红色网站的建设与规划。高校在红色文化建设与规划中,可以进一步丰富网站内容,及时更新网站图像、视频、声音等,摒弃单纯的理论说教,凸显网站内容的吸引力与趣味性 ,提高红色文化宣传水平[6]。红色文化宣传过程中要强化宣传力度,选拔并培养一批高素质网站维护专业人才,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抵制网络上低俗、消极、腐朽的“灰色文化”。同时,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承担红色文化教育职能,开设相关专栏。例如,高校可开展党史校史专栏,设立专门的红色文化网站,以“提倡多样化,弘扬文化主旋律”为原则,整合与开发红色文化,使得大学生主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与熏陶。

(四)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高校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熏陶教育过程中,可以结合本校教育资源实际情况,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打破红色文化熏陶教育偏重理论的局限性,有效规避熏陶教育流于形式的情况。首先,充分利用当前已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高校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实地调研,并通过开设微博话题、撰写观后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地调研的同时,传承革命前辈优良传统,加深对红色文化精髓的理解,促进红色文化传播。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积极争取文化教育、政府等多方面的社会资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创造条件。例如,高校可以同相关红色革命纪念馆合作,为学生减免门票方法,为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便利,降低教育成本,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确保红色文化熏陶教育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其次,开展公益性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高校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时,可以充分组织旧衣物爱心捐赠、义务植树、支教活动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助力。再次,结合本地区红色文化分布情况建设教育基地。在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高校可以依据自身实际校情、地理区位等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例如,湖南省高校可以利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刘少奇纪念馆等开展党史教育,江西省高校可以利用本地区“方志敏烈士墓”“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本地区现有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便于充分利用本地区文化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且由于学生对本地区红色文化所知较多,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红色文化熏陶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持。最后,打造教育基地和高校共建模式。高校可加强同红色景区、纪念馆、博物馆等单位之间的联系,实现红色文化共享、共建。高校可以根据同纪念馆的合作情况,在高校内开展教育展等,确保红色文化教育质量。

(五)形成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理论

理论建设可以指导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在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理论建设中,需要协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充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红色文化是当前最强劲的文化形态之一,其理论成果丰富,蕴含的精神内涵多样,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时,必须以红色文化理论为基础,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红色文化进行整合,构建红色文化教育理论体系。同时,在红色文化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中,需要充分结合时代特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深入分析红色文化内涵,运用红色文化解决大学生成长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红色文化包含艰苦奋斗、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红色文化理论应用经验与不足,并根据红色文化熏陶教育的不足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全面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质量。

(六)课堂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

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体系,配合广播等熏陶教育,使得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首先,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红色文化,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红色文化熏陶教育质量,帮助大学生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在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当前大学生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国家大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等,使得学生对教材、红色文化的认识逐渐加深,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高校可以从德育研究入手,融合红色文化,编写红色文化相关特色教材,并将教材应用于学生课堂教学中,开设特色课程,满足大学生需求,提高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提高教师政治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为红色文化熏陶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持。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教师作为主要参与主体之一,其专业素养水平的提升便于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继而实现教学的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为有趣的红色文化课堂,增强课堂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可以从教师培训、教师教学计划管理两方面入手。在教师培训中,高校可结合当前教师的具体情况,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活动与交流活动,以便于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开展培训,全方位提升教师教育综合技能水平,可组织校内教师培训与交流,或者派遣教师去其他红色文化熏陶教育比较成功的院校学习,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全面提升红色文化熏陶教育质量。在教师教育计划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提高教师对红色文化进课堂、熏陶教育的认识,提升教师运用红色文化开展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对教师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进行管理。

再次,教师在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时需要不断创新,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习能力较强,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硬件设施,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手机等,用视频、声音、图像、文字等手段开展教育,把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展现在大学生面前,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工作高效开展。最后,教师在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时需要关注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以便及时发现红色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制订创新的教学方案,贴合大学生学习需求,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积极的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红色文化相关征文竞赛等,考评学生学习情况,并在大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中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等技术,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熏陶教育属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一,是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主要举措,不断提高红色文化熏陶教育的质量,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全面提升。高校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时,可以采取利用多种活动、校园主流媒体、注重生活实际、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形成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理论、课堂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等策略,引领塑造大学生价值观。

猜你喜欢

熏陶红色校园
用艺术熏陶家风
红色是什么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花糕,我爱摆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