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 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民政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2023-01-08

中国民政 2022年16期
关键词:民政部失业边缘

8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出席吹风会,并答记者问。

一是加大低保政策落实力度。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低保扩围增效的要求,民政部在完善低保制度方面,做了一些制度上的创新,比如,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形成了按户保和按人保的结合,从而使低保制度更有容量。比如,鼓励各地将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从过去的县下放到乡镇(街道),从而加快低保审核确认的时限。再比如,核算家庭收入时,按照规定适当扣减一些刚性支出和必要的就业成本,对实现就业后的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这些低保家庭,给半年到一年的渐退期,使低保覆盖更多的困难群众。这些创新是扩大低保救助范围的政策依据,我们将指导地方进一步细化实化这些创新举措,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是加强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落实低保“单人保”政策,就需要认定低保边缘家庭。这次阶段性扩大价格联动机制的覆盖范围,也包括了低保边缘人口。低保边缘家庭一般是指不符合低保条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是低于低保标准1.5倍(有的地方是2倍),同时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有关规定的家庭。这个工作去年下半年我们才开始,各级民政系统已经认定了570多万低保边缘人口,还在进一步加强。

三是切实做好急难临时救助工作。为了增强救助时效性,还要做好急难临时救助工作,重点指导地方全面落实生活困难未参保失业人员的临时救助政策,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经本人申请,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同时,还要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协同,使急难临时救助有效衔接就业政策、失业保险政策,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临时遇困人员渡过难关。

四是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的渠道。推进乡镇(街道)“一门受理、协同机制”建设,设置社会救助窗口,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动员基层干部,加强主动发现、主动摸排,把一些无力申请或者不知道怎么申请的“不声不响”困难群众找出来,协助他们来申请救助。同时,畅通社会救助热线,在全国开通了3700多个社会救助服务热线,这个在“中国民政”微信公众号、中国政府网和民政部网站上都有,群众可以随时来查询,也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咨询。最后是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全流程线上办理,提高社会救助时效。

针对困难群众有可能继续增加的情况,下一步我们重点从动态监测和综合帮扶这两个方面来强化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所谓动态监测,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更多的低收入困难群众纳入监测范围。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收录了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信息,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支出型困难群众、易返贫致贫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我们还要把更多的困难群众纳入到监测范围。同时,还要拓展平台的功能应用,加强跟教育、人社、医保、住建、卫生健康、应急、乡村振兴、总工会、残联等相关部门的数据比对,针对重病、残疾、失业、就学等情况设置预警指标,建立相应的监测预警机制。

所谓综合帮扶,就是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针对不同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政策,建立起救助的圈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比如生活有困难的给予低保或临时救助,生病了有医疗救助,上学困难有教育救助,住房困难有住房救助,形成分层分类、综合救助的格局,从而通过社会救助体系来统筹救助资源,凝聚救助合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有力、更可持续的兜底保障。

做好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资金保障是前提。为了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财政部门建立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只能统筹用于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严禁用于其他方面。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今年安排补助资金1546.8亿元,比去年增加了70.6亿元,地方财政也都相应加大了投入。实行专款专用的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年初就有预算,中间不够要补,年底如果有结余,明年继续用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不得用于其他方面。低保等社会救助资金是民生保障的重点,也是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及时足额发放低保等社会救助资金没有问题。

猜你喜欢

民政部失业边缘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预警
民政部未批准任何带有“一带一路”字样的社会组织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民政部公布《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失业了
在边缘寻找自我
走在边缘
边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