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 构筑三条主线 提升寻亲返乡成效

2023-01-08王海丽廖培金

中国民政 2022年16期
关键词:管理站构筑细化

☉ 王海丽 廖培金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怎样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寻亲返乡工作,是救助管理机构面临的新大考。广东省广州市救助管理站转换视角、转变思路,聚焦寻亲返乡“前” “后”核心问题,精准施策,全力构筑“制度线”“智能线”“民心线”三条主线,多维度提升寻亲返乡成效。

构筑“制度线”,强化寻亲返乡力度。为持续做好寻亲返乡工作,广州市救助管理站进一步细化管理规定,以一条“制度线”划定责任、标定基准、设定标杆、提升效率,确保寻亲返乡工作扎实有力。一是压实责任主体,划定“责任线”。将寻亲返乡工作纳入党建引领核心工作,救助站党委、各级党支部作为责任主体始终把寻亲返乡工作当成救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相融合,以全体党员的拼劲、干劲、冲劲带动全体工作人员对寻亲返乡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面实行首办责任制,完善AB岗设置,细化寻亲返乡工作责任清单,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事事有人负责。二是细化管理规定,标定“基准线”。以“零滞留”为目标,细化寻亲返乡管理规定,标定寻亲返乡要求基准线,力争帮助已查明身份信息的省内受助人员在10天内返乡,省外受助人员在20天内返乡,对于确有特殊情况无法完成的,及时报上级民政部门协调解决。三是打造寻亲品牌,设定“对标线”。创建“老魏工作室”,以有32年丰富寻亲工作经验的老党员魏润能为核心,打造一支寻亲经验丰富、寻亲思路开阔、寻亲方式创新、寻亲成效显著的明星寻亲团队,设定标杆,作为全部寻亲工作人员的对标线,也是超越自己的起跑线。四是强化学习培训,提升“业务线”。对机构全体干部职工多次进行救助政策知识培训,各业务部门开展“救助业务大练兵”活动,每月上、中、下旬各利用半天时间开展业务学习,及时总结寻亲工作经验,持续提升寻亲队伍专业化水平。

构筑“智能线”,提升寻亲返乡效度。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在构筑“智能线”上持续发力,内外结合,将“智能线”贯穿于寻亲工作始终。机构内,对经快速查询未能确认身份信息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入站24小时内通过广东省救助管理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及其他适当形式、载体发布寻亲公告;对入站后7个工作日内无法核实身份信息的,采集DNA数据提交公安机关比对,同步开展采集人像信息、指纹等工作。机构外,主动与今日头条、抖音寻人、知名寻亲工作室等建立合作关系,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社会救助力量的大数据、精准地域推送、人脸识别等技术,加快信息获取、筛选、比对,减少寻亲工作时间成本。

构筑“民心线”,提升寻亲返乡温度。针对返乡之后生存难、回家之后家庭隔阂消除难等“后”续问题,广州市救助管理站主动延伸服务。一是心理关爱,解开“矛盾扣”。将“每日谈心谈话”“定期社工活动”“心理活动小组”“沙盘游戏”等融入日常服务,以解开受助群众内心的情感纠结,以不舍的亲情为抓手,化解家庭矛盾,帮助其返乡后更好地融入家庭。二是打造阵地,发挥“潜影响”。打造学习阵地,开辟阅览室,购置文学、汽车维修、心理学、计算机应用等多门类书籍,满足受助对象知识技能、情感心理需求;打造宣传阵地,设置宣传栏,张贴“党的建设”“疫情防控”“救助动态”等宣传内容,加强受助群众与社会的链接;打造交流阵地,通过寻亲故事、成功案例,唤起受助群众对家乡、对亲人的情感链接。三是积极协调,化解“生存难”。对于缺乏生存技能的受助群众,积极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给出符合受助群众切实需求的返乡帮扶方案。同时,主动追踪受助后续状况,积极推进帮扶方案落地,帮助受助群众尽快享受户籍地的兜底保障救助政策,尽最大努力避免再次陷入生存困境。

猜你喜欢

管理站构筑细化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对策
LESSO联塑 为居者构筑轻松生活
构筑中国的学问系统
在融入乡村振兴中细化文明实践
专利名称:一种双重细化锌合金中初生相的方法
对标一流 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访山西省生态畜牧产业管理站站长杨子森
中小企业重在责任细化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
潘磊:构筑天然免疫防线
浅析运输管理站的档案管理应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