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 强基础 优服务 讲文化

2023-01-08山东省民政厅

中国民政 2022年16期
关键词:普查山东省文化遗产

☉ 山东省民政厅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为契机,以夯实地名管理为发力点,以提升地名服务为落脚点,以地名文化建设为支撑点,不断优化地名专项事务,努力推动新时代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

当前+长远,建章立制抓基础。一是健全制度体系。聚焦制度化和规范化,将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成果和程序规范。2013年,制定《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2015年,印发《山东省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认定规范》;2020年,发布地方标准《城市街路巷地名规划规范》,形成数据库建设、图录典志编纂等多部规范,完善专家论证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使地名工作有法规可依,有制度规范,有程序规定,有实施路径。二是强化法治建设。在学法用法、立法先行和依法依规上下功夫。认真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积极做好地方法规“废、立、改”工作,大力推进《山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立法进程,探索制定《山东省地名管理行政处罚指引》。规范地名命名更名流程,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地名命名更名的科学性、规范性。三是构建联动机制。全省8个市的75个县(市、区)联合住建、文旅等部门建立地名管理协调机制,将统一监督管理、分级分类负责落到实处。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指导济南市历下区组建全国首支专业地名文化志愿服务力量—“历下者”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创树“行走中的地名文化”品牌。

线上+线下,提质增效强服务。一是打好“基础桩”。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普查入库数据62.1万条,建成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及时完善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让人民群众在互联网上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二是畅达“直通车”。以山东省民政区划地名数据平台为依托,以省大数据平台为支撑,与多个部门建立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做好地名信息支持。以地名电话查询、触摸屏、电子地图等为载体,及时满足群众地名需求。多地开发“地名电子书”等app或综合信息平台14个,创新提供地名信息服务。三是擦亮“地名标”。积极助力交流交往,及时查漏补缺,完善地名标志,全省设置或更新地名标志66.7万块。创新赋能“码上”服务,多地设置集指示和二维码文化信息等为一体的地名标志。

挖掘+弘扬,出新出彩续文脉。一是点上出彩。以示范引领促进共同提升。开展黄河流域地名文化保护,建成黄河地名文化采词库,指导沿黄9市丰富黄河地名文化活动。选取33个县(市、区)开展乡村地名管理工作试点,培育亮点,打造特色,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指导泰安市泰山区探索“地名+”模式,指导威海市文登区打造地名文化品牌。二是线上结果。成功申报认定千年古县7个,认定省级地名文化遗产18个,各级建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4个。积极开展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省级率先完成《山东省标准地名图集》《山东省标准地名录》《山东省标准地名志》《山东省标准地名诠释》等成果转化工作,市县两级累计出版地名图录典志138部、21.6万册。按照“整体推进、体现特色”原则,省级出版《山东古镇古村》《山东古街古巷》《山东古国古城》等8部图书,拍摄《守望地名》系列视频24部、《古县神韵》系列片10部。三是面上开花。拓展地名文化宣传形式,营造良好氛围。依托电视台、新媒体等,形成《村名探源》《寻脉探源》等多个长青系列节目。丰富地名文化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红色地名保护,推介地名中的红色故事260个。

猜你喜欢

普查山东省文化遗产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