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者特点的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2023-01-08杨雨光
杨雨光,徐 涵
1.香港浸会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香港 999077; 2.华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统一”。其中,提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切实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一、基于学习者特点的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内涵
高校公共英语课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开设时间长、覆盖范围广、辐射面宽等特点,其文化内涵和文化对比性强,直接或间接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产生影响,比较容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这些都为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条件。英语学习也极易受到外来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影响,更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思想文化与语言知识之间深刻的关联,帮助学生学会理性判断,对外国的思想和文化进行有选择的接受、客观的分析,引导学生以平等的视角来审视认知不同国家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等,尊重文明多样性,保持开放心态。同时,要强化对我国优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认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因此,高校公共英语教育教学要把价值观引领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合起来,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始终重视价值观的引领,并把价值观引领摆在重要位置。
推进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研究热点之一。课程思政是系统工程,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修订、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等多方面体系化开展。但不论这一系统工程如何复杂,实施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终究是教师,基于教师视角探索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效实施途径应得到重视。只有基于学习者特点有的放矢地教学才能取得实效,而学术界现有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视角类同,基于学习者特点的探讨尚不多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成长在新时代历史时期的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新时代大学生。研究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融合实施,应基于新时代大学生学习者特点,只有针对学习者群体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才能实现高校公共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切实提升育人成效。
二、基于学习者特点的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课堂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计要针对学习者的特点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学实施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对标《纲要》要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考虑课程思政和学科教育所设定的双重目标,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应该体现双重的课程目标[1]。对于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来说,需要注意的是双重目标中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不能脱离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实际,更应该结合学习者特点来实施。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一个整体,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与以往时代大学生相比,有其成长发展的特殊性,在确立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习者群体特点有所区分,以便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成长在新时代,国家的强大带给他们更多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国家民主和法治建设不断健全,大学生民主和法治意识较强[2]。基于此,如《纲要》要求的政治认同、宪法法治意识类的重点思政素养目标,可以作为重点而非难点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实施。
2.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成长在经济全球化导致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国外的各类思潮、各种文化大量涌入我国,他们对欧美文化和日韩文化接触较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了解还需加深,文化自信有待加强。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含丰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文化自信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公共英语课教师不难挖掘思政元素和选取学习材料,目标实现相对容易。文化自信类的重点思政素养目标,可以作为重点且难度一般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实施。
3.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突出的新特点是理性、务实和个性化的价值追求,他们的人生规划首先考虑的大多是自己的成长和未来,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相对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理想和担当[3]。因此,如何解决他们的理想信念问题,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大新难题,需着力加以解决,这方面可以作为重点且为难点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思政教学目标要尽量体现“隐”。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一定要明确本课程、本次课思政教育目标是什么,又要尽量于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目标,而不是通过语言及教学行为明确告诉学习者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否则可能影响教育效果,其心理学、教育学依据不在此赘述。
(二)教学内容开发要突出重点难点
要在适切性原则指导下开发高校公共英语现有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针对不同专业学习者的群体特点,区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实现难度的不同情况实施教学。
1.教学内容的开发要针对不同专业学习者的群体特点。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最主要的依托[4]。可见,专业学习对于大学生影响之大。高校公共英语的学习者来自不同专业,不同专业的学习者会存在特殊性,其思维方式、知识储备、关注点都体现专业性群体特点。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开发契合学习者专业群体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提高公共英语课程思政亲和力。选择适合、贴切、自然的英语教学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育效果,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开发要区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重点而非难点的思政素养目标,如政治认同、宪法法治意识类目标。开展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因学习者群体特点,实现难度不大。新闻富有时代感、新颖性和吸引力,这类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可通过引入适当的时政方面教学内容融合渗透。比如,教师可以将新闻时事及时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师可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选择时事政策新闻作为依托,以近期的外交部发言人精彩发言作为翻译材料,在英语口语能力提升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2)重点且难度一般的思政素养目标,如文化自信类目标。公共英语课程因其课程特点,需要自觉将此类思政素养目标作为课程思政的重点之一。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主体实力雄厚、内心强大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不否定别国文化价值,不夸大本国文化价值。新时代的中国国力强大、人民自信,国情已经具备条件,并且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支撑,只要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不难挖掘出符合文化自信培育目标的思政元素。比如,公共英语教学中经常因为学习语言而接触各国文化,这些文化多样且各具特点,可以为学生引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公共英语学习内容涉及西方国家的人文、地理、科技、名人、生活轶事、风俗习惯等,其中不乏值得借鉴的优秀文化内容,教师可以挖掘涉及思政内容的西方文化,以点带面对西方思想和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同时,可以为学生选取适宜的历史典故、先贤思想精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等作为翻译语料,既丰富知识又锻炼学生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结合现实需要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3)重点且为难点的思政素养目标,如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的培育类目标。开展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更需要关注新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热爱学习新知识的特点,用科学理论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实现这类既为重点且为难点的目标,在坚持用科学理论引领大学生思想的前提下,需要以情感共鸣为切入口,在“润”上下功夫,找准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着力点选择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将这类思想政治素养目标微小化、细化,比如,肯定每一个符合中国梦的人生规划的意义,肯定理性、务实和个性化追求的价值,选择尽量“润”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升格局、培养情怀。教学内容可以选择渗透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教育的课文进行主题挖掘、汉译英、作文题目设计,或开发渗透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教育的与学生专业关联的中外名人事迹、时政热议问题、学生个人人生规划、口语表达话题等为学习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引领。
(三)教学方法应用要突出创新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具有创新思维强、主体意识强、学习能力突出、善于运用新技术等特点。他们擅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掌握实践学习、体验学习、网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具备多渠道、多方式的知识获取能力。推进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要创新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强的特点,在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发感悟、自我教育、生成素养,促进三维目标达成。开展与英语学习内容关联的、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思政主题讨论,尽可能让学生在互动讨论中实现自我教育,摒弃教师单纯说教。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擅长新技术、学习能力突出的特点,可以通过慕课、微课、云课堂等授课模式,使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有条件的可以结合更多前沿信息技术,打造丰富多彩的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课堂[5]。鼓励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动探寻含有课程思政内容、适合英语课程学习的教学素材,由学生作为主讲人分享调研成果,凸显学生中心地位,在学习中提升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达成思政和英语双重学习目标。
另外,《纲要》明确指出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组织开展“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新闻实务大讲堂”等系列讲堂,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百万师生大实践”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6]。公共英语课程作为语言类课程,具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条件,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开展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赛、英语电影配音赛,模拟联合国发言,组织学生担任各种大型国际会议、国际论坛、体育盛会、涉外防疫工作志愿者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三、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课程思政要求教师要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对教师施教观念、知识体系更新、教学能力提升和语言能力提高提出了新要求。
课程思政要求公共英语课教师切实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教师要真学真信,这样才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内在动力。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公共英语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策略,不仅需要关注课程,更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思想的浸润。同时,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善于挖掘公共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合实施课程思政。这不仅对教师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还对教师人文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潜在课程思政学习内容,且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加强学习,切实提升育人能力。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培训以及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为其教学能力提升搭建平台。在培训内容上,要系统性地学习课程思政教学法、专业知识、相关文件精神等。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取教学研讨、观摩听课、集中讲座、外派学习等形式。通过学习培训,为教师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独有特点给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有效开展带来了新的难题,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思政教育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练好内功,在了解学生特点、专业水平和各方面思政素养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不断提高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让英语教育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更好地承担起育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