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2023-01-07何青霓张金荣王识淳孙雨田陈乐宁徐知玄

教育观察 2022年33期
关键词:劳动情绪策略

何青霓,张金荣,王识淳,孙雨田,陈乐宁,徐知玄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特殊教育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修订促使特殊教育领域受到更多关注,身处于教育改革和社会舆论浪潮之下的特殊教育教师被赋予了更高的职业期望,但他们的情绪劳动情况却不容乐观。

Hochschild最早把情绪和劳动联系起来,认为控制和表现情绪的工作也是一种劳动,并提出情绪劳动工作者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工作者必须与情绪劳动对象有高度的面对面接触;第二,工作者必须在情绪劳动对象面前展现出特定的情绪状态;第三,采用监督或训练的方式,对工作者的情绪活动做某种程度的控制。[1]

情绪劳动的因果模型,即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情绪劳动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目前被国际广泛认可的情绪劳动工作机制模型是由Grandey提出的,他在对模型的分析中提到,深层行为策略较表面行为策略更易促进工作的高效完成,但二者都易导致较消极的工作态度;与前两种情绪表达策略相比,自然情感表达策略则消耗更少的心理资源,能够缓解教师的情绪内耗。[2]

从教师个人层面而言,长期的情绪劳动会使教师产生一定的工作倦怠,从而降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一步影响情绪稳定。人口统计学变量是影响教师情绪劳动的重要原因,Blair-Loy等人在其研究中指出,在需要高情绪劳动的职业中,女性的表现比男性更为出色。[3]Zaretsky等人表示,受教育程度同样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劳动,学历较高的教师更倾向于使用自然情感表达,而学历较低的教师则更多使用表层或深层行为策略表达情感。[4]张冬梅等人的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教师在情绪体验和情绪管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男教师比女教师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和生存压力。[5]周璇表示,年龄和教龄的不同导致教师在教育经验、教育观和学生观上存在差异,进而造成教师对相同情境下的情绪劳动有不一样的表现。[6]Irena等人探讨了师生互动时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研究结果显示,良性情绪指向深度行为策略,而不良情绪则指向表面行为。[7]

从外界环境层面而言,校长领导风格、同事交往关系、师生互动质量以及社会支持度等因素都会对教师情绪劳动的使用策略和频率产生一定影响。教师情绪劳动与其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有效的团队支持将大大降低教师使用表面行为策略的概率,改善教师的不良情绪体验。良好的领导氛围同样会减少教师表面行为策略的使用频率,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Acheson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在工作中若能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其情绪劳动行为将大大减少,且更容易获得工作成就感。[8]成欣欣等人的研究表明,组织形式对教师的情绪劳动产生重要影响,和谐的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有助于推动教师积极情绪的产生。[9]田学红等人研究发现,特殊教育学校以女教师为主,同事间竞争激烈,女教师投入的情绪劳动比男教师多;组织的社会化和心理资源的消耗量使特殊教育教师自然表现策略、深层表现策略的使用程度远高于表面表现。[10]

教师的有效情绪劳动可以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进而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促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但是,作为一种劳动形式,情绪劳动也会大量消耗劳动者的心理和生理资源,引起一定程度的情感疲劳,继而影响其身心健康,限制其自我发展。

现阶段,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多集中于服务行业,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主体多为幼儿园、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教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关注较少。

从研究内容上看,现研究多偏向于理论研究和情绪劳动变量的测量。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的调查,对情绪劳动的特征研究则较少。多数研究着眼于探究教师情绪劳动的负面影响,情绪劳动的积极体验则被多数研究者所忽视。

从研究方法上看,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进行量化研究。情绪劳动是复杂多变的活动,与所处环境和所接触的人、事、物息息相关。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结合我国国情,对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的情绪劳动变化展开调查,探究其情绪劳动的现状与特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的方式,实地观察并记录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劳动行为,共收集情绪劳动情境17例,回收有效案例11例。本研究将观察记录中情绪劳动的外化特征进行一一记录,并对它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指标进行差异比较,以确保该指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而非个体因素所致。继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取17名从事特殊教育的相关人员,综合考虑受访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后,最终选定来自辽宁、浙江、贵州、山东等地的7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从自身、社会环境等方面挖掘特殊教育教师产生情绪劳动的原因,深入了解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现状及特征。为保证访谈的全面性和典型性,本研究对每名被访者进行了45分钟左右的深度访谈,最终收回7份,约35330字的访谈文本,用于编码分析和提炼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现状和特征。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二)研究工具

1.实际行为观察记录表

本研究编写了“特殊教育教师实际行为观察记录表”,根据情绪劳动应对手段对观察对象情绪劳动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和分析。表格内容主要围绕教师情绪劳动产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教师的情感态度展开,同时记录教师在此过程中积极和消极的应对表现。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对研究结果进行效度验证。首先,查阅大量文献,反复观看记录教师教学行为的录像,确保记录每一名教师的情绪表现。其次,随机抽取四名团队成员,在互不干预的情况下对教师情绪劳动的各项表现特征进行效度计算,最终得出结果,各项表现指标的效度均在0.7—0.8,符合要求。最后,将观察记录原件及所分析出的维度交由心理学专家进行评估,以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2.情绪劳动访谈提纲

本研究借鉴了郑久华的研究[11]编制了“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访谈提纲”。该提纲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共设置7题,包括年龄、教龄、文化程度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第二部分为调查对象情绪劳动的现状、困境和期望,共设置15题。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情绪劳动行为表现与特征

1.情绪劳动行为表现

通过分析11名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实施过程发现,抿嘴,皱眉,翻白眼,语速变慢,语调剧变,音量不自觉放大,深呼吸,拍打学生身体,长时间撑桌子、讲台,欣慰、同情,无奈、厌烦、窝火,挫败感、淡漠,忽视(对待不同的学生选择性忽视),回避(中途离场),区别对待智力不同的教育对象,这15个具体表现特征指标均符合归纳要求。根据具体表现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本研究将15个指标归纳为五大类,分别是面部表情、语言表达、肢体动作、情绪情感和个体行为,具体分类如表2所示。

表2 情绪劳动行为表现特征

2.情绪劳动行为特征

从观察结果来看,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劳动具有以下四种特征。

第一,情绪劳动多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产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能力、性格不同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语言或肢体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的情绪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行为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教师会产生欣慰、惊喜的情绪;当教师发现学生没有目标且缺乏努力意愿时,又会产生失望、无奈甚至是愤怒的情绪。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进行情绪劳动,从而调节心理状态。

第二,情绪劳动具有明显的外化特征。教师情绪劳动的外化行为较明显,观察者能够从他们的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的变化看到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特殊教育教师的受众对象是特殊儿童,在实施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相比普通教师,他们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导致他们的情绪劳动负荷更大,对自身的情绪智力要求也就更高。

第三,教学过程中的情绪劳动是师生双向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观察发现,教师的情绪劳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氛围、学生的个人特质、情绪状态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获得学生良好的课堂反馈时,教师能够更加积极地引导学生。学生因而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课堂参与度也随之提高。当教师处于长期的情绪劳动之中,或者在出现情绪倦怠的情况时,学生极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继续学习。这说明教师有效的情绪管理既能营造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则会使学生感到恐惧,抵触学习。

第四,个人情绪表达受外界和自身设定的情绪劳动规则影响。虽然国家未出台对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规则的相关规定,但是,他们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各种隐性监督。多数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多次调整情绪,不断克制消极情绪并持续性地对情绪进行管理,长期使用该情绪策略会加重他们的情绪劳动负担。

(二)情绪劳动现状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从自身、社会环境等方面挖掘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及影响因素。通过整理访谈资料,在排除主观偏见和个体偏好的影响之后,归纳出频率较高(3次及以上)或特别典型的原始语句与初始概念,构建类属,最终提炼出36个初始概念,列出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语句和初始概念。开放式编码示例如表3所示。

表3 开放式编码示例

将抽象出的36个初始概念聚类分析,在各个不同的概念之间建立合理的逻辑关联,最终将36个初始概念归纳成心理防线、消极情绪、工作经验、职业特殊性、工作职责、自我认知、工作难度、工作制度、家庭压力9个主范畴。轴心编码示例如表4所示。

表4 轴心编码示例

对归纳的9个主范畴进行梳理,从主范畴群中提炼出情绪体验、情绪劳动意识、情绪劳动内容3个核心范畴,建立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之间的连接关系,选择性编码如表5所示。

表5 主范畴及其构成

访谈内容体现了特殊教师教育的情绪劳动现状。从编码结果可获悉,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情绪倦怠的情况,且多数教师产生消极情绪的频率大大超过积极情绪。从自身层面来看,教师扮演的角色多,教学难度大。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往往难以与预期的教育效果持平,导致自我效能感低。加之社会对特殊教育行业的认可度较低,特殊教育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为保持良好的工作形象,他们多使用表面行为表达情绪,这使他们的情绪劳动比普通教师更常见,而自然情绪的减少也更容易造成情绪倦怠。

从外界环境层面来看,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低、收入低,但行业竞争大。特殊教育行业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差距大,学历较低的教师,其职前教育基础也相对薄弱,个人教育经验较少,在遇到困难时难以自我疏导。在情绪调整期间容易自我怀疑,降低自我职业认同感,产生情绪劳动倦怠等不良情绪。同时,低廉的薪酬和社会的低认可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挫伤特殊教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从而产生情绪劳动。

(三)情绪劳动策略

通过编码归纳可知,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劳动主要有表层行为策略、深层行为策略、自然情感表达三种表现策略。其中,自然情感表达、深层行为策略的使用程度高于表层行为策略。特殊教育的受众对象是在视觉、听觉、语言、智力等方面不健全的儿童。出于社会层面的公序良俗和个人层面的职业道德与良知,特殊教育教师应给予特殊儿童足够的关怀和理解。因此,他们在实施教学行为过程中会自然而然流露出对特殊儿童的关切,其情绪劳动策略以自然情感表达为主。以下是部分教师在采访中的表述。

N3:有的时候你看着那些孩子努力的样子,你不自觉地就会想要帮助他们。

N5:和这些孩子待在一起其实很快乐,相处久了你也会变得和他们一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其学习能力与普通儿童相距甚远,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授相关知识。特殊儿童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师在总结教育成果时容易自我怀疑,因而需要频繁使用深层行为克服不良心态,调动积极情绪,营造适合教学的心理环境。部分教师印证了这一观点。

N5:我觉得从事我们这一行的人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都有比较大的情绪波动吧,这些小孩毕竟都不是普通的孩子,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办法避免的,肯定会生气。有的题目你在普通学校教一两次就会了,在这边可能你教5次孩子们也不能完全理解。每到这个时候,我都需要进行自我调节。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加偏向采用表层行为策略,面对特殊儿童时,教师会更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不携带个人情绪。部分教师出现以下表述。

N2:有的孩子在智力方面与普通孩子相比是有欠缺的,他们学习的时候就像在照镜子,你的很多所作所为会反映在他们身上。所以在他们面前,你要尽量保持自己的教师角色,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N4:上课的时候你肯定要“装一装”,就算你再不开心,或者你的心情很好,你都不能在孩子们的面前表露出来,不然会影响课堂秩序,特别是一些突发情况,你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思考,只能假装出严肃认真的模样,时间久了都是身体条件反射了。在课后没有这么多的要求。

部分特殊儿童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突发情况,教师在处理时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因而会更多地使用表层行为策略调控情绪。由于突发情况的特殊性,教师运用表层行为策略调节情绪的频率也比自然表现策略和深层表现策略少。

四、情绪劳动影响因素

(一)工作经验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教师的情绪劳动有很大影响。工作经验的主效应在表面表现策略的运用上差异显著,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自然表现策略运用频率上明显高于经验薄弱的教师。在长期教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老教师不仅在教学技能上有所收获,他们还能内化教师的情绪规范要求,促使内在的情绪体验与外在的情绪表现达成一致。

N4:我认为教师的工作经验也十分重要,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已经将工作融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这个工作是一个很讲求职业幸福感的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尊重了。

(二)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的教师在自然表现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女教师相较男教师更易产生情绪劳动,男教师更多地使用表层行为,女教师则更多地使用自然情感表达。这印证了Blair-Loy等人的观点,妇女在需要高情绪劳动的职业中表现更好。

N1:一个男人处在这样的工作氛围其实还是有点孤独的,周围都是女教师,据我平时的观察,她们的工作心态都还不错,遇到困难也能马上调整状态。像我就不一样了,很多时候可能我“皮”比较厚,比不上那些女教师的细腻心思,很多事情不会改变我的心情,但是如果一直刺激我,我是真的没有耐心一次次地劝导。

(三)工作难度与工作制度

工作难度与工作制度的交互作用在深层表现上差异显著,不同工作制度的教师在表面表现上有显著差异。部分教师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担任行政工作,他们在面对教学行为与行政工作时所采用的情绪劳动策略也是不同的。田学红等人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关结论。[10]

(四)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差异使中西部地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可度相较普通教师更低,加上生活压力和自我发展的矛盾,教师难以在工作中获得职业幸福感,导致他们产生大量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从而产生情绪劳动。N7在采访中表示,西部的工资待遇相比东部实在太少,她本人在东部地区读书时认为特殊教育教师这份职业有一定的幸福感,然而在云南,这份工作却被很多人误解。

家庭压力也会使教师产生一定的情绪劳动。部分教师的家庭对他们的工作持不理解和反对的态度。不能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长此以往,就会加重教师消极、抑郁的情绪,他们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认的情感态度,从而影响情绪劳动状态。

五、教育建议

情绪劳动的问题,职业的特殊性,社会、家庭和自身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要求都将促使特殊教育教师产生情绪劳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从教师自身、外界环境两个层面针对缓解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压力提出建议。

(一)教师自身

就教师自身而言,围绕加强情绪劳动管理、重视情绪健康和提高心理脱离水平等方面展开说明。通过减少职业压力、消除紧张状态和增加心理脱离三种方式,减少情绪劳动的负面影响,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一方面,适当调整心态,建立合理客观的自我期待,注重教学过程。另一方面,采用积极暗示的方法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心态,调动内在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学校也可为教师开设心理调节课程,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压力。

(二)外界环境

就外界环境而言,第一,家庭需要支持和理解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在他们出现情绪问题时给予正向反馈,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第二,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师工作,制订合理的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对教师的情绪辅导。第三,政府、教育机构等相关部门应自上而下地进行组织使命传播,适当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并出台相关政策广纳贤才,更好地促进特殊教育行业的发展。第四,新媒体行业应加强对特殊教育行业的宣传,提升公众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知,树立特殊教育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社会认知度,有效缓解舆论压力。纠正社会对特殊教育行业的偏见,强调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宣扬特殊教育的使命,增强特殊教育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他们将情绪表达规则融入日常的情绪表达,从而减少情绪劳动。

猜你喜欢

劳动情绪策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