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滨海地域文化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创生探究
2023-01-07李宏杰
李宏杰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滨海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地理景观,我国著名的滨海城市有青岛、大连、厦门、深圳、珠海、三亚等,其旅游文化、海洋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源远流长,为当地的幼儿园游戏课程提供了地域性与趣味性的课程资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游戏活动独特价值,鼓励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中提出,幼儿要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能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3]构建满足幼儿深度学习与发展的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而高品质游戏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滨海地域文化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可以丰富游戏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对于滨海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学前儿童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游戏课程的内涵与特点
(一)游戏课程的内涵
游戏课程是指在幼儿游戏中渗透教育元素,而非让幼儿没有目的地玩。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利,并为其创造充分游戏的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能敏锐地察觉到游戏中的教育契机,整合成系统的知识,最大限度发挥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课程包括“课程游戏化”和“游戏课程化”两个层面,具体表现为集体教育活动游戏化和创造性游戏课程化两种形式。[4]基于滨海地域文化的幼儿园游戏课程是指在幼儿园内开展蕴含滨海地域的海洋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等特定内容的趣味性课程,在游戏课程中促进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发展。
(二)游戏课程的特点
首先,游戏课程具有游戏性,游戏性是指以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愉悦性、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5]游戏课程充满游戏元素,体现在游戏课程环境的创设和材料投放上。其次,游戏课程是综合性的,它强调游戏与课程的融合,因此不需要明显地区分游戏与课程,传统的课程以知识为中心,缺乏游戏性,游戏课程则按照幼儿的生活经验,立足于游戏精神组织课程,在课程设计中从理念、目标、方法、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合。最后,游戏课程具有教育性,通过游戏形式组织的幼儿园课程具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如语言、智力、道德、情感、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培养。
二、基于滨海地域文化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创生的价值取向
(一)聚焦文化传承,促进文教融合
滨海城市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及旅游文化、建筑文化、海洋文化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幼儿园的游戏课程是教育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幼儿社会领域教育也包括认识、传播本地区文化,进而形成归属感和爱国情怀。将滨海地域文化与幼儿游戏课程融合,如在五大领域课程内嵌入滨海特色文化,将滨海特色教具投入幼儿园游戏区域中,是文化与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使幼儿对滨海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利于本土课程资源的利用和滨海地域文化的传播。
(二)融合游戏课程,激发探究兴趣
滨海地域文化和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有机融合,能够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园游戏,拓展游戏教育资源,如将海洋文化融入幼儿游戏课程,可以将海滩变成幼儿户外探索的基地。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各种海产品,如贝壳、海蛎子、海藻等作为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幼儿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这些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三)契合文化精髓,深化游戏课程
滨海地域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地理文化、海洋文化、饮食文化等都有着本土化烙印,是滨海文化的精髓,将其嵌入幼儿园的游戏课程中,可以让原本幼儿园的游戏课程更加丰富,体现更多的教育要素,游戏课程不再是简单的游戏活动,而是包含一些教育要素、具有游戏课程活动。
三、基于滨海地域文化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创生路径
(一)指导思想层面“两要求”
首先,充分考虑幼儿年龄阶段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全面发展。[2]其次,幼儿园游戏课程创生要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积极关注时代元素,关注幼儿当下感兴趣的内容。与时俱进应体现在游戏课程设计、滨海文化材料选择、户外活动的设计方面。
(二)游戏课程层面的“三原则”
1.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是指基于滨海地域文化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创生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的需要,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适宜性体现为适宜的游戏课程环境、适宜的游戏课程内容、适宜的游戏课程教具、游戏课程与滨海地域文化融合。游戏课程应符合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剪裁课程,并不是通过“剪裁儿童”让其适应学前教育课程。
2.游戏性原则
游戏性原则是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游戏渗透在课程中,赋予课程趣味性和愉悦性,从而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游戏课程创生应建立在幼儿的内在情绪体验基础上,考虑幼儿是否自主参与、是否拥有强烈的愉悦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自主发挥了创造性能力。
3.艺术融合原则
艺术融合原则是指具有艺术性的文化与课程之间的融合,不同的艺术性文化与游戏课程的融合,以及同一艺术性文化的不同方面与游戏课程的融合。滨海地域文化与游戏课程具有可融合的艺术属性,将滨海地域中的海洋文化、饮食文化、海鲜文化、方言文化、旅游文化等进行加工后嵌入幼儿游戏课程中,这本身就是艺术性文化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思考巧妙自然的过渡以及如何建立幼儿关于滨海地域的文化图示。
(三)设计层面的“两思考”
1.对游戏课程物质环境的思考
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环境。第一,要将本地特有的景点设置在幼儿园的不同区角,在景点区角内投放幼儿从景点带回来的纪念物。第二,在选择户外活动游戏环境时应充分考虑环境的安全性、适应性。第三,根据季节选择适宜的户外活动,比较适宜的季节是春天或夏天。在亮点方面,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在海边开展游戏课程。以大连市为例,游戏课程创生可利用的物质环境如表1所示。
表1 大连市地域文化的物质环境类型
2.对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
第一,象征性游戏材料的投放。象征性游戏材料即幼儿“假装游戏”时需要的材料,它能使幼儿容易进入游戏课程情境中。第二,低结构游戏材料的投放。低结构游戏材料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可操作性强、功能多样化,能激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为幼儿提供操作和想象的空间。第三,旅游特产类游戏材料的投放。旅游特产类游戏材料即具有地域特色的材料,应为幼儿投放真实的游戏材料。第四,开放性游戏材料的投放。开放性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以大连市为例,大连市幼儿园可投放的特色游戏材料清单如表2所示。
表2 大连市幼儿园可投放的特色游戏材料
(四)地域文化层面的“五融合”
第一,旅游文化与角色游戏课程的融合。以大连市为例,大连的滨海旅游景点非常丰富,这些特色的旅游景点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幼儿可通过“导游类”角色扮演体会各人物角色与揣摩语言与心理,充分调动各景点的背景知识与景点经典建筑等。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大连文化而且也可以加深幼儿对滨海文化的认同感。第二,滨海城市的历史文化与表演游戏课程的融合。历史文化代表本地的文化精髓,如本地广为传颂的历史故事等,可以创编成剧本,让幼儿表演出来,声情并茂地朗诵台词,将历史文化剧本中的情节完整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充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对本地的文化自豪感。第三,特色建筑与幼儿建构游戏课程的融合。滨海地区的特色建筑是非常丰富的,如大连市有跨海大桥、星海广场、东港音乐喷泉等特色建筑。建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与建构思维,让幼儿感受特色建筑的设计感与美感。二者的融合,可以让幼儿对本地的滨海建筑更感兴趣,同时丰富建筑审美情感。第四,海产品饮食文化与合作游戏课程的融合。滨海地区的海产品“琳琅满目”,饮食更是有诸多“讲究”,将其应用到幼儿园中,可以有效普及海产品饮食注意事项。第五,民歌文化与音乐游戏课程的融合。滨海地区民歌文化的流传和本地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歌文化与音乐游戏课程的融合可以训练幼儿的乐感,同时起到传播音乐文化的作用。
以大连市为例,地域文化与幼儿园游戏课程融合的路径,如表3所示。表3将大连市的旅游文化、历史文化、特色建筑与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充分融合,同时结合五大领域的活动要点与目标,构建了活动设计方案。自然地将滨海地域文化与游戏课程融合了起来,具有主体性、简明性、可操作性,充分利用本地域素材,突出了游戏课程本土化的优势。幼儿熟悉身边的事物,因而在经验准备方面比较充足,教师将各种滨海地域文化融合成游戏课程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自主参与性。
表3 大连市地域文化与幼儿园游戏课程融合的路径
幼儿游戏课程就是让幼儿的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开展一定的趣味性、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让幼儿在自主参与和探索中全面健康发展。[6]基于滨海地域文化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创生,突破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界限。教师在游戏课程创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如筛选游戏课程内容、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课程、游戏所包含的经验如何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图示融合并完成同化、顺应的过程。综上,基于滨海地域文化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创生应立足本土化资源,以幼儿的直接经验和兴趣点为抓手,创生出不脱离实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与教育规律的游戏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