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益创业与敏捷创新的运作及耦合研究

2023-01-07许仲生

黑龙江科学 2022年24期
关键词:原型精益优化

许仲生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根据肯耐珂萨、腾讯咨询和杨三角企业家联盟等机构发布的2021年组织能力调研白皮书显示,在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最重要的组织能力的认识上,敏捷和成本成为对企业业务影响最大的两项组织能力。来自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和帮扶,加上投资环境的繁荣和社会对创业的积极态度,创新创业热潮方兴未艾,创新与创业如何贴近时代特征成为本研究的热点。

1 创业与精益创业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史蒂文森认为:创业是在不拘泥于资源约束的前提下,追逐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过程包括产生创业动机、识别创业机会、整合创业资源、创新新事物或新企业、实现机会价值和收获回报等[1]。创业过程受环境、机会、企业、创业主体等多因素影响,在资金(融资)和资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市场信息、管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呈现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

沃麦克(J.P.Womack)和琼斯(D.T.Jones)在1996年提出精益思想,强调杜绝浪费、降低成本、提升价值。之后,众多学者将精益思想与其他领域相结合,提出精益生产、精益供应链[2]、精益物流[3]、精益创新[4]、精益服务[5]等学说。

精益创业同样源于精益思想,其主要观点为提倡企业在创业过程中进行验证性学习[6],通过先向市场尝试性推出功能简化的原型产品,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检验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如果产品不符合市场和客户需求,则重新调整方向,避免损失扩大。如果产品被市场和用户认可,则进一步挖掘用户需求,继续迭代和优化产品。

精益创业将传统的创业步骤进一步细化为界定目标顾客、推出极简原型、小范围投放实验、优化迭代和获得广泛认知等流程。首先,精益创业强调聚焦用户价值,在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出原型产品,并进行市场投放试验。聚焦用户价值可帮助企业集中资源,实现创业目标,提升创业成功率。其次,精益创业重视用户导向,通过为真实市场和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真实数据作为创业的出发点和导向,更多的是建立在市场数据调研和案例调研的假设及推测,从源头更好地规避创业风险。第三,精益创业提倡行先于知,在对原型产品的完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认知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可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此外,精益创业对于失败的容忍度更高,允许试错,并关注在错误和失败过程中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反馈寻求改进良机。第四,精益创业鼓励迭代,通过迭代循环不断优化和完善产品,将迭代过程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持续迭代。

2 创新与敏捷创新

1912年,熊彼特(J.A.Schumpeter)提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包括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7]。

敏捷思想强调企业需采取灵活策略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敏捷思想同样被应用于敏捷制造[8]、敏捷营销[9]、敏捷供应链[10]、敏捷组织[11]、敏捷研发[12]和敏捷服务[13]的研究中。

敏捷创新是企业在外界环境和内部能力的共同驱动下,通过组织创新、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有机结合,快速、灵敏、柔性地响应环境变化,为顾客创造新价值,最终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14-15]。

敏捷创新思想的应用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首先,敏捷创新可以更快地帮助企业明确用户需求,并先于对手完成产品的开发和上市,更快地实现商业价值。其次,敏捷创新通过对员工的重视和投入,有助于更好地激励员工并达到知识共享,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更好的管理和运作效率。第三,敏捷创新赋予了企业在组织、产品和运作流程中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的需求变化,更快地做出机动调整。

3 精益创业与敏捷创新的耦合关系

创新和创业都不是线性过程,而是受外界影响下要素交互的系统行为。当这两个系统相互影响,在一定阶段会形成一个新的结构功能体[16]。综合耦合理论的内涵及创新与创业的关系研究,发现敏捷创新与精益创业两个体系之间呈现耦合关系(如图1),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敏捷创新与精益创业紧密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敏捷创新包括产品敏捷创新、过程敏捷创新和组织敏捷创新三个方面。产品敏捷创新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创新研究和原型设计开发等。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面对顾客的核心需求进行应用创新研究,并在原型设计开发过程中注重组件化模块化设计、提升组件的复用性,是精益创业中快速推出极简原型产品的必要条件。过程敏捷创新包括工艺技术开发、生产制造敏捷化和供应链敏捷化等环节。过程敏捷创新是实现精益创业中产品优化迭代的保障。通过对产品的材料、生产制造和供应等环节的调整优化,完善原型产品的功能、提升成本的优化控制和供应效率,快速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也可更加灵活地规避各种风险。组织敏捷创新不仅是产品敏捷创新和过程敏捷创新的基石,也是精益创业流程正常持续运作的保障。

图1 敏捷创新与精益创业的耦合关系Fig.1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gile innovation and lean entrepreneurship

4 精益创业与敏捷创新的耦合机制

敏捷创新通过在组织敏捷创新的基础上打造产品的敏捷创新和过程的敏捷创新,使其在精益创业过程中更好地进行产品原型开发和优化迭代,在市场化过程中进行更精益、灵活的管控,最终实现用户价值。

4.1 基于用户需求进行精准极简原型开发

在发散性思维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分析用户的需求,找出其中的本质性需求,并进行核心功能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建立与原始核心客户群体的互动,将用户探索、产品探索和知识探索结合起来,基于跨职能团队,在知识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基础上打造最小可行化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

4.2 持续进行迭代优化

在最小可行化产品投入市场后,可能面临着需求不匹配、功能不匹配和用户不匹配等问题,需要进行快速且灵活的调整。包以德提出的OODA循环理论(Observe观察,Orient判断,Decide决策, Act行动)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迭代优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对产品的市场数据和用户使用数据进行观察监测,并综合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判断,评估若干决策方案,权衡用户、需求和产品的最优匹配,做出决策(改进或放弃)。用每次迭代优化过程所积累的经验来指导今后的迭代。此外,在迭代过程中还应该通过逐渐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扩展不同的产品功能、覆盖不同的用户来持续优化产品。

4.3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管理

精益创业和敏捷创新是一个需要想象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的运作过程。不论是精益创业还是敏捷创新,都需要构建起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培训员工具备多种技能并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轮换,构建服务企业运营需要的复合交叉型团队。对于员工的管理也应更加人性化,给予员工更多的自我管理权、决策权和失败容忍度,营造更加透明的信息环境,制定更多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在培养个人兴趣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才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4 保障良好沟通和协调机制

用户价值和用户需求是拉动敏捷创新和精益创业的源头,在敏捷创新和精益创业过程中需要协同用户、企业内部和供应链环节等不同角色,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增强灵活性。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理清信息和知识获取、创造和扩散的各个环节,理顺信息和知识获取、整合和转移的流程,基于信息和知识的运行驱动不同角色和不同环节的信任和协作,通过学习机制、共享机制及规范机制的运作,提升不同角色和不同环节的敏捷创新能力和精益运作水平。

5 结论

创新与创业是一个涵盖企业生产运营各个领域的复杂系统。在现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敏捷思想、精益思想与创新、创业的融合已顺理成章。在互联网时代下,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转换成本比以往更低。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在驱使着敏捷思想、精益思想与创新、创业的加速融合。

猜你喜欢

原型精益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包裹的一切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