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生态大搬迁助力共同富裕
2023-01-07张统夏安安徐挺荣
张统 夏安安 徐挺荣
泰顺县生态大搬迁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围绕“下山居住、上山致富、人才回归、产业兴旺”发展目标,深化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改革,迭代升级“共富搬迁”工程,统筹解决山区城镇化、富民强村、民生改善、土地集约、生态保护五大问题,全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探索出一条符合泰顺实际的共富之路。截至目前,累计搬迁安置群众超过10万人,全县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2561元提升到2021年的22789元,增长7.9倍;2021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5元,同比增长14.3%。未来5年计划再搬迁2万人以上,至2025年实现县城集聚16万以上人口。
一、创新生态搬迁模式,让群众“下得来”更“想下来”
最优政策“便民搬”。实施“生态+集聚”提升工程,建立无区域生态移民区、抗震安居小区、异地避灾小区等三个“1.5万”生态搬迁平台,总投资6.6203亿元的26个安置小区建设有序推进,并以实际建设成本价出售。实施“以房等人”机制,整合灾后重建、宅基地复垦补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抗震安居等系列政策,最大限度返利于民,切实解决以往项目小散多、管理成本高等问题,累计节约财政资金9.1亿元。创新推行自行购房、集中安置、就近安置等“自助搬迁”方式,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累计完成总投资105亿元的59个安置小区项目建设,整自然村搬迁384个,搬迁3.4万多户10.2万人;搬迁人口集中安置率达72.51%,占全县总人口1/4。
腾挪盘活“生态搬”。梳理69个重点扶贫帮扶村整村搬迁户、地质灾害隐患区搬迁户、低收入农户等8类搬迁群众清单,做到“宜搬则搬,应搬尽搬”。优先引导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珊溪库区等重点生态区域和水源保护地群众有序搬迁,并趁势关停畜禽养殖、石材加工等污染产业,淘汰落后产能,腾退出生态环境资源,减轻生态环境压力,保障温州700万市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针对腾退出的零散宅基地,通过复垦盘活建设用地指标,有效平衡政策补助、安置点建设的资金压力,近3年全县复垦宅基地872亩,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1154亩。
兜底保障“放心搬”。重点推行保障性住房政策,创新生态搬迁廉租房、共有产权房,针对低收入群体预留公共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源,破解困难家庭搬迁难问题;全面加强低收入农户住房即时救助保障,并配套提供贷款贴息政策和水电、通信、电视费用减免政策,解决贫困户生活和住房困难。2022年以来,已对300户低收入农户搬迁实行差异化补助。全力做好搬迁后续保障工作,完善搬迁小区周边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公交车站等公共配套设施,配套完善率达90%以上,有效提升搬迁群众凝聚力、归属感。
二、创新精准管理模式,让群众“稳得住”更“住得稳”
“数字管家”精准服务。实施强村富民数智工程,探索建立共富搬迁数字系统,计划投资500万元打造“搬富通”数字应用场景,建立搬迁群众“共富码”,精准实施“异地一键搬迁、决策一屏掌控、服务一网保障、强村富民一体推进”五位一体的应用,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人户补助、户籍迁移、拆房补助、主动兑现一卡直达,统筹就业、教育、培训、基础设施保障等100多项资源,实现一村一户一区治理一屏掌控。
“红色管家”精准安家。拓展构建“1866”全域党建联盟,建立140多个基层党支部和党群服务中心,启动搬迁小区“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引导部门力量资源向共富搬迁点倾斜集聚,推出“红色管家”、党员楼道长、红色驿站等党建服务触角,广泛开展文明共创等志愿服务420多场次,发动搬迁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移风易俗等活动,让他们尽快融入新社区,早日从“村民”变“市民”。排摸群众“急难愁盼”,梳理“基础设施、交通出行、群众活动”等9类“关键小事”共215项,打造“共享农机服务部、共享食堂”等各类服务阵地104个,推行“你当班·我轮值”制度,以“1866”全域党建联盟为依托,开展“共享社”幸福服务活动79场,惠及2300多人。
“乡贤管家”精准抱团。依托14万在外乡贤泰商优势,创新推出“双增消薄法”,探索“泰商+村庄”抱团、“泰商+总部经济园”等模式,引导资金、智力、项目回乡,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并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低收入搬迁群众进行兜底保障。在搬迁小区设立乡贤品牌调解室19个,邀请一批乡贤泰商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咨询、基层协调民主建设、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等社会治理,高效处置各类事件,打造坚若磐石的“平安搬迁小区”、幸福邻里“美好家园”。
三、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让群众“富得起”更“富得久”
“产业上山”推动可持续增收。建立“权随人走”“人地权挂钩”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对搬迁群众留在农村的土地、林地等资源充分进行盘活,通过租赁、流转等方式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生态旅游和民宿经济,带动农户和村集体双增收,逐步构建“农民下山、产业上山”“搬家不搬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如,柳峰乡搬迁群众将山上闲置的土地和农房流转出租给云岚牧场景区,每年累计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64万元,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全面打通富民增收“绿色通道”。
“产业进城”推动家门口就业。想方设法破解搬迁群众就业难题,在搬迁小区周边配套建设小微创业园、竹木产业加工园、来料加工点、“村淘”电商点等平台,常态化开展来料加工、家政服务、电商快递、餐饮厨师等劳动技能培训,累计安排就业岗位3600多个,让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抢抓浙江泰顺经济开发区获批机遇,推进“一区三园”建设,为产业强县、群众就业增收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辐射”推动集群式发展。一方面,推出“一镇一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分别在泗溪、雅阳、司前畲族镇等重点搬迁乡镇打造廊桥经济、氡泉经济、畲乡经济等特色“经济圈”,帮助搬迁群众充分就业增收。如,司前畲族镇先后建成9个生态搬迁小区,发展畲乡民宿和特色农家乐10余家、精品水果采摘观光园8个,年接待游客15万多人次。另一方面,招引并投用“华东大峡谷”“云岚牧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实公益性岗位4000余个,不断拓展搬迁群众就业和增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