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023-01-07李宪江
李宪江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0 引言
近些年,在建筑行业革新、进步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实现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创造。此时,建筑行业所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如何在未来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取,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有效提高。在建筑行业发展前景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开始有大量投资人看到建筑市场中的巨大利益,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纷纷挤身于此,受该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建筑行业中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从建筑市场中的材料及设备情况来看,价格已经呈现出不断偏高的趋势,且人工劳动力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所以施工成本开始大幅度提高,而这些因素必然会降低建筑企业利润。此时,建筑企业获得最大化综合利益的必然举措就是优化施工管理。
1 优化建筑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施工管理,通过施工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不仅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有效提高,同时也能使工期进度得到有效规划,实现工程成本的切实降低。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时,相关管理人员应以规定标准为依据,监管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及设施设备、建筑材料等。而在建筑施工管理措施合理、有效的情况下,能为管理人员发现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漏洞提供辅助作用,进而基于相关措施的制定,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损失[1]。建筑工程管理方式的优化、管理力度的加强,能使建筑市场中存在的不良竞争得到有效缓和,也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施工质量的切实提升,最终为建筑行业稳健发展提供助力,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要不断优化建筑施工管理。
2 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
2.1 缺少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而一些建筑企业在自身规模不断扩展的过程中,也日益提高了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首要就是要对现场情况进行观察,具体施工的前期注意施工中所用材料数量及质量的核对,并在保管方式方面进行优化,使材料保存中的性能受损有效避免,此时也利于施工成本的切实管控。然而,从施工过程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施工方往往会在经济效益或施工工期方面过于关注,并未高度重视施工管理,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也并未积极建立,最终造成了混乱的施工管理局面,无法有效解决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和质量漏洞问题。
2.2 并未正确认识施工管理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和管理人员并未正确认识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很难全面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因该项工管理工作与成本控制、材料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期进度管理等密切相关,一旦管理人员并未正确认识施工管理,必然会导致以上几个环节中存在不足、缺陷[2]。如在建筑工程中成本管理缺少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会致使资金滥用问题产生,难以明确成本去向;而在材料管理缺少的情况下,可能会延误工期,且在材料运输及保存环节一旦缺少有效的管理、保存,就会从不同角度破坏材料性能,致使工程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2.3 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为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变化提供了巨大推动作用。从当下建筑市场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具备丰富经验的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而在相关施工管理人员缺少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情况下,施工管理过程的失误或纰漏极易产生,最终必然会给工程的正常运行带来直接影响。建筑市场存在的另一种现象:即应届大学毕业生具备的信息知识十分丰富,相关建筑施工管理的经验却十分缺少,这也会造成低效的管理局面。
2.4 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思维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都要跟随市场环境、时代的变化进行革新、优化。然而,从一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实际情况来看,存在过于保守的思维,且有过分追求工程稳定、安全的现象,导致现有市场中所有先进技术和理念遭到摒弃,最终仍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此时,因我国建筑市场难以完全融入一些新技术及新理念,所以就会给建筑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除此之外,在沿用传统管理模式的情况下,会耗费较大的建筑成本,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很难保障建筑市场和互联网、信息爆发时代的有效契合。
2.5 材料和设备应用不规范
在建筑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开展时,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采购原材料及设施设备,而原材料质量和设施设备的应用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密切相关。但从采购人员设备、材料的采购情况来看,并未对市场中的价格和材料性能进行认真调查,科学的原材料预算也并未积极建立起来,此时就会致使所采购材料与施工需求存在不符现象,也会导致采购数量过多和性价比不高等问题由此产生[3]。除此之外,材料保管应安排专人开展,原因在于一些施工材料对保存环境具有特殊要求,此时一旦保存方式不合理,就极有可能损坏施工材料,致使工程成本大幅度提高。工程施工中所用设备的定期维修、护理也十分关键,但从一些工程施工现场情况来看,该方面维修护理并未定期开展,导致设备始终难以处在良好状态中。
3 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3.1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要将充分准备工作做好,具体开展准备工作时,包含前期规划及现场勘查、人员配备等多方面工作,而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与否与工程进展是否顺利密切相关,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设计阶段,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开展全方位的现场调查工作,之后进行方案的设计,才能为所设计方案可行性的有效提高提供可靠依据,使方案和施工不匹配的现象切实避免,也利于提供修改设计方案问题的切实减少。在完成方案设计工作的情况下,需要管理人员注重建筑工程前期投入的严格把控,使不必要资金的浪费现象有效规避。具体来说:①注意工程设计方案的严格审核,在发现设计方案和施工现场不一致的情况下,应向设计人员反馈并咨询,开展针对性的修改工作;施工环节设计人员应以施工进度为依据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确保工程效率、质量有效提高。②工程投标环节,要将资质健全和信誉良好、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队伍筛选出来,为管理提供便利,也利于工程质量的提升。
3.2 完善施工管理机制、落实责任管理
施工管理人员健全现场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以现场实际情况和当下市场环境为依据,而在健全管理制度有效建立的情况下,应重视工程管理责任的科学规划。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往往会存在较大的范围,且工期较长,也存在较高的专业度,此时仅以管理人员为依托自然难以对全部施工细节进行充分掌握,所以必须要向具体人员身上细化、精确管理职责[4]。如工程施工中的水电管理环节,应通过水电技术总管理人的设立,进而以建筑工程楼号或单元为依据,围绕具体的水电管理人员进行积极设定,此时在某一单元水出现电问题的情况下,能使相关责任人被立即找到。除责任管理人员细化以外,也应在制度的落实方面加强力度,通过各单位制度落实情况的严格监管,加之反馈机制的制定,为管理人员对各级负责人执行下发指令的情况进行直观了解,也能够促进管理力度、管理效率的切实提高。
3.3 提高人员素养、更新管理理念和施工技术
建设工程施工建设环节,施工单位应围绕工作人员开展定期的培训、教育工作,培训内容应以安全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等为主,帮助工作人员知识系统切实更新;除此之外,也应通过考核、奖惩机制的积极设定,为管理人员切实了解、掌握施工技术人员对专业技能、安全知识的把握程度提供有利条件。奖惩机制设定的目的在于促进工作人员学习动力的有效提高,督促整体工作人员能够本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投入到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中,进而全面提高现场人员综合素养,确保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低,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在开展施工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要深刻意识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基于市场中新技术、新理念的积极引进,进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开展施工管理工作[5]。对于企业的领导人来说,也应注重人员管理理念的积极更新,辅助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施工管理工作的积极创新和不断优化。总的来说,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发展环境中更好地融入,必须要注重新技术、新设备的积极引进,加之传统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的积极转变,确保管理水平切实提升。
3.4 建立质量验收制度、提高质量把控力
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质量的关键保障手段之一就是质量验收,具体验收环节需要管理人员切实掌握3 个方面内容:①以流程为依据科学进行验收。这一过程管理人员应仔细验收工程的每一工序和每一步骤,逐一开展验收工作,避免验收工作中存在跳过某个环节、某个步骤的现象[6]。②建筑施工单位应开展全方位的质检工作,在检查完工程所有步骤和细节的情况下,方可申请报验。③相关监管单位应积极开展抽样检查工作。该环节应避免存在形式化现象,需要监管单位高度重视抽样检查的意义,在检查环节如果发现有质量问题存在,应叫停所有工作;而在验收合格的情况下,需在验收合格指令下达后,开展后续工作。
3.5 规范设施设备和施工建材的管理
设施设备和材料的规范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工期进度、建设成本密切相关,所以必须要在设施设备和施工建材的规范化管理方面提高注重程度。①对于材料采购员来说,应对市场中的材料价格和材料性能进行提前了解和充分掌握,进而以工程前期预算为依据,将性价比最高的施工建材和设施设备选择出来,为材料和设备质量、性能、性价比提供保障。②对于现场材料管理人员来说,要高度重视材料的保管工作,有效避免因天气环境给材料性能造成影响的现象,从根本上保障工程施工质量[7]。③施工前应避免向施工现场运送全部施工材料,具体应在每一施工环节开展的前期,为材料运输到位提供保障,此时能为材料性能的保持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设施设备管理工作开展时,要在设备的定期维保工作开展方面提高重视程度,安排专业的维保人员定期检查、维护建筑工程施工中所用的设施设备,为此类设施设备能够始终处理良好运行状态提供保障。
3.6 强化安全施工知识教育力度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不可控因素较多,导致施工人员的人身生命安全往往会面临较多威胁,所以施工中经常会有人员安全事故问题频发出现、而产生此类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中并未贯彻落实针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致使一些施工人员具体施工环节的作业开展并未以施工条例为依据,最终就会导致安全事故问题由此产生[8]。所以,在优化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定期开展施工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并奖励一些表现优秀的员工,同时因施工中存在一些高危工作内容,所以必须要强化安全教育力度,可定期邀请专业且具备高危施工经验的安全教育人员,进而开展集中培训工作,确保施工中整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切实增强,以此促进施工安全性、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形势也开始呈现出不断变动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受土地资源稀缺这一因素影响,加之面临着人口剧增的趋势,所以建筑行业的革新也开始日益加快。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支撑的建筑行业,属于复杂化、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之一,而要想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必须要注重建筑施工管理力度的强化,只有在整体人员高度重视建筑施工管理的情况下,才能为建筑企业在新形势和不断转变的环境中占据有利优势提供辅助作用,确保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切实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