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2023-01-06葛晓娇
摘要: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纵深推进,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呈现出多元发展模式。高校辅导员在融媒体背景下如何改进和创新网络思政工作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梳理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结合S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实践,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利用融媒体开展网络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建设,从辅导员岗位职责出发,对融媒体时代改进和完善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体系进行探索,并从理念、内容、素养、平台四个方面提出增强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能力的具体方法和路径,以期为融媒体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的应用提供实践参考,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利用融媒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运用实践;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4-0079-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苏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课题“‘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创新路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GZXB2020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网络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日趋显著,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变化,这不仅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实践路径。高校辅导员作为网络思政工作的中坚力量,如何应对融媒体时代网络思政工作的新挑战,创新网络思政工作路径,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融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融合不同的媒介形态,构建出一个具有高度融合性的新型媒介,从而大幅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1]。因此,在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与以往网络思政工作最大的不同是:信息、思想的传播速度、力度、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一)网络思政工作覆盖面更广
融媒体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融媒体背景下,人人都是信息源和信息传播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又进一步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使网络思政工作的覆盖面更广。而融媒体的实时性特点和网状传播功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或传播信息,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思政教育在时间、地域上的限制,为网络思政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信息内容、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和需要,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潜能的综合性平台。同时,在创新教学内容上,融媒体又以其多样化的形式和极快的更新速度,成为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网络思政工作载体更加多元
融媒体具有大众性、实时性、交互性强、操作便捷、功能个性化等特性,融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渐渐被肯定,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触网,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开设个人微博号、微信号、抖音号等,建设个人网站主页,创立个人媒体品牌形象等。高校也开始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建设各类网络思政融媒体平台,如校园融媒体中心、网络思政工作室、各类融媒体学生社团等。这些平台和载体将最新的媒体技术与手段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新颖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开发多元化的融媒体思政教育产品,实现育人载体资源的联通、共融,以满足师生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三)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更具融合性
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多个方面。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利用融媒体平台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开发融媒体思政教育教学产品,成为越来越多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依托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可以实现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提质升级。当代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简单的图文信息已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的要求,在信息过载的当下,大量传统的思政教育信息就更容易淹没在海量信息中,而融合型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出现,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关注、点赞和分享,也更能满足学生对信息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以简洁美观的可视化内容和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代表的传播形式,将逐渐成为融媒体传播格局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向[2]。
(四)网络思政工作效果更加显著
无论是现实人际交往还是网络空间中的交往,教育双方之间的交往状况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2]。融媒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实时性,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融媒体平台上直接和学生进行线上实时互动,如利用班级QQ群、企业微信、校园贴吧等平台,参与话题讨论、课业指导、答疑解惑等,在上网课时,可以利用视频弹幕式的互動方式,更好地了解学生,倾听学生,帮助学生。融媒体的加入,使网络思政教育的互动方式更加多样化,有助于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形成更好的情感链接,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被点燃,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也更加显著。此外,在融媒体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在师生中的广泛运用,高校思政工作环境也有了崭新的面貌,基本实现了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大提高了网络思政的工作效果。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从“媒体融合”到“媒体深度融合”,表明我国媒体融合进程正在向纵深发展[3]。各高校也在尝试将媒体融合运用到网络思政教育中,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始利用融媒体技术和资源优势,来拓展高校思政工作的形式、内容和手段。S校作为一所普通高等学校,也积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潮流与趋势,鼓励该校辅导员在融媒体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节以S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为例,分别从平台建设、流程再造、内容共融、育人实效四个维度,对S校的网络思政工作实践进行系统分析。
(一)开展网络思政平台建设
2021年,S校启动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两家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工作室以网络新媒体为媒介,将公众号与小程序、视频号、企业微信、校园办公系统等多接口相连,形成共享互融的联通机制。以其中一家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平台建设为例,该工作室秉承“青年在哪里,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的理念,以“思想引领、价值塑造、服务师生”为主旨,依托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开发系列栏目,设计工作室虚拟形象,打造工作室“融媒体”矩阵,建设工作室融媒体品牌。通过抢占阵地、打造形象、做优栏目、培养人才四个目标建设,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成长服务与引导,为辅导员搭建学习交流互助平台。
(二)创新网络思政工作室业务流程
通过对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模式的转型升级,强化融媒体在网络思政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以S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业务流程改革为例,工作室改变了原先按业务类型分工的做法,在工作流程上,引入社会媒体“中央厨房”式的业务运作模式,将传统线性、单向的业务流程再造为海量信息源,打造“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的立体式工作格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室按通讯社模式进行运作,组建文字和摄影两个团队,在工作室老师的指导下对网络思政素材(包括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进行收集和整理。之后将这些素材聚集到媒体中心的全媒体信息加工平台,进行编辑并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平台分设网络编辑和传统编辑,网络编辑负责新闻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信息编辑,传统编辑则负责校报、电视台、广播台的信息编辑,本着“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原则对基础素材进行分类加工,并将编辑好的材料存入全媒体中心的内容数据库,供后续使用。建立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数据库也是业务流程改革的重点,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了对思政教育资料的综合管理、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和应用服务,不仅提高了融媒体参与网络思政的贡献度,也有效保证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开发网络思政教育的多重功能
满足师生成长发展需求是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的建设工程中,S校的各大网络思政工作平台,充分发挥融媒体大众化、实时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将学生培养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注重通过开发媒体平台的功能化栏目,增强学生对辅导员工作室网络思政系列平台的使用黏性,如工作室在其官方微信号上开设《S姐姐,有话说》栏目,定期推送音频、短视频,利用包括在线直播等多种媒体形式,阐述热点话题。在内容的设置上,则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求、维护学生利益,达到内容与形式交融,从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三个维度做栏目化、生活化、便捷化的主题内容,以此凸显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性,利用融媒体的特性来打造全校学生浸润式的思政培养模式。
(四)师生对融媒体育人的认知程度逐渐提升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思政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利用融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目前S校已初步组建了专门的网络思政教师团队,尝试开发与融媒体有关的网络思政课程,启动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建设,并鼓励学生与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工作室建设等实践。尤其是在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的建设过程中,学生不仅参与了工作室业务流程的再造,熟悉了全媒体的工作流程,还直接参与了融媒体思政教育产品的开发,如工作室虚拟直播间的打造等。在共同策划与不断研讨的过程中,将平台应用与学生诉求相结合,将立德树人与功能使用相结合,最大限度增强师生的参与感,提升师生对融媒体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此外,工作室还通过打造社团活动、培训讲座、社会实践、主题沙龙等线下活动,提升师生团队的融媒体素养,打造专业化的网络思政人才队伍。
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利用融媒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是大势所趋,但从S校的具体实践来看,此项工作仍处于浅层次的摸索状态,目前仅通过建设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的方式来开展对融媒体背景下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式单一,覆盖面也较为狭窄,具体表现在师生对融媒体的认知不深刻、融媒体素养不高和融媒体产品创新力度不够三个方面。
(一)师生对融媒体的认识不深刻
把握融媒体特征和融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新特点是高校打造思政教育媒体平台的核心要义,其中对融媒体的认识尤为关键。融媒体时代,师生都是思政教育的主体,辅导员虽然也在探索网络思政工作规律,对融媒体有一定的认知,但往往只认为融媒体是简单将各种媒体形式进行叠加,而不是从根本上认识到是资源、内容、传播模式等方面的有机相融,在开展网络思政工作过程中,极易造成多个教育渠道的内容同质化、渠道重复单一。
对于学生来说,其对融媒体的认知多数是基于网站、微博、微信或者身边人的讨论,在S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的建设过程中,学生虽然能够参与工作室的管理、运营,但也只是按部就班做好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具体工作,參与融媒体思政工作的主动意识不强,对于融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仅停留在听过、知道或基本了解的阶段。
(二)辅导员融媒体素养不高
随着媒体融合和网络思政教育的不断深入,辅导员队伍融媒体素养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制约网络思政教育效果的瓶颈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利用融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不足;第二,网络思政体制建设滞后。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但多数辅导员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党团班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科研等方面耗费精力过多,往往只把网络思政教育当作行政工作来看待,更别提利用融媒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另一方面,融媒体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在当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具备专业技术或新闻业务生产能力的从业者较少,愿意主动提升媒介素养的就更少了。此外,融媒体属于新兴产物,辅导员利用融媒体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对传统思政教育体系必然会造成冲击,目前来说,高校尚未建立专门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也缺乏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奖惩激励机制,而针对网络思政教育,辅导员也还没有形成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系统思维,教育内容和形式均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缺乏整体性。
(三)融媒体产品创新力度不够
打造融媒体产品是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一个很好抓手。S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推出的系列融媒体产品,在师生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高校学生工作具有周期性和循环性,产品的内容极易形成“老面孔”印象。虽然工作室也在积极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但依然无法满足师生越来越多元化的需求,他们作为融媒体产品最主要的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对产品的特性和需求也有着不同的期待。面对这种多元化的互动需求,需要综合考虑和分析不同受众的需求特点,而当前高校在网络思政工作中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很难做到对产品持续的更新换代,造成产品本身吸引力下降,极易削弱师生对产品的关注度。
媒体融合作用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辅导员作为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施主体之一,必须积极探索融媒体与网络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新形态,要从辅導员工作职责出发,从理念、内容、素养、平台四个方面,积极完善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融媒体时代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育人实效。
(一)树立融合思维,革新网络思政育人理念
辅导员应占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4]。融媒体的发展,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思维模式,网络思政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甚至对师生交往模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工作时,需要具备媒体融合思维,即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借助融合理念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既要遵循网络思政教育的基本规律,又要遵循融媒体传播的客观规律。所以,辅导员应该以融合思维重新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践,包括建立数据驱动理念、重视用户需求、掌握全媒体传播特性等,利用融媒体开展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媒介素养的培养,尤其是融媒体素养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在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同时,满足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目标与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开发融合内容,打造网络思政创新产品
融媒体时代,究竟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至上,媒体界对此回答不一。但对于高校而言,要有序推进融媒体与网络思政工作的有效衔接,寻找到渠道与内容的最佳组合是关键。因此,辅导员必须熟悉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资源优劣势,分析受众需求,准确定位自己的媒体产品,形成自身的融媒体思政品牌特色,因时因势积极开发交互型、沉浸式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交互型内容是指辅导员因时、因势、因事率先发布一定的教育内容,根据各方媒体平台学生用户的反馈,拼接、补充、嵌入新的教育素材,以形成更完整的交互式教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二次增值。沉浸式内容是指借助VR等新技术,根据教育内容设计虚拟教育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沉浸其中,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在场者,获得交互式体验。
(三)提升融媒素养,强化网络思政专业能力
融媒体时代,对辅导员的网络思政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要进一步加强对融媒体的认识,强化对媒体融合传播规律的把握,提升融媒素养,提高网络思政专业能力。高校辅导员要自觉开展融媒体相关理论与技能的学习,要主动学习融媒体素养课程,包括新媒体运营、融媒体传播技术、融媒体采编等,努力培养利用融媒体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意识,让融媒体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积极参与网络思政的教育实践,通过课程开发、工作室建设、融合型网络思政产品的开发等,积累利用融媒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本领。同时,还要积极建设融合型育人队伍,在数据分析、内容策划、团队运营上,都要注重分工协作,要善于利用群体智慧,借助多方资源和力量,推动网络思政教育专业化发展。
(四)优化融合平台,形成网络思政育人合力
融媒体的发展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传播平台,辅导员只有顺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载体和平台,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一是建设网络思政实体站点,以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为例,加强对现有的、受众广泛的媒体平台的管理,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开发全新的融合型思政教育产品,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来搭建多种类型的融合型平台,优化现有的网络思政工作体系,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合力。二是合理布局校园融媒体矩阵,加快融媒体系统建设。整合协同网络育人元素和校园育人资源,尤其是校园新媒体育人资源,通过分众化采编和深度内容文创,形成点面结合、同频共振的网络育人平台矩阵,不断优化平台工作流程、创新信息传播内容,打造多个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数据库,开拓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新阵地。
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尝试运用融媒体开展网络思政工作。辅导员要从岗位职责出发,主动探索融媒体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结合点,以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为载体平台,通过对工作室业务流程的再造和革新,激发融媒体在网络思政教育中覆盖面广、载体多元化、内容个性化、教育效果显著等优势,从而提升融媒体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的育人效果。此外,文章还探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运用融媒体的实践,总结出当前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构建完善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提供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丽.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遵义:遵义医科大学,2022.
[2] 龙曼琳.融媒体传播格局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3] 董扣艳.媒体融合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逻辑探论[J].理论导刊,2022(4):118-128.
[4] 孟祥燕.融媒体视域中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路径探究[J].现代交际,2019(23):135-134.
作者简介 葛晓娇,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