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评价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2023-01-06耿雯雯
耿雯雯
(哈尔滨理工大学 荣成学院, 山东 荣成 264300)
一、研究背景
根据Fromkin[1]和Levelt[2]的言语产出模型,朗读和言语产出的主要区别在于言语计划的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文本,而后者则由内部语言外化而成。虽然朗读与自发性言语产出相比,缺少了语言组织环节,但是它绝非单纯是一个机械性的行为。高霞[3]等指出有理解的篇章朗读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有声语言表达活动。它是一个有着复杂心理和生理变化的人类驾驭语言的认知心理过程。因此,通过朗读测量学习者口语能力已被广大外语教育学者所认可,并且广泛应用于各类外语测试当中。2016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增加了口试部分,其中四级口试的第二部分就是文本朗读。
朗读不仅仅是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体现,通过评测,听话者对朗读者的个人评价也得以显示。西班牙语言学家Trish Delamere[4]选取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五位英语学习者,通过本族语者对他们朗读同样材料的打分发现:通过说话者的口音,本族语者对说话者所处文化存有潜在偏见,继而形成对说话者本身不同程度的偏见。然而,在当今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背景下,英语变体的使用越来越多样化。据Trudgill & Hannah[5]统计,在英国使用“可接受的发音”即RP(Received Pronunciation)的人只有3%~5%。
二、研究基础
Riggenbach[6]指出,每个语言学习者心目中的流利性都不尽相同,而听话人基于印象对学习者口语流利性所作的判断则是整体性的。张文忠把二语口语流利性定义为“使用一种可被接受的第二语言变体,流畅、连贯地表达思想的能力,其流畅性、连贯性和语言可接受性应为言语听辨者所感受到”。这一界定将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涵盖在内,同时把言语产出和言语听辨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外语教学中,测量学习者的口语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朗读任务,这一方式在我国各类外语测试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对口语流利性的量化主要体现在时间性指标、语言指标、表达性指标以及连贯性指标四个方面,共计十二小项[7-8]。这些指标可以归纳为两类:与流畅程度有关的时间指标(temporal variables)和与语言表达有关的指标(performance variables)。其中时间性指标包括五项,最为首要的即语速(speech rate,简称SR),其计算方法为产出音节总数与包括停顿在内所耗费的总时间比。其余四项指标分别为平均停顿长(average length of pause)、发声时间比(phonation/time ratio)、平均语流长(mean length of speech run)和发音速度(articulation rate)。对于停顿,国内外学者[8-9]普遍认可的长度为句内或句间0.3秒及以上的间歇,即达到0.3秒及以上的有填充和无填充停顿(filled and unfilled pauses)都将注明并视为一段语流的起点和/或终点。
国内外对二语学习者流利性研究中采用的指标以及所得结论也不尽相同。Towell[7]等使用语速、发音时间比、语音速度、停顿间的平均无间断语流长度四项指标考察了12名学习法语的英国学生,发现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无间断语流长度和结构的复杂性。张文忠[8]使用上述12项指标,对12位英语专业新生间隔28周的两次录音进行量化比较,结果发现受试者在英语口语流利性的很多方面(八项)存在差异,即口语表达取得了进步,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则没有明显进步。潘琪[10]以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口语语料库为基础,利用语速、平均流长、平均停顿长三项流利性指标,发现准确性和流利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周卫京、宋会萍[11]通过对88名大学生进行孤立单词和短文朗读实验发现,在语速、停顿、连读三项流利度指标上,中国大学生与英国母语大学生相比均存在质和量的巨大差异;中国大学生的语音素质虽然达到了可以交流的门槛线,但与清晰、流利、准确、有效的跨语际交流目标相距甚远。
由此可见,在对流利性的定量研究中,时间性指标应用最为广泛。说话者的语速、停顿时间以及语流长度与流利性紧密相关。
鉴于上述提到的朗读与言语输出的差异性,在对朗读的评价中,我们暂且忽略语言表达相关的指标;通过已量化的时间性指标,考查评分者主观标准的客观性问题,并探讨各项指标与听者对说者评价的相关性。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根据以上定性分析,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时间性指标在口语评价中的地位?换言之,不同评价结果中时间性指标是否存在差异?
第二,口语评价时间性指标中哪些因素与个人评价相关?
(二)实验设计与步骤
首先,根据某省级比赛成绩,选取三组朗读样本,朗读者均为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每组样本包含男女各一位学生,朗读材料为比赛指定文本,长度为323个词,难度适中。朗读者在录音前有大约半小时的准备时间,录制完成后提交大赛平台,录音效果理想,文字转写准确,评测成绩客观。
其次,三组样本分别为获得二、三等奖、优秀奖及未获奖的六份录音。将录音编号后,由六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以及六位使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工作超过五年的商务人士进行评分,且利用调查问卷对朗读者个人进行评价。依据Kachru[12]提出的英语内圈、外圈以及扩展圈的概念,本研究在选取评价者时在每一类中各取两位。评分及问卷收集后,有选择性地对个别评价者进行访谈,了解具体情况。
最终,对收集的成绩及问卷进行分析。利用软件分析数据,回答研究问题。
(三)研究工具
针对时间性指标计算中所需数据,人工标注并计算朗读文本中音节总数。利用Audition3.0软件,删除录音开头以及末尾的空白,得出朗读总时长;同时,查找、标注六段录音中0.3秒及以上的停顿,获得停顿总时长以及停顿次数。使用excel软件,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各项数据,并进行相关计算。借助SPSS软件的非参数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验证显著性及相关性。
(四)语料采集
朗读录音根据大赛组委会要求,由学生自由选择,在自己电脑或学校语音室统一时间录制。具体要求为:第一,音频时长不超过180秒;第二,音频比特率128~320 Kbps;采样率44 kHZ,立体声,MP3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10 MB。学生在上传大赛平台的同时,自行备份,在比赛结束时统一交由教师作为参赛凭证。此研究所用语料即学生参赛的备份录音。
(五)语料分析与整理
根据最终比赛结果,提取六位学生对应的录音,删除开头结尾的空白后,由三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标注朗读文本,计算音节总数,相互核对检验,对停顿的处理采用同样的方法,确保所得数据的准确性。
未经处理的原始录音交由十二位评价者进行打分。对朗读者个人的评价,则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得。此问卷改编自Lambert[13]设计的对说话者评价的二十项指标,其中涵盖了从外貌、身高到自信心、社会地位等个人评价的各个方面。鉴于录音中朗读者身份及研究目的,此研究选取其中十五项指标进行评价,去除了娱乐性、心地善良、财富、整洁以及社会地位五项。评价者打分情况及问卷回收后,经由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朗读文本全文共580个音节,六位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停顿次数、朗读时长以及停顿总时长如表1所示。根据大赛指南所给出的评分标准,学生的朗读整体被分为五档,具体从语音面貌、朗读技巧以及朗读效果三个维度进行评分。
表1 学生朗读样本中时间性指标数值
通过图1不难看出,除不同样本中平均语流长有明显差异外,其他三项指标数值十分接近。
图1 学生朗读样本时间性指标图示
(一)问题一:不同评价结果中的时间性指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鉴于样本量小,我们采用SPSS中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评价结果中时间性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结合附录中朗读整体量表,评价由任务完成、材料理解、语音面貌、流畅性以及自信度五个方面构成,时间性指标只能算做其中流畅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从分项量表看,朗读技巧主要强调朗读过程中的停顿和节奏感,鉴于朗读文本为述评类文章,多为复合句且包含年份、百分比、小数以及大额货币数字,录音中大多数学生在遇到数字时,都需要较长停顿才能正确表达。由此可见,流畅的朗读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文本,以便准确判断语调及停顿位置。通过此项研究结果我们也能看出,评价者在评价学生朗读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上文提到的语言表达有关的指标,而非语速、停顿等此类时间性指标。
表2 时间性指标非参数检验结果
(二)问题二:口语评价时间性指标中哪些因素与个人评价相关?
为方便检验,这里将选取的十五项指标分为三大类:外在形象、个人素养及处事能力。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第一类外在形象包含身高与相貌两个分项,其中相貌与语速显著正相关(P=0.010<0.05, r=0.917),平均停顿长与相貌显著负相关(P=0.011<0.05, r=-0.915)。其他时间性指标与外在形象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第二类个人素养涵盖幽默感、智力、诚实、自信、紧张度、志向、稳定性以及性格八个分项。一方面,语速与诚实显著负相关(P=0.019<0.05, r=-0.886),即评价者认为语速越快,诚实度越低。另一方面,发音时间比(P=0.008<0.05, r=-0.927)、平均语流长(P=0.028<0.05, r=-0.860)与性格显著负相关。即评价者认为性格好的人更善于倾听,而不是霸占话轮。
值得一提的是,在问题一中我们已经指出评价者对学生口语的评价中,无论总项还是分项指标中,都提到了自信。在此,我们看到朗读者自信与否与时间性指标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这也进一步证实了问题一的结论。
第三类处事能力分为领导力、友善、慷慨、可靠性以及喜爱程度五个分项。经分析,时间性指标与这五项无一显著相关,然而我们发现语速与友善、慷慨、可靠性、喜爱程度都呈负相关态势,但却与领导力正相关。可见,评价者认为语速快的人具有领导力,但不友善不可靠,从而影响到对其喜爱的程度。
五、结论与启示
根据以上验证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在本研究所选取的某省级朗读大赛六个样本中,时间性指标在不同奖项中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评价者对朗读的评价过程中,朗读者的语速、发声时间比、平均语流长以及平均停顿长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朗读的流利并不等同于朗读高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表达相关指标,如语调、重音、修复等。
其次,朗读中时间性指标与评价者对朗读者个人的评价确有关联。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语速快的朗读者更容易获得评价者对其相貌的积极评价,而平均停顿长越长,评价者对其相貌的评价越消极。二是语速也显著影响评价者对朗读者诚实与否的判断,即评价者认为语速越快,朗读者诚实度越低。三是时间性指标中的发音时间比与平均语流长显著影响评价者对朗读者性格的判断,评价者潜意识中认为朗读者发音时间比越长、语流越长,性格越差。尽管个体评价的其他指标与时间性指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通过上述研究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后者对前者的作用为积极或是消极,从而从语言上有效提升自身形象。
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对于英语学习者提升口语水平及英语使用者提高自身形象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各类英语口语测试以及竞赛的推广,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朗读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口语水平,但不可否认它是口语水平的反映。根据我们的研究,就比赛类的评价标准来说,提高朗读水平,不能单纯追求加快语速,减少停顿。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研究可置于测试类的评价中进一步验证。同样,我们也可以研究口语中与表达相关的指标与口语评价的相关性。虽然时间性指标对口语评价结果未起到决定性作用,却在单模态(听觉)的条件下,显著影响评价者对说话者相貌、诚实度、性格优劣的评价。因此,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工作环境中,通过改善口语表达中的时间性指标,可以给对方留下更好的印象。尤其是在电话交谈中,适当的语速、恰当的停顿更能够获得对方的信任和青睐,有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