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插图创作的情感表达

2023-01-06朱传瑞

齐鲁艺苑 2022年5期
关键词:画者主观文学作品

朱传瑞

(德州高级师范学校, 山东 德州 253084)

插画,英文统称为“illustration”,源自于拉丁文“illustraio”,意指照亮之意,也就是说插画可以使文字意念变得更明确清晰。[1]在现代出版物中,插图不但强调文章主题,并且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今天通行于国外市场的商业插画包括出版物配图、卡通吉祥物、影视海报、游戏人物设定及游戏内置的美术场景设计、广告、漫画、绘本、贺卡、挂历、装饰画、包装等多种形式。延伸到现在的网络及手机平台上的虚拟物品及相关视觉应用等。”[2]可见,人对插画范围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发广泛。

“绘本”一词在国内也经常出现,绘本在功能和方式上与插图极为相同,该词来自日语的“えほん”(絵本),以绘画和少量的文字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出现。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引进的国外绘本和国内出版的绘本内容多为儿童文学作品。

插图和绘本在创作角度和呈现方式上极为相似,如果对两者进行区别,插图作为文本的附属体角色更强烈,而绘本虽然可以以绘画为主体,但也会附属文本内容。从附属性角度而言,两者的区别是对文本附属的度的大小,并且插图和绘本在实际创作流程中,都是根据被提供的文本内容的要求而创作。文学插图顾名思义为文学作品的内容而创作的插图,所以为能更方便探讨文学插图创作的情感表达,以下暂统一用插图一词。从目的的角度而言,文学插图作品是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图像客观再现,而从画面创作的角度来讲,文学插图的创作本身也有自身的情感表达。文学插图创作只有兼顾二者,才能形成优秀的插图作品。

一、文学插图的客观再现

(一)为文学服务,与文字充分结合

文学作品是有情感表达的,一个好的文学作品饱含思想内涵和情感的表现,其内涵与情感表现的表象体现在语言组织上,通过文字的组合,运用各种表达的形式而形成精彩的语言艺术作品。如古代诗词作品,通过对仗、押韵等等的形式,细致描绘了令人心动的细节或情节,从而突出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插图是放在文学作品书页的中间,以图画的方式呈现出来,服务于文学作品内容的表达,所以插图被称之为限定性艺术。从插图是服务者的角度来讲,插图作为视觉创作作品,根据文学作者的意图和目的,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作再次解释,图文并茂,给读者再次说明或增加读者感动程度,增添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效果。

插图既然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就要充分地结合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精神内涵,在这一点上,文学作品是主体,插图是服务者。图配文的关系决定了插图不能偏离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氛围描写,为文学作品量身定做的要求决定了插图要完全服从于文学,画者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再创作思考,插图要充分考虑到作者所表达的内涵,配合文学作品,服务文学作品。

(二)为读者服务,提供视觉形象

1.提示读者充分理解文章

文学作品对故事的叙述、情感的表达、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场景氛围的展现,能作充分完整的阐述。而作为读者,对文学作品中主题、人物的理解会因人而异,有不同的认知、难以理解的地方,或者是很难能体会到文学作者的初衷。插图可以给读者一个提示,帮助读者去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通过插图的再现,把对文学作品内容的想象具体到一定的画面,使读者具象地理解文学作品。

人阅历不同,其理解力和想象力也各不相同。读者的客观差异性首先表现在读者的年龄阶段不同。比如,青少年相对中老年人来说,对名著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文学作品中所提到的事物、场景、人际关系、社会礼制,因为阅历少的关系,体会不到作者所描写的微妙之处。例如《水浒传》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时,让镇关西把肉切成臊子,这个“臊子”是什么东西?当时人物的愤怒是通过什么样式的动作表现出来的?以及建筑的样式,人物的服装等,单纯用文字表述,较难使读者得到完整正确的信息。恰当的插图可以进行一定的提示,让读者有更具象的指向,来体会文章内容。读者的客观差异性还表现在个人情感和认识方面,每个读者对文学作品都有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理解,正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插图的提示能准确地或统一地引导到文学作者的意图和主题上,给读者一个统一的想象和联想的导向,即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不能有一个变成李尔王。

2.受众分类与插图表现方式

文学作品的受众,一般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时代、受教育程度进行区分,或按照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等进行区分,现在市场上很常见的儿童文学分类就是按照年龄的分类。这些儿童文学多会配有插图,或者以插图为主、文字为辅,形成儿童绘本形式。青年文学刊物配有插图的情况也不少见。针对这些不同的年龄阶段的文学创作,插图表达的侧重点和情感也应有针对性,插图形式也根据读者分类来调整,特别是在形象处理和画面的问题上必须考虑受众群体的接受能力及受众群体的普遍关注点。成年人的读物大多以科普、价值观、人生观的探讨为焦点,所以插图也应配合这些文字的内容进行调整。如几米的插图所画的事物和画面都非常的简约,充满都市感,关注点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在带有青春琐事的记忆和感情寄托的表述中,留有大量的想象的空间。而针对儿童读物的插图,要考虑到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把握他们的认知特点。儿童绘画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也分为不同的时期:分别是4岁前的涂鸦期、9岁前的象征期、9岁后的主观感觉表现期。所以应按年龄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来对插图进行构思,从他们的理解力和兴趣点出发来表述文学作品。

二、文学插图的主观情感

文学插图的画面中涌动着或浓或淡的情感的表达。画面的情感问题大致可以描述为:一、画面能描绘出一种集体的情感或性情追求,它能使多数人达成共识,产生共鸣;二、画面带有画家自己的情感,通过画面能表达自我的情绪精神;三、从观众角度解读而赋予画面另外的情感;四、通过对文学作品解读以配图的形式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插图创作对以上四种情感表达都有所关联,有所考虑,最终形成合理的完整的情感内容呈现到插图画面上。东晋顾恺之提出传神论,认为画之妙不在形体而在内在精神气质,而强调人物的神情及精神。南朝宋宗炳提出畅神论,强调山水画创作是画家借助自然形象,以抒写意境,“以形写神”抒发画者的自我情感的过程。插图也是同理,画面有了精神内涵,才能打动人,得到读者的共鸣和认可。

(一)画者的客观阅历与主观情感

插图是一种视觉艺术创作作品,其创作离不开视觉艺术创作的所有因素。创作构思是实际视觉创作的最开始,创作构思的形成来源于画者的生活阅历和主观情感。“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融会了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形成了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也就是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而以后的艺术传达活动则是把这种审美意象通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物态化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3](P143)在没有生活原型积累的情况下进行插图创作是很牵强的事情。没有生活积累犹如无源之水,画者没有感悟,无法进行插图创作,即使把搜集的图片强加在一起,也没有情感具体要求的指向,更无法谈表达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文学插图的创作构思应该从画者所熟悉的生活和熟悉的情感中选取形象载体,这样处理起来有生活根据,画面内容也能落地,观众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实合理性。

如果抛开个人主观情感,面对一个文学作品,画者难以建立起最初的创作构思。画者如果有个人情感积累,会对创作的方向点非常敏感,知道应该去表现什么或如何表现,这是创作构思的基础。在插图的具体创作过程中,根据文学作品内容的情感来挑选或加工画者已有的情感积累,通过熟悉的绘画材料和绘画语言对生活形象进行二次创作,最终完成有情感有生活的画面。主观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绘画材料和技法是完成的手段。

(二)画者的主观想象力

文学插图是结合文学作品的艺术创作,这需要画者有较高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能控制画面的整体精神指向,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的作品。“任何想象都不是无中生有的,即使最虚幻离奇的形象也不能脱离现实的土壤。艺术家要丰富、发展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就必须经常深入自然和社会生活现实,主动感知现实中的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以及它们的活动姿态和神情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脑中积累储备丰富的表象,以保证想象力的充分活跃。”[4](P157)

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5](P50),“在创作构思活动中,尽管有感知、理解、联想、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但它们都是在情感的渗透和影响下发挥作用的,只有在艺术家炽烈情感的浇灌下,才能形成审美意象,完成创作构思。”[6](P147)在插图创作构思活动中,想象力在原有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这种拓展升华了已有情感,对画面进行艺术处理。如果说插图的服务性决定画者的想象力受限,按这种意识来进行插图创作,不会创作出高级的插图作品。因为这种意识把文字内容当成了想象力的限制,认为束缚了画者绘画的想象空间。而优秀的插图画家的想象力并不会受到文学作品内容的限制,恰恰意识到合理的想象力要有根据,这种根据正是在文学作品内容表述的基础上建立的。在文学作品内容表述的基础上进行有方向的想象,是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第二次创作,画者根据个人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进行画面内容的重新筛选和组建。

(三)插图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联想

插图的用途和特点决定了画幅数量较少,只是提炼文学作品中代表性的情节进行视觉再现,这种再现是对文学作品的有机再现,转化成视觉形式。插图画面的表现内容也有限,它不是完全的再现文学作品的全部内容。用有限的几幅插图表达文学作品的所有内容是不现实的,插图的表现特性决定了它不需要把每个环节进行表述。恰恰是这少量画面是对情感和氛围的提炼,从而对读者有一个指引性的联想的空间。所以插图的意义是提示,缩小了形象想象空间的维度,而扩大了人思维的想象空间。

笔者的插图作品《新月集》是对泰戈尔的诗歌进行的再创作,分别选取《对岸》(图1)、《祝福》(图2)《纸船》《金色花》诗歌。一幅插图并不是对整首诗歌进行的全部再现,而是从中找到部分情节进行描绘,同时抓住整首诗歌的主要情感进行表现,这样读者就能从插图所描绘的氛围和形象进行整首诗歌的联想。《对岸》中笔者为了烘托气氛主要是用大面积的黑块和灰块来解释诗歌中的宁静,诗歌中出现的野鹜、竹鸡、豺狼和长尾草作为画面的提示,而诗歌中所提到的回家的人、男孩女孩等形象则需要读者自己去联想,图画中没有表现,反而更能让读者关注主要情感。

图1 《新月集-对岸》插图

图2 《新月集-祝福》插图

《祝福》中这样描写:“祝福这颗小小的心灵,这个纯洁的灵魂,他为我们的大地,赢得了上天的亲吻……把你的手按在他的头上,祈求着:底下的波涛虽然险恶,然而从上面来的风,会鼓起他的船帆,送他到和平的港口的。”[7](P59)这是成年人对孩子的祝福,但祝福是抽象的词汇,如何用画面的形象来再现?这时需要运用读者自己的联想,笔者用一个成年人的手势来代替这抽象的情感,孩子跑动的动作,代表他正在成长的路上。用客观的事物代表抽象,本身就是一种联想。画面营造了一种氛围,读者就可以继之联想和品位诗歌里的内容。

三、文学插图形式的情感表达

插图是对文学内容的再创作,通过依托文学情境的描写,以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插图作为图像表现的意义所在。

(一)材料与技法的选择及表现

材料和技法的选择,形象和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插图的外在面貌。文学插图的表现材料与形式有很多,如版画、油画、水墨、水彩、油画棒、色粉画等,多数为当下流行而又使用轻便的绘画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插图使用电脑软件制作,这样可以和出版印刷能及时沟通而做到随时修改,并且适合当下的数字发展,提高了绘画效率。

1.选择画者熟悉的形式

画者由文字所产生的创作构思,决定了画面的样式,这种主观因素在一开始就被定位了。运用所熟悉的材料、技法,运用所熟悉的形象进行创作,能更准确地表现出创作者的情感,也具有个人风格。如罗克威尔的插图注重生活中的趣味性,特别是关注人物情绪的玩味和注重孩子方式的童真情感,加以写实的形象塑造。

2.选择符合文学作品情境的材料和技法

在实际的文学插图的创作中,作者或出版方对材料、技法、形象设计等形式有一定的要求,这个要求本意是要更能贴切体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这种要求表面上强调了文学作品内容的情感表达,其实本质是考虑到大众对文学内容的共识情感的表达。这就需要画者很敏锐地找到插图创作的方向,运用合理的形式进行创作。

3.按受众群体特点选择材料和技法

面对不同受众群体,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儿童文学插图表现形式根据儿童的特点,多用夸张、抽象的表现形式,材料也会选择儿童常常接触到的,如油画棒、水彩类。成人文学插图,多一些哲理性,稍有抽象和联想的形式,多见的有素描速写,版画、油画、水墨的写意表现。

材料和技法的选择和表现,最终的落脚点是画者去创作,去兼顾诸多因素和自我情感,对文学内容进行插图创作,形成不但能反映文学内容情感又加之自我情感升华的优秀插图作品。

(二)形象的主观创意

1.形象的造型及组合符合文学情感表达

文学作品以精神情感为依托,表达正确的价值观,插图的形象设计以文学作品对事物的描述为根据,进行艺术处理,形成画者心目中理想的形象,又符合文学内容的要求,用于画面的组织,从而形成能表达文学情感的形象设计。多个形象之间有相互的关系,或对比,或叠加,或遮挡,或并列,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空合并于同一幅插图,力求表达出文学内容的情感意味,使画面形成想象的空间。这需要画者在创作初期的创作构思中完成大体设想。

丹麦心理学家埃德加·鲁宾认为:“一般的视觉经验由两个部分的构成:图像与背景。图像是注意力的焦点,因而被看作一个事物,它被一个轮廓所包围,因而可以视做与背景对立的整体。”[8](P138)插图中的形象多是变形带有设计创意的,有的是夸张的形象、重组的形象,这些形象都充分结合画面,为表达作品内涵精神做出调整。如丹地阳子的多数插图,注重形象的变化,不考虑空间。她常用几何形化的人物形象和事物表达孤独,有悲伤,有温馨,也有寂静和诙谐。ことり宁子的插图则多为形象的相互叠加,这些图像多是平面的,边缘锐利,明确又简洁,类似剪纸的形象描绘,而又通过相互的叠加,使得画面丰富,画面常常给人温暖、童趣、宁静的感觉,同时不失丰富的画面效果,这也正是宁子的主观情感的流露。“如果一个较小图形运动起来以便与一个较大的矩形部分重叠,又部分逾出,那么这个较小图形的透明效果就会产生。”[9](P142)形象的叠加往往是产生丰富效果的捷径,并且会形成新的形象来丰富画面。

2.插图中图像的叙述性、连续性符合文学情感表达

插图是受限性的艺术,为文学服务,所以插图要与文学内容的叙述同步。这种叙述性多表现为形象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以人物形象为例,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情绪、所在场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互动,人物和事物的互动等的叙述,在插图中以绘画的形式反映出来,以提示读者对文学内容的理解。在同一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多个插图,形象是有一定的连续性的。再以人物形象为例,同一个人物因为文学作品的叙述,会出现在多个插图中。这种叙述性和连续性是插图的特点,以图像的形式如实反映文学内容的情感表达。

(三)色彩的主观表现

1.色彩的处理是个人主观的倾向

在绘画写生练习中,我们可以客观地用已有的矿物质颜料来模拟太阳光的色彩。17世纪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他认为我们大自然中的色彩是由于光照形成了各种的色波,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信息,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各种颜色。这使我们能在画面中客观分析色彩因素。在插图创作中,这种客观分析变少,而带有了强烈的个人情感。画者受个人主观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又受文学内容的客观影响,形成对画面色彩的大致意向,进而对插图的色彩进行有目的的主观处理。“无论是美术创作还是艺术设计,都存在表现意图问题。当这种主观意图能够转化为具体的色彩形式特征,就是主观色彩表现。主观表现并不神秘,有个性化爱好、体验和目的,就会形成自己的表现意图,这是色彩表现的灵魂。”[10](P142)插图作者最终是以设计者的身份面对文学内容,是在现实客观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在色彩方面,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搭配色彩能充分切合文学内容。这种思考更多是主观的统筹设计或自我对色彩构成的理解,而少了一定的客观色彩因素。

2.色调的画面氛围体现、表达插图情感

不同色调代表不同的主观情绪和联想空间,如红色代表热情、恐怖,紫色代表忧郁、高贵等。色调是增加插图整体情感的有效因素,画者通过对文学内容的解读和理解,决定用何色调更能准确地表现插图中的情感。

插图的色调有一定设计性,带有强烈的氛围感。这种色彩氛围是主观的产物,它带有画者个人情感和情绪,也是表达文学内容中情感的佐料。插图色调使画面有了或活跃,或强烈,或朴素的情感。如加藤彩的插图作品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主观色彩,并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氛围,色彩张狂炫目、华丽丰富,奔放的色彩、华丽的氛围、细致的画风,让人置身于梦幻和唯美的仙境,是古典的和现代的审美合于一体的古典之美、神秘之美,甚至在给日立公司做的环保广告中,也是以带有典型个性的插图图案样式的表现,场景分别从紫色调、绿色调、黄色调、红色调之间切换,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她的作品反映出的这种接近巴洛克风格的情绪和感情,正是夸张的主观色彩和客观色彩的碰撞形成的个性鲜明的色彩氛围。它带有浓厚的情感,使观众产生无限的联想。

综上所述,文学插图的创作不但要考虑文学作品的情感,也要倾注插图作者的主观情感,这双重的关注使文学插图的方向性更为明确。文学插图是视觉艺术创作,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当下科技的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文学插图的效率,扩展了插图的表现形式。而网络文学的出现和急速发展,使插图的形式更为多样,更为快捷方便,有了多元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画者主观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蒙马特与798
撕画
对立与存在
画者的悲哀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