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阮重奏作品演奏的基本要素
——以《丝路驼铃》(三重奏)为例

2023-01-06殷增琴

齐鲁艺苑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阮重奏驼铃

殷增琴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一、简述“阮重奏”

阮蕴含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随着它的发展,阮族也逐渐登上时代的舞台,“宁勇对‘八七型’系列阮的成功研制,对中国阮乐以及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1]。其各品种既具个性又具共性,低、中、高声部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取长补短,全面扩展和提升了阮族乐器的音域、音准、音质及其艺术表现力。随着系列阮艺术的纵深发展,其表现形式愈加新颖多元,推动了阮乐艺术进入新的阶段。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出现了一批作曲家,他们均受到过西方作曲理论体系的熏陶,逐步在民乐新乐曲创作领域精耕细作,民乐重奏的创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阮族重奏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在新时代涌现,并逐渐脱离旧时的写法,如音乐形式上单一的“大齐奏”。与独奏相比,多声部重奏音乐在音域、技巧、色彩、和声配置以及表现力等方面均为作曲家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与创作空间。丰富的和声效果、协和的复调因素与不同形态的旋律线条赋予阮重奏具有多声部的旋律特征,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创作观念催生出众多类型、风格迥异的作品,如张晓峰的《讯》、刘畅的《赛里木之歌》、王宁的《水赋三叠》、林吉良的《西域行》、熊俊杰的《舞者的诉说》等。也有不少将阮独奏曲改编为重奏的作品,如宁勇的《丝路驼铃》、刘星的《即兴曲》、徐昌俊的《剑器》等。除了创作型重奏作品,阮重奏也在不断改编移植其他音乐作品,如邓建明、陈雅明编曲的西班牙民间乐曲《斗牛》以及俄罗斯民间乐曲《俄罗斯组曲》等,它们不仅富有中国韵味,也将西洋风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品丰富了阮的演奏技法,且拓宽了其艺术表现力,也给演奏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阮重奏的繁荣发展印证了:系列阮本身具有宽广的音域,高、中、低各声部音响联系密切,包容贯通,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以及百变的格调,使得其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传统和现代、民族和西洋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音声色彩与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

二、阮三重奏作品《丝路驼铃》

《丝路驼铃》原是宁勇以“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诗中‘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之句为依据,吸取新疆地区民间音乐素材创作而成”[2]的阮独奏曲。它讲述了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故事,这是一个声名远播的创举,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思想与丝绸之路跨越时空的遥相呼应,乐曲展现的,是往来于东西方商旅驼队在漫长丝绸之路跋涉的种种瑰丽景象。作品曲调具有鲜明的新疆维吾尔风格,歌颂的正是祖先顽强不息、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也表现出了一种团结互助、相互依靠的生活态度。

这首曲子最初是为大阮独奏而作,由于大阮和中阮的定弦规则相同,都是“纯四度—纯五度—纯四度”,所以也常用于中阮演奏。2009年5月,由邓建明、陈雅明编曲的《丝路驼铃》(三重奏)出版于《阮族 重奏练习十六首》(1)陈雅明编著.阮族 重奏练习十六首(线谱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中,本曲分为高音阮、中阮、大阮三个声部,并注明可加手鼓和碰铃即兴伴奏,在阮族重奏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它以独奏曲《丝路驼铃》为旋律基础,丰富和厚重了原曲的和声织体和音响效果,乐曲的起伏更加明显,增强了感染力与轮响悬殊感。重奏版《丝路驼铃》以其独特的现代民乐重奏风格,给每一位传统民族器乐演奏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2015年“鲁韵·阮室内乐团”于山东艺术学院成立,填补了山东省内阮族室内乐团的空白。乐团由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中国乐器演奏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团员均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表演经历,技艺精湛、配合默契。乐团分为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等声部,致力于挖掘与发展传统阮中崭新的音乐语言与艺术表现力,演奏方式、演奏内容力求古今中西多元化发展。乐团成立首年参加2015年第二届全国阮咸艺术展演,获职业重奏组金奖,2020在春华秋实弹拨乐团专场音乐会中,出演阮重奏《丝路驼铃》《剑器》等作品。鲁韵·阮室内乐团在舞台上不断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但在彩排演出过程中也发现许多问题,更是积累了颇为丰富的重奏实践经验。

下文便以鲁韵·阮室内乐团在《丝路驼铃》中的训练心得为经验,力图从实际出发,解析关于阮重奏训练中的若干问题。

三、阮重奏作品演奏的基本要素

(一)声部平衡在阮重奏中的必要性

各声部之间音色的交融统一,是一种纵向音色相互和谐所取得的平衡关系。在阮重奏中,不同的阮音色属性不同,而这些个性的音色在表达一致的音乐情感中需要更多的平衡和协调。如何既突出共性又保留个性,使每个阮声部在重奏中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便要依据主次关系对不同声部进行调节,以达到丰富均衡的音响效果。

阮重奏的高音区是以高音阮为主,高音阮音量大,渗透性好,导致许多人偏向用高音阮取代传统柳琴而用作高音弹拨乐器。其作为奏响旋律的主要工具,是阮族的核心乐器,决定了整首重奏音色的亮度,其发音迅速,声音灵敏,易被耳朵接受,具有听感上的先入性。

在《丝路驼铃》(三重奏)中,第一段(见谱例1)由高音阮演奏主旋律。乐曲的主题开始后,高音阮的长时间扫弦加轮奏悠长起伏,渐渐浮现在观众面前,音色清脆,速度适中,深远激昂,表现了商人长途跋涉,牵着骆驼队伍在沙漠中渐渐靠近的感觉,并表达了沉重酸楚的抑郁之情。此段高音阮饱满的长轮使之发挥出了类似“花腔女高音”的音色,所演奏出的旋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曲作者将原独奏版本中左手的空弦勾音改为大阮来演奏,并进行深沉的重音支持,演奏时重点应放在三拍中第一拍子的重音上,能更清楚地演绎骆驼沙漠行走时浑厚有力的声音。在高音阮长轮的同时,中阮用上行旋律进行烘托,并全部使用弹的技法做渐强处理,将每一乐句的起承转合与抑扬顿挫处理得更加丰富。

谱例1

第43小节起(见谱例2),乐曲由bB调转为F调,是3/4拍节奏的轮奏,改由中阮演奏主旋律,高音阮则以高八度演绎部分旋律,起到“提亮”音色的作用,大阮依然演奏低音,只在节奏上稍有变化。这段速度稍微加快,画面由骆驼的脚步声逐渐转移到商人的内心上,情绪相较之前变得明朗自信,这一部分音乐的渲染也随着中阮与高音阮不同音区之间的叠加与互补,将沙漠骆驼的影子抒发得更为恣意畅然。

谱例2

演奏中要注意,影响轮奏音色与音响质量的因素众多,由于阮的基本演奏特点是“点状”发音,即每个音都是一个重音,且余音短。若在重奏中同时弹一个音,因其呈点状发音,发音点较难统一,会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因此,要想使整个乐曲具有和谐之美,就必须把各种不同的音响协调起来,特别是演奏中板和慢板音乐时,各声部因发音点不齐所产生的凌乱之感会更加强烈。另外,发音密度不一亦会影响到音响的质量。故单音演奏的时间节点要统一准确,演奏长音是以点连成线的方式,密度要基本统一,扫弦时需要特别注意灵活性,这就要求彩排时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和默契的训练。

在阮重奏中,中阮相对优美又不失醇厚,深沉又不失圆润,可有效衬托出主旋律的优美,在阮重奏中有丰满和平衡整体音响的作用。大阮的发音低沉,并且弦相对较粗,在演奏时所需使用的力就比较大,易使音色变得枯硬、离群难容。在演奏过程中,如果不掌握好正确的技巧,就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乐曲的表现效果。所以,要求用左手揉弦,右手力求用弹性演奏法。

《丝路驼铃》(三重奏)的小快板部分(见谱例3),此时的音乐不再是长时间轮奏的旋律线条,而是三个声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高音阮的领奏作用,由慢板向快板过渡。此段是欢欣的、舞蹈性的,曲作者将原独奏版本中开头的双弹泛音改编为三个声部共同演绎。高音阮和中阮的泛音其音头应做到短促和轻巧,右手拔片触弦要具有弹性,而大阮的空弦音要弹得平稳而松弛,右手应该扎实有力,形成鲜明的张弛对比。若所奏声部为旋律声部则力度层次丰富,其它声部要与之律动紧密相联,音量搭配适度,互为补充。大阮在演奏前几小节的二八音符节奏时要非常准确并且有动力性,而高音阮和中阮演奏轻巧的旋律声部时,应主动平衡与低音声部之间的关系,做到动静适宜,以免喧宾夺主而破坏音乐意境。三个声部之间的连接上,各个声部对这一段乐句要有清晰的认识,对声部穿插与交接形式有明确的认识。由于各个声部的作用是不断变化的,演奏者应该实现各个声部之间的无缝连接,尤其是旋律声部向伴奏声部转移之时,要及时转换角色,从气息、力度、音色、音量几个方面紧密配合,才能够共同奏出自然顺畅的旋律线条。本段连续多变的旋律声部在音色、音量等控制方面达到和谐、自然的境界,也加强了乐曲色彩性。在演奏时要注意,当旋律声部进入后,伴奏声部在保持自身节奏准确的同时应留意旋律声部,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是否正确,另一方面碰到旋律声部的意外状况,可以及时予以配合。

谱例3

总体来说,阮重奏的结合,其目的在于使高音旋律更清晰连贯,中音声部是高音声部的陪衬,同时也和低音声部紧密连接,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高音阮与中阮的八度结合,为中阮浑厚坚实的音色增添了不少“亮度”,产生了明朗、利落的效果。高、中、低音各声部相对统一,趋于平衡,对乐曲风格的表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阮重奏中的声音控制问题

阮重奏因为其音域与音色特征,决定着演奏时需采用多种手法对各个声部进行音色、音量等方面的均衡、调节,这就产生了演奏如何对声音控制的问题。阮重奏是一个整体,其音响是否协调是评价阮重奏音乐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使阮重奏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就应该克服其颗粒性声音所存在的缺点,强化演奏者本人对于声音的把控。这需要科学高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重奏不同于独奏,它强调相互配合,要求演奏者既专注自身声部,亦兼顾其他声部,并适时对“个体的声音”做出调整,以尽力保持演奏全过程的协调有致,做到多个声部有序组合。音色是音乐表现中最重要也最为复杂的因素之一,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应该树立多声部思维,在遵循作品整体需求的基础上把控个人音色,才能较好地表现作品,如在音乐情感相近的地方,各声部之间音色要尽量靠拢。主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对塑造音乐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交替出现时,应着重关注各声部旋律之间的交替变化,做到主次分明,力求乐曲在音色、音量控制等方面达到协调、自然的境界。同时,要注意演奏技法的规范统一,同音高的音在不同的弦上发出的音色、音量反差较大,因此在演奏中要注意音位是否统一的问题,以免造成音质不纯,影响到整个音响效果。

以《丝路驼铃》(三重奏)为例(谱例4),该乐曲后半部分由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在三个声部之间进行简单的弹挑配合,声部之间形成追奏,到强有力的扫弦,再到三十二分音符的高潮部分,速度愈来愈快、力度愈来愈强、感情愈来愈烈。在这里,各声部之间的连接要注意力度层次的均衡,后进入的旋律声部要注意和已进入的声部音量相等,此时因高音阮、中阮和大阮的琴弦粗细不同,故而琴弦的震动幅度也不同,加之此时的速度较快,做到音量对等并非易事。在力度变化上,各声部要根据自身在音乐变化中的位置,用以合适的力度,寻求整体性的感觉。同时,这个段落不但在左右手快速技巧方面有一定挑战,也要运用理性的力度变化来强化作品的张力,其中不断强化的戏剧性冲突要求扫弦产生更加夸张的音响,以强化重音、塑造音乐的紧张气氛。在演奏此处时,要注意整段的力度标记,力度的表达在重奏中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对于团队的整体要求。此处连续性十六分音符是阻碍声部间精准配合的主要因素,必须通过放慢速度进行单独练习。另外,演奏中每个声部都要注意扫弦是否整齐及时值的准确,音色是否有力且不嘈杂,触弦深浅及角度是否可控,以及呼吸气口是否均匀等。

谱例4

结语

阮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在重奏中的发展则很年轻。通过对《丝路驼铃》(三重奏)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阮重奏中主要存在声部转换、音色力度配合等方面的问题,注重细节处理、加强合作意识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阮重奏表现力丰富,因此对演奏者提出了全新的规范和要求。演奏者应重视气息控制、调式音阶、节奏律动、手指灵活度等日常训练,尽量提高视奏能力。目前,民乐小型组合大多不设指挥,但阮重奏中的层次愈加丰富,单凭演奏者们高超的独奏技艺必然不能完成重奏作品的演奏,所以培养乐团成员之间的默契就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阮重奏的最大意义在于其对“阮”在新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带动与引领作用,与对广大致力于阮专业发展事业群体的鼓舞。阮族重奏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种类丰富,音响层次感强,形式多样化,不仅可以突出不同型号阮的个性,更有独特的融合性音响特点。阮艺术发展渐趋综合性和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方位地认识并满足音乐文化形态发展的需要,多维度地促进其繁荣与兴盛。

猜你喜欢

中阮重奏驼铃
中阮在京剧中的艺术传播以及演奏运用
恭喜中签“京”喜EU见-北京汽车推钜惠3重奏+无忧7项礼
驼铃马夫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探析现代中阮艺术的表现特性与演奏技巧
阮重奏作品的演奏与教学探微——以阮八重奏《剑器》为例
高校民族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驼铃古道丝绸路 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丝绸之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研究
梦驼铃
中阮的表现形式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