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3-01-06周浩刘顺

体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层面导师研究生

周浩 刘顺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基石。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在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和评价指标较为单一等。在此背景下,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提出或产生具有切实性和新颖性工作成果的能力[1-2]。对于体育学研究生而言,创新能力是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编码,获得新设计和新成果的个性心理过程,这一过程具有独特性、突发性、变通性、综合性的特点[3]。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是体育研究生在体育思维、体育知识、体育技术、体育实践能力上能够提出或产生具有新颖性与适应性的研究成果的能力[4]。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在CNKI 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对有关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文献后剩余186 篇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阅读分析,初步了解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形成文献阅读记录册。

1.2 访谈法

1.2.1 焦点小组访谈法

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对被试者进行预访谈,为正式访谈积累经验,将焦点小组访谈内容编制成访谈资料记录册,为正式的深度访谈提供方向。

1.2.2 深度访谈法

在焦点小组访谈的基础上,遴选体育学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共26 人(体育学研究生15 人,研究生导师11 人),加上体育学院管理人员、研究生任课教师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数名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文献阅读记录册和访谈资料记录册的整理,共转录相关文本2.5 万余字。

2 研究结果

2.1 访谈资料编码表的形成

采用刘电芝等人提出的扎根理论要素分析法对转录的相关文本进行编码[5],共归纳出57 个具体化概念或句子,通过逻辑关系梳理,归纳出5 个对应范畴,分别为学生层面因素、导师层面因素、学校层面因素、社会层面因素、国家层面因素,最终形成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访谈资料编码表(见表1)。

表1 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访谈资料编码表

因素(F/D)a23 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F/D);a24 科研项目较少,缺乏经费(F/D);a25 科研项目较多,任务繁重(F/D);a26缺乏启发式引导(D);a27 敬业心不足(F/D);a28 岗位缺乏竞争机制(D);a29 只允许学生研究与自己主持或参与课题相关的内容,束缚学生思维(F/D);a30 存在买卖、抄袭、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F/D);a31 热衷“短平快”研究,未深入引领学生创新性研究(D)求。导师过于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上课满堂灌,忽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学校为了提升自身排名,对研究生导师提出最低论文要求,要求在短时间内要有科研产出,形成“非升即走”的科研环境。在这种行政制度的影响下,很多研究生导师热衷于“短平快”的研究,因此很难有创新性突破A3 学校层面因素(F/D)A4 社会层面因素(F/D)a32 科研资源相对匮乏(F/D);a33 受单一导师影响太大(F);a34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F/D);a35 忽视学生品德培养(F/D);a36 缺乏学术氛围(F/D);a37 过于强调导师作用(F/D);a38 招生上偏爱本校学生(F/D);a39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不清晰(F/D);a40 培养模式单一(F/D);a41 研究生招生质量差(D);a42 研究生招生机制落后(F);a43 未严格督查研究生教育工作(F/D);a44 缺乏对导师考核的奖惩(F/D);a45 行政化严重而轻视学术(D)a46 对口就业较难(F/D);a47 社会对体育从业者存在污名化(F/D);a48 社会体育实验难以展开(F);a49 社会不良风气冲击校风、学风(F/D)就个人而言,学校信息资料搜索的网络环境和实验室环境太差,希望学校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改善。很多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学术交流活动不够重视,学术交流与探讨没有形成风气,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方面,学校过分强调导师的主导作用,这使得学生没有更多的自主性去进行发挥和创造。学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考核督查体系,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才对师生进行形式主义上的督查,上级检查完之后该怎样还怎样随着近年来体育学研究生入学人数不断增加,相当多的研究生没有找到与所学专业相符合的行业进行就业,其中一部分根本没办法就业,这给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焦虑,不利于学生在校的研究学习。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研究生追求个人名利,根本无心向学,更谈不上科学研究了。在社会不良风气对校风、学风的冲击下,如何培养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是十分重要的A5 国家层面因素(F/D)a50 研究生招生过程过于集权(D);a51 在招生过程中实行以分数论能力的应试教育(F/D);a52“严进宽出”,淘汰率低(F);a53 对知识产权与学术不端处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F/D);a54 科研经费分配不均衡(F);a55 扩招导致研究生质量下降(D);a56 研究生待遇较低(F/D);a57 社会就业形式严峻(D)我国研究生招生流程、招生方式、招生数量都由教育主管部门所决定,这一招生过程存在局限性。目前高校在研究生招生中初试成绩权重设置较高,造成了“以分数论能力”的结果,这不利于选拔出具有创新能力的考生。体育产业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体育学研究生就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当前就业形式困难,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学生就业

2.2 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框架

从访谈资料编码表归纳出的相关概念或句子,归纳出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学生层面因素、导师层面因素、学校层面因素、国家层面因素5 个层面。通过构建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框架(见图1),为教学实践提供相关理论指导与借鉴。

图1 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框架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受学生、导师、学校、社会和国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自身层面影响因素最多、导师次之,两者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学生自身所学知识不牢、学术态度不端正。学校主要在招生方式、培养模式和考评方式上存在较大问题。社会层面主要是对体育从业者存在认知缺陷,以及社会风气对体育学研究生的影响。另外,在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方面仍有待提高。

3.2 建议

3.2.1 学生端正自身态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阶段,现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就业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下,体育学研究生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是持续创造社会效益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因此,体育学研究生要树立目标、端正自身态度,根据自身兴趣与能力扩展知识储备,在实践中磨炼自我,积累成长经验,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3.2.2 提升研究生导师综合素质

在目前高等教育体制下,研究生导师与普通任课教师相比有着较大区别,研究生导师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自身学术水平的象征,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而且担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任。研究生导师应明确自身定位,以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为主要方向;认真对待学生工作,树立良性导师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成薪火相传的学术使命。

3.2.3 学校不断细化研究生培养工作

高校不仅是研究生培养教育的“主阵地”,而且是科学研究的“先锋队”,肩负着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面对高校在体育学研究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高度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形成更加完善的体育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督促引导建立良性师生关系,使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严格把关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形成更加完善的体育学研究生培养体系。

3.2.4 改变社会对体育行业人员认知

受传统文化影响,社会各界对体育行业人员存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创造的社会效益不大等“认知偏见”。这种认知偏见导致社会对体育行业人员存在严重误解,不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行业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积极维护自身和群体形象。社会公民深入了解体育行业人员及群体,提高自身体育认知水平。另外,对于体育“污名化”行为应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体育行业名誉。

3.2.5 不断完善研究生人才培养教育制度

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根本内容就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是实现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体育学研究生及导师学术造假行为应坚持“零容忍”,肃清学术环境。适当对体育学研究生及其导师进行“松绑”,大胆放手,使其释放出更多的才华与能量。提高研究生资助力度,使研究生能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与创新中。

猜你喜欢

层面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V eraW an g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