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23-01-06殷怀刚李锦钰

体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肺活量双减

万 喆 殷怀刚 李锦钰

(1.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2.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自20世纪末新课改计划实施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然而,由于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增加,学生身体状况面临着新的问题。2015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青少年肥胖率逐年攀升,达到10%;力量、柔韧性、耐力等身体素质出现下降趋势。小学体育课上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组织教学时,学生无精打采、兴致不高;在教师宣布自由活动后,学生大多坐在操场边聊天或回班里看书学习,体育课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仍多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上教师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情况,同时又怕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受伤之类的情况,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情况不容乐观。

2021年我国颁布“双减”政策(《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课堂教学的模式得到了改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不仅肩负着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任务,更需要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要求。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不能有效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学生会出现缺乏自信心、运动兴趣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和教学任务地顺利完成。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组成部分。体育游戏给比较枯燥无味的传统体育课堂注入了活力。体育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游戏方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做出准确判断,合理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教学,充分把握课堂时间,并保证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快乐地开展体育活动。

对于教师来说,单纯地上一节体育课不是难事,但是要求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体育游戏的引入给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如果能恰当地在体育课中融入体育游戏,相信小学体育课会变得更加生动。

虽然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已经认识到体育游戏对于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是各地小学体育教学情况复杂,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实施体育游戏是一个难题。

体育游戏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身体活动。程皓芙认为:体育游戏可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为基础的体育活动,它以游戏形式帮助人们达到运动的目的[1]。腾达认为:体育游戏是以基本身体练习为手段的、体能与智慧并用的游戏活动,它同时具有娱乐与教育意义,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2]。吴斐认为:体育游戏通常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升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它需要有规则的限制,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上课内容枯燥乏味、教师授课千篇一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马斌等人认为:如果想打破常规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体育游戏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4]。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法是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分析实际情况后采用的一种以身体活动为基础、游戏为形式的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小学实施体育游戏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一个可行性方案,供有关部门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小学体育中体育游戏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从南京市诚信小学四年级随机抽取2 个班为调查对象,A 班为实验组,学生51 人(男生27 人,女生24 人);B 班为对照组,学生46 人(男生22 人,女生24 人)。

2.2 研究方法

2.2.1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小学体育专家和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征求专家意见,保证了本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在专家的帮助下提出在体育课堂上应用体育游戏的可行性方案。

2.2.2 教学实验法

教学实验时间为2020年4-5月,共2 个月,每周3 次体育课。

在教学实验前、后分别比较两组学生的立定跳远、肺活量成绩,以及收集学生反馈情况,以分析体育游戏教学方式对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根据体育教学设计的要求,遵守“健康第一”的原则,A班教学是将体育游戏融入教学过程中,在课堂进度及时间把控上先做了规划,在新内容讲解及练习过程中穿插体育游戏;同时,采用按学号分组、分批上课的形式,解决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学生迟到或其他因素打断上课的问题。在传授学生运动技能时,通过体育游戏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动作要点,在上课结束前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联系相关的体育游戏,通过加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流程如图1所示)。B班按照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图1 A 班上课流程图

以立定跳远专项“ 夹球接力跑比赛”游戏为例,需要准备的器材道具有400 米塑胶跑道,排球4个,粉笔1 根。

游戏方法及规则:将学生分为4 组,一路纵队站好。第一位学生将排球夹在两腿之间,通过两腿并跳的方式从起跳线出发向距离起点30 米的终点线进发,到终点后立即返回起点,再将排球传给下一位学生以次进行。如果在跳的过程中排球掉落在地,需将球原地捡起继续进行,首先完成的一组获胜。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速度和腿部力量,锻炼协调性和合作能力。

2.2.2.1 教学实验设计

A、B 班均由一位教师代课,上课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测试标准、上课场地等均尽量保持一致,以保证教学实验的严谨性。

(1)在教学实验前,对A、B 两班学生进行立定跳远点、肺活量水平测试,初步了解和记录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状况。

(2)A 班采用体育游戏法与传统三段式体育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事先与A 班学生沟通体育游戏的方案,制订可行性的体育游戏教学计划。B 班采用传统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在为期2个月教学实验中,教师要记录好教学情况。

(3)教学实验结束后,再次对A、B 两班学生进行立定跳远点、肺活量水平测试,根据立定跳远、肺活量水平的变化情况和学生体育课情感变化调查结果,分析体育游戏法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质性影响。同时,请教相关体育专家和教师对本次实验的效果进行评估。

2.2.3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比A 班和B 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立定跳远、肺活量测试成绩,分析体育游戏法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游戏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教学实验前,对小学体育课体育游戏普及情况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除了自发的体育活动外,并没有体育教师带领做体育游戏的经历。由此可见,体育游戏的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认知仅停留在“体育课是放松课”这个层面上。

通过与小学体育组的8 名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得知,推行体育游戏困难的原因有:①体育游戏种类较少,学生在失去新鲜感后会腻烦。②小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对于体育游戏的认知度较低。小学生耐心不够、懒散,少数学生有抵抗心理,上课效果不好。久而久之,教师失去了带领学生做体育游戏的热情。③上课时间较为紧张。一节课仅有45 分钟,要想兼顾学习新内容和体育游戏,上课节奏会变得十分紧凑,加之个别学生上课迟到、教师整顿纪律等,整个授课节奏难以把控。因此,小学体育游戏的普及状况不理想。

3.2 实验前测试结果

在实验前分别对A、B 两班学生发放了情感调查问卷,并进行立定跳远点、肺活量水平测试,结果见表1、图2。

表1 实验前各项指标情况

图2 实验前学生测试数据柱形图

从表1、图2可以看出,A、B 两班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和积极程度基本接近;A、B 两班学生的立定跳远、肺活量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由表2、图3可知,实验后A 班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的增长率比B 班略高,肺活量成绩的提升也更加明显。排除学生不认真上课、测试时身体状况不佳等因素,体育游戏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而教学效果也更好,这一点从立定跳远、肺活量测试成绩的提升得到印证。作为教学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明显感受到A、B 两班的课堂气氛不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A 班学生普遍认为体育游戏的加入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使枯燥的跳远练习有了更多的乐趣和互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从情感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能明显地看出来,A 班实验前后积极情感的占比足足提升了19%,而B 班则下降了4%。这是因为以往的体育课会有20 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而立定跳远练习的加入占用了一部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削弱了学生积极情感。

表2 实验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图3 实验后学生测试数据对比柱形图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使用体育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家认为,在进行单一枯燥的运动项目练习时,小学生由于身心尚未发展完全,没有很好的自控力,难以集中精神,进而导致练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让学生厌烦体育学习。而体育游戏的加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有了新鲜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在体育游戏的组织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游戏与学习内容的契合性,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 体育游戏实施对策

4.1 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不仅要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更要时时提升自己,学习更多的技能。针对体育游戏种类较少的问题,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教师需要不断充实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定期举行教学交流会,加强学校之间的互动,是提升教师教学实力的良好手段之一。

4.2 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实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学会与学生良好沟通是教师的必修课。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班级学生人数多,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笔者采用了按学号分组的方法,以小组形式进行体育游戏,并设组长来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教师扮演讲解游戏规则和引领游戏节奏的角色,解决了组织纪律问题,上课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4.3 强化思想教育,筑牢纪律意识

每次上课都要为整顿纪律浪费大量时间,这是教师头疼的问题。首先,体育教师应积极和班主任沟通,敦促学生体育课上提前站队,节省整队时间。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学校可加设体育兴趣课程,让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1.1 实验班在采用体育游戏法后对体育课的积极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班。

5.1.2 实验班在立定跳远项目上的提升略高于对照班。在经过查询资料和询问相关专家后认为:由于施行体育游戏法时间较短,因此效果不甚明显。

5.1.3 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5.1.4 体育游戏法可作为传统教学法的补充,在恰当的环节选择正确的游戏内容,是实施好体育游戏法的关键。

5.2 建议

5.2.1 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教师应当积极拓展课堂内容,与时俱进地创新体育游戏形式。

5.2.2 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应充分根据学习内容策划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游戏。

5.2.3 在组织体育游戏时,教师要根据客观条件如场地、器材等,制定合理的体育游戏方案,保证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

5.2.4 在进行体育游戏时,教师应注意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对于游戏不顺利的学生,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帮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肺活量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液膜法在线制备微细工具电极教学实验系统研制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山海呓语 意气相生一一小学美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山海经》的教学实验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肺活量的故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2015年湖北籍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耐力跑水平相关性研究
能否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