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闻编辑应具备“农事”常识分析
2023-01-06魏笑凡湖南广播电视台
魏笑凡 湖南广播电视台
通过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生活生产的第一线,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最根本的核心宗旨,对于新闻行业来说,农事的生产活动是人民群众生活的根本,只有真实的反映基层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有效地处理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难题。新闻媒体工作者只有将采编环境变成实地考察,切实走进基层,才能够对基层民众的生活感同身受,进而能够在衣食住行等民生角度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在这种全身心的代入中,才可以将思维进行采编者的感情同位,在新闻选题和立意上走出泛泛而谈,发挥出新闻媒体的作用,有效的传播在三农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其他问题,加强人们对于农事生产的重视、对农民利益的关注,进而提高对于三农问题的处理效率。
一、农业新闻中农事报道的概括和意义
(一)农事新闻中农事报道的概括
农事新闻的分类在电视节目的分类占比较少,对于农业类新闻节目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农事生产工作进行报道。将基层人们的农事生活和农事生产工作进行相关节目的报道,通过农业新闻节目进行传播和推广。在目前的农业新闻电视播报中,除了中央专门对农民的栏目设置,一般在省市领域,专门开展的农业电视新闻节目数量较少,这固然是因为关注农民的受众群体较少,但是更大的问题是我国媒体的关注力都集中在城市化发展道路上,针对农业新闻报道的频率比较低。而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关注力也从原来的务农,变成了流动性的农业和务工多重路径,所以虽然生长环境是农村观众市场的占比较高,但是,关于农业类电视新闻的播报频率却局限在农村,没有其他更加新奇的报道角度和报道材料,难以和缺乏农村生活经验的受众形成共鸣。
(二)农业新闻编辑中农事报道的意义
农业发展是民生社稷发展的根本前提,不仅仅是人们的一日三餐问题,更是综合国力提高的基础保障。新闻编辑工作者将农事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和报道,可以引发社会对于农事问题的思考,通过全面客观的报道农事生产发展的变化,及时反映农民群众的真实心声,促进农事生产活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引领人们关注的视线,对于农事的发展起到一个促进作用。新闻媒体工作者只有深入到农民的生活中,才能了解基层遇到的问题,不仅可以通过报道向全社会进行反馈,还可以使农民群众更加地了解农业生产的信息,对于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农民起到一个科学普及的作用。
(三)农事常识的概念
在农事新闻的报道与编辑中,从事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相关的农事常识,对于农业的生产运作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仅仅通过农事科学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农事经验的常识积累,新闻是为了真切反映当下发生的时事和热点,那么,对于农业新闻也不例外,都是需要结合当下的季节以及农耕作物的生长周期以及特点,对于农事时令需要有基本的掌握。对于气候节气,以及土壤需要的水分和天气环境特征有着专业性的知识理解。在农事生产活动中,对于生长作物的发展习性以及年规模产量都要有最基本的农事常识概念,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深入反映农事问题。
二、农业新闻报道中关于“农事”的现状分析
(一)农业类电视新闻节目数量占比少
在广播电视行业中,收视率已经成了制约广播电视行业的因素和标准,使得农业类电视新闻节目分配占比较少,导致了关于农事的新闻报道频率比较低。各省级卫视的农业栏目,由于不受到广播电视行业的节目重视,导致的投入基础设备不够完善,收视信号在偏远地区无法搜索,即使我国农民观众数量非常庞大,但是对于本地的农业类电视新闻节目无法清晰查看。在目前的农业新闻电视播报中,关于农业电视新闻节目主要集中在农业种植、农民生活采访、农业新兴技术和器械等方面,在受众的理解力上和农作生活息息相关,这就导致了农业节目的类型数量较少,关于农业类电视新闻的播报频率容易走向趋同化,所以推陈出新的频率较低。
(二)农业新闻没有从实际出发,很难反映农民的心声
当前阶段的农业新闻,一方面由于农业新闻类节目的占比问题导致的收视率偏低,受众群体较少,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农业新闻并没有从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深切的融入基层生活,无法反映基层的农民心声。在农业新闻受众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农业的生产新闻报道关乎于农民本身的生计,但是当前阶段的农业新闻,专业术语较强,而农民本身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学历水平达不到专业性的标准,对于农业新闻报道中的专业词汇难以有效理解,增加了农民与农业新闻报道的阻碍,无法将农事新闻中的信息进行吸收和理解,这就加大农民与当代农事新闻的隔阂。
(三)农业新闻节目形式过于传统,收视率偏低
农业新闻节目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占比较低,与广播电视行业投入的基础设施有关,在有限的条件制约下,农业新闻报道的从业人员团队建设有限,对于农业新闻节目的策划有限,这就导致了农业新闻无法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农业新闻的报道方式以及传播渠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农业新闻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革传统的报道形式,对于农业新闻节目进行全面的升级和优化,才能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农业新闻的关注力度。
三、农事新闻编辑具备农事常识的研究策略和分析
(一)打破传统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
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和碎片化的信息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对于农事新闻的关注和重视逐渐减少,普遍性追求文娱类节目,现阶段的年轻人群对于农事新闻报道往往不感兴趣,不符合自身的审美和文娱追求,因此,对农事的生产发展遇到的问题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农业新闻没有结合时代的发展,去创新农业新闻的报道方式以及传播渠道,与当代的社会思想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隔阂和距离,使得农业新闻没有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农业发展是民生社稷发展的根本前提,不仅仅是人们的一日三餐问题,更是综合国力提高的基础保障,只有高度重视农事生产的发展,才能保障我国的社会经济高效运行。
例如,农业新闻节目要从传统文化的积淀上进行开掘和传承,利用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来吸引更多的受众,不能够将观众的群体对象局限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而是要将眼光拓宽,把农业新闻的受体对象扩展到社会全体,吸引许多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关心农村发展的人,以及对农事生产项目想要投入建设的人,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作用,改变传统的农业新闻报道方式。对于农业类电视新闻的节目来说,不仅仅与农业生产有需要的农民相关,还与从事农业新闻报道的工作人员相关,既要把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知识需求转化为农民生活的兴趣爱好,又要加强农业新闻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报道水平。新闻媒体工作者要投身于基层当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现场考察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将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和遇到的问题进行真实的传播,对于农民的民生现状有一个正确了解。
(二)立足于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切实报道
我国农村的人口数量巨大,网络媒体的应用逐渐普及到各个地区,新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改变人们的生产工作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传统的农业新闻受众群体农民来说,农业新闻的报道内容已经不仅局限于农事生产活动,农民对于农业新闻报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思维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农业电视报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除了想要了解农业新闻中的生产项目是否可以带来致富,改善生活条件以外,还想从农业新闻中获取放松和休闲的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农业水平也不断提高,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农作物的生产,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副食业的结合下,农事生产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这就要求从事新闻媒体的工作者需要立足于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对于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以及农业发展的现状,真实、准确地进行报道。不同于工业线以及社会服务线的记者,农业新闻报道记者需要实地勘察,不管是什么天气环境下都需要深入基层,对于当时的农事活动进行采访和信息收集,农业新闻的编辑不能只依靠网络分散信息的传播,还需要进行切实的考察,实践报道下乡到基层中,进行深入的了解,精准的进行农业新闻报道的选题,抓住农业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重点,详细而又通俗的进行现状表达,将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真实地反映到人们的视线当中。从事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农事常识,对于耕种的农作物生长周期有基本的了解,比如,中温带的东北地区小麦生长期短,一般是 4 个月左右,农作物生长周期较长,一年一熟,玉米的成熟周期一般是95-130天等,暖温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两年三熟或者是一年来两熟,对于亚热带淮河以南地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小麦等,一般是一年两熟或者三熟,热带地区海南省等地区,种植的甘蔗为一年三熟。这些农事常识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投身到农事新闻编辑的工作中。
(三)真实为民,服务为民
新闻媒体工作者只有走进基层,才能够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倾听最真实的基层的声音,反映基层民生问题,发挥出新闻媒体的作用,有效的传播在三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人们对于农事生产的重视,提高对于三农问题的处理效率。新闻工作者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生产的问题,将关于农业生产发生的问题以及发展情况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策划,推广给广大的受众。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以农民的角度看待农民真正关心的问题,结合党中央对于农业的部署政策,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到基层去进行现场考察,对于基层民生问题,发挥出新闻媒体的作用,真实有效的传播农的文字进行编辑和新闻报道,减少过于专业性的词汇表达。从事新闻媒体的工作者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充分了解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自身的观念转变,通过农业新闻策划和编辑报道,去感染到受众群体的思想转变。
例如,在当下流行的水稻养鱼农事生产活动项目中,新闻工作人员不能盲目地跟风报道,不能屈就于热点热词的吸引程度,就对水稻养鱼进行大幅度的全面跟报。这就需要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和了解,去倾听最真实的基层的声音,反映基层民声问题,发挥出新闻媒体的作用,真实有效的传播农事生产活动的发展情况,首先需要考虑水稻养鱼适应的地区范围,以及养鱼所需要的环境特征,不能以一时的大热,就引导错误的致富发展信息。通过科学的调查以及现场的采访和了解,明确养鱼的水稻条件,考虑水稻收割时的情况,对于养鱼的水是需要进行常年淹水,在进行水稻收割的时候,积水会影响收割机的工作,增加农民的劳动强度,其次,研究表明,水稻养鱼最终会导致水稻的产量有所下降,需要考察水质环境,合理选择施肥辅助,不能仅仅依靠鱼的粪便作为水稻的养分,并且针对水稻的亩产面积,科学地选择鱼苗的种类以及数量,在保证水稻正常的收割产量下,加强鱼苗的产量收入,新闻工作者就需要进行阶段性的采访和后期跟进,为农事新闻的编辑传播有价值的农事信息。加强自身对于农事活动的采访技巧,捕捉农民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感变化,将最朴实的农民心声透过新闻媒体进行宣读,贯穿人文主义精神,将自身站在和农民同一立场之下,进行无距离感,有亲切感的农事采访和报道。
四、总结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进步,新闻媒体的编辑能力和报道方式也在不断进步,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创新和变革。对于农业报道,也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从农事的角度出发,以基层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发现问题,促进农事生产问题的处理,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和报道,去引发社会对于农事问题的广泛思考,全面的向人民反馈农事生产发展的变化,用真实准确的报道,融汇人文主义精神,创新农事编辑版面和策划,去反映基层群众的真实心声,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