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优秀教辅编辑的内涵与基本素养
2023-01-06李琰明天出版社
李琰 明天出版社
不同于传统出版物,作为面向未成年人的社会媒体,教辅的重要使命就是进行文明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授、精神传递,是当前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深度覆盖,让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纸质阅读向数字阅读的转变,使传统图书出版行业特别是教辅受到了巨大冲击。此外,在“双减”政策这一大背景下,教辅也必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抓住融合发展的主线、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是教辅编辑目前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代下教辅与传统出版物的主要区别
作为教材的辅助性材料,教辅与传统出版物有着以下五点主要区别。第一,教辅的自由发挥空间更少。由于教材要紧扣政策和课标,而教辅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因此教辅可以有创意,但不可以任性。第二,教辅面对着更高的社会关注度。教辅的读者是广大的学生和教师,并受到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关注。第三,教辅的审查机制更严格。目前,教育部加大了对教辅材料及课外读物的审查力度,所有教辅都要反复经受多层面、多维度的严格审查。第四,教辅的市场竞争更激烈。白热化的竞争从作者队伍的建立就已经开始了,送审、选用、后期服务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第五,教辅图书数字化面临更大的困境。目前,我国出版单位对于数字化教辅出版的商业模式还鲜有涉及。虽然一些大型出版商正在积极努力地探索着,但其营利模式还没有完全可成熟利用[1]。
二、新时代下教辅图书的发展现状
(一)原稿质量下降及编辑综合素质不够导致内容质量下降
第一,原稿审查不够严肃。新媒体时代下,市场中教辅图书的种类有很多。为提升教辅图书的经济效益,部分教辅图书仿照一些发行较好的教辅图书内容盲目编写自己的内容,导致编写出的内容与学生使用的教材之间及当地教学安排形成了一定的差异[2]。此外,部分作者未投入精力进行学科教育方面的研究,多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而出版社在收到稿件后没有进行分析直接进入编辑环节,导致教辅图书内容同质化严重[3]。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强化出版物质量管理,对于教辅产品,制订出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要求。因此,教辅出版质量的不断优化和提升是必然选择。第二,编辑的专业性有待提高。教辅编辑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编辑基本技能及自己编辑学科方面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提高不同版本教材方面的专业精通程度,钻研学科教学进度,而这几点很多编辑没有做到。此外,媒体流量竞争中,部分教辅图书编辑为提高编辑速率而敷衍了事、浑水摸鱼,导致质量偏低的教辅图书大量流入市场。第三,编辑的视野不够开阔。传统教辅编辑一般多重视随堂、课后训练,本身带有较大的局限性[4]。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这一缺点逐渐暴露出来,教辅图书无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给教辅图书的出版带来了压力与契机
当前教育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是立德树人,这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和长期目标。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进入深水区,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学生的应试训练时间与作业量会大大减少,教学宗旨转向更为关注人的整体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优秀文化的传承上来,这促使传统教辅出版转变方向,提升了教辅编辑的精品意识。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统编本教材已经全面推开,极大地改善了教辅的出版环境。此外,广大一线教师仍然对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如何顺利实现落地转化有不少困惑,特别是人们缺少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和能落到实处的操作模式[4]。这些新思路可使得教辅出版焕发新的活力。
(三)数字出版对教辅出版的影响
数字出版具有即时下载、随时更新、使用便捷、内容海量等优点,与传统出版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促使教辅出版走上了融合出版的发展模式。而在线教育、融合出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和受教育方式。对于传统出版单位而言,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因技术标准、版权保护及营销策略等方面因素的掣肘,营利模式很模糊,为传统教辅图书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挑战[1]。
数字出版也给教辅编辑带来了挑战。目前,传统出版社编辑人才队伍普遍面临的尴尬现实是编辑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直接制约着传统出版社转型发展。除了专业能力,数字出版能力对编辑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新媒体愈加成熟,读者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辅信息的筛选及选题策划、图书编辑方式、出版流程需要及时调整,阅读终端的研究及目标受众的实际需求需要更加重视。是否能在坚守职业操守的前提下迎合市场,是否能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掌握一定网络及信息化技术,也是新时代教辅编辑能否胜任岗位的一个判断条件[5]。
三、新时代下教辅编辑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
(一)策划意识
在整个图书利润总额中,选题策划的利润贡献率一直居高不下,选题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出版社的命运,预估社会效益也是同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图书能否成为精品,与选题的含金量大小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只有重视并善于策划选题,才有可能培育出精品图书,并不断推出各种品牌图书。
(二)编辑能力与专业素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教辅编辑往往面对着海量的工作任务。这要求教辅编辑必须精通编辑业务,具备负责的态度,快速判断稿件质量,快速纠错。除了语言文字方面,还要注意体例格式是否统一、目录页码是否对应、答案是否正确、插图表格是否科学、题型比例是否合理等问题。学科编辑要有扎实的相关学科背景,能对学科知识熟练掌握和梳理,深度钻研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差别和统一,拥有教学考核与评价的评测与判断能力,从语言表述到学科专业、从体例到版式进行立体把关。
(三)政治觉悟
政治性错误是图书最严重的错误,其影响面广、后果严重。出版属于文化安全的特殊产业,出版社拥有对国家的文化安全尽力的权利和义务。而作为面向未成年人的社会媒体,教辅图书承担的社会责任更为重大、紧迫。作为受政策影响最为敏感的媒体,教辅必须积极应对政策的调整。因此,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教辅编辑需要有极高的政治觉悟和极强的政治敏锐性,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要尽量与党的出版方针政策相吻合;能够及时发现稿件中的政治性问题,明确作者的经历、背景及言论,审查地图是否正确并经过审批,能够把握词义,发现文中是否有词语褒贬使用不当等问题。
(四)综合素养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瞬息万变的世界和海量的信息冲击对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基本功和专业能力,教辅编辑还需要具备多种职业素养。
首先,在选题策划上,教辅编辑应该具备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及时了解政策、制度的变化方向;还要有钻研能力、熟知教材版本、考点的变化等;市场调研分析能力及市场敏感性也非常重要,能根据政策及市场变化快速做出反应。
其次,教辅编辑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服务意识。作者一般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掌握当地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对于学生及教师的需求非常了解。因此,与作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助于选题的确立及内容的编排,还能帮助编辑了解当地市场的缺口。教辅编辑也应该有读者意识,根据读者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是提升图书市场认可度的一大关键。在新媒体时代,教辅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沟通服务的关系,编辑要发挥自身的中介作用,更加精准化地为作者、读者提供服务,同时强化与二者的沟通与联系,提升教辅图书的质量及整体竞争力[6]。
最后,新形势下的教辅出版,促使编辑不应只专注于案头工作,而应具有把握并协调出版流程的能力,配合好出版流程中的各级人员,提升出版运作、营销能力,进一步完善优化产品。
(五)融合创新意识
教辅图书普遍存在交互性较弱、反馈不及时、内容较少的缺点,为了有效弥补这一短板,教辅编辑要具有融合创新意识,敢于尝试创新,能紧跟科技发展,用新技术提升图书品质;准确定位读者群,灵活调整图书拓展内容,增强教辅图书内容吸引力;利用新颖的图书资源内容和呈现方式,丰富读者学习体验[7]。
四、新时代下如何进行教辅编辑的素养提升
(一)培养工匠精神是关键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中,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核心,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要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灵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工匠精神成为出版行业的价值标准,成为出版人才“质检”的衡量标尺。编辑的工匠精神意味着一种执着,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韧性。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用职业赋予编辑的责任雕琢产品,享受着书这种精神产品在自己的手中升华的过程,往小了说,是一点点地夯实基础,为作者和读者服务;往大了说,是一个编辑守护校勘的传统,为文化的薪火相传尽责。
(二)提升基本功及专业能力是基础
每一种职业必须具备基本功和专业能力。对于教辅编辑来说,这一能力体现在整个出版流程中。
选题策划时,编辑要利用好大数据,不断拓宽视野,掌握市场动态,充分了解自身知识领域并不断深化,及时与作者进行对话,随时完善选题策划方向。
组稿阶段,尽力优化作者团队。好的选题和内容的实用性是教辅图书的制胜法宝,因此强大的作者队伍对于教辅出版来说特别重要。在这个阶段,除了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编辑应充分尊重作者,遇到问题及时向作者请教,并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护作者的合理合法权益[6]。
审读稿件阶段,编辑首先要增强政治觉悟、具备法律意识,处理好书中政治性问题,掌握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避免原则性错误;其次加强责任心,强化编校质量意识,不要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再次具备扎实文字功底,掌握语言文字规范,加强对编校质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的学习,练好编辑基本功;最后加强专业学习,拓宽知识面,了解和掌握多学科的知识。
出版运作阶段,编辑要增强团队意识,加强培养统筹营销策划的能力。图书出版涉及编、印、发等多部门和人员,成功的图书离不开任何一个部门和环节。教辅编辑应该同发行部门,确保图书及时交付到读者手中。同时要对教辅图书中的错别字、错版问题、缺页问题等负责到底。另一方面,教辅编辑还应该强化读者的反馈,积极利用新型的媒介渠道来寻求读者回馈[6]。
(三)提升融合创新能力是动力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培养内容之一便是创新思维意识,作为直接服务于学生的新时代教辅编辑,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第一,紧跟“互联网+”,学习相关技术和应用,提高编辑工作效率。第二,可通过整合教辅图书市场的调研信息,利用数字技术对教辅图书的形式设计、内容等进行创新性转变,增强读者的个性化观感体验[2]。第三,科学应用信息化出版发行手段,具备互联网的整合思维,借助新媒体的运营,向用户准确推送信息,精准营销和策划产品。第四,抓住优秀教辅产品,对其内容深度挖掘,通过数字内容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价值。
(四)“双减”背景下的编辑策略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旨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内驱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与深化推行,作为服务学生的教辅图书,应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号召,对自身的编辑宗旨、编辑追求、编辑策略、编辑能力、编辑视野相应做出重大调整。教辅编辑要积极服务课程改革、主动服务教材调整、大力服务课堂教学、深入服务考试评价,变教学辅导类图书为教育辅助类图书,由重应试转为重素质,积极维护学生权益,突出社会效益,追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激发学生创造潜能[4]。
五、结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辅出版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及发展机遇,这需要编辑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厚的文化素养、更强大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只有发自肺腑、始终如一地热爱这个行业,废寝忘食、尽心竭力地付出心血,才能保证教辅出版的创新活力,才能创作出与时代同步的精品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