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持我国共同富裕社会建设路径
2023-01-06华小全
孔 菊,华小全
(1.淮南市财政局 信息中心,安徽 淮南 232001;2.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0 引言
共同富裕发展道路,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强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中国共产党执政,只有践行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才能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才是秉承党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发展宗旨。
在党的百年事业中,财政工作一直以来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在财政始终支持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财政支持从来都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2]财政角色的改变,体现在战争年代保障供给、新中国建立初期调节恢复经济、工业化起步时积累资金和经济改革时期国家治理的基础。财政的作用也从经济范畴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领域,成了新时代我国社会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在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途中,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必须用足用好财政手段,助力共同富裕道路的建设。
1 共同富裕发展目标是新时代的特征
1.1 共同富裕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的追求,共同富裕社会建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就是不懈努力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经济还处在百废待兴时期,毛泽东就将发展富强设定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3]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归根于共同富裕,强调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引领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五位一体”发展布局,保障和改善民生,协调城乡差距,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为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当前,我们正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作为检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5]
1.2 共同富裕发展是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源泉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党顺应人民的需求,同时,保护好这种需求并加以鼓励,最终汇聚成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社会发展目标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立志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随后一百多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迹,这是大国经济快速脱贫迅速发展的奇迹。新中国在短短的70年内,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急剧变革中保持和谐稳定,中国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高幸福度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正朝着共同富裕社会的目标稳步前进。中国从落后时代到赶上全球时代,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福祉及利益,作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和发展指向,作为重大决策决定出台的前提,共同富裕社会的建设才会从广大民众那里汲取源源不绝的动力。
2 财政支持我国共同富裕社会建设路径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基本目标,也是下一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的方向和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6]在共同富裕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中观产业链和价值链现代化、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造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扩大社会财富的拥有量,不仅要将经济的蛋糕做大,更要分好。[7]
2.1 解决大学生及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民之策。就业也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和谐的基石。大学生就业、企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大龄员工再就业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就业,成为当前中国就业市场中的三大难题。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协调加重了这三大难题,导致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就业空间不匹配。国家财政要通过增加创新支持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等方法,改善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配套产业链和高端生产要素供给的外部环境,减少政府软环境不良和办事效率不高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性条件,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以降低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外快速转移,对国内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半熟练工就业需求的消极影响。
2.2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要加快实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计划,即从现在起到2035年,让中等收入群体人数从目前的4亿人左右增长到8亿人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30%左右提高到60%左右。[8]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日益丰厚的物质财富积累;二是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前者要求必须继续做大财富蛋糕,在坚持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前提下保持国民经济稳步高质量发展,为居民收入增长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打下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后者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分好财富蛋糕,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变初次分配中工资比重过低与利润比重过高的现状,尽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合理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与比重快速扩大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2.3 积极推进低收入群体能力提升计划
从长远来看,能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提升幅度,取决于有多少低收入群体能够迈入中等收入行列。[9]不断拓展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路径,可以选择的思路有:一是增加低收入人群就业的稳定性和高质量就业岗位比重;二是不断完善面向农民工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三是健全面向更低收入群体的发展型帮扶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改善最终还是取决于低收群体劳动技能和能力的提升,从赋能的角度来看,加大教育培训和卫生健康支出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人们致富能力的基础所在。因此,财政有所作为的思路是,一方面,义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人人可以享有的学习机会,让发展型人力资本更广泛积累,所以,政府财政支持的重点应该更多地放在培养这部分人的劳动技能为长远之策;另一方面,公共服务有利于全方位全周期守护人民健康,改善人民健康状况,政府财政支持应提高我国人力资本水平。
2.4 依法调节非市场化群体过高收入
非市场化人群的过高收入,不仅导致社会价值观发生扭曲,而且多与腐败违法行为相关联,成为激发社会矛盾的“导火索”。要通过差别化的引导和激励政策来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一是规范,实行最高限价等方法或打击偷税漏税等非法行为;二是调节过高收入,将应该属于国家的财政收入要应缴尽缴。两大抓手必须配合使用,不可偏废。目前,民众对过高收入群体反响最大的有:垄断行业、娱乐行业和部分公共性收费行业。要发挥财政税收在调节高收入方面的作用,对非法偷税漏税行为要从重、从严、从快打击,对数额较大的应该建立终身禁业的制度。同时,要建立非市场化群体过高收入监测制度,通过深化收入改革的方式来对民众长期不满意的行业进行市场化的改进,消除过高收入行业产业的制度性基础。
2.5 筑固扶贫攻坚成果,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
目前,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仍是一项艰巨性任务。对于最易返贫致贫的群体,财政需给予更充分的兜底保障政策。一方面,从财政兜底的角度来看,在我国实行先富带动后富的进程中,有一部分社会成员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所依托的资源匮乏、自身或家人存在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难以跟上共同富裕的步伐,但他们最基本的生存发展权益应该得到财政保障。这时,基本公共服务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财政手段,就要担负起兜底保障的责任,地方政府通过针对不同群体来精准施策,确保这部分群体也能有立命之本和安身之所。另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割的公共产品供给二元体制,决定了城乡之间巨大的基础鸿沟,体现在传统的教育、医疗、交通、养老,以及现代社会的物流通讯等方面。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乡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偏远的乡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允许个别人滞后但不允许部分人群掉队。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这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动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2.6 深化财富存量改革,优化新一代成长环境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财富积累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短期内财富的迅速积累,极大地改善了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没能及时跟上的情况下,社会中一些不良的现状,如:“坑爹”“暴富”“炫富”“仇富”等,对新一代奋斗精神的培育是一个巨大伤害。共同富裕社会肯定是一个人人努力、人人向上的社会,不可能是一部分辛辛苦苦赚活命钱,而一部分人“躺着”就能发财的社会。在我国共同富裕社会建设的道路上,依然要教育下一代养成良好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困难、勇于牺牲、迎难而上,特别是青年干部要有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勇气和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一代的成长环境决定着未来半个世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当青年一代躺在上一代财富的“树荫”下成长时,可想而知,追求过度享受的新生代,不知将会把我国带向何方。因此,要发挥财政税收在调节财富存量中的作用,以改善下一代在人生起点时的巨大的社会基础鸿沟,以应对新生代具有完全劳动能力的人群,激发其劳动活力和劳动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