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研究

2023-01-06刘旭浩张锐锐张文婷张军芳周林锦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董子中华党员

刘旭浩,张锐锐,张文婷,张军芳,周林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研究

刘旭浩1a,张锐锐2,张文婷1b,张军芳1a,周林锦1a

(1. 衡水学院 a.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b.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2. 沧州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孕育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应该从中汲取治党智慧,提高党建水平。新时代高校是党员发展的主阵地,但教育理念的滞后、多元思潮的冲击、培训模式的单一影响了党员培训的效果。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新党建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厚植校园文化、强化环境育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党建育人环境,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

高校;基层党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实践育人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出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精神追求和立德修身的处世哲学。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多次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工作。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度融合,对涵养新时代公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的实践模式,培养大学生党员传承、弘扬和自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四个自信”,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1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现状

其一,高学历党员占比过半,高校成为党员发展主阵地。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占52.0%;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5日发展党员473.9万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222.0万名,占46.8%[1]。大学生为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并逐渐成为高校党建的主力。如何把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严把大学生党员的“入口关”,开展系统培训,提高党员的整体质量,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已成为各高校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

其二,西方文化逐步向高校渗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感减弱。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高校各基层党组织需要应对更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西方进行文化渗透的形式多样且更隐蔽,大学生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高校已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大量西方意识形态文化的输入,冲淡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的纯粹性。问卷调查显示,个人前途、利于就业的功利性目的占了被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大学生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认同感普遍不强。在针对普通大学生的调查中,被问及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时,基本了解及以上选项不足一半。随机抽查30份大学生入党申请书,有近1/3分不清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思想,尤其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新成果认识不足。

其三,传统课堂教学认可度低,亟须创新党建教育方式。关于党建教育方式的调查显示,45%的大学生认同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37%的大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效果更好;15%的大学生则认可阅读党建经典读物,其中8%的更喜欢阅读电子书籍;传统的课堂讲授认可度非常低。由此可见,仅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的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源泉和精神命脉,是高校基层党建丰厚的文化土壤。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的执政理念,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的施政态度,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和而不同的处世风格,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以勤为本、以廉为先等道德规范,这些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资源,可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所吸收和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是提升党建工作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成员主要包括院系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专职组织员、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学生党员干部。从专业构成来看,大部分基层党建人员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出身,未接受过系统的党建培训,具有传统文化教育背景和党建教育能力的复合型党建教育培训力量严重不足,对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研究不充分,年轻化的党建教师队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不够透彻,党建培训、教育的目标还停留在能够完成高校组织部门布置的基本内容,固守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另外,基层党建队伍晋升空间窄,流动性较强,专职程度低,党建人员的奉献精神教育非常有必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高校基层党建的深度融合,传承“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多元文化的冲击,加之西方国家有意为之的文化渗透,使得部分大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被西方价值观所影响,对民族文化失去自信,对马克思主义缺乏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是医治这一病症的良方,既能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熟悉和热爱,又能坚定其价值选择的自主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还能改善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党员教育培训如果不能入脑入心,则效果为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修身、正心内容,将这些内容挖掘出来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与高校基层党建相融通,能够触发马克思主义与心灵的共振,从而改善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的有效策略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呢?

3.1 更新理念,强化队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具备深厚传统文化素养的党建教育师资队伍。高校的教育职能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优秀分子——大学生党员,无论在学业还是思想方面,都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基层党建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主动学习,合理运用。

提升高校基层党建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既是新时期党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教育者自身与时俱进的主观需求。高校基层党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更新党建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把传统文化教育有机地同党建培训相融合。比如,可以运用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党建教育培训效果;可以针对基层党建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项培训,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完善党建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讲政治、有情怀、严律己、善创新、高素养”的师资队伍,以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高校基层党建的深度融合。

3.2 改进教法,知行合一

高校基层党建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唤起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传统的培训模式难以保证效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可以触动灵魂、激扬精神、塑造人格、获得认同。在内容上,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然观、和谐观、系统观,融入高校基层党建的教育全过程,不拘泥于传统课堂讲授形式,营造润物无声的教育氛围;在过程上,以文化自信为脉络,全程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实践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感染学生,以丰富的教育基地、生动的案例触动学生,使其既能知之,又能行之。

3.3 厚植文化,环境育人

为了营造党建学习氛围,高校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党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用传统文化涵养校园文化,梳理学校文化传承,凝聚大学精神,不断提升高校精神内涵和文化品质,营造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校园。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进宿舍、进餐厅,把传统文化因素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各环节,营造厚植中华传统美德、富含传统文化基因的校园文化。

作为地方高校,在党建方面扎牢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才能打造出自己的特色,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衡水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故里,董子文化是衡水的根脉所系。衡水学院围绕董子文化做文章,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普及宣传,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使之与高校教学相融,与现实文化相通,与党建工作密切结合起来。衡水学院在打造董子特色校园文化中十分重视校园硬件设施的董子文化内涵的营造。2015年在本部校园的西侧新修了人文景观——董子园,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捐赠的3.3米高的青铜董子圣像矗立在园区正北方,烘托出浓重的董子文化校园气氛,塑像前“春秋繁露阐奥义,天人三策定乾坤”的石刻让广大师生对董子的文化贡献有了深刻的印象。校园里也是“到处有董子,随处有教育”。走进图书馆,董子“三年不窥园”的木版浮雕,随时激励着学生们勤学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走进教学楼,“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的董子名言,培育着老师们谨言慎行、一丝不苟的教风;走进办公室,“正谊明道”的董子信条,时刻提醒着教职工正道直行、克己奉公。文化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基础。这些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被赋予董子文化的含义,对广大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熏陶,陶冶了他们的性情,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营造出儒雅的校园环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基层党建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同时,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也应该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进行规范、引导,确保在合理扬弃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新时代,只有坚持古为今用、兼容并蓄,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转化、创新、完善,增强其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真正得到弘扬。

[1]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R/OL].(2021-06-30)[2022-01-10].https://www.12371.cn/2021/06/30/ARTI1625021390886720.shtml.

[2] 高雷.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EB/OL].(2014-10-16)[2021-12-21].http://cpc.people.com.cn/n/2014/1016/c164113-25845591.html.

Integrating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Party Construction at the Grass Roo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Xuhao1a, ZHANG Ruirui2, ZHANG Wenting1b, ZHANG Junfang1a, ZHOU Linjin1a

(1.a.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b. 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2.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ngzhou, Hebei 061001, China)

The Chinese nation has nurtured rich traditional culture in its long history, and we should draw from it the wisdom of governing the Party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arty construc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re the main fro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arty members, but the lag of education philosophy, the impact of multiple ideological trends and the single training mode have affected the effect of Party member training. The Party construction at the grass roo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needs to draw wisdom and strength from the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update the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Party construction,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plant campus culture, and strengthen environment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e should build an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Party construction to cultivat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to inheritors of the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irm believers in Marxism, and qualified builder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y construction at the grass roots;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ducation philosophy; practice education

10.3969/j.issn.1673-2065.2022.04.012

刘旭浩(1980—),男,河北饶阳人,副教授;

张锐锐(1987-),男,河北武邑人,讲师。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200502007)

D267.6

A

1673-2065(2022)04-0062-04

2022-01-10

(责任编校:曹迎春 英文校对:吴秀兰)

猜你喜欢

董子中华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太饿的董子皓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山乡巨变(三)
山乡巨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