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2023-01-06梁玉丽王景妍齐士博王雪莲
梁玉丽,王景妍,齐士博,王雪莲,王 菲,付 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梁玉丽a,王景妍b,齐士博a,王雪莲c,王 菲b,付 敏b
(衡水学院 a. 经济管理学院;b. 马克思主义学院;c. 宣传部,河北 衡水 053000)
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殊时期,大学生在思想和文化领域受到的冲击较明显,高校有必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调研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生管理各环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创新力不足,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有待增强。要解决以上问题,应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教学改革,打造样板班级以点带面,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联动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大学生;学生管理;创新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1]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殊时期,在经济建设、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某些西方国家还在试图通过“颜色革命”扰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就业压力增大,社会物质诱惑增强,这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主流轨道,如少数大学生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贪图享受、金钱至上,认为读书无用,不愿拼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低等。针对以上情况,高校亟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管理中,尤其是融入人才培养、思想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用正确的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增强学生自我定力,培养学生为国效力的优秀品质。
1 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1.1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69上层建筑有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之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观念上层建筑。当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旨在打造注重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共富共享的总体格局,这就要求在社会管理中必须推行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集中体现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它能引导人们树立爱国爱家、公平正义、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等现代经济发展所需的基本理念,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勤勉务实的人才,与我国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历史唯物主义还指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2]9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可以指导人们的行动方向,给人们提供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能够有效抵御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和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使中国人民魂有定所、行有依归,激励人们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光发热、贡献智慧与力量。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这就从整体上概括了人全面发展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可概括为人的类性、群体性和个体性的发展[4],具体体现在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它是人行动的内驱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思想管理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树立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立志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使他们在获得个人全面进步的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1.3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2]127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多元化,我国越来越需要倡导一种能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时代要求而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还指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2]1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为了指导人们进行实践,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正所谓:“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被人们熟知、认同并内化于心,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践行。大学阶段正是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有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让大学生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
2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调查分析
为了探究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以上方面的实效,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A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展开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利用“问卷星”进行线上答题,共有461人参与,覆盖大一到大四的学生。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可发现以下问题:
2.1 学生管理各环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创新力不足
在人才培养方面,专业课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2018年的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专业课教师是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通过汇总、分析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显示,专业课教师“经常会”利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比例为81.13%,“有时候会”和“不会”的比例分别为18.44%和0.43%。还有,专业课教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有待加强,12.36%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一般,案例不够吸引人或对人产生的冲击力不够。
在思想管理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更直接的作用。调查显示,90.46%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重视正确地利用各种媒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87.8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非常好,能入脑入心,但有11.71%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无新意,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14.97%的学生认为他们所在班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一般,说教太多,印象不深。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88.72%的调查对象认为他们所参加的创新创业活动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但是有10.63%的学生认为他们所参加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宣传、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效果一般,对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帮助有限。
2.2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青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他们的人生发展道路上更需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通过调查,A高校大学生能全部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的比例为88.29%,有11.06%的学生只能说出一部分内容,还有8.89%的学生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
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来说,调查对象认为相比家庭教育、媒体信息、朋友圈子等,学校教育对自己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最大,有96.1%的人认为非常应该在校园内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有3.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此外,有93.28%的学生非常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仍有6.72%的人是一般认同和部分认同。
2.3 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有待增强
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实效。调查发现,高校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方面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愿有待提高,有93.71%的学生表示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仍有6.29%的学生表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愿“一般”或“无所谓”;二是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亟须提高。调查显示,有80.4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他们的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有19.3%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或“很少”,甚至有0.22%的学生认为没作用。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建议
3.1 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育意识形态的显性手段和主渠道,要提高课堂教学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必须开展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一是高校要出台各种措施激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使其努力挖掘其课程中包含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元素,并巧妙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高校要鼓励思政课教师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通过调查可知,相比较其他学习途径,有87.2%的学生喜欢通过思政课课堂和思政实践教学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思政课教师有责任改革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在讲解核心价值观时,避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或自我沉浸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式教学或翻转课堂,力争不仅把学生的“人”留在课堂上,更要把学生的“心”吸引到课上,让学生有机会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大学生心田中生根发芽。
3.2 打造样板班级,以点带面
班级是高校实施教育的最基层组织,往往是由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生组成,学生间具有较紧密的联系和较强的共同体意识。高校可以在“省级优秀班集体”中按照一定比例,选取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班级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对象。在这些班级中,有计划、分层次和分阶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他们打造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级样板班级,并及时宣传和以多种形式肯定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带动和影响其他专业、院系的学生,从而在高校形成人人自觉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具体做法有: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问题、新阶段相联系,可以定期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不定期开展国际国内热点问题讨论会,适时举行国家新政策分享会,组织观看有关国家发展的纪录片或主旋律电影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重要性,使学生清楚自身的使命和责任。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与班级管理相融合,班级具体事务管理要有规章制度可依,并积极向学生进行法律宣传,强化学生的底线思维,体现法治;完善班级评奖评优评先评助学金的程序和方法,体现平等、公正;尊重学生人格和发展规划,体现自由。公民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有针对性的第二课堂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注重“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品格和专业素养等,强化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意识。高校还可在样板班级设置社会导师,让社会导师结合个人发展经历,向学生宣传核心价值观。
3.3 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
目前高校常用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有实践教学,社团、党日活动,主题班会,组织观看主旋律电影,举办一些竞赛活动以及制作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牌、动画、微视频等。除此之外,高校应进一步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载体。一是高校可以以本校学生为素材,挖掘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拍摄制作成微视频在校园滚动播放,提高关注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实效。二是掌握网络阵地的主导权,当今时代新媒体广泛崛起,高校也应顺应形势,一方面加强网络监管,坚决不允许各类带有负面信息的数字报刊、手机短信、微信、博客、论坛等媒体出现在校园,另一方面利用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推送优秀文章或主旋律短视频,增强内容的可读性或可看性[5]。三是充分利用各专业优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计算机专业可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动画,教育专业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或当地红色文化撰写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故事,编导和广播电视学专业可拍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短视频等,文学类专业可利用真人真事编写核心价值观宣传案例。
3.4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联动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高校某一部门的责任,要搭建起人才培养、思想管理和创新创业教育多位一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形成学校领导、多部门(党团组织、宣传部、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二级学院)协同联动机制,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
新时代,新启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2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239.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4] 王欢.筑梦教育未来厚植家国情怀[J].教育家,2019(36):59-61.
[5] 宋传盛.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53-55.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University Student Management
LIANG Yulia, WANG Jingyanb, QI Shiboa, WANG Xuelianc, WANG Feib, FU Minb
(a.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 College of Marxism; c. Publicity Department,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At present, China is in a special period of profound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The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field is more obvious. It is necessar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vocat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integrate it into student management. There is also a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be integrated into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study,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were surveyed by questionnaire, and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found. The publicity and inno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all links of student management is insufficient;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and recogni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to be enhanced.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carrying out supply-side structural teaching reform, creating model classes to promote work from point to area, innovating the education carrier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establishing a linkage mechanism for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carrier
10.3969/j.issn.1673-2065.2022.04.011
梁玉丽(1985-),女,河北邢台人,讲师;
王景妍(1982-),女,河北景县人,讲师。
衡水学院校级课题(2021SK40);河北省教育厅202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SZKZX202159);衡水学院2020年度校园文化精品项目(WH2020002)
G642
A
1673-2065(2022)04-0058-04
2022-01-17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