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完善研究

2023-01-06郭亮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2年24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制造业考核

郭亮 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一、企业预算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一)预算管理相关概念

企业预算管理是目标企业对自身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重要方式,是现代企业高效管理自身财务情况、组织情况与运营情况的重要工具,也是衡量企业管理规范性的重要评价指标。

现代预算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与量化的评价标准,实现对企业资金使用与业绩评价的高效管理,进而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预算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与控制手段,首先预算管理涉及企业内生产材料、项目团队、项目资金与生产周期等一系列资源的详细分配;其次预算管理的制定重点是预测中短期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并采取措施做好准备,控制偏差,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内部的控制活动中,预算管理是重要的过程控制手段,在项目展开前,企业预算管理需要进行投资或生产的规划与预算编制,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企业预算管理是一种动态化的协调、限制差异行为,在项目结束后,企业预算管理需要进行整体的预算执行评价与经验累积。

(二)现代预算管理模式及其特点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模式,是针对传统财务部门主导的预算管理中企业内部部门协调效率低下、预算管理与执行权责不明晰、预算编制精度粗糙等问题进行的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一般而言,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中短期(一季度或一年内)内全部运营情况、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与预期利润进行一定的预测与控制,期望企业能够按照一定的预期目标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中企业要严格遵守效益性、市场适应性、主动性和综合性四项原则,以预算周期内的目标利润、销售总额、材料消耗和物资储备作为主要编制依据与控制指标。全面预算编制主要具有全面性、战略性、系统性、科学性与整合性五大特点,全面性是指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各部门各层级,企业的所有员工均在预算管理中有其相应的职责,全面性同样也指出了企业的预算管理应该全面覆盖企业的采购、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并对相关的经营、资本、财务等预算进行分类分批次的针对性预算;战略性是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也将从企业战略层面出发,考虑市场波动、行业发展等宏观因素,实现企业的平稳与快速发展,并形成一种全局规划格局;系统性是指企业运行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之前的行为会对之后产生深刻印象,因此企业的预算管理也不是片面的、孤立的对每个行为与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而是对企业整体进行横向与纵向两方面的系统预算整合;科学性是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依托于科学的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的规范化、高效化,不但基础资料更加完备,计算方式更加先进与科学而且执行的效率也更加高超,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整合性是指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整合的管理方式,同样是预算管理中企业内部权责体系构建的重要方面。整合性使得企业内部之间的利益连接与权力制衡达到了一种均衡的态势,以企业集体利益为目标的预算管理实现了公司的各种资源、现实价值得到有效的融合。

二、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市场制度日益健全,制造业类型日渐丰富且规模日渐壮大,同时在各个领域中的中低端制造业企业均面临着极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促使着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需求端所提出的要求更为复杂,同时越来越多企业涌入制造业也导致了原材料供求关系的改变,加之国际国内市场的波动,原材料价格不断升高使得企业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市场制度下,企业在销售端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企业投入的重点也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扩展销售渠道并扩张销售市场成了制造业企业成本不可避免的重要部分。然而传统预算管理中销售成本相较于采购成本、生产成本与人力资源成本而言重要性较低,因此不改变预算管理的思想与模式将较为容易导致成本把控的忽略与失误,严重时将导致企业资金流安全问题。

制造业作为重要的实体产业,企业天然面临着资金周转时期长,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严重等问题。同时技术迭代导致了制造业整体向智能化转型,这也使得制造业企业面临严峻的资金安全问题,中小企业对于金融工具的依赖性更强,但宏观经济形势增长的低迷导致了企业本身的资产与信用都较低,企业能够得到的贷款与融资也更少,容易发展为一种恶性循环的态势。

三、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预算指标的制定孤立,预算编制实用性较低

在部分制造业企业现行的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中,企业运营的各环节之间既缺乏明确的有机联系,又缺乏独立的指标制定。大部分企业在处理各分管部门的预算报表时只是将数据简单的相加并整合,并没有对数据进行分类、关联性分析等有效处理,使得预算编制所呈现出的结果对企业决策缺乏有效性。在需求分析、产品策划与生产环节,企业各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时缺乏联动,这就造成了生产部门提出的资源消耗与人力部门提出的人员扩充与薪酬增加难以得到财务部门的全面认可,而财务部门也将资金来源、资金动向与整个资本化过程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对于生产所需的实际资源既缺乏了解又不愿意直接采纳,也将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无法成为指导实际工作的工具,同样也无法帮助企业进行战略目标的展开。

(二)预算指标的制定脱离实际,预算编制缺乏可行性

部分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时将资金与利润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与控制目标,对于企业发展过程的产品质量把控、品牌打造、企业文化形成等其余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难以量化的部门予以忽视,使得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成为单纯的成本控制,部分实际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支出与资金冗余未在预算中予以体现,预算编制缺乏可行性。其次,制造业不断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所转型,在转型期间必定会造成成本的增加与利润的降低,企业在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投入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正面意义,但企业为了增加投资者信心则会有意回避这一部分的成本,使得预算编制存在造假的现象,预算编制不具备有效性,预算执行与管理也失去了实际意义。

(三)预算指标的制定不统一,预算编制缺乏长效性

部分制造业企业积极创新,投入全新领域,企业的预算编制处于探索期,但预算指标制定过程中的重要原则为,预算制定需要根据企业历年的发展经验进行纵向对比,也需要与相同领域相同规模的企业进行横向对比,在全新领域实现上述要求难度较大,就有可能造成预算指标的制定变动频繁,这不仅将不利于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展开,也使得预算编制缺乏长效性。

此外,对于传统领域而言,企业间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也会进行因地制宜的改良,企业间使用的生产工艺与生产装置都存在较大差异,企业间预算编制的横向对比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也就缺乏了客观的解释性,容易造成企业对于自身在市场中定位的误判。

(四)预算执行过程存在冗余性,预算执行监管难度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当预算执行的严格性与项目执行的顺畅性之间发生矛盾时,预算执行的严格性就将遭到挑战,这是由于在现行的制造业预算编制过程中,为了保证项目的良好推进,通常会要求预算编制对资金设定一定的冗余度,以应对工程延期、需求变动、生产事故等意外情况。此外,为了鼓励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也需要征求其意见并储备相应的专项资金。但在冗余资金的利用上,由于意外情况的界定不够明确且难以预料,监管的介入难度就陡然增加。

此外,预算冗余十分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与利润的进一步增长,预算本身所起到的协调作用也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预算冗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企业资源的浪费,与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的核心目的相悖。

(五)预算考核与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够客观全面

预算考核与评价是预算管理中对参与者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企业利益分配的重要依据,良好的预算考核与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地分析企业预算执行的效率与效益,也能够将问题定位到个人,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也将更加具有针对性。

但当前部分制造业企业的预算考核评价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对相关责任人的赏罚不够分明,不能良好的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预算考核也有可能成为企业内部权力斗争的工具,使得考核缺乏公信力。此外,部分企业的预算考核与评价存在不公开、不公平等现象,都使得企业预算考核所反映的结果不够客观与真实。

四、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对策

通过对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分析,预算管理应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评价三方面出发进行改革与完善。

(一)完善预算编制体系的措施

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企业首先要明确预算编制的目的以及其在企业中的地位,落实以战略导向制定预算目标的方针。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坚决杜绝为利润论的预算编制方式,而是应当考虑企业的综合发展战略进行指标的制定以及量化分析。

在进行预算指标的设定时,企业应当积极利用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式与管理工具,例如SWOT分析法等,根据企业经营与生产的阶段制定不同时效性的预算目标与指标,并采用真实预算法、联合确定基数法等来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预算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在进行经营预算编制时,首先将预算编制定位为长期预算,并结合上一年度的结余情况与当下的营业额对企业的销售预算细化到产品力的评估,管理层对营收能力较低的产品予以整改或剔除;在进行成本预算的编制时,采用同期比较方法编制固定预算,再通过预测来编制增量预算,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使预算编制有效性的下限提高。

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中,应根据项目营收能力与资金回收周期将项目分级管理,并依据这一点进行损益表与资金计划表的制定,同时对资金按照项目优先级进行交替分配,以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在投资活动中,制造业企业的预算编制要充分考虑技术、人工与产品力所蕴含的价值,并对这一方面的成本与利润进行科学的预测,加强对于实体的投资并减少对于房地产、金融等其他领域的投资。

(二)完善预算执行体系的措施

预算能否顺畅有效的执行一方面取决于预算执行人员的执行力,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监管的有效性。在执行力方面,企业应进一步明确各执行人员的权责机制,并实现权责平衡,加强企业预算管理权威性与规范性。其次,预算执行过程中会存在计划与实际的偏差,这就要求预算执行过程中建立预算反馈机制。预算反馈过程应采取动态化的反馈机制而非固定周期的反馈机制,但要严格管理两次反馈间的间隔期不得过短。

预算监管是企业管理层对执行层的由上至下的监管,因此首先需要保证监管的权威性,其次监管标准要完全地公开透明,监管行为的介入也要保证一定的周期性而非随意介入。当发生相关责任人或审查人未及时上报问题时,查清相关利益联系并对全体参与者进行集体追责。

(三)完善预算评价体系的措施

预算评价体系是保障预算管理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首先企业要明确企业战略规划、全面预算管理与职员业绩考核之间的关系,将这三点分别视为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重要方式,并将考核对象覆盖到企业各个层级,对预算管理与战略规划制定针对性指标。

为提高评价体系的权威性与有效性,企业应结合内外力量建立联合预算考核部门,对内以董事长作为最高责任人结合财务部、法务部、市场部、组织部、生产部的第一负责人组建预算编制委员会并对预算编制负责;对外结合社会监管机构与主要投资人,上市企业还要结合更广泛的投资者的监督。

在预算评价体系的制定中,要采用短、中、长不同周期的考核形式,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第一时间的资金嘉奖或追责惩戒,将问题不断显性化。其次在进行全体员工的考核时,要根据业务类型区分技术人员、财务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并依据不同层级进一步制定子指标。预算考核指标的制定可以采用平衡记分卡、层次分析法等现代考核方法,重点考核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综合考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预算考核指标的设定 要经过考核委员会的多次协商并征求基层的广泛意见,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维护预算考核的权威性。

五、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是制造业企业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面对预算管理与企业生产中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明确预算管理在资源整合、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奖惩分明方面的积极意义,并明确预算管理为企业生产服务的本质关系,通过现代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保障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制造业考核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新旧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对比与分析
内部考核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