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沉而博大的民族志书写

2023-01-05周新民

芳草·文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红米哈尼族哈尼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散文界曾掀起过文化散文的创作热潮。这股热潮最大的贡献颇多,其中有两点值得珍视。一是文化散文让中国散文突破现实的题材桎梏。散文不再仅在现实生活层面寻找情感与思想的寄托,而开始在文化层面掘进,中国当代散文呈现出深度书写模式。第二点就是文化散文让我们去思考、提炼民族的历史文化,创新赓续中国文化传统。这一点既是对“寻根文化”的回应,也适应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化思潮的转型。然而,文化散文在新世纪陷入到了发展的瓶颈。猎奇式的知识展览,浅薄、肤浅、庸俗的情感书写,都让文化散文失去了昔日的光辉。文化散文的没落,刺激了作家、学者开始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宏大构思中去再寻觅散文创作的新路。一些散发着现实气息和历史魅力的散文渐渐浮现出来。这些散文虽然承接了文化散文的一些创作传统,但是,却具有更加深沉的思考和更加真实的情感,它们对于“中国故事”的讲述更加鲜活,思考也更加深入。闻冰轮的散文应该可以归为这股散文创作流脉之中。闻冰轮的创作路数开阔,她所钟情的文学体裁,既有中短篇小说、散文,也有电影和电视剧本。如此看来她是一名多面手。说来惭愧,闻冰轮虽然是老家浠水名门闻氏一脉,我委实对她的创作关注不多。迄今为止,我仅仅读到了刘醒龙先生转交过来的《一粒红米的光芒》和《奔逸的自由》。虽然仅仅是两篇散文,但是我对闻冰轮的创作也有了大概的印象。同时,也引起了我对散文创作的一些思考。在我看来,闻冰轮的散文不是那种掉书袋子的散文,也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的散文,而是那么富有思想冲击力和感染力。

首先,让人感受最深的是,闻冰轮的《一粒红米的光芒》《奔逸的自由》这两篇散文是哈尼族的民族志。对于身居内地绝大多数人而言,哈尼族是一个陌生的民族。这个民族深处哀牢山深处,和内地交往并不多。作为需要感染人的散文而言,书写民族志是让读者走近陌生的民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解开陌生民族神秘面纱的必然步骤。闻冰轮的这两篇散文,是对于哈尼族这个民族的历史、物产、劳动、节庆、艺术、信仰等的深入书写。

《一粒红米的光芒》在讲述红米稻谷发现的机缘时,讲到了哈尼族的历史。哈尼族远祖本是羌族,因为避乱而迁徙到红河一带。闻冰轮两篇散文最有特点的是对哈尼族劳动场景的讲述。我们知道元阳梯田是哈尼族最为著名的景观,闻冰轮对于梯田的形成、耕种特点等都作了非常详细的描写。梯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这种地域环境中,在梯田的层层包裹中,这个民族获得了表达的多种多样。这片大地,这个伟大的民族,其内核之中尚未开掘过的自我层面,在浅吟低唱的歌调表达之中,在不同的时空里,构成了某种重塑。”在闻冰轮笔下,梯田首先和哈尼族的所生活在的地理环境分不开。生活在大山里的哈尼族,平地尚少,只能在山上开垦田地。这就决定了哈尼族主要耕作的农田是梯田。梯田不仅仅是哈尼族和大自然之間对话的结果,也决定了哈尼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比如,为了处理复杂的用水问题,哈尼族人发明了严密有效的用水制度——“分水木刻”。“分水木刻”既充分合理利用了水资源,又避免村民之间因梯田用水发生纠纷。在现代人看来,梯田更多的是景观,或者是可供观看的文化遗产。但是,它却是体现了哈尼族人生活与生产的主要决定因素。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是哈尼族人确立民族身份的某种标志。闻冰轮还对哈尼族的艺术、历法、信仰等都有精妙的描写。比如,闻冰轮写到哈尼族发明的独特“物候历法”:“燕子为我们报节令,布谷鸟是指挥劳动的时令鸟,宾谷鸟叫不耙田,布谷鸟唱不犁田,到了秋季知了鸣,去哪里割新谷。”在闻冰轮的描写之中,我们看到了哈尼族作为一个民族的特性。

这种独特的民族特性也体现在民族艺术上。闻冰轮注意到哈尼族艺术哈比哈尼的独特性。哈尼哈巴这种大歌,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堪为哈尼人教化风俗、规范人生的一部百科全书。而哈比哈尼音乐调式低沉,既可以独唱也可以合唱,演唱方式十分灵活等等特点。闻冰轮还注意到哈尼族的信仰:“哈尼人是不惧怕死亡的民族,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十分坦然。人死之后有三个灵魂,一个魂灵将随棺木入土,一个魂灵在三天后回到他的生活之处,被供上牌位神龛。第三个魂灵要回到祖先来的地方,去同祖先们生活在一起。这个灵魂上路的时候,要带上亲人们为他准备的鸡鸭牛羊诸物,这样去了才能光宗耀祖。”总之,两篇散文的文字虽然不长,但是,对于哈尼族这个民族的方方面面都做了详尽的介绍。正是基于此,《一粒红米的光芒》《奔逸的自由》完全可以看作是哈尼族的民族志。

我想,闻冰轮如此倾心哈尼族,愿意如此详尽地去走近这个民族,不是仅仅为了给我们介绍哈尼族的概况吧。在我看来,她走近哈尼族是因为和哈尼族之间的精神相遇。如她所言:“我深深知道,如此宏大浩瀚的碰撞,需要不菲的精神供养,方能随物赋形地深度融入。”和梯田之间的精神相遇也罢,和哈尼族之间的精神相遇也好,都是闻冰轮在梯田、在哈尼族人那里找到了这个时代稀缺的精神给养。《一粒红米的光芒》和《奔逸的自由》两篇散文都聚焦了闻冰轮和哈尼族之间的对话。她们之间的对话主题是“天人合一”。这个主题在两篇散文里都有非常清晰的表达。

红米是哈尼人独有的物产。一粒小小的红米,凝聚着哈尼人的生命智慧。这种生命智慧简而言之就是哈尼人的“天人合一”。梯田不仅仅是哈尼人耕作的田地,她还是哈尼人和自然对话的智慧结晶,是哈尼人与哀牢山的相融相谐与互促互补的结果。而耕种本身就是哈尼人建造“天人合一”的农业系统行为。闻冰轮在《一粒红米的光芒》中写道:“哈尼人开垦出平台后,按次序种上其他的作物,先种三年旱地,待土壤肥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灌水,根据不同海拔高度和气候,种上不同品种的稻米。他们解决了稻作农耕的命脉问题,与森林河流共同演绎良性循环天人合一的农业生态系统。”这种“天人合一的”的生态系统不仅仅是物与物之间的系统,还是生命和生命之间的对话。闻冰轮描绘了哈尼梯田的“鱼跳田”奇观:“哈尼人养殖的谷花鱼不仅吞食田水中的微生物,还在稻谷扬花抽穗时啜食稻谷花粉。为争食花粉,鱼群常常腾跃升空,成百上千的鱼儿在层层梯田间凌空翻腾,在阳光下如万道银光闪烁,上一层田中的鱼儿不时落入下一层田中,这是江南和其他地区稻田中绝难看到的景象。”

哈尼人建立起来的“天人合一”的生命系统,造就了红米。而红米作为哈尼人精神升华的精灵,向闻冰轮传递着精神力量,如她所言:“一场深度行走,一场对红米前世今生的造访,我重新变成了一名理想主义者,真切感受到这片疆域,是我梦中的家园。”

哈尼族自称“自然之子”,发明了物候历法。昂玛突节是哈尼人以宗教般的情感亲近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相融的隆重节日。哈尼人的精神创造和精神生活都是以“自然”作为基本核心和对象而展开。顺应自然是哈尼思想的核心,践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哈尼人的全部。《一粒红米的光芒》是以哈尼族的红米这一物质载体为依托,表现了哈尼人的精神世界。而《奔逸的自由》则以哈尼哈巴这一民族艺术为载体,表达了哈尼人“师法自然的生活,始终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理想。哈尼人“从不为自己的灵魂担忧,他们将忙碌的农耕稻作与丰饶的生活情致处置得水乳交融,始终以淡泊的心态,调试着自己与天地、万物、人、内心的关系,堪称是这个时代的自然生活家。”在此基础上,哈尼人创作了艺术瑰宝哈尼哈巴。作为哈尼人艺术的主要形式,哈尼哈巴“有十二调,上篇内容着重叙述哈尼社会各种风俗礼仪、典章制度的源起,讲述神的古今,包括神的诞生、造天造地、杀牛补天地,人、庄稼、牲畜的来源,雷神降火、采集狩猎、开田种谷、安寨定居、洪水泛滥、塔婆编牛、遮天树王、年轮树等。下篇讲的是人的古今,由头人、贝玛、工匠、祭寨神、十二月风俗歌、嫁姑娘讨媳妇、丧葬的起源、说唱歌舞的起源、翻年歌、祝福歌组成十二篇。十二篇内容可分可合,可通篇演唱,也可独立演唱,根据当时的仪典场合选择相宜的内容章节而定。”作为哈尼人历史记忆,作为哈尼人生活生产的百科全书,哈尼哈巴“神游物外,神归其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闻冰轮的《一粒红米的光芒》和《奔逸的自由》通过对哈尼人“天人合一”精神世界的描绘,发掘出了在今天物质主义盛行的世界难得的精神财富。这种经历了历史和现实考验的精神价值,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珍宝。我想这是闻冰轮内心深处最想表达的心声。

如果仅仅停留在对于哈尼族民族志的书写和精神价值的探讨上,《一粒红米的光芒》和《奔逸的自由》自然也是难得的篇章。然而,更可贵的是,这两篇文章并没有停留在这两个层面上,探讨了更为深层次的内涵。在我看来,闻冰轮通过两篇散文的书写,其实要表达的是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思考。

哈尼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思想追求其實也是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思考。从哈尼族的历史来看,哈尼族本位羌族后裔,因为历史原因,被迫放弃了祖先的生存的地域,来到完全陌生的生存环境,由游牧为生变为农耕为生。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之中,哈尼族依靠自己的勤劳,最终在红河两岸繁衍发展。这种筚路蓝缕的开创历史的精神,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呢?而“天人合一”是哈尼人的精神,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呢。

其实,这两篇散文最能打动我的是,在这两篇作品中,闻冰轮倾注了对于中华民族精神与命运的深沉思考。中国本为水稻原产国,但是,水稻的命名权却被日本抢占,而且水稻的类型均被冠以其他国家国名。错失水稻命名权、水稻冠名,严重伤害了中国水稻专家的民族自尊心。然而,中国科学家并没有放弃在水稻研究上的主导地位,最终率先绘制水稻(籼稻)基因组框架图。善于创造的中华民族并没有止步如此,还打造了以科技为内核,用文化做亮点的世界水稻公园和水稻农耕文化博物馆。闻冰轮对于中华民族在水稻研究和水稻文化研究上的民族自尊与自强的新路的描述,自然是她对于民族精神的表达。而中华民族的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又何尝不是和哈尼族在哀牢山开凿梯田的自强精神一致呢?闻冰轮由哈尼族的精神发掘到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提炼,显实了闻冰轮散文的深沉的情思,也彰显了她大开大合的散文笔法。

闻冰轮散文的这种特性在《奔逸的自由》一文中也得到了体现。《奔逸的自由》书写了哈尼族民族歌曲哈尼哈巴,展示了这首民族大歌所包含的民族记忆、民族情感、民族信仰等各种内容。哈尼族虽然经历了非常艰难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最终却在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地域生存下来,并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文化。哈尼哈巴虽然是大歌,却也是哈尼族的“百科全书”。这部大歌体现了“哈尼人的世界没有因为艰难困苦而分崩离析,他们最终以顽强的生命力寻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昂扬的生命斗志,全民族的组织能力,紧密的社会关系网,有效排列的亲疏关系,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民族格局。”这种坚韧的民族性格既是哈尼族的,也是中华民族的。闻冰轮通过对于哈尼族的哈尼哈巴多维演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陈婉清)

周新民 现任职于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作协副主席等职务。

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文学批评、小说理论研究。先后发表学术研究论文、文学评论两百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摘录,有二十多篇论文被选入各种文选。有论文被译为英文。出版著作五部,多次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屈原文艺奖、湖北文艺论文奖等多种奖项。

猜你喜欢

红米哈尼族哈尼
盘州市红米种植的气候适应性探究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红米Redmi Note 7
红米怎么吃
红米S2:自拍最好手机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哈尼幸福万年长
哈尼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