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立文写作年表

2023-01-05党利奎张智谦

芳草·文学杂志 2022年6期

党利奎 张智谦

一九九七年

一、《两种人格建构的相异与契合》,《通俗文学评论》一九九七年第一期。

二、《文化与政治的双重批判——老舍话剧创作的批判精神》,《戏剧之家》一九九七年第三期。

三、《新诗与后现代主义》,《中州学刊》一九九七年第四期。

一九九九年

一、《开启文化寓言之门──评贾平凹新作<高老庄>》,《小说评论》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二、《“五四”精神:文化启蒙,还是个人自由?》,《荆州师范学院学报》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三、《理解“五四”》,《天涯》一九九九年第五期。

四、《永远的“五四”》,《今日名流》一九九九年第五期。

二〇〇〇年

一、《重读<我在霞村的时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二〇〇〇年第三期。

二〇〇一年

一、《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乌泥湖年谱〉与〈江河水〉的比较分析》,《文艺新观察》二〇〇一年第一期。

二〇〇二年

一、《为自己的内心写作》,《小说评论》二〇〇二年第一期。

二、《伦理记忆与道德重构》,《小说评论》二〇〇二年第一期。

三、《叙述的力量——余华访谈录》,《小说评论》二〇〇二年第四期。

四、《颠覆历史理性——余华小说的启蒙叙事》,《小说评论》二〇〇二年第四期。

五、《虚构的记忆——林白访谈录》,《小说评论》二〇〇二年第五期。

六、《“她们”的命运——林白小说的女性人物》,《小说评论》二〇〇二年第五期。

七、《垮掉的文学新生代》,《中国青年报》二〇〇二年十月九日。

八、《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中国青年报》二〇〇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九、《无援的反抗——评方方的〈奔跑的火光〉》,《当代文学研究》二〇〇二年第十五辑。

十、《全球化与文学期待》,《大家》二〇〇二年第二期。

二〇〇三年

一、《论先锋作家的真实观》,《文学评论》二〇〇三年第一期。

二、《汉语写作的双向煎熬——李锐访谈录》,《小说评论》二〇〇三年第二期。

三、《他的叙述维护了谁?——李锐小说的价值立场》,《小说评论》二〇〇三年第二期。

四、《将炒作进行到底?》,《中国青年报》二〇〇三年一月二十二日。

五、《酷评的误区》,《中国青年报》二〇〇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六、《文学的卡拉OK》,《中国青年报》二〇〇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七、《当代文学的非典症状》,《中国青年报》二〇〇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八、《无论他多么“著名”》,《中国青年报》二〇〇三年七月九日。

九、《无援的反抗》,《中国青年报》二〇〇三年八月二十日。

十、《莫让创作变成戏说历史的游戏》,《中国青年报》二〇〇三年十二月十日。

二〇〇四年

一、《神话思想的消解:从“伤痕小说”到“意识流小说”》,《天津社会科学》二〇〇四年第六期。

二、《阿狗文艺论》,《中国青年报》二〇〇四年三月三十日。

三、《想象历史的胆识》,《中国青年报》二〇〇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导读》,长江文艺出版社,二〇〇四年一月。

二〇〇五年

一、《叙事伦理的两难——洪峰小说新论》,《山花》二〇〇五年第九期。

二〇〇六年

一、《延伸与转化——论先锋作家的“文学笔记”》,《文学评论》二〇〇六年第一期。

二、《写作就是回家——论余华的“文学笔记”》,《当代文坛》二〇〇六年第一期。

三、《话语、策略与权力——论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天津社会科学》二〇〇六年第一期。

四、《存在困境中的“突围表演”——论残雪先锋写作中叙述模式的嬗变》,《长江学术》二〇〇六年第二期。

五、《对话与潜对话》,《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中华书局,二〇〇六年四月。

六、《中国文学编年史·现代卷》,湖南人民出版社,二〇〇六年九月。

七、《率真本色》,《楚天都市报》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日。

二〇〇七年

一、《西方现代派文学传播的五四源流》,《内蒙古社会科学(漢文版)》二〇〇七年第二期。

二、《语言的竞技——论新时期初存在主义文学的传播策略》,《文学评论》二〇〇七年第三期。

三、《被阐释的命运——卡夫卡在新时期初的中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二〇〇七年第三期。

四、《“我”与“你”——湖北当代作家主体意识的类型分析》,《小说评论》二〇〇七年第四期。

五、《论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新时期初中国大陆的传播》,《外国文学研究》二〇〇七年第五期。

六、《启蒙视野中的先锋小说》,湖北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七年七月。

七、《突变英雄为什么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青春之歌〉谈开去》,《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与人文阐释》,浙江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七年版。

八、《语言游戏——论王蒙对于意识流小说的接受》,《中国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第二辑,中华书局,二〇〇七年版。

九、《何署坤文艺创作关键词简论》,《文艺新观察》二〇〇七年第五期。

二〇〇八年

一、《“无边的现实主义”——论新时期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策略》,《长江学术》二〇〇八年第一期。

二、《论新时期初法国现代派文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外国文学研究》二〇〇八年第五期。

三、《欲望与爱情》,《语文教学与研究》二〇〇八年第七期。

四、《诗意的真实》,《语文教学与研究》二〇〇八年第八期。

五、《记忆的重量》,《语文教学与研究》二〇〇八年第九期。

二〇〇九年

一、《当代先锋作家生存哲学的价值变迁》,《天津社会科学》二〇〇九年第二期。

二、《“误读”的方法:新时期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与接受》,二〇〇九年八月。

二〇一〇年

一、《残缺与充盈——评学群的<二摸爹>》,《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一期。

二、《五四小说的伦理叙事》,《小说评论》二〇一〇年第一期。

三、《散文的减法——评席星荃的<代銷店>》,《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二期。

四、《cimarrón:自由与尊严——评张承志的<西马龙西马龙>》,《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三期。

五、《灵魂的相遇——评铁凝的<我与乡村>》,《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四期。

六、《暗示——评高维生的<一只黑猫>》,《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五期。

七、《言与象的魅惑——论韩少功小说的语言哲学》,《文学评论》二〇一〇年第三期。

八、《经典的复述与重写——论残雪的“文学笔记”创作》,《贵州社会科学》二〇一〇年第五期。

九、《道德质询与存在关怀——评冬语的<低处的目光>》,《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六期。

十、《以实击虚的艺术——评刘庆邦的<月光下的抚仙湖>》,《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七期。

十一、《从迷途到“相遇”——史铁生小说的宗教哲学》,《甘肃社会科学》二〇一〇年第四期。

十二、《感怀与遐想——评鲍吉尔·原野的<乡村札记>》,《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八期。

十三、《历史、记忆与寓言——评苍耳的<公社年代的拖拉机手>》,二〇一〇年第九期。

十四、《生命的悲歌——评吴佳骏的<黄昏的掌纹>》,《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十期。

十五、《见证——评陈忠实的<毛乌素沙漠的月亮>》,《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十一期。

十六、《厕所的政治及其它——评王陆的<否定>》,《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十二期。

二〇一一年

一、《温暖的记忆——评王棵的<重任在肩的玉米>》,《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一期。

二、《心安是吾乡——评周伟的<阳光故乡路>》,《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二期。

三、《祛魅现代性与重写文学史——论以道家文化为中心的文学谱系学》,《黑龙江社会科学》二〇一一年第一期。

四、《忏悔的价值——评吴佳骏的<河岸上游荡的生灵>》,《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三期。

五、《论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的“知识共同体”与“文学谱系学”》,《天津社会科学》二〇一一年第二期。

六、《传统意象的现实回归——评萧云的<自家的麦地>》,《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四期。

七、《庄周不庄,老王不老——评王蒙的<秋水的余响>》,《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五期。

八、《良知与责任——评梁衡的<教材的力量>》,《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六期。

九、《诗意地栖居——评高维生的<一种无法描述的时间>》,《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七期。

十、《成长的界标——评简默的<三张床>》,《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八期。

十一、《存在的姿态——评黄雪蕻的<野猫>》,《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九期。

十二、《审美与怀旧——评马温的<黄花落地>》,《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十期。

十三、《欲望的救赎——评丛桦的<城市的食欲>》,《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十一期。

十四、《声音的权力——评周实的<过去>》,《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十二期。

二〇一二年

一、《虚构的文学谱系》,《文学教育(中)》二〇一二年第二期。

二、《“复述”的艺术——论当代先锋作家的文学批评》,《文学评论》二〇一二年第四期。

三、《启蒙的迷途——论史铁生小说的思想价值》,《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二〇一二年第五期。

四、《解构批评的道与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二〇一四年

一、《乡村想象与启蒙叙事——论刘醒龙的乡土小说创作》,《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一四年第一期。

二、《启蒙神话的祛魅与改写——论董之林<热风时节>中的历史叙述》,《贵州社会科学》二〇一四年第二期。

三、《批评如何“小说”——以格非<塞壬的歌声>为例》,《天津社会科学》二〇一四年第二期。

四、《恋人絮语或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评陈希米的<让“死”活下去>》,《当代作家评论》二〇一四年第四期。

五、《解神话的神话写作——论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的启蒙叙述》,《江汉论坛》二〇一四年第十一期。

六、《从神话叙事到神性写作——论1980年代以来小说叙事的话语谱系》,《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〇一四年第四期。

二〇一五年

一、《形式的权力——论余华长篇小说叙事结构的历史演变》,《文学评论》二〇一五年第一期。

二〇一六年

一、《小说家的文学批评》,《文学教育(上)》二〇一六年第一期。

二、《家国情怀与极地之思——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思想主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二〇一六年第一期。

二〇一七年

一、《文心所寄,道心所托——记文学史家於可训》,《湖北社会科学》二〇一七年第六期。

二、《从灵魂之旅到技术理性——论作家批评的时代新变》,《贵州社会科学》二〇一七年第九期。

三、《从东方主义到中国经验——先锋小说的巫术传奇》,《天津社会科学》二〇一七年第五期。

四、《文言之法与补叙之道——评於可训的小说创作》,《当代作家评论》二〇一七年第六期。

二〇一八年

一、《“无我”之“我”——论史铁生宗教意识的思想悖论》,《中南民族大学学報(人文社会科学版)》二〇一八年第一期。

二、《经典的生成与瓦解——兼论“八五”作家的当代意识》,《贵州社会科学》二〇一八年第八期。

三、《作家驻校制与作家批评的兴起》,《小说评论》二〇一八年第五期。

四、《先锋正典与隐秘叙述——评曹军庆的小说<向影子射击>》,《长江文艺评论》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五、《天涯·明月·刀——先锋小说的意象之魅》,《江汉论坛》二〇一八年第十二期。

六、《史铁生评传》,河南文艺出版社,二〇一八年九月。

七、《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浪漫与理想》,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二〇一九年

一、《写“不写之写”,书“书中之书”——论作家批评的“补白”之道》,《天津社会科学》二〇一九年第一期。

二、《游移的叙述与可疑的作者——评马原的<模仿上帝的小说家>》,《中国文学研究》二〇一九年第一期。

三、《闲中着色、无事生非——浅议游移叙述的形式价值》,《长江文艺评论》二〇一九年第三期。

四、《讲述“中国”的故事——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有感》,《长江文艺评论》二〇一九年第六期。

五、《於可训的中篇小说<才女夏娲>:“小说”知识“大写”人情》二〇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六、《作家批评与文学生活的重建》,《中国社会科学报》二〇一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二〇二〇年

一、《中国故事的三种讲法——兼谈贺享雍的“乡村志”系列小说》,《当代作家评论》二〇二〇年第三期。

二、《知人论世、以人代史与心史建构——武汉大学现当代文学的传记写作传统与学科建制》,《长江学术》二〇二〇年第三期。

三、《离题叙述与中国经验——浅议更新代科幻小说》,《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二〇二〇年第四期。

四、《词语、时间与结构——第十届茅奖作品的名实之辩》,《小说评论》二〇二〇年第六期。

五、《当代作家的“冷硬”派批评——以<小说稗类>为中心》,《贵州社会科学》二〇二〇年第十二期。

六、《底层写作的新变》,《长江丛刊》二〇二〇年三月二十三日。

七、《中国现当代小说专题史》,科学出版社,二〇二〇年四月。

八、《文学经典与文学的大众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二〇二一年

一、《腹语术、材料考与起居注——论<应物兄>的离题书写》,《当代文坛》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二、《另类知识、离题书写与人文限度——论当代作家批评中的“原小说”传统》,《文学评论》二〇二一年第四期。

三、《细节连缀或情境隔离——论作家批评的方法与观念》,《中国文学批评》二〇二一年第四期。

四、《说“闲话”的自由》,《青年报》二〇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五、《圈层破解的必要与可能》,《长江丛刊》二〇二一年九月十三日。

六、《文艺评论的圈层破解与话语变革》,《长江日报》二〇二一年十月十四日。

七、《文学批评与“中国经验”》,《湖北日报》二〇二一年十月十六日。

二〇二二年

一、《博物叙写与话体革新——评《鱼庐记》》,《大家》二〇二二年第一期。

二、《历史深描下的南京传奇——评叶兆言的长篇小说<刻骨铭心>》,《当代文坛》二〇二二年第二期。

三、《写作的限度——评吴仕民的长篇历史小说<佛印禅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二〇二二年第二期。

四、《“茅奖”杂忆》,《传记文学》二〇二二年第六期。

五、《闭环、反转与敞开:短篇小说的逻辑学》,《长城》二〇二二年第四期。

六、《道德辩难、意图痕迹与“当代性”问题——重读<分享艰难>》,《小说评论》二〇二二年第四期。

七、《主旋律小说的反类型化书写——读<茶道通漠北>有感》,《湖北日报》二〇二二年七月八日。

(责任编辑:宋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