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千居士六十寿诗》对《南山诗》的承与变

2023-01-05赵松元常娜娜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饶宗韩文居士

赵松元,常娜娜

(1.韩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2.云南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韩愈自幼刻苦学儒,“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1]。这种出入于经史百家、熟稔于六义经典的深厚学养与其尚奇弘通的性格融合贯通,使诗文呈显出沉雄高迈的气度。此外,韩愈为文主张“惟陈言之务去”[2],其诗歌创作亦不离此一影响。清代叶燮言其诗乃“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3],这种新奇创变在其《南山诗》里可尽窥一斑。千年之后,在韩文公治潮的流风馀韵里成长起来的饶宗颐先生,以其不凡胸襟次《南山诗》一百零二韵成《大千居士六十寿诗》,以此贺祝画家张大千六十寿辰。此诗虽为祝寿和韵之作,但在承继韩诗的基础上融入学问思理,实现了出新求变,并使此一和韵之作另具价值和意义。

一、《南山诗》略说

(一)有别传统之体制

由《诗三百》起源,中国传统诗歌历经了千载的长途远道。孔子于《论语·阳货》篇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4],又云:“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5]由此而后,三百余篇先民的即兴表唱不再只是单纯的表情达意之作,而是被赋予了体物抒怀、美刺教化等实用功效。后至楚辞,浪漫奇诡且想象飞腾的风格又另开一诗域光景,屈子《离骚》可谓内容幻漫奇极而情感至深。再经“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的两汉乐府诗和五、七言文人诗,[6]这其中以游子羁旅情怀和思妇闺阁愁怨为基本内容的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将幽微细致的情思感慨和人生世理表现得质朴深刻而动人悱恻。诗至魏晋,“三曹”“七子”共同撑起建安诗坛,成就了文学史上追模瞻仰的“建安风骨”;此外,“竹林七贤”饮酒服药谈玄说理,“太康八诗人”诗风迥异。此一时期陶渊明的诗歌在延继魏晋古朴之风的同时又辟一方田园风光,扩展了诗歌题材的范围。南北朝诗歌发展除去民歌,以山水诗的发展和齐梁声律论的提出最为瞩目,极力描摹,追求声色,是这一时期山水诗的突出特点。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言谢康乐的山水诗“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7],宫体诗对声律、辞藻、用典和对偶的穷力追求等亦是此种特点之体现。到李唐王朝,经过历代积累,诗歌发展无论是在题材范围之扩展还是在声调格律之成熟,抑或是在诗人诗作之丰富上都夺人眼目,成就了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由此而观,传统诗歌一路行至中唐,尤其是从魏晋至唐中叶,“这是五七言古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的阶段,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鼎盛的阶段”。[8]诗歌形式基本上经历了一个由四言句式至五七言近体诗的发展过程,诗歌的情感表达也大多呈现出“温柔敦厚”之态。然至中唐诗坛之韩愈,韩愈以其豪劲开阔的气魄锐意创新,营造出一片怪奇雄肆之诗域,开唐诗之新貌。《唐才子传》言其:“至若诗歌累百篇,而驱驾气势,若掀雷走电,撑抉于天地之垠。词锋学浪,先有定价也”[9],这一特点在其《南山诗》中突出体现。关于《南山诗》,尽管历来学者对其褒贬不一,但其“以文为诗”又以赋法铺排的诗法技巧,及一百零二韵,一千零二十字的“长篇巨制”,加之庞大而复杂的意象群,皆使其有别于此前的诗歌样貌而在千葩竞绽的诗苑中醒人眼目。韩愈《南山诗》这诸多意象对诗歌整体风格的形成起到了较之结构、技巧更为直观的作用,给人以视觉冲击的同时带来有别于传统审美的新体验。

(二)庞大奇丽之意象

关于《南山诗》①本文所引韩愈《南山诗》诗句原文皆出自屈守元、常思春主编《韩愈全集校注》第一册,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以下引用诗句原文将不再具体标注。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方崧卿《韩文年表》纪行一栏中记:“元和元年丙戌,六月,自江陵府召拜国子博士,公时年三十九”,赋、古律诗、联句一栏中录《南山诗》在内。又宋洪兴祖《韩子年谱》中记:“自十九年冬谪阳山,至今夏召还,积三十月矣。”“十九年”指贞元十九年癸未,即唐德宗803 年,时韩愈36 岁。由此来看《南山诗》当是创作于元和元年丙戌(806)韩文公结束两年半的贬谪,从连州阳山令迁江陵府国子博士之时。[10]

《南山诗》为五言长篇古诗,这种篇幅不似律诗绝句之严苛于字数和平仄韵律,“这样的结构,容许散文式议论,容许词赋式的铺叙,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思想、感情、知觉清晰细致地表达出来”。[11]而这也是部分前辈学者对其评价产生分歧的原因之一。誉之者以其堪比《子虚》《上林》二赋,亦可比肩杜甫《北征》之篇。贬之者则以其失诗之韵味,可不作也。争论如此,但《南山诗》中的意象确乎夺人眼目,且其对于诗篇风格之形成所起的作用并不逊色于诗法技巧和诗篇形式,因此,笔者以为其并不失探讨的意义。

首先,《南山诗》里出现的意象七十有余,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山水岭陆、四时气象、草木鸟兽、神灵人物及其有关意象、《周易》卦象和其它意象这几类,具体来说:

山水岭陆类意象主要涉及:“崇丘”“缕脉”“岫”“岩峦”“危峨”“太白山”“昆明池”“杜墅”“毕原”“岭陆”“堛”“湫”“峻涂”“冢顶”“波涛”“沮洳”“坟墓”“莹琇”等。

四时气象的意象主要有:“蒸岚”“横云”“风气”“霰”“秋霜”“冰雪”“长冰”“清霁”“春阳”“雷电”“新曦”“月”等。

草木鸟兽的意象主要是:“鹏”“百木”“猱狖”“林柯”“鷇”“杉篁”“蒲苏”“鼯鼬”“雊”“马”“鳖”“龙”“鹫”“鱼”“萍”“兽”“鱼虾”“笋”等。

神灵、人物相关之意象为:“巨灵”“夸蛾”“贲育”“友朋”“先后”“峨冠”“舞袖”“战阵”“剑戟”“介胄”等。

较为特别的两个《周易》卦象:“剥”和“姤”。还有一些其它意象,如“辐”“船”“炷灸”“篆籀”“盆罂”“㽅梪”等。

其次,这些意象在整体风格上主要呈现出峻拔奇伟和秀丽清美两个特点。其一,就其峻拔奇伟的一面来看:山水岭陆类意象多呈现出峻拔雄伟之态。如诗歌开篇总叙终南山位置时云:“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群山环绕且东西连绵,自是雄伟开阔之景。再如“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登上高丘远望,众峰相聚相凑而成严峻之气势。“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山峰高耸,云横浮在山穴之处。又如“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此处写终南山冬季初阳照耀冰雪覆盖的险峰高山的景象。有些“草木鸟兽”类的意象则显得神奇怪异,充满灵性。如“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韩文公笔下湫里的鱼虾乃是神物,故不敢随意捕抓。因怕林间木叶掉落坏了湫水之纯凈,于是鸟儿有灵,便衔了它飞去。神灵、人物及其相关意象中所提及的“巨灵”“夸蛾”以及“贲育”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巨灵乃河神,夸蛾乃山神。关于“贲育”,颜师古曰:“孟贲、夏育,皆古之力士也”。①分别参见《韩愈全集校注》(屈守元、常思春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353 页、346 页、321页。对于两个《周易》卦象,诗中曰:“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文谠云:“剥卦,艮上坤下,五阴而一阳,一阳为上九,故曰前横。姤,卦名。乾上巽下,一阴而五阳,一阴为初六,故曰后断。”②分别参见《韩愈全集校注》(屈守元、常思春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353 页、346 页、321页。其二,《南山诗》秀丽清美的意象特征主要体现在对终南山四时气象的描写当中。“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湿润的水气浑融而起,于山间弥漫扩散,虽无风力相助亦可闲散自由来回飘飞,终呈现出一片透明澄澈的清冽静美之景。“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山脉绵延相连,远望去仿佛刚画就的娟娟黛眉,此处的山脉不同于别处险峻怪奇而多了一份婉丽秀美之态。“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春日照耀山谷林木的暖阳,冬日南山形貌的冰雪造就了南山秀妍美好的四时风景形态。

再次,就这些意象的虚实来看又有主观想象和客观存在之别。主观想象的意象主要集中在诗人登临终南山顶览观周遭时所使用的五十一个“或”字句中。[12]这五十一个“或”字句由“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统领而起,随后排比铺陈,仿佛珠玉落盘,连贯而下势不可挡,又以比喻、比拟[13]的手法极尽“众皱”之百态,是《南山诗》中诗人“大手笔”的集中体现。关于此句之解,朱熹云:“忽至山顶,则豁然见前山之低,虽有高陵深谷,但如皱物有蹙摺之文耳”,“‘众皱’为下文诸‘或’之纲领,而诸‘或’乃‘众皱’之条目”。③分别参见《韩愈全集校注》(屈守元、常思春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353 页、346 页、321页。由此来看,“众皱”,即这些高陵深谷,是往后种种喻体和拟题之本体,属客观存在之意象,而主观想象之意象则由部分比喻句中的喻体和比拟句中的拟体两部分构成。具体来看,其一,存在意象的“或”字比喻句近三十个,这里试举几例来看,如“或竦若惊雊”“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或乱若抽笋,或嵲若注灸”“或累若盆罂,或揭若登梪”“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或蜿若藏龙,或翼若搏鹫”等等。这些诗句里的意象虽然是客观的,但因其都是诗人想象而成,故而这些意象便与真正客观存在的意象之间“隔”了一层,成了虚写之景象。其二,“或”字比拟句有:“或如贲育伦”“或如帝王尊”“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和“或戾若仇雠”,这里的五个句子将高陵深谷当做人来写,赋予其人的力量和状态,所以是比拟句,其中“贲育”“帝王”“友朋”“先后”和“仇雠”这几个拟体为主观想象之意象。

由上来看,韩愈选择这些或峻拔奇伟、或秀丽清美的诗歌意象入诗共同构成了《南山诗》庞大的意象群,这些意象“是诗人内在情绪或人格思想与外部对象相交融的复合物,是客观物象的主观化表现”[14],所以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物象堆积,而是在诗人的匠心驱遣下,以不同的画面组合、勾连相属而绘出终南山的“众皱”之态,诗人胸中的豪迈雄阔之气亦在此时融入而充荡诗中,使得整首诗篇的风格愈加鲜明可感。或是因缘所致,千年之后,出生于韩愈曾经贬谪之地潮州的饶宗颐先生,步追继和《南山诗》,且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的新变和突破,融入学人之思理,赋予了此首和韵诗作新的价值和意义。

二、《大千居士六十寿诗》之追和与创变

《大千居士六十寿诗》是饶宗颐先生1958 年创作而成,时先生42 岁,“曾以半日之力,步《南山诗》全韵,为张大千六十颂寿”[15]489,虽是和韵祝寿之作,但并非空洞的逞才竞能和一味的礼赞歌颂,而是以其“咄咄逼人”[15]489之势“使人洞精骇瞩”,①“咄咄逼人”,语出饶宗颐先生《大千居士六十寿诗》诗前小序,其言“伍叔傥见之,语余曰:‘此真咄咄逼人’”。详见台北新文丰出版社2003 年10 月初版《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二十册卷十四《文录·诗词》,第489页。“洞精骇瞩”,语出钱仲联先生为饶宗颐先生《选堂诗存》所作序文。详见台北新文丰2003年10月初版《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二十册卷十四《文录·诗词》,第340页。在气势胸襟上可与韩诗比肩,又其诗歌内容上“学”与“诗”合,丰厚了诗歌内蕴,开阔了诗歌境界。使得此诗在步追《南山诗》的同时,整体上也实现了自身的新变和发展。

首先,就饶宗颐先生《大千居士六十寿诗》步追《南山诗》而言。饶诗对韩诗的继承以及二诗相似之处可从内外两处来看。其一,在诗歌的体式、用韵和“以文为诗”用赋法铺排的诗法技巧方面外承继韩文公《南山诗》。在诗歌体式上,两诗皆为五言古诗,102 句,1020 字,篇幅巨大。在用韵上,《南山诗》102韵,“除‘覆、戊、仆、陋、富、副、复’七个‘u’韵 和‘茂、愗、袤、瞀、懋’五个“ao”韵外,九十个‘ou’韵,一韵到底”。[16]饶宗颐先生《大千居士六十寿诗》亦是如此,其诗歌韵脚及其韵脚顺序与《南山诗》丝毫无差,由此可见先生深厚之学识。其二,从诗歌内部来看,在精神气度上二诗具有相似之处,两诗皆反映出了韩文公与饶宗颐先生雄厚的学识才力与高迈阔朗的襟怀。关于饶先生有似于韩文公的精神气度,这或许与韩文公治潮流播下来的文化氛围有关,也与饶先生治学从韩入手有关。饶宗颐先生一九一七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即今天的广东省潮州市,就在先生出生的一千多年前的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韩文公因上表谏止奉迎佛骨而触怒帝颜,于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由刑部侍郎谪为潮州刺史。韩文公在潮时间,《韩子年谱》中记“十四年己亥。春,贬潮州刺史;冬,移袁州”。此处所指的具体时间为元和十四年正月遭贬,三月二十五日到达潮州,十月二十四日移袁州。由此来看,韩文公于潮州停留有七个月。至于韩文公在潮州的作为,皇甫湜《韩文公神道碑》中载:“贬潮州刺史。大官谪为州县,薄不治务,先生临之,若以资迁。洞究海俗,海夷陶然,遂生鲜鱼稻蟹,不暴民物。掠买之口,计庸免之,未相计直,辄与钱赎,及还,着之赦令。”又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牒》中提及“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间,不闻业有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耳未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劝”,于是其请秀才赵德专事州学,“出己俸禄百千以为举本,收其赢余,以给学生厨馔”。[2]812韩文公驱鳄、免庸且置乡校、移旧俗而兴教化,影响了千年之后的潮州。潮人修韩文公祠,山名之以“韩山”,水名之以“韩江”,甚至将韩文公神化,藉此以表崇敬和怀念。饶宗颐生于潮州,其“少年即有奇志,有一半应归功于潮州地区的人文传统,归功于韩文公在潮州的流风余韵”。[17]5此外,饶宗颐少年时期在老师的影响下作古文从韩文入手,“养足了一腔子气”[17]6,在其青年时期所作《廷鞫实录序》中可见似于韩文公之气度。而《大千居士六十寿诗》既为和韩之作,又行文笔势纵横,有高迈浑瀚之气象,此种气势与《南山诗》有相似相通之处。

其次,至于《大千居士六十寿诗》对《南山诗》的新变则主要体现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以及诗法技巧上。其一,就语言来看,在诗歌主体前面的小序中饶宗颐先生说道:“不复步昌黎铺张排奡之旧辙,别以严谨结构出之。”[15]489通观全诗来看,饶先生此诗的语言不似《南山诗》用语的生涩怪奇和节奏密集,而是别以平易疏朗出之。以诗中叙说大千居士于敦煌时的生活为例来看:“公于敦煌日,绝景欣宿留。凿堂移藕根,惜哉不遂媾。近看盈丈荷,翩翩若舞袖。前尘恍如梦,何年得西狩。”[15]495这几句诗用语明白浅近,对事件不施过度的浓墨重彩,在似家常闲谈的语言中缓缓回忆又静静感怀。其二,在诗歌形式上,饶诗较之韩诗的特出之处便在诗歌主体之外的带有学术性质的小序中。在《大千居士六十寿诗》的小序部分,饶宗颐先生引入洪兴祖、王平甫以及蒋之翘对《南山诗》正反两方面的评价,又陈述了方世举和西儒对诸“或”写法是源自《小雅·北山》和《文赋》的观点。在此之后,饶先生引入自己对《南山诗》中“或”字句写法来源的研究,认为其源自马鸣《佛所行赞·破魔品》。小序的最后,饶宗颐先生不仅阐述了自己创作此诗的目的,还记录了他人对自己诗作的评价等相关内容。由此来看,此篇引言不仅结构完整,而且内容充实,是一篇具有学术性质的小文章。它既与后面的诗歌主体相关,也与所和的韩文公《南山诗》有关。关于此点即可体现“纯正的学人姿态和浓郁的诗人气质合二为一,带来现代学人之诗所独具一格的‘书卷气’和‘学术色彩’”。[18]这也使得饶宗颐先生的这首和韵祝寿之作变得气韵深沉而内容充实,一如季羡林先生在《清晖集序》中言其:“以最纯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挚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先生自谓欲为诗人开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能臻此境界者,并世实无第二人。”其三,在《大千居士六十寿诗》的诗法技巧方面,饶宗颐先生亦是“以文为诗”,但与《南山诗》相比又稍有不同。《南山诗》在长篇铺排摹写南山状貌之后,于诗篇的最后以“大哉立天地,经济肖营腠”等七句诗集中性地进行议论和颂赞,并以此结束全诗。饶宗颐先生此诗在以散文的笔法叙写张大千高超之画艺书法和莫高窟摹画之经历以及其域外经游之事迹的同时,在诗篇的中间随时发表议论,属于夹叙夹议。如从“亦同竖亥步,东西极广袤”至“古今几胜流,登览如公富”。此一小节主叙大千居士之行踪,从川蜀到西康,再至印度大吉岭,又到阿尔卑斯山和昆仑山。最后在“河阳取平远,到此宜惊仆。大痴写虞山,归应自憎陋。古今几胜流,登览如公富”的比较和评议里收束。类似于此的情况还有“夫唯无所作,作必入无究”“惟公履其危,璎珞出幽甃”“惟公振其秘,慧日发怐愗”“惟公启其方,一洗传模旧”“惟公极汪洋,巨壑收众溜”“画史何纷纷,谁出公其右”等,这些态度鲜明的评议散布于诗中,使其夹叙夹议的特征一目了然。

由上观之,次韵诗亦可让“诗人探访文化心灵的故人,谛听到历史精神的回声,历验诗人写作的秘径,参与艺术生命的创造”。[17]4时隔千年,饶宗颐先生这首《大千居士六十寿诗》正是对韩文公精神的异代呼应,在承继韩文公的基础上实现新变,不乏价值。

《南山诗》与《大千居士六十寿诗》在传统诗歌的发展中皆有其个性。韩愈《南山诗》以文法叙景,用赋笔铺排,又以众多怪奇意象描摹刻画,使其别开诗歌发展之新面。饶宗颐先生《大千居士六十寿诗》以和韵之方式慕追韩愈之《南山诗》,“沿”中有“革”,“革”中自立。具体而言,饶诗以文为诗的结篇方式以及102 韵、1020字的巨大体制承韩诗而来,诗篇所呈现出的高迈阔朗的襟怀亦与韩诗有所相通。此外,饶诗语言平易疏朗,不似韩诗之铺张排奡。尤需注意的是,饶诗在诗前带有学术性质的小序中考究韩愈《南山诗》中“或”字句的写法源于马鸣《佛所行赞·破魔品》,此可谓其在韩诗基础上的最大创变之处。另外,在诗法技巧方面两诗虽皆以文为诗,但饶诗夹叙夹议的方式与韩诗“曲终奏雅”的写法亦有所不同。总的来看,饶诗气度不失韩诗而又新添深厚的学人之识,使此首和韵诗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饶宗韩文居士
饶宗颐常用印
饶宗颐作品欣赏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青塘居士诗词选
成双结对
韩文提要
小香蕉
趣味语文
高层建筑结构的审计要点
一笔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