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医学中益脾补肾调气血法治疗脱发验案举隅*
2023-01-05顾晓霞李应存刘馨遥田云梦梁永瑞
顾晓霞 李应存△ 刘馨遥 田云梦 梁永瑞 王 川
公元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甘肃省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从此世界上惟一一门以地名命名的学科——敦煌学兴起,而敦煌医学作为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内容丰富,极具研究价值。敦煌医学包括中医药学、藏医学、印度医学、西域医学、壁画医学及佛教医学(其中又以相互交流与影响中产生的壁画医学内容与佛教医学内容最为奇特与珍贵),这些医学内容还可按医经类、五脏论类、诊法类、伤寒论类、医术类、医方类、本草类、针灸类、佛家、道家医方类、医史资料类等进行分类[1]。敦煌医学卷子作为中国已知出土卷子中数量最丰富、文字和内容最多者,不仅为古医籍校勘和辑佚提供了依据,也为医史研究中的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李应存教授现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扁鹊医学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敦煌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医史文化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各家学说与临床研究分会副会长,甘肃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敦煌医学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人,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多年来致力于敦煌医学文献的发掘、整理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倡导要将敦煌医学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尤其擅长运用敦煌古医方治疗常见病及疑难杂病。在医患中享有良好声誉,深受患者信赖。笔者有幸随师跟诊,现将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医学中益脾补肾调气血法治疗脱发经验加以整理,介绍如下。
1 脱发
脱发的治疗历史由来已久,《诸病源候论·毛发病诸候》中记载:“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2]。在敦煌医方中也记载了关于治疗脱发的医方,如硫黄苏方、疗发落方、发落不生方等[3]。脱发作为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跟随李应存教授门诊诊疗实践活动中也发现,前来就诊的脱发患者十之一、二,李应存教授认为该病多与脾肾不足,气血不调有关。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高热量、高碳水的快餐产业兴起;作息时间、生活习惯也“焕然一新”,熬夜晚睡、闲时晚起已成为普遍现象;学习和工作压力过大、思虑不安等情志问题的显现,导致脱发性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从病位来看,大多责之于脾、肾。长期的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思虑担忧过度,可导致先、后天同时受损。后天不足,脾胃虚弱,健运失职,水饮内停阻滞经脉,日久导致毛发失养脱落;先天不足,肾精、肾阴亏虚,头发无法依靠肾精滋养、肾气的激发而生长,又因“精血同源”,发为血之余,肾精亏虚,血气衰弱,经脉虚竭,发无以荣润,致使头秃发落[5]。
2 敦煌医学益脾补肾调气血法治疗脱发简介
敦煌医学益脾补肾调气血法即补益脾肾,兼施气血同调,李教授运用敦煌大补肾汤和建中补脾汤两汤进行加减治疗。
2.1 益脾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论》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指出了先天脾胃功能失常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原因,对于脱发也是如此。现代人脱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脾胃功能受到影响,长时间的不良饮食习惯及饮食偏嗜会严重损伤人脾胃功能,导致脾胃虚弱,脾胃最重要的运化功能受到影响,导致痰饮水湿内停,阻滞于经脉,久郁而化热,湿热内生,痰湿上熏于颠顶,阻塞毛窍,长久导致毛发无以荣养而脱落,李应存教授选用建中补脾汤来补益后天脾胃,建中补脾汤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救诸老损病方五首中的一首,“治脾虚肉极,羸瘦如柴,腹中拘急,四肢无力方。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去核),生姜(三两,切),黄饴(一升),芍药(六两),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火,令消己,温服一升,日尽之”[5]。其中芍药和甘草合用,缓急解痉,可用于治疗津液受损,阴血不足,肝脉失濡所致诸证;大枣、生姜养血和胃以滋化源;桂枝佐芍药,酸甘结合,敛而补中。
2.2 补肾肾为先天之本,中医认为“发为肾之候”,头发依靠肾精滋养、肾气激发而生长,而“发为血之余”“精血同源”,所以头发的生长又与气血密切相关。当代大多数人都处在长期睡眠不足、学习和工作压力大,易情绪紧张,精神压抑的状态之中,而进一步导致精血的亏虚,经脉虚竭,发无以荣润,致使头秃发落并伴随精血亏虚的其他症状。李应存教授选用“大补肾汤”来补益先天肾气、精血。大补脾肾汤也出自《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治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软而快者方。地黄、竹叶、甘草各三两,泽泻、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一两。上七味,以长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服夜一服”[4]。方中地黄补肾填精(李应存教授多用熟地黄以加强补益肾精的作用);竹叶泻热除烦;甘草益气安中;泽泻性味甘、寒,益阴泻热、桂枝、干姜以温阳通脉以治骨痿、不可行走;五味子敛阴以治虚热冲逆。
3 医案举隅
马某,男,47岁。2021年3月3日初诊。主诉:近日来发现脱发严重,见脖颈处较为严重,出现斑片状脱发,大小近似硬币,呈圆形,稍有触碰就有头发掉落,易断质脆色白。烦躁,情绪不佳,工作压力较大,面色萎黄,平素怕冷畏风,汗多,腰困,眠差,乏力,不欲饮食,胆囊切除术后1年,大便干、难解,尿涩偶有遗尿,舌淡苔白厚水滑,脉弦细。中医诊断:脱发。辨证:脱发脾肾两虚证,病位主要在脾肾,与气血密切相关。治则:益脾补肾调气血。处方:麸炒山药10 g,黄芪15 g,炙甘草15 g,蜜金樱子15 g,芡实20 g,桂枝3 g,五味子9 g,墨旱莲15 g,盐泽泻12 g,当归15 g,炒柏子仁15 g,韭菜籽10 g,熟地黄15 g,川芎10 g,麸炒白芍15 g,桑椹15 g,女贞子15 g,炒鸡内金20 g,醋香附15 g,侧柏叶20 g,麸炒枳壳10 g,黄芩10 g,合欢皮12 g,锁阳20 g,生姜3片,大枣3枚。7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饭后1 h服用。
2021年3月10日二诊。药后症减,脱发较前减少,头皮发痒,心情较前变好,精神明显好转,出汗减少,眠仍差,纳欠佳,腰部仍觉不适,大便略干,小便涩偶有遗尿,舌淡苔白厚,脉弦细。守原方,墨旱莲加至18 g,盐泽泻加至15 g,当归加至18 g,桑椹加至18 g,女贞子加至18 g,合欢皮加至15 g,加地肤子18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饭后1 h服用。
3月17日三诊。药后情绪较好,可察脱发处已有细小毛发、色白,脱发减少,情绪较好,怕冷减轻,睡眠好转、质量较前好转,纳可,偶有腰部不舒,近来偶有耳鸣、头晕,大便较前好转,小便尚可,舌淡红苔白较厚,脉弦细。将二诊方中的熟地黄加至18 g,川芎加至15 g,合欢皮加至18 g,改香附为郁金15 g,加石菖蒲15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饭后1 h服用。
嘱其调整作息,尽量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调畅情志,放松心情,减少情志内伤带来的影响;清淡饮食,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不适随诊。
按:该患者因平素工作压力较大,饮食、作息不规律,再加之一年前行胆囊切除手术,出现脱发。“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功能极易受到影响,导致疾病的产生。此病以敦煌医学益脾补肾调气血为治疗原则,药用建中补脾汤合大补肾汤加减方。方中芍药和甘草合用,缓急解痉,可用于治疗津液受损,阴血不足,肝脉失濡所致诸证;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四药合用即四物汤,补血调血力强,补中寓行,补血不滞血,行血不伤血;女贞子、墨旱莲合用即为二至丸,二药药性平和,平补肝肾,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头昏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早年白发等肝肾疾病,再加用桑椹可增强其滋阴补血之力,可滋补肝肾,益阴止血;建中补脾汤即《伤寒杂病论》中的小建中汤[5],再加用黄芪即构成了黄芪建中汤方,益气温中,和里缓急,可用于治疗患者气血亏虚所致的怕冷、疲乏、神差、情绪不佳、头晕等症状;桂枝、干姜温阳通脉以治骨痿、不可行走;五味子敛阴以治虚热冲逆;合欢皮、柏子仁同为养心安神药均可解郁安神,可用于治疗患者烦躁,情绪不佳,工作压力较大的症状;鸡内金与山药合用,可健运脾胃,改善患者食欲不佳之症;枳壳和香附合用共奏理气宽中解郁之功;锁阳、韭菜籽、金樱子、芡实四药同归肾经,都可益肾固精缩尿;侧柏叶有生发乌发之效,与桂枝、熟地黄配伍可治须落发焦、枯燥不荣;盐泽泻利水渗湿作用强,可用于治疗脾失健运、水湿停聚之小便不利。又因该方所选药物多为甘、温之品,加用黄芩10 g,以防过热伤阴,耗伤津液。二诊中因患者出现头皮发痒的症状加用地肤子18 g以祛风止痒。三诊中改香附为郁金15 g,加石菖蒲15 g以行气解郁、醒神益肾,缓解患者耳鸣和头晕,精神不佳等疾患。诸药合用,以达补益脾胃、调畅气血之功,恢复脾肾先后天之功能,促进头发生长,并改善患者其他疾患。
4 结语
脱发是当今常见的疾病,大部分人都有脱发的困扰,治疗脱发的历史也由来已久,李应存教授加减运用敦煌医方来治疗脱发,认为先、后天功能失常,气血运行不畅是导致当今人们脱发疾病的主要原因,灵活化裁敦煌医方中的建中补脾汤和大补肾汤,并结合二至丸、四物汤等中医经方,提倡要“脾肾同补,调气血”来治疗日常常见之脱发,临床效果甚佳,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