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任督二脉灸疗法的整体观
2023-01-05鲁熹罗玲
鲁 熹 罗 玲
任督二脉灸疗法是来源于隔物灸,继承并发展于铺灸的一种大面积灸法。此种疗法将混有药粉的生姜末作为所隔之物,铺于任脉或督脉所在部位,同时在所铺的施灸材料上施以艾灸治疗,从而起到温督通任,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窍及经络腧穴等身体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并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认识疾病,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任督二脉灸疗法以任督二脉大循环的整体性为理论基础,发挥隔物灸疗法集艾灸、药物及经络刺激于一身的综合治疗作用[1],从通达任督、畅通三焦、调和阴阳的角度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1 任督二脉的整体观
任督二脉是任督灸疗法的经络基础,是一身阴阳之纲领,统领着全身的阴经与阳经。任督灸疗法通过交通任督,进而沟通百脉,联络三焦,调和阴阳,最终形成了通达人体表里内外,上下左右的任督大循环。任督二脉作为任督灸疗法的主要作用部位,任督大循环所具有的整体性是实现任督灸疗法对机体整体而全面调节的基础。
1.1 任督二脉循行的整体观纵观各代医籍文献,关于任督二脉循行路线的记载从各个角度均有不同的描述。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任脉行于身前正中,为阴经之海,督脉行于身后正中,为阳经之会,两者皆升且会于面部[2]。然而结合历代医家及各经典的描述,不难发现任督二脉的循行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多路线、多方向、多层次的平衡系统,而不仅仅只是一条单一的循行路线。
关于任脉循行的记载主要见于《难经》和《灵枢》中,其循行路线主要有:①《难经》曰: “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此为任脉行于身前的主要路线;②《灵枢·经脉》中有记载:“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任脉络脉之气从胸骨剑突向下散于腹部,并与督脉相沟通;③《灵枢·五音五味》提到: “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可见此处有两条分支,一条行于脊柱的深层面,另一条行于腹侧且浮而在外。任脉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循行路线是构成任督二脉整体性的基础[2]。
《难经》中所记载的督脉循行路线为:“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3]。从身后正中由下往上行是目前常常为人所提到的督脉循行路线,而在《素问·骨空论》中描述了3条督脉的循行路线,原文中提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会阴部)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4]。这3条循行路线在方向上有上有下,在部位上有前有后,是连通任督二脉大循环的基础,也是保证气机升降出入的前提。
任脉与督脉在人体前后均有多部位、多层次并且双向的分布,它们独立而又密切关联。 “任、督二脉,一源而二歧,一行于身之前,一行于身之后,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元朝滑伯仁借此论述说明任督二脉是同一来源而分两支,最后构成一个“如天地之子午”的整体循环。
任督二脉分别总司“一身之阴经”和“一身之阳经”,在其循行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与一身之经脉相连,正如《灵枢·营气》所述:“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5]。可见在营气运行的过程中,通过阴升阳降即任脉之气上升,督脉之气下降,使人体十二经与任督二脉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以任督二脉循环为中心的一个大循环路线,是人体经络整体性的具体体现。
1.2 任督二脉与阴阳的整体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中医学强调“阴平阳秘”是人体健康的平衡状态。《奇经八脉考》对任督二脉的阴阳观有这样的论述: “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 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6]。因此,任督二脉的阴阳平衡与全身阴阳平衡关系密切,督脉与任脉相通,阴阳循环,构成了人体阴阳平衡的统一体。
背俞穴与募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及胸腹部的腧穴,俞募穴与任督二脉关系密切,在腹背部共同调节人体脏腑阴阳。在经脉循行上, 膀胱经与督脉关系密切,二者共同循行于人体后背部, 膀胱经分布在督脉两侧,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膀胱经为“诸阳之属”,督脉通过经脉、经别与膀胱经产生联系,二者经气相通,俞穴与督脉可共同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任脉为“阴脉之海”,与脏腑精气相通,募穴与任脉同位于腹阴,其中有6个募穴均位于任脉之上,二者通过经络腧穴的协同作用,共同协调机体的气血运行。
俞募穴是调节脏腑阴阳之气的重要穴位,通过脏腑经络的联系,俞募穴与任督二脉形成了调节阴阳平衡的整体。在对阴阳的整体调节中,《难经本义》指出俞募穴脏气相通,阴阳交贯,总结道:“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所以阴病有时而行阳,阳病有时而行阴也”。《外经微言》中针对任督通,阴阳和的本质也有如下论述: “二脉同起于会阴。行于前者亦行于后,行于后者亦行于前,循环周流彼此无间。故任督分之为二,合之仍一也。夫会阴者,至阴之所也。任脉由阳行于阴,故脉名阴海。督脉由阴行于阳,故脉名阳海。阴交阳而阴气生,阳交阴而阳气生,任督交而阴阳自长”[7]。因此,二者沟通了人体表里阴阳,通过交通任督,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气机升降有序,气机通畅,使阴阳失调的机体重归“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1.3 任督二脉与三焦的整体观三焦为六腑之一,主持诸气,通行水道,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通道,《医学入门·三焦腑赋》曰:“观三焦妙用,而后知脏腑异而同,同而异,分之则为十二,合之则为三焦,约而言之,三焦亦一焦也”[8]。陈潮祖教授认为:“少阳三焦是由膜腠组成,三焦之膜,大至胸腹之膜,小至细胞之膜,广阔无垠,故称膜原。而膜外空隙,包括皮肤之中,分肉之间,五脏经隧夹层,脑外间隙等称之为腠,膜腠连接全身上下内外组织,称之为腠”[9]。基于此,三焦膜腠遍布全身,将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统一为一个整体,通过发挥运行营卫气血,疏通水道的功能,达到维持机体平衡状态。正如《中藏经》所言:“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 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 其于周身灌注, 和内调外, 荣左养右, 导上宣下, 莫大于此者也”。
任督二脉总任一身之阴阳,从身之前后贯穿于上中下三焦,通过脏腑经络与三焦密切联系。任脉汇聚了三焦之气[10],分别为上焦宗气、中焦水谷之气和下焦原气。位于上焦之膻中穴为八会穴之气会,为宗气所聚之处。中脘穴为八会穴之腑会, 位于中焦,是六腑之气聚会之处,可通调三焦气机, 乃上中下三焦之枢纽。任脉气海至关元诸穴为“丹田”部位是下焦之所, 调理下焦气机。督脉与任脉相连,同时通过经络腧穴与三焦脏腑经气相通。任督二脉与三焦皆具有整体调节功能,虽然三焦没有具体形态,但由于其所囊括的脏腑经络与任督密切相关,其生理病理变化可在任督二脉上表现出来,所以通过通达任督,使得三焦通畅,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机体方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2 任督灸基于整体观的综合治疗作用
任督二脉灸疗法的治疗方式具有作用范围广、灸量大、刺激方式多样化的特点。任督灸不同于其他灸疗方式,它的作用部位是一个“面”,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点”或“线”[11],在前以任脉循行部位为主,同时涉及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冲脉。在后以督脉循行部位为主,同时涉及足太阳膀胱经,可见任督灸刺激面积广,涉及经脉多,加之任督二脉的统领作用,使得刺激腹背阴阳便可收到“调百脉”的效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的治疗原则便是任督灸整体论的体现。
“灸量大,热力足”是任督灸的显著特点,正如《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所云: “凡灸诸病,火必足气到,始能求愈”。 此种灸法施灸面积大,对施灸部位的刺激作用持久,热力深透,能通过激发人体阳气,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提升人体正气,抵御外邪入侵[12]。任督二脉是奇经八脉中重要的两条经脉,由于奇经八脉对气血的蓄积、渗灌作用,使得任督二脉能统帅和调节其他经脉的气血,而大面积的隔姜灸疗法调节任督二脉具有直接作用、渗透力强、灸量足的优势。
另外,药物刺激是任督灸法治疗因素之一,而生姜是其重要的施灸介质。《本草纲目》言生姜“生用发散,熟用和中”,其辛温走窜之性使其既能祛邪达表,又能温里通经。艾灸的温热刺激与生姜中的姜辣素及挥发油协同作用[13],强化了艾灸对经脉的渗透性,并使得艾灸疗法能在短时间内温通经络,并长时间保持艾灸的温热效应,通过激发“皮部-络脉-经脉-腑-脏”的途经,加强了艾灸扶正祛邪,调整虚实,通达内外的整体治疗作用,正如《医学入门》所言:“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任督灸法广泛的治疗范围,是基于其“整体调节”的治疗作用实现的,也是穴、药、灸三位一体作用于机体发挥综合整体效应的优势[14]。
3 小结
督脉可主一身阳经之气,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之气,任脉与督脉相互贯通。所以任督二脉大循环既主一身之阳气, 又络一身之阴气,在循行上任督二脉纵向贯通三焦,横向联络百脉,任督循环的“整体性”是任督灸疗法实现“整体调节”的经络基础。在治疗方式上,将穴、药、灸三因素相结合,强化艾灸疗法的治疗作用,通过扶正祛邪,调整虚实,达到阴阳共调的目的。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压力的增加和不良生活习惯,人们常常处于阴阳失衡、脏腑失调的状态,若是失衡状态不能得以及时纠正,日久便生疾病。《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通督脉可治愈身后诸病,通任脉可治愈身前诸病,督任皆通,元气流行,精神健拓,至此可长生矣”。充分体现出任督二脉灸疗法的整体调节作用对疾病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