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德育渗透 探索高中地理教学新途径

2023-01-05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科德育教师

毛 恒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越来越重视德育工作,强调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重视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推动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同时,教师还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德育、学科教育的双重目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实践中,德育并非只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高中地理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承担德育的职责。按照教学大纲中对德育提出的要求及教材具备的思想性,拓展自身的教学思路,结合学科特点设计相应的德育渗透策略,通过德育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提高德育效果,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健康思想及良好品格的形成。地理学科教学是高中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地理学科教学活动中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内容,并具备经济性、人文性、历史性,是一门丰富多彩且内容综合的学科。分析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活动会发现,教师除应负责地理知识的传授外,还应重视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及建设者的重要任务。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地理学科是一门展现地理现象产生规律、地理事物的科学,除涉及时空分布内容外,也涉及事物内在的逻辑关联。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全方位挖掘地理学科价值、学科内容,借助创新性教学方式的引入,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强思维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推动学生自觉形成道德思想,提高德育渗透效率。为此,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其一,可借助二分法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推进德育渗透。二分法即以全面分析视角看待问题,对有利之处、不足之处均要了解,以此为教师发掘德育内容并创造性利用德育内容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自然条件时,可先引导学生研究有利条件,主要包括水源丰富及雨热同期等,同时也应引导学生重视不利条件,如存在频繁的自然灾害、山区众多及地形复杂等。这些均为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条件,对农业进步形成了阻碍。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二分法,可提升学生正确认知事物的能力,还可有助于学生以全面视角探讨问题的优势及不足。借助优势的探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通过对劣势及不足之处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感知建设祖国的责任和使命。其二,应引入归纳分析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德育的渗透创造良好条件。归纳分析法在学生道德素质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探讨水资源利用时,可先提出问题:据调查显示,全世界约有60%的国家及地区存在用水紧张问题,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问题产生的原因,如用水资源分布不均、用水浪费、人口迅速增长等,随后,开展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研究我国存在严重缺水问题的地区,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二)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推动德育的渗透及整合,教师不仅要重视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品德元素,还应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及加强自我体验提供条件并创设相应情境,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内化德育,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综合发展。教育实践中,教师要遵循实践性原则,使学生内化德育素养,同时将实践作为有效的德育课堂,设计一系列校外或校内地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德育渗透视作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思考、观察,推动学生良好道德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动规范自身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此外,教师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时,需充分考虑教学条件,重视地理教学主题,提高实践活动设计的针对性,推动实践素质、知识教学同步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应用的知识点时,为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念,深化学生环境保护观念,教师可设计地理调查活动,带领学生调查本地噪声污染、水污染及大气污染等相关情况,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尝试提出改进建议、改进方式,以此实现学生环保行为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革新地理考核标准,渗透德育

分析传统地理教学模式,教师多会借助书面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抱有功利主义态度和应试心理。这将会制约地理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地理素质发展。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重视转变传统考核方式,增加专门的德育评分项目,全面评定学生学习情况,推动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进一步渗透。此外,为保障教学评价实施效果,教师在执行过程中,还应重视德育评分相关内容的设计。如教师在地理考核过程中,可将开放性问题增加至地理试卷中,以地理学科内容为基础,让学生结合个人观点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答案,了解学生道德水准。教师在教学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这部分知识点时,便可通过设计简答题,让学生依据现阶段一线城市人口情况尝试制订解决方案。这种问题设计除考查学生对人口容量知识及环境承载能力的掌握情况外,还可通过学生的答案,了解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价值取向及对现实情况的衡量等,了解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

(四)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渗透德育

地理教师不仅要承担起高中地理学科教育职责,在德育渗透方面也责无旁贷,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应重视健全自身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外,还应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素质,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格力量,借助示范作用及言传身教,保障德育渗透效果。同时可以凭借自身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及优良品德获得学生的尊重、信服。地理教师只有具备高水平的思想道德素质、深厚的教学功底方可在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肩负德育渗透职责,保障德育渗透成效。同时,师生间的密切互动还有助于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推动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如地理教师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一名忠诚的爱国者。教师在教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时,可先多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表达出对于祖国、家乡的深厚情感,能促使学生更为主动、自觉地学习,推动其爱国意识的形成。

(五)引入地理素材,渗透德育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品德,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和了解人地和谐发展的知识点。环保不仅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就要有机融合高中地理教学与德育。在教学中引入环保素材,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又培养其道德品质。比如,教师进行“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这一节课的教学时,首先,可以给学生播放环境污染的真实案例或视频,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或视频认识环境污染给人的健康带来的危害,从而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教师还可以将《寂静的春天》作为学前导入,让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了解化肥会破坏生态环境。此外,教师可以播放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中有关铅的这一集,让学生深入了解人们为了保护环境都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最后,教师可以提出“怎样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问题,以环境问题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并尊重自然的美好品质。

(六)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

在以往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但传统的德育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枯燥和单一。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书本上的知识点为主。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时,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引起学生的重视并且让其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比如,教学“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这一课时,首先,教师要改变的就是以往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传统教学观念。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开发山西煤炭的优势有哪些以及建设山西能源基地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图片,提出“山西省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山西省出现环境和生态问题?”这两个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在学生逐个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山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严重流失?当地的政府和当地的人们已经发现并认识到生态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为什么还没有合理的应对措施?什么样的办法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呢?”最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又提升了其道德素养,达到德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需将德育渗透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教育任务,这也是教师发挥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与新课改提出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要求相契合。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需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设计,实现德育的渗透,提高学生德育素养。

猜你喜欢

学科德育教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最美教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