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课堂 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3-01-05国仕香
国仕香
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在学习和适应社会生活时,形成的良好品格与关键能力。德育是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不断进步的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德育活动被融入教学中,使得数学课程兼备基础性与实用性。这有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之逐渐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根植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德育计划,科学渗透德育,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取得良好的德育成果。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一)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是指感悟符号数学功能的意识,能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学意义与现实意义。新课标明确指出,符号意识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推理活动的经验基础。具备符号意识的学生,可以运用符号表示数学数量、关系、规律,能理解推理结论、运算规律的一般性,明白数学符号的现实意义。
(二)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指依据法则、运算规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可以在掌握算理、算法关联的基础上,选择科学策略解决运算问题。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运算理解意识,从而在审题、分析、解答等各个环节,选择合理简洁的策略进行运算,促进自我推理能力的发展,形成细致、规范、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进行直观认识,根据特征抽象出具体图形,结合图形想象出实物的思想。新课标提倡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具备良好空间观念的学生,能抽象出实际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结构,由此发展空间想象力,为抽象几何知识的学习积累经验,也为解决实际问题夯实理论基础。
(四)模型观念
模型观念是指对抽象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级感悟,能了解数学模型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新课标对模型观念有清晰定位,模型观念是助力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的重要内驱因素,能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教师在培养学生模型观念的过程中,要根据现实生活问题,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使用数学概念、方法解释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策略
(一)挖掘德育元素,激发符号意识
数学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深入挖掘德育元素,能为德育的渗透创造契机,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符号意识,助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思维,将德育元素的挖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受到教材中德育元素的影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会运用数学符号表示事物。
例如,在讲解青岛出版社(五四制)小学数学“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生活中的测量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毫米、分米、千米三个长度单位以及相应的数学符号,同时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中的德育元素。让学生建构长度观念,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将对数学符号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知,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形成良好的符号意识。首先,教师可以引用“金箍棒变大、变小”的故事讲解不同的长度单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之初步了解毫米、分米、千米三个长度单位,建立基本的长度观念。然后,教师要结合本课主题,深入挖掘不同长度单位中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以标记线段的方式,将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在标记的过程中,发现“千米无法在纸上进行标记”,此时教师要渗透德育,讲解科学家运用符号表示长度单位的方法,介绍不同的“建桥”案例,让学生理解“mm、dm、km”三个符号的意义,使之产生对工程师的敬佩之情,学习工程师身上的崇高精神,明白“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产生对单位换算的思考。为激发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师要先列举不同长度的物体“汗毛、长发、铁路”,让学生分析与之对应的“毫米、分米、千米”,启迪学生的单位换算思维。最后,教师揭示三种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1 千米=10000 分米=1000000 毫米”,此时挖掘教学资源中的德育元素,带领学生分析“中国铁路里程”,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让学生运用“mm、dm、km”三个符号表示铁路里程单位,使之能意识到运用符号表示单位更加便利、直观,形成良好的符号意识。
深入挖掘教材以及教学资源中的德育元素,不仅能为德育渗透创造契机,还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符号意识,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发展。
(二)拓宽德育载体,提升运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有积极影响。教师在运算活动中拓宽德育载体,可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使之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从内心深处认同学习数学的作用,明确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方向。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拓宽德育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运算技巧,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例如,在讲解青岛出版社(五四制)小学数学“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教师要立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拓宽德育载体,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之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取得良好的德育成果。首先,教师要呈现美丽的街景图片,让学生分析园艺师在创造、保持良好市容市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引申出花坛、喷泉及灯柱等数量不同的景物,让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生发计算不同景物数量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展现精美花艺、喷泉喷头、灯柱等图片,出示数据“保护环境主题花坛每排27 盆花,共23 排;美化家园主题花坛每排有22 盆花,共 28 排”,由此拓宽德育载体,让学生懂得爱护环境,同时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教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运算教学与德育活动相融合,要求学生在列式运算的基础上,判断运算结果的大致范围,既能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又可以让学生领悟运算方法,使之在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探究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相关问题,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提高运算能力。最后,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设计“街景”,计算不同数量的景物,由此升华数学教学活动,拓宽德育载体,让学生在提升运算能力的同时,懂得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运用所掌握的运算技能可以解决生活问题。
拓宽德育载体不仅可以增加数学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践行立德树人,创新德育形式,使学生在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时,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创设德育情境,培养空间观念
情境教学可以为德育提供有力支撑,有助于创新德育形式,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使之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德育是一项具有难度且周期性较长的工作,需要教师立足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寻找德育的最佳切入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形成良好空间观念的同时,结合实际生活理解数学知识,明白德育的重要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抽象的数学问题,借此机会渗透德育,让数学教学活动与德育完美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例如,在讲解青岛出版社(五四制)小学数学“冰激凌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圆柱和圆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几何体的基本特征,科学渗透德育,发展学生的抽象数学思维,使之将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不断发展空间观念。首先,教师要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笔筒、锥形生日帽创设情境,将抽象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使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建构圆柱和圆锥的概念,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可以根据圆形笔筒形态引出圆柱体,结合锥形生日帽引出圆锥体。其次,教师要创设德育情境,利用冰激凌盒引发学生关于“随意丢弃垃圾破坏环境”问题的思考,展示圆柱式和圆锥式的垃圾桶,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使之明白要将垃圾放置于指定位置,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逐渐将对几何体的抽象认识转化为感性认知,结合实际生活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空间观念,教师要在德育情境中融入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以“环保”为主题,制作圆柱体和圆锥体工艺品,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几何体各部分名称的理解,学会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懂得合理运用工具完成手工制作。最后,教师组织作品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阐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介绍有关自己作品的环保理念,由此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空间观念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良好的情境能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也能为德育的渗透创造契机。教师立足实际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物品讲解数学知识,能降低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使德育活动拥有更多切入点,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开展德育实践,培养模型意识
实践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模型意识,提升学生的建模思维。在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使之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总结学习经验,获得学习成就感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将德育渗透进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模型意识,使之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讲解青岛出版社(五四制)小学数学“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一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不同的等量关系,借助天平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模型意识。在经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实践过程后,加深对方程及相关等式意义的理解,形成保护珍稀动物的良好意识。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的图文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动物研究”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饲养员称量食物所用到的工具——天平。其次,教师开展德育实践,让学生以“饲养员”的身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饲养”,结合图文资料计算饲料的重量,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义,使之在认识天平的基础上,清晰理解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教师可以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的饲料的质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引导学生围绕方程进行交流,使之在理解等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未知数、数量关系,明白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形成良好的模型意识,同时提高学生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最后,教师要出示不同的式子,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方程,并说出判断依据,以加深学生对方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模型意识。
德育实践活动可以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联,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