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服饰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传承与开发

2023-01-05韩馥遥

西部皮革 2022年24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文化产业文化遗产

韩馥遥

(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引言

我国已经进入到数字化经济新时代,202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标准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把先进科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素来是一个衣冠大国,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具魅力的民族服饰和蕴意深远的服饰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很多民族服饰及其文化开始在人们的视野里消逝,甚至濒临失传。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利用数字技术对民族服装及其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开发,已经成为解决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当前困境的先进武器。

国外对于民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和保护技术已十分成熟,如日本、美国都是较先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1993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尖端研究项目机构、国家航空与太空总署联合发起了数字图书馆创建工程,在美国国家图书馆实施的“美国记忆”计划,构建了富含大量人类文化遗产知识的数字化数据平台。2010年,法国运用七千万法郎打造了加利卡数字图书馆,全球的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加利卡数字图书馆阅读法语文献。同样,谷歌在2012 年推出了“艺术计划”项目,利用谷歌街景技术以70 亿像素拍摄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内部实景,包括德国柏林旧国家画廊、英国国家美术馆在内的17 家博物馆,全球网民足不出户,便可以欣赏世界各地的文化。

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但只是对建筑、村落等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剧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简单的复制与影像记录。1999 年起,故宫博物院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将上百万条信息及两万多个文物数字影像录入数据库;2017 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80 余名专业人员对圆明园进行了数字化复原,能够让大众第一次领略到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的整体风貌;2020 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数字故宫”小程序,用户可以云游故宫各大建筑,远距离就可以观赏百万件珍稀藏品。

综上所述,国内大多数聚焦于大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遗址中,对于“衣食住行”里居于首位的“衣”,尤其是民族服饰的关注少之又少,我们应该加强传承和保护意识。因此,本文聚焦到民族服饰文化,阐述民族服饰的保护途径和数字化开发研究的思路和具体措施,为传承和保护珍贵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献出一小份力量。

1 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现状

民族服饰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民族文化中的实体符号。在历史发展的浪潮中,民族服装、服饰从最初遮风避雨、祛寒护身的基本功能,逐步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民族服装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工艺原料难以采撷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装服饰的发展。当前中国的民族服饰发展的主要特点有:①民族服装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且民族服装文化和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息息相关,男女老少日常都穿民族服装。②由于传统服装制作工艺复杂、洗涤方式冗杂以及生活方式越来越现代化的原因,年轻人平时都以着流行时装为时尚,只有在盛大节日才会着民族服装,而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在保持着穿本民族服装的习惯,但制作工艺越来越简单化,较为精细繁琐的民族服装工艺濒临失传。③民族服饰的制作主要靠手工和天然材料完成,工艺只有年长的祖辈掌握,本民族服装已经淡出其生活舞台,仅仅是作为一种历史见证而留存,如赫哲族的鱼皮衣[1]。

结合我国民族服饰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我们必须要正确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传播媒体媒介和数字化技术手段,让民族服饰得以传承和永久保存,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2 民族服饰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民族服饰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服饰背后文化更显得弥足珍贵。对这些面临传承危机的民族服饰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保护研究,不仅有利于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还能激发新生代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进入更多现代人的视野,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2.1 为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凝聚新力量

文化数字化是充分利用各种IT 技术将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化形态,并以文化遗产为资源来进行生产,进而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产业数字化模式,使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和传承,其具有实现文化遗产的重现、再生和利用的优势,并能够全方位体现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及后辈对文化遗产继承的权利[2]。目前我国民族服饰文化流失现象严重,大众之所以喜欢和赞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对历史文物神秘感的向往,更多的是它蕴含着渊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民族服饰不仅代表着每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承载着每个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传奇故事,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符号。面临现代化进程的浪潮,只有对民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具体样式进行数字化传承保护,才能让民族服饰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永续留存。

2.2 为民族服饰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数字化时代对于民族服饰来说是一个“重生”的机遇。数字化技术可以跨越时间的阻碍,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千年前的文化,还可以跨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阻碍,实现实时信息交流,在传播速度和传播率上要优于实物传播[3]。数字化的保护方式将利用虚拟空间打破地域限制,扩大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播范围,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添砖加瓦。

2.3 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添加新动力

数字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对于促进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民族地区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将民族文化与数字网络技术相结合打造特色“数字文旅”,实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现代化。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利用数字优势将文旅进行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入双循环格局,助力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建设。

3 民族服饰数字化传承的途径

3.1 进行数据化分类采集,建立民族服饰数据库

数据化分类采集的方法在国内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已有运用,如四川地区的乐山大佛和敦煌壁画。对民族服饰进行分类编码,通过3D 扫描等技术采集每个民族服饰的图像信息、制作纹样、颜色等,了解民族服装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然后将所有信息转化为可评估的数据。因此在数据化采集的基础上,利用磁盘阵列、光盘塔、光纤和网络连接等多种工具,建立民族服饰数据库,对纺织工艺、印染技术、刺绣图案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有序地储存、管理与更新,民族服饰数据库的建立是对民族服饰进行数字化展示的前提条件。

3.2 建造民族服饰虚拟博物馆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数字化和网络成为了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趋势,既不依赖实体建筑而存在,而且可以让民众随时随地欣赏全球的艺术作品。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建立民族服饰虚拟博物馆,可以分为虚拟实境和虚拟虚境两种。虚拟实境式是指虚拟浏览实体民族服饰,比如在手机App、小程序等浏览平面照片;而虚拟虚境指可以虚拟浏览那些经过复原后的已经失传的民族服饰。人们足不出户或者凭借VR 设备就能够身临其境地观赏各种各样的民族服装服饰,感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除此之外,建造民族服饰虚拟博物馆可以对那些数量稀少、易氧化腐蚀、需要避光保存的珍贵民族服饰进行有效地防护。

3.2 拍摄纪录影片

民族题材的纪录片以质朴的方式记录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如《我从新疆来》《石榴花开》和《了不起的村落》等人文纪录片展现了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面对民族服饰濒临失传的现实危机,民族服饰纪录片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当代以及后世研究民族及其服装、民俗、文化的活化石[4]。纪录片有着直观、具体、真实的特点,便于保存和传播的优势。拍摄民族服饰文化类型的纪录片,既有利于复现、表达和诠释民族文化,还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对于促进各族人民团结友善、共同奋进具有积极作用。民族服饰纪录片将成为后代追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

4 民族服饰文化产业数字化开发的方式

数字技术给民族服饰文化产业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对民族服饰文化产业进行数字化开发,有助于挖掘民族服饰文化产业的潜力,增强民族服饰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也有助于解决民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困境。

4.1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多渠道传播

在过去,传统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报纸、电视和广播,传播渠道少且传播速度慢、范围小;而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化形式的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具有了多向性、互动性、随机性等特点,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为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如何正确高效地利用现代媒体社交平台,发挥新媒体受众群体的主动性优势,通过新媒体工具突破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播障碍十分重要。

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渠道以新媒体平台为主,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应用软件等形式。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民族服饰系列的文章,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关于民族服饰的短视频、纪录片等相关内容,让更多人关注到民族服饰文化,助力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发展。

4.2 作为服装道具,引入影视作品

观看影视作品是大众最为普遍的娱乐方式,而在影视作品中,服装道具是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充分地展现出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角色定位及情感体现,使人物角色定位更贴近情节内容。传统民族服饰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方式追求的是虚实结合,“实”是指用服装的形式表现历史时代,而“虚”是指通过穿戴传统民族服饰增强影视剧的文化、历史渲染力[5]。在古装剧、穿越剧甚至现代剧中,将民族服装作为服装道具,既能够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也是对民族服饰文化产业进行数字化开发最有力的方式之一。

4.3 与网络手游进行创意合作

从2017 年起,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含有民族文化元素的电子游戏,电子游戏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工具,更是一个文化载体。“国潮风”与电子游戏的结合不限于简单的民族文化元素的拼贴,还介入游戏角色的服饰设计、游戏的文案设计、游戏的场景设计、音乐舞蹈设计等多个方面。对于民族服饰产业来说,与网络手游进行创意开发,对游戏角色的服饰进行民族元素和风格设计,有很高的还原度和再现度。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在电子游戏的开发能够产生出更多的正向社会价值[6],让青少年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欣赏和了解民族服装的魅力,使人们沉浸式地参与其中。

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对民族服饰文化产业进行数字化传承和开发对于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探索一条数字化转型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文化产业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民族服装文化视角下民族服饰的国际化与品牌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Tough Nut to Crack
欢欢喜喜购物记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