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拼布手工艺及其传承路径研究
——以线上体验游戏设计为例
2023-01-05徐淋郭思彤
徐淋,郭思彤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广西壮族拼布技艺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拼布纺织艺术的代表,早在明朝时期就在我国一些地区流行,兼具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壮族拼布也称为壮族百衲,这门技艺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壮族拼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 世纪。
1 拼布艺术的发展现状
拼布的图案精美且具有现代人们的审美感和功能的使用性,但由于现代化社会工业产品的出现让拼布制作手工艺逐渐减少。其次是传承人的老龄化和年轻人的淡寞化,也让传承体系面临较大危机。在近现代研究人员才开始搜集和记录拼布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拼布这一纺织品的历史、制作和用途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虽然当前传统工艺美术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民众的青睐让价位不断攀升,但是有关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学者研究表明,传统手工艺要适应时代不断变化的需求,首先应该从教育入手,要让当代大学生都知道拼布、了解拼布、才能够发展拼布[1]。基于上述研究发现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可以根据这个发展趋势把传统的非物质文化融入到手机中,或许能够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传统拼布的制作工艺。
国际上拼布发展十分迅速,并且许多国家拼布产业已经成立了相应的社团组织。1971 年,拼布的艺术风潮迅速发展。具有标志性的现代艺术重镇——纽约的惠特尼美国艺术美术馆展出19 世纪及20 世纪初期的美国早期拼布,大大提升了拼布的艺术地位。自2013 年起,中美六家博物馆在民俗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2015-2017 年,中美六家博物馆合作的“中国西南拼布”展在美国巡展,深受美国民众的欢迎。“拼布艺术与传统——人·物·生活”展是“中国西南拼布展”的延伸和提升,是中美六家博物馆近期对拼布传统艺术进行跨国研究的成果之一。在拼布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欧洲的蕾丝编织、绣花等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得以继承,并且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图案。经过上述其他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与做法,可以清楚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国家民族的不可缺少的文化瑰宝。
2 广西壮族拼布传承人黄碧瑜
黄碧瑜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隆林壮族背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随长辈和当地民间艺人学习纺纱、染线、织布等传统纺织技艺,掌握了壮族背带制作方法,以及从壮族背带制作技艺中衍生出的壮族刺绣、壮族贴布等技艺。她尽力去延续和发扬着拼布技艺,让很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她与中小学校合作开设体验课,免费提供材料包,把背带上的一些小纹样提取出来,让孩子们进行刺绣或拼接。黄碧瑜大力推广壮族背带和壮族拼布技艺,除了在各大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无偿为在校师生进行培训外,每逢“壮族三月三”或其他重大节点,都会接受邀请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向观众进行现场展演。此外,她还向留学生传授背带拼布技艺,教东南亚的留学生制作艾草香包、杯垫等,他们都很乐意学习我国的拼布传统文化;也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大型文化艺术展览,足迹涉及美国、韩国以及非洲一些国家,其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继承和发扬着我国的传统文化。
3 广西壮族拼布的发展问题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时代后,手工衣服制作成本高且用时长,传统手工逐渐的被机器纺织代替[2]。在如今现代化快餐式社会的发展中,机器生成布料可以大幅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让壮族同胞们逐渐忘记了这一传统手工艺,拼布艺术也呈现出一种落寞的趋势。非物质传统手工艺传承的人也越来越少,正处在一种被遗忘的处境。
壮族作为“汉化”最严重的民族之一,记载壮族人文底蕴的手工艺品几近失传,一些传统文化手工艺的艺术家少有能够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在互联网上也很少出现相关的详细条目,从而导致人们无法知晓或了解传统的拼布技艺。再加上壮族背带需要去到当地去体验,其制作耗时长、技艺复杂,制作一件背带往往需要数月之久,因此愿意深入学习了解这项技艺的年轻人就越来越少。拼布相关的艺术品和衍生品缺乏现代性和创新性,对地域性限制比较强,如苗银、蜡染或是花纸,只能前往特定地域才能动手体验制作壮族拼布手工艺,感受到民族风情。而这也大大增加了体验的成本,且大部分地区也缺少用新的方式吸引新一代的青年去了解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这样的形式也导致了解壮族拼布文化内涵的人甚少。
4 广西壮族拼布传统技艺调研
拼布的材料从前是以新旧结合制作的民间手工艺,人们运用艺术重构的智慧,将剩余的不同形状的小块布料与新布按一定规则拼缝刺绣形成新图案的纺织品[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赋予了拼布更多的寓意,在孩子满月时亲朋好友会送上布片由母亲缝衲百布,绣上各种吉祥的纹饰,寓意是寄托成长的希冀。拼布工艺流程包括搜集碎布、纺线、织布、染布、贴布、描剪花样、刺绣、镶边等多道工序,展现了西南少数民族妇女的勤劳智慧,也传递了浓浓的民族信仰和文化情怀。其中最繁杂的是刺绣,制作时间长,缝制的图案纹样多以花鸟鱼虫为主,其色彩大胆且充满生活气息。拼布又叫做“百纳被”或“百家衣”,是人们将剩余的布料、各家各户的碎布与旧衣裙被子拼接,在用简单的十字纹、三角形做成的被面衣物[4]。拼布被面特指由布片拼接而成的被套芯和底布缝制而成的被套,通常是单层的拼布上面用贴布、贴花等工艺构成装饰图案,而两到三层比较厚的拼布形式常用于制作小孩的衣服、背带和摇篮被等较小的拼布产品。
5 壮族拼布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设计
广西壮族拼布图案技艺制作精美绝伦,蕴含着大量关于壮族民间传说、文化习俗、商业贸易等方面信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史的沉淀下历久弥新。如今受到疫情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形成了巨大的难题,人们外出旅游了解民间风情的机会变得很少,对于民族手工艺的经营也会产生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文章研究以线上互联网为重要突破口来传承和发扬拼布传统技艺。体验经济在目前的市场发展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其线上虚拟体验或许会成为非遗传承新的宣传口和体验方向。设计研究制作以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沉浸式体验,强化过程的流畅感与操控感,创新开发壮族拼布体验小程序游戏。人们通过小游戏对拼布技艺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壮族拼布的纹样与图腾的内涵,DIY 虚拟衍生产品,真正实现“掌上”拼布体验。拼布体验可以让传统拼布与互联网时代结合,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和学习到壮族拼布手工艺文化。
6 广西壮族拼布手工艺虚拟体验游戏设计的意义
深入了解传承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发展广西民族壮族拼布的传统文化。借助网络的高传播和便捷性对目前社会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开发一款拼布小程序体验游戏,可以更好的继承和创新传统拼布手工艺。也让民族传统手工艺可以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线上也能够体验到广西壮族拼布的文化底蕴和民族乡土风情。
6.1 弘扬广西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壮族拼布手工技艺
文章通过探索虚拟体验为非遗传承打造新的宣传载体和体验方向,用H5 技术实现线上制作壮族拼布,用年轻人喜欢的游戏方式展现拼布的制作流程和壮族纹样的即时科普,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壮族拼布文化,收获和感受到中华民族情感和民族性格的熏陶。
6.2 让更多人感受到广西传统文化内涵,为壮族拼布的传承注入新的力量
运用现如今的互联网技术开发一款“掌上”拼布体验游戏,能够让人们随时随地快捷方便的在手机上感受和体验壮族的文化和民族风情,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的“旅游”。线上零成本的体验,也不会让人们望而却步,人们在自己的手机上制作完成的作品拼布也可以到当地的体验店做成实体,线上体验可以激发人们对广西壮族拼布手工艺的探索欲。
6.3 能够更好的推广壮族拼布手工艺,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壮族拼布的体验需去到当地才能学习技艺的制作过程,但如果对拼布文化没有较高的浓厚兴趣,人们旅游时选择路程遥远的拼布体验项目的可能性就非常之小。研究以最大的程度抓住体验经济发展的主流,对壮族拼布体验进行创新性的活化运用,可以在数字化传承的创新研究中开辟新的传承道路,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探索新型的传承与保护民族手工艺品的方式,对促进区域文化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的重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壮族拼布技艺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其次能够缓解疫情带来的影响,即使在家人们也可以学习和了解拼布技艺的制作过程,能够更好的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人们能够更加充分的感受到它的文化魅力,也让壮族拼布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依旧熠熠生辉。
7 广西壮族拼布游戏设计策略
7.1 前期定位
从线上体验的角度出发,开拓非遗传承的新渠道,制作一款小程序H5 拼布小游戏。游戏以拼布制作的流程和文化内涵为设计主题进行动态插画设计,结合DIY 拼图玩法,设计以壮乡儿女的一生为主题的故事线,进行壮族纹样与图腾寓意的轻科普。
7.2 游戏关卡设置
拼布虚拟游戏以壮族儿女的七个人生历程来科普壮族拼布技艺的故事,在游戏可玩的地方里设想制作以灰色的物品进行交互,通过主要拼布物品发光的形式吸引体验者,辅助点击拼布故事科普后变成彩色,所有关卡体验完成后可以拼接其完整的制作过程的精美拼布。
第一人生阶段是从出生开始以婴儿的拼布物件为起始点,通过发光主体物绘制包袱皮,进行点击壮族绣花的婴儿背带、婴儿小帽子、拨浪鼓、长命锁、手脚链等灰色拼布饰品形成彩色拼布。第二人生是婴幼儿,可交互的发光物品主体物是枕巾,通过提示寻找其物品小包、蓝子垫布、群边、小马甲制作和故事观看,形成彩色拼布。第三人生阶段为小学时期,可交互发光物品是小包,在到篮子、垫布、裙边、小马甲的交互探寻。第四人生阶段是成人礼,主要配饰为头巾,根据提示的线索点击其他物件耳坠、首饰、衣服、袖口来体验拼接和观看拼布故事科普进行彩色拼布,这一阶段最后拼接完形成动态拼布。第五人生阶段是定情恋爱,主要饰品为网兜,通过主要发光物品网兜对其头饰、耳坠、衣领、袖口的灰色服饰进行交互探索。第六人生阶段是出嫁,以被面为提升主线进行其他饰品盖头、枕巾、嫁衣故事科普探寻。第七人生阶段是传承,主要发光物品为衣服,再到衣服、头饰、腰带、裙边、袖口的体验,最后拼接成动态彩色拼,最终展开形成绣布的最终效果。
7.3 预设困难
首先是传统手工艺与线上虚拟体验的转换,用户在点击页面的过程中对壮族拼布工艺的体验感能否高度还原。在注重用户体验感的同时,能否充分发挥壮族拼布的教育价值,传承弘扬中华少数民族文化,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其次是一些传统纹样的落寞与消失,传统文化因现代发展而被遗忘,导致壮族拼布的传统故事、文化手工艺等了解不全面的缺点解决方法。设计体验过程时,需要减少一些线下体验的繁杂弊端,深入挖掘传统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最后是拼布衍生品的现代创新性与传统文化代表性能否完美结合。游戏中拼布产品不能随机生成的问题解决,虚拟产品与现实产品间的转化,对于带动依靠传统工艺发展地区经济的思考。
8 结语
运用新型的数字化方式,通过线上调研、参观学习等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多方面了解,并进行实景拍摄与记录,提取纹样元素并学习拼布的制作流程,然后利用插画与平面设计的方法,构建壮族拼布文创产品资源库,并制作各类型拼布教程动画。让壮族拼布手艺得到保护并活化,解决不断消失的困境,具有浓厚的时代意义与民族意义。拼布艺术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在现代时装设计中不仅要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技术,同时还要汲取融入国外的艺术精华。其丰富的艺术形式、精湛的制作技艺、使用功能以及少数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相信我们的手机App 游戏小程序能够让壮族拼布这个非遗文化走进更多人的心里,让这份非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