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能源行业转型之路

2023-01-05王亚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能源行业碳达峰双碳

□文/王亚飞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郑州)

[提要] 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成为网络热词,走入公众视野。这一目标的提出,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前进的方向。能源的快速转型发展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我国能源行业现状出发,研究分析能源行业面临的困境与机遇,进一步提出能源行业转型发展之路。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为了推动我国低碳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正式向世界递交了我国减排的时间表。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成为网络热词,走入公众视野。

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0.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8%;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4.3%,比上年上升1%;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1%。而“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能源的快速转型发展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当前能源转型发展仍然面临着压力。

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转型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能源行业贡献更大的减碳比例。对我国能源行业而言,“双碳”目标的提出将深度引发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从我国能源行业的结构现状看,未来能源行业在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初识碳达峰、碳中和

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均、能均、近零碳排放、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有更多和“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提法进入大众视野。那么,“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这些新出现的名词会对我国的能源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碳中和、碳达峰两个概念中的“碳”,实际上都是指二氧化碳,特别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这个时间点并非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而是一个平台期,期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达峰、碳中和”的全面推行,能够为市场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是进一步推进世界人们共同发展、共同和谐进步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二、我国能源行业基本概况

(一)对外依赖程度高。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偏煤,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如下:煤炭消费占比56.8%,石油占比18.9%,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等清洁能源占比达到24.3%,化石能源消费占据高位。此外,我国化石能源的对外依赖程度仍然较高,以石油产业为例,2020年国内原油产量为1.95亿吨,全年净进口量为5.41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3.5%。在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前提下,未来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强。因此“双碳”背景下要想减轻或摆脱化石能源的对外依赖,核心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使用可再生资源,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

(二)碳排放总量大、能耗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据统计,能源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2019年,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9倍。美国、日本的单位GDP能源消耗低,其主要原因是它们生产的都是高附加、低能耗的产品。而我国,就目前来说主要还是以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碳排放强度大、能耗高。因此,我国在“双碳”背景下,需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加快能源行业低碳转型。

(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步扩大。我国实现能源生产领域减碳必须加快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达9.34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为3.7亿千瓦,风电装机为2.8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为2.5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为2,952万千瓦。我国新能源发电产能在全球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三、“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减排任务重。2020年我国的碳排放量约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3,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将是一段艰难的时期。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50~70年,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仅有30年,再考虑到中国现有以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现实情况,传统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仍占较高比例,短期之内能源需求仍然会增长,加上近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能源行业的冲击和外部复杂形势的影响,我国需要找到一条合适的能源循环利用路径,如期完成“双碳”目标。

(二)减碳技术发展滞后。先进能源技术对能源行业减碳的贡献至关重要,由于我国碳中和进程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碳中和技术面临着滞后发展的难题。目前,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以下简称CCUS)作为一种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减碳技术,根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全球1/3的二氧化碳排放将由CCUS技术来处理,而目前我国的CCUS技术整体处于研发和实验阶段,再加上CCUS技术的成本较高,减碳作用有限,政策监管体系不完善、潜在风险较高,同时国内目前还未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未搭建相关监管框架。

(三)新能源缺乏竞争优势。在2021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明确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肯定了新能源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意味着新能源逐渐成为碳中和目标下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新能源涉及领域跨度大,比如光伏、氢能、电池、风电都属于新能源范畴。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中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只能贡献全国发电量的10%左右。此外,装备制造核心技术缺乏也是一个大的短板,在很多前瞻性技术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在节能减排中缺乏技术优势。

四、“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发展机遇

(一)政策引导。2020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增强能源安全保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为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及各相关部委、行业企业围绕碳中和愿景目标相继出台政策,引导能源行业积极应对能源转型、优化能源产业结构。

(二)技术创新。能源转型不仅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需要能源技术创新的支撑,碳中和愿景目标有助于加速突破一些转型难点和技术瓶颈。自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至今,能源企业纷纷加快行动,多家能源央企近期陆续公布了行动计划,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新的能源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可再生能源发电、先进储能技术、氢能技术、能源互联网等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应运而生。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几年,以CCUS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电气化技术、信息技术等为核心的一系列低碳技术将会有突破性进展。

(三)完善碳市场机制。碳市场给能源部门去碳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据生态环境部测算,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全国碳市场推出后,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能源行业的转型需要面对稳定发展和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一是对能源企业形成激励或约束;二是有助于政府加强对碳排放总量的管理,从而在源头上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五、“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转型之路

通过上述分析“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面临的困境与机遇,进一步阐释了“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转型不仅仅是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先立后破。

(一)统筹推进,力促协调发展。2021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此方案一出,各地纷纷响应。我国的产业和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因此要辩证地看待发展与能耗的关系,要在发展中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能耗,而不是简单地通过限制发展来降低能耗。国家在出台政策的同时,应启动对各地的指导监督工作,引导各地实事求是地开展“双碳”行动和能耗双控,保证各行各业有序合规减碳,形成政策合力,杜绝在执行国家政策时采取“一刀切”式的减碳现象。

(二)创新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需要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还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在结合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开展减碳技术研发,抓住能源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机遇并获得主动权,提升改造传统业务,最大限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企业应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激励科研部门开展CCUS项目研究,逐步在生产过程中推进CCUS技术创新及应用。

(三)完善政策机制,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考虑各行业、各地区差异,针对我国地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政府要完善政策机制,同时研究制定碳核算体系,出台与碳减排相关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大数据平台,评估碳成本,开展碳核算,摸清“碳家底”,助力能源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制定科学的碳减排目标。

(四)发展绿色金融。金融机构需要提供绿色金融工具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减碳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设备的更新和升级需要企业“买单”,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来保证生产力和推进低碳技术创新。之所以会出现“碳市场造假”现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资金问题。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主力军,对企业新建环保项目、低碳项目、绿色产业所需的贷款和资金提供融资支持。后续更需要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的金融产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综上,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引,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断。碳中和可以说是第四次能源和工业革命,其转型实现速度将决定能否在未来竞争中拥有主动权。“双碳”战略目标的实施也将催生出一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有助于扩大就业,成为长期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在严控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清洁替代、电能替代、能效提升等技术助力,是能源行业转型的一道必答题。研究分析“双碳”目标下,能源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可以为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中国能源行业在“双碳”目标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能源行业碳达峰双碳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及建议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我国能源行业排污权交易的国内与国外经验研究
能源行业腐败特点、趋势与治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