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2023-01-05张翠
张 翠
(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蚌埠,233030;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加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精神密码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灵魂工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要求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不仅是坚持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引领人民接续奋进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内外和国内外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的时代命题,指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1]16。党的思想引领力为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提供理论保证和方向指引,在党的领导力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学生党支部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增强“思想引领力”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本质要求,事关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一、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的价值意蕴
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是指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其自觉认同党的创新理论并积极付诸行动的综合能力。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
(一)继承和发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优势的现实需要
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动员人民大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掌握对人民大众的思想引领。无论是建党初期对工人、农民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还是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要原则,也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谆谆教导,中国共产党以生动的实践践行了“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通过整风整党运动、移风易俗活动等对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批判的同时,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引领人民大众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因社会变迁引发的人们思想文化的多元和西方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对于如何进一步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邓小平同志明确回答“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并指出这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带领人民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而继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反复强调要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实践活动凝聚了全党和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思想共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说明,重视并不断加强思想引领力既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又是我们党百年辉煌的精神密码。作为党的组织系统的基石,高校学生党支部要继承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凝聚思想共识的必然要求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强调,党支部“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凝聚思想共识是党支部工作职责的鲜明表征。思想共识实质上就是社会成员多元分化的思想观念在社会主导思想引领下凝练整合而成的、共同一致的思想认识。[3]一方面,受全面深化改革、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影响,以及学生个体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拥有物质基础的不同,学生群体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等思想领域中存在着思想观念多元化状况。虽然思想观念多元根源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思想观念的多元会消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使得世界各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较量此起彼伏、更趋激烈,形式更加隐蔽。尤其在当前互联网时代,高校和大学生群体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争夺的重要场域和重点对象。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为了抢占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思想舆论阵地,以更隐蔽的方式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这对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构成了严重挑战。因此,在当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学生党支部需要自觉承担对学生党员、青年学生的教育、宣传和组织职责,通过加强思想引领力凝聚思想共识,使全体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动力支持和信念支撑。
(三)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62。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高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推进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文件的发布,高校党组织建设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升,软弱涣散和“宽松软”状况得到改善。但对照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高校党建工作仍存在着制约发展的障碍和瓶颈。从组织体系构成方面看,高校党组织一般是由高校党委、二级院系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构成的严密组织体系,其中任何一个层级的建设状况都会影响到高校党组织整体的建设质量。当前,中国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作为“党的基础组织”“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生党支部是联系班级、团支部和学生个人的桥梁和纽带,直接面对着最广大的学生群体,其思想引领力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程度,这既是衡量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标准,又是衡量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关键指标。
二、新时代增强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面临的现实挑战
当前,学生党支部能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此外学生党支部还通过向实习实训、管理服务、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拓展等措施强化党支部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凝聚力和引领力。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学生党支部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理论宣传内容抽象,缺乏感染力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11。党的创新理论是理性思维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结晶,是抓住事物根本的彻底的理论,具有强大的变革主观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力量。但这种彻底的理论不会自动变为武装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论武器,需要经过理论宣传这一中介环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提出参加同盟的每个成员都要“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5]。高校学生党支部承担着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职责,党的理论不仅具有理论深度,还具有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为增进学生对党的理论的认同感,高校学生党支部不仅要引导学生“知其然”,更要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所谓“知其然”即知晓党的理论是什么,“知其所以然”即知晓党的理论的生成逻辑及其对现实和未来的阐释力和引领力。当前学生党支部在进行理论宣传的过程中未能实现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三者间的有效贯通,要么停留在告知学生党的理论是什么的层面,没有很好地结合大学生的思维特性讲清楚党的理论产生的现实依据和内在逻辑,弱化了理论的内在逻辑魅力;要么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未能有效衔接社会现实,回应学生关切,理论对现实的阐释力和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意义未得到有效发挥。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有效的政治动员,“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要联系战士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6]。
(二)理论学习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其中形式要随着时代环境和教育对象特点的变化而发展。增强党支部思想引领力需要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中。当前,学生党支部在理论宣讲中存在着学习形式单一的问题,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吸引。一是党支部存在着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育的问题。因理论学习简单便捷,学生党支部较多采用文件阅读、政策宣讲、主题党课等方式集中学习或自主学习,实践教育因其所需的活动主题、活动场地和人员安排等繁琐事项未受到党支部的重视。这一情况阻滞了知与行的互促和转化。二是未实现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的有机融合。线下、线上因其载体的不同,在呈现方式、话语表达、时空要求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别。有效的理论宣传应实现线上与线下在互通基础上的互促。但在理论宣讲过程中,学生党支部未能实现二者间的融通和互促。要么停留在传统线下的“我说你听”的学习模式中,忽视对新媒体的利用和研究;要么过度依赖线上学习平台,未能在学习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就相关主题进行线下交流研讨,从而偏离了学习初衷。三是学习形式的设计没有将“思想性”和“趣味性”有机统一起来。为扩大理论学习或支部活动的影响力,有的高校学生党支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的倾向,纯粹以“趣味性”为导向,将支部活动变成了聊奇闻逸事、拍照片、说热点的随意安排。
(三)活动范围窄化缺场,缺乏辐射力
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的增强除了依靠有效的理论学习宣传外,还需要支部活动的保障,即青年学生要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学生党支部不仅是团结学生的核心,也是高校班级建设的核心和基层工作的主角。党支部、班委会和团支部是高校班集体建设的不同组织单元,党支部在高校班级管理、团支部建设中发挥着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的作用。然而当前学生党支部在班集体建设中仍存在着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其“火车头”作用不明显,这突出表现在学生党支部工作范围的窄化甚至缺场问题。学生党支部活动只局限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和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领域中,在班级活动、团支部活动中常常缺场,没有实现对班委会、团支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的有效思想政治引领。青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党支部的在场和力量,也没有产生对党支部的认同感、依赖感和归属感。
三、新时代提升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的实践路径
思想引领力的实现过程是思想掌握群众、群众认同思想的双向互动过程。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的实现需要关涉“思想”“引领”“对象”三个维度,即用什么思想引领、怎样引领、引领谁,这三者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校学生党支部只有在正确处理好“思想”“引领”“对象”三者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达至“力”的结果的实现。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是加强思想引领力的首要前提
高校学生党支部虽然处在高校党组织体系的末端,但却面对着最为活跃、复杂、多元的青年群体,是联系青年大学生的前沿阵地。学生党支部必须提高责任意识,认识到加强思想引领力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旗帜鲜明的斗争等,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其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一个国家、政党、阶级或组织是否具有思想引领力,首要前提是这个国家、政党、阶级或组织用以宣传群众的思想本身是否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7]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基础上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而且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理论指导。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要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尤其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理论宣讲、实践指导等多种方式,深化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其二,积极与形形色色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坚决斗争。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对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基础上,还要紧密围绕学生,对在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坚决的斗争。对于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就会占领,人的思想就会杂草丛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8]319当前大学生群体基本上是“00后”,他们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基础普遍富足的时代条件下,再加上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在思想上多少存在着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倾向,如追求少劳多获、不劳而获,或者干脆奉行躺赢、躺平,或者将狭隘的个人主义利益观与个人利益相等同等问题。对于这些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左的社会思潮、价值理念,学生党支部不能听之任之,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产生根源、价值追求和理论危害,在批判的基础上筑牢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根基,使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产生免疫力。此外,在坚决斗争的基础上可通过组织主题演讲、辩论、宣讲等多样化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引导。
(二)强化形式和方法的改进创新是加强思想引领力的关键环节
高校学生党支部将党的理论成果转变为学生思想认知的过程,便是思想引领的实现过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引领就是带动事物跟随他或他们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思想引领力发挥的关键在于借助各种方法载体和技术平台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传播、渗透进学生党员的思想中,在抵御错误思潮的过程中凝聚思想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1]65这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增强思想引领力提供了原则遵循,即结合青年大学生的认知逻辑、思维习惯,重视思想引领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思想引领载体的有效运用。
其一,丰富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形式。高校学生党支部除了通过高质量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和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引领外,还应通过组织理论学习、演讲比赛、党的理论知识竞赛等方式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第一时间进入学生头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除了上述传统的活动形式外,学生党支部还应结合时代环境和学生特征的变化,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形式,扩大学生党支部的影响覆盖面。如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带领学生参观校外红色基地,开展争先创优、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等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把学生党支部建设成凝聚学生、团结学生的大家庭,从而增强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和号召力。
其二,拓展学生党支部的活动载体。当今社会已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覆盖社会生活各领域。“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8]317大学生时刻处在网络的包围和影响之中,网络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学生党支部在利用传统方法载体做好思想引领的同时,还应主动借助互联网将党的创新理论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空界限优势,通过相关主题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党的奋斗历史和精神伟力。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微信、微博、视频直播等方式打造“指尖上的微党课”等,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引。同时,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无不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学生党支部在借助互联网进行理论宣讲的过程中,要自觉将深邃的理论话语与学生熟知的生活话语、网络话语相结合,以趣味性的话语表达拉近理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从而唤起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共鸣,实现政治认同。
(三)关照学生的现实需求是加强思想引领力的根本保证
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提升思想引领力的真正实现,离不开对思想引领对象一切现实问题的关照。思想引领,引领的不是机器,而是处于现实社会关系中的活生生的人,这就需要以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头脑中的人为主体,从青年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之中,拉近理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正确的、先进的理论也会变成毫无意义的“空洞学说”。由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人的现实需求也是多样的,但从总体上讲,人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大类。
其一,关照学生成长发展的物质需求。“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286青年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接受度不仅取决于理论本身的真理力量,还在于理论能否解决他们当下存在的现实问题,即思想的力量在于思想所具有的解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大小。这告诉我们,思想引领力的实现离不开对学生现实物质需求的有效满足。当前,学生普遍在学业、就业、继续教育等方面陷入痛苦的抉择中。如在就业问题上,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追求轻松、高薪职业或到大城市就业的想法,不愿去艰苦地区、基层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现实生活不能满足个人期望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扩大党支部工作覆盖面,实现在学生就业指导问题上的深度在场。学生党支部要向学生阐明,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本身没有错,但物质利益的获得要靠艰苦的劳动创造;同时要向学生阐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人的价值的真正实现不能仅仅以物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更重要的是看人的社会价值即对他人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的大小。
其二,关照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需求,尤其表现在精神解惑需求方面。一方面,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另一方面,他们的价值观尚处于形成期,易受外界的影响,对一些问题存在着模糊的认知,如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权力和资本的关系问题、市场经济和集体主义的关系问题、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问题等,既是大学生群体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造成他们思想困惑的难点问题。高校学生党支部直面学生的思想困惑,通过理论宣讲、主题辩论、集中研讨等方式释疑解惑,廓清学生的思想迷雾,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期待。当然,解除人的思想困惑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其效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学生党支部在实现思想解惑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分析社会发展和人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