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吐槽文化研究
——以《吐槽大会》为例

2023-01-05陈靖雯雷晓艳湖南工业大学

环球首映 2022年7期
关键词:弹幕大会文化

陈靖雯 雷晓艳 湖南工业大学

网络脱口秀综艺《吐槽大会》通过吐槽,对一些热点事件进行评价,幽默感强,引起一定的社会舆论。一方面通过吐槽宣泄了情绪,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人们的内心感受和精神状态,但也有人说,这是有黑料的明星洗白自己的途径和手段。这背后所体现出的吐槽文化不容忽视。

一、网络吐槽文化的兴起

网络吐槽文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兴起,是一种现当代新兴文化,背后也蕴含着诸多社会现象。它的兴起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了解其兴起的背景,以及对于网络吐槽文化的界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究网络吐槽文化。

(一)网络吐槽文化兴起的背景

网络综艺大火,以吐槽为切入点的网络综艺更是带动了网络吐槽文化的狂欢,人们在这个平台领域可以放飞自我,隐藏自己现实世界的真实身份,将不满情绪输出发泄。尤其是青年群体,因为他们性格张扬,敢于对抗主流文化,且语言犀利,善于寻找槽点,用戏谑调侃的方式表达。

吐槽的内容大多围绕一些社会不公现象或娱乐圈的八卦,这也与经济社会转型改革、社会不公现象以及群众独立自主的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一些贫富差距、阶级分层、薪资涨幅赶不上物价涨幅、就业困难、人口老龄化、养老压力大等敏感话题,往往能够直击人们的痛处,引发热议。

网络吐槽文化的兴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用户可以很好地将自己伪装起来,甚至给自己制定人设,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吐槽甚至语言攻击他人。

吐槽如果得当,就能赢得支持,引发共鸣,带动话题,吸引大家眼球。如果吐槽不得当,举报等功能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对这些人进行封号或是限制发言等惩罚措施,也说明了网络虚拟世界监管和审核的重要性。

(二)网络吐槽文化的界定

“吐槽”一词源于日本动漫,后传入中国台湾,意为找到“槽点”进行调侃。吐槽具有相当大的程度的戏谑和玩笑的成分在里面,从它的字面解释“往人家碗里吐呕吐物”就可以看出来。

互联网时代孕育而生了“网络吐槽”,对热点事件中的“槽点”进行抨击、讽刺,从而达到宣泄和释放情绪以及娱乐的目的。如今,吐槽已经成为最为活跃的网络行为和流行的生活方式。

本文对吐槽文化的界定为:在互联网平台上,对不满意的有槽点的现象或人物,进行嘲讽抨击的一种亚文化。

二、《吐槽大会》中吐槽文化的形态

吐槽文化的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吐槽大会》中,吐槽文化就可以大致分为文本吐槽、弹幕吐槽、微博吐槽、视频吐槽,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激发出更多的吐槽。

(一)文本吐槽

吐槽大会由团队写手写好吐槽文案,将人们感兴趣的、津津乐道的问题拉上台面,因此以吐槽文化为切入点的脱口秀节目,必然会引起青年群体的强大共鸣。

吐槽大会的制作公司非常注重团队写手和脱口秀表演者的培养,源源不断地输入人才作为后备力量,保证了段子的文案生产。可是时间一长,段子的吸引程度逐渐下降,吐槽的文本不再那么让观众觉得搞笑有共鸣,而是觉得有过往听到类似的,一些梗也是在反复利用。比如主持人的服装造型的吐槽、张绍刚老师拄拐的吐槽、某嘉宾出场费便宜、某嘉宾已过气,多次听到这些吐槽观众就会降低积极性,甚至会有反感抵触情绪产生,出现审美疲劳。一些文案过度人身攻击,也会给青少年带来不好的示范。

以文本来吐槽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真实性难以保证,并且会沦为明星洗白的手段,团队想方设法地去想如何利用吐槽的机会为该明星洗白黑历史,失去了节目的初心。

(二)弹幕吐槽

弹幕吐槽是观众隔着屏幕共同吐槽的方式之一,并且是与节目画面同步出现在屏幕上,后面观看的观众也能看到前面观众的观点,既可以针对节目、主持人、嘉宾的槽点进行弹幕吐槽,也可以针对别人的弹幕进行吐槽。开放性高、匿名性强、互动性高,能够调动网民参与到吐槽当中,各种观点在弹幕的世界里激烈地摩擦,甚至擦出火花,引发论战。哪怕大家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观看,都可以在弹幕中一起吐槽,还可以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观点,一些言论引发共鸣获得大量弹幕追随,一些言论则落得个被举报的下场,并被限制弹幕发言。弹幕在屏幕上滚动而过,就仿佛是和很多人一起看节目,有一种陪伴效果,具有伴随性。而且弹幕可以根据个人接受程度,设置弹幕密度、弹幕出现的位置、屏蔽某些关键字弹幕、设置透明度等,非常人性化,开着弹幕看视频也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观看习惯。

(三)微博吐槽

微博吐槽与弹幕吐槽不同之处体现在话题性更强,大家往往是就节目中某个槽点,集中在某条微博下面激烈发言,尤其是在大v的微博下评论,更能带能话题流量,得到更多吐槽的共鸣。微博吐槽的实时性和弹幕吐槽相比就稍显逊色了,但是微博吐槽的优势在于可以“艾特”好友,将自己的观点告诉某个人,或者将自己认同的观点转发给某个人,集群式地进行吐槽。一旦微博上的讨论可以上热搜,还会引发更大一轮的吐槽,像连环爆炸一样。但缺陷是容易被资本遥控,若触及资本的利益,热搜可能随时会被下架。

(四)视频吐槽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视频社交软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抖音、快手、Bilibili等,通过刷视频可以了解到新闻快讯、娱乐消遣或者学习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具有一定伴随性。UGC的用户生产模式也让受众随时可以变成内容的生产者,人人都可以成为视频博主,随时随地可以拍摄并上传视频作品,吐槽视频也是热门视频中的一类,或对不公现象吐槽,或对质量参差并且剧情经不起推敲的影视作品进行吐槽,或对日常学习和生活吐槽。与此同时,评论区还会对博主的吐槽视频进行激烈的讨论,有的评论是对吐槽视频产生共鸣加以赞同,有的评论认为视频是在强行吐槽,为了吐槽而吐槽。评论越激烈视频热度越高,这也使得吐槽博主和吐槽流量在视频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三、《吐槽大会》中吐槽文化的特征

从传播学视野来看,吐槽文化有以下特征。

(一)亚文化特征

吐槽文化大军的主体是青年,他们的思想与主流文化相互碰撞,擦出火花。青年群体文化传播,尤其是亚文化传播,都会抒发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这也是青年亚文化的主要特色。[1]青年群体血气方刚,以自我为中心,具有易怒敏感、精神紧张、冲动暴躁、有强烈的不安全感等特征。焦虑感、不公正感、不安全感强烈,尤其是面对社会不公现象时,他们性格张扬,敢于对抗主流文化,语言犀利,善于寻找槽点,喜欢猎奇,并用看似戏谑调侃的方式表达出来,想要颠覆成年社会的秩序,并且善于运用新媒体平台,各类社交软件。既能释放生活学习中的压力,又能一定程度上揭示当代青年心理状况,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也成了一种娱乐的方式。

(二)狂欢特征

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20世纪60年代把狂欢现象理论化,并把它发展为一种反抗霸权、建立普天同庆、自由而民主的理想世界的文化策略。在该理论中,不拘形式的语言是制造狂欢气氛和感受的关键。在吐槽大会中,辈分、年龄、人气也不影响大家互相吐槽和接受观众的吐槽,狂欢气氛浓郁,人们放飞自我尽情狂欢。

吐槽就好像一场狂欢盛宴,众语狂欢,不在意辈分的束缚,氛围轻松愉悦欢笑不断,追求短暂的感官刺激,直击痛处进行吐槽,就好像第二世界,狂欢广场式生活,人们平等而亲昵地交往尽情狂欢,肆意戏耍。而一切非平民阶层要想在第二世界生活,只有放弃在第一世界的一切权力、身份、地位,才能够为第二世界所容纳。但是,一旦戏谑过度,就会造成不良的苗头,酿造娱乐化风暴。《吐槽大会》的火爆,与其说是迎合了大众对抗性的表达欲,不如说是迎合了大众的表达欲,是一种个人崛起的话语狂欢。[2]

(三)后现代特征

后现代性有着“去中心、无深度、没有情感寄托”等特点,反传统、反理性、反权威,不去深入追究真相,就好像吐槽的那一时刻,貌似抨击得很猛烈、很正派,但吐槽过后,并没有对吐槽对象背后的原因和如何去纠正做出思考。

(四)草根特征

草根话语权,即草根说话的权利,发言的权利,同主流话语相对。

吐槽文化是草根群体争夺话语权的一种产物,用来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对抗,表达意识、反叛意识强烈,主动性更强,而不是被动接受。站在边缘群体草根群众的视角,这样的吐槽不至于太过极端强烈,但也能引起他人注意,代表着一定程度的反抗,但同时又无力改变结果。

四、网络吐槽文化的评价

对于网络吐槽文化的评价,褒贬不一,需要我们客观理性地看待。

(一)网络吐槽文化的价值

网络吐槽文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其价值可以从以下五点来看。

1.“高级吐槽”引领正能量导向

网络吐槽文化如果能够摆脱低俗,实现“高级吐槽”,就可以实现正能量的引导并且解压。《吐槽大会》的顶层节目价值观设计,也正是正能量导向。

2.风趣幽默中化解舆论矛盾

正面直接的互骂互怼,伤人伤己,利用风趣幽默的吐槽化解矛盾实为上策。就像吐槽大会以风趣的“吐槽”为切入点,把高高在上的明星拉下神坛,让他们笑对吐槽和自嘲,并从他人对自己的点评中反思自我,与舆论和解。

3.吐槽方与被吐槽方双赢

吐槽的一方得到了宣泄,被吐槽一方也可以通过反击进行反击。吐槽大会中被邀请至现场的明星,往往话题多,观众对他们的好奇也不少,这也从侧面帮助了收视率的提升。明星在现场不能生气,不论怎么被吐槽都要笑着面对,然后做出一定的解释,用戏谑、调侃的方式。所以还有一种声音说:“这档节目就是帮明星洗白黑料的”。节目组在写稿拍摄之前,也要针对明星及其团队的承受能力进行尺度的把控,以免破坏了合作关系。这档节目对制作方和明星团队来说是双赢的结果。

4.培养大量人才

网络吐槽文化的热度,也带动了对脱口秀达人以及幕后写手的培养。吐槽大会的制作方笑果文化很重视人才培养,有开放麦的训练,还有专门的脱口秀训练营,并且在全国海选有这一天赋的年轻人,不断签约艺人和编辑,也经常在校园内设置演出,锻炼艺人,俱乐部也是越开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5.用吐槽植入广告带动营销

吐槽文化还带来了“吐槽式营销”,根据网民对“吐槽文化”的需求来拉动营销。广告的植入有很多种方式,既不让观众反感,又能将产品推广出去,这才是难点所在。运用吐槽的方式量身定制广告语,既能逗得观众大笑,又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举两得,带动了营销新模式。比如吐槽大会赞助商京都念慈庵一改往日的抒情路线,变为“大笑养肺、不笑浪费,宇宙养肺老字号”。

(二)网络吐槽文化的问题

网络吐槽文化虽有一定价值,但当下也存在一些弊端。

1.真实性难以保证

吐槽源于心中的不满和调侃,个人主观色彩浓郁,不能保证其绝对理性客观,真实性还需进一步检验,也许只是吐槽人一时的心直口快借以释放压力和宣泄。节目中的吐槽,更是有背后的写手团队。在吐槽大会中,明星的发言稿更是经过精修细改,其真实性同样得不到保障。

2.把关不足

信息技术发展快速,这使得网络成了狂欢的领域,新媒体时代成了吐槽文化的助力器,微博、贴吧、豆瓣、知乎、综艺弹幕、抖音等社交渠道和平台,开放性强、互动性强,但是,除了敏感词屏蔽,这些平台的审核制度还不完善,存在把关不足的问题,这急需改善来净化网络吐槽文化。网络综艺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及时有效的把关就显得更加重要。这关乎网络环境的净化,关乎青年的健康成长,关乎网络综艺,尤其是吐槽类网络脱口秀综艺的健康发展。

3.引发消极吐槽情绪的扩散

吐槽非常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尤其是该档节目的主体受众青年群体,心智尚未十分成熟,遇事易暴怒,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过度沉迷吐槽不利于身心健康发育和成长,有潜在的隐患,教育功能不足。

4.过度消费娱乐

过度消费娱乐的后果就是全民关注娱乐八卦,缺少文化内涵,只是接受了短暂的精神刺激,对个人没有任何收获和提升,只是打发时间,满足一下好奇心。如果把控不好吐槽文化的走向,那就会变成一切都是娱乐。人们不需要思考,但人们能获得感官的刺激和满足,最终成就了娱乐的时代,成为娱乐的傀儡和行尸走肉。

五、结语

《吐槽大会》以吐槽文化为切入点,但还是尽力地保持着真善美的初心,吐槽但是不人身攻击,笑着去面对他人的评说,也力图通过嘉宾的故事和经历,给观众一些启示,来更好地面对生活。同时也能排解当代青年群体积压在心中的一些对社会的疑惑。作为中国脱口秀领域的一根标杆,也代表了中国脱口秀的发展历程中的一站。

作为一种边缘文化,虽然对社会而言不会成为主导的文化,但是我们也要积极地疏导青年的心智健康,克服浮躁的心理,不追求短暂的感官刺激,多一些阳光,多一些理性,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社会也要树立时代的榜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青年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推动吐槽文化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弹幕大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WAIC与WIC大会简介
“弹幕”防御大师
声讨大会
谁远谁近?
搞笑弹幕一箩筐
大会选举
拜托了,弹幕君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