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三提·四支柱”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2023-01-05刘冬梅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教研科研中心
刘冬梅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教研科研中心
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应用试验区”和山西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以下简称小店区)构建了“一核·三提·四支柱”(“一核”,指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三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四支柱”,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四大支柱——教师素养、课程建设、作业质量、考试改革)工作机制,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为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以“三提”为抓手,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
(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小店区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优化课程设置方面着手,发挥区域教科研力量,组织教研科研中心教研员对全区教师开展“双减”专题培训、教材教法研究培训、高效思政课堂实施培训,进行任务化、跨学科、大单元教学以及研究性深度教学指导,鼓励教师开展综合性项目式学习。采用多种培训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同时,通过组织“送教下乡”“联片教研”“首席教师”“教研员与教师共读一本书”“学生学科系列活动”等特色教研活动以及各类教学大赛,打造高效优质课堂,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为提升作业辅导质量,在每天至少两小时的托管中,开展普惠性作业辅导和个性化课程学习。在完成作业、辅导答疑的基础上,学生对一日在校生活进行内省反思,在畅谈中学会与人相处,懂得善恶标准。个性化课程开发以教师为主体,发挥本校教师专业特长以及生活特长,挖掘社会资源,设置丰富的托管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部分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真正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提升作业管理水平
为更好发挥作业独特的育人功能,小店区利用区级、片区、校本三级研训平台,完善作业管理体系,加强教师作业研发能力,制定作业研究、设计、评价办法,合力联动,有效实施。
小店区各校制定了学校、教研组、班级三个层面的工作措施,建立了年级组统筹、班主任协调的作业总量管理机制。各班开设作业公示栏,设置作业熔断员,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有效协调,确保作业总量符合文件要求。
截至2022 年9 月,全区6 000 余名教师参加了48 场高效作业设计与实施专题培训,从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高度,就作业的性质与功能,作业形式、设计原则、有效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建立三级研究团队,系统进行作业库建设。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设计高质量精品作业。设计体现了分层性、探究性、综合性、实践性,做到了本学期重点课全覆盖,并上传到小店教育云平台,供全区教师参考使用。另外,建立节假日作业上报、指导、反馈制度,把好假期作业质量关。
利用联片教研、专题培训、业务例会等活动,组织学科教师、学校领导、片区负责人开展“线上+线下”优秀作业设计与实施展示交流21 场,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同时,组织小店区作业设计大赛,引领全区教师从“教、学、评”一体化视角设计单元作业,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作业,以真实任务情境为驱动的项目式学习作业。将大赛结果纳入学校千分考核,助推作业设计参赛作品精品化。
二、“四大支柱”助推“双减”工作落地实施
(一)教师素养三层驱动,赋能教师专业升级
小店区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签订分级分类培训项目,借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引领教师主动自我升级,激活个体、盘活群体、带动全体,以教师之“升”,促学生之“减”。
小店区开展了“学习一批道德模范”“表彰一批师德标兵,组建一支师德宣讲团”“选树师德师风示范校”师德专题教育活动,以此营造“立德树人”的育人环境,培养有教育情怀的新时代教师。
发挥区教研力量,组织教师开展“双减”专题培训、教材教法研究培训,引导教师在备、讲、批、辅、研等常规工作上下足功夫,在课堂教学的任务情境、宽度和广度上进行有益探索。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性,注重情境化、任务化教学;关注学生学习内容的宽度,注重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关注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注重主题式、研究性深度教学。鼓励开展综合性项目式学习,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唤醒学生学习内驱力。
(二)课程多元设置,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依托课后托管服务,开发具有各校特色的“1+1+X”课后托管服务课程,确保每天开展“基础型、选项型、拓展型”三级托管课程:第一个“1”为基础型托管课程,主要落实课后服务规定动作,高质量完成当天作业,即作业辅导课程;第二个“1”为选项型托管课程,主要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目标,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即“社团活动课程”;第三个“X”为拓展型托管课程,是在第一个“1”的基础上,基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校级社团活动的有效补充,拓展性开发了X班本素质多彩托管课程,一班一内容,一班一特色。
(三)“教、学、评”一体,发挥作业育人功能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设计上体现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以结构化的方式引入大观念、大任务或大主题的观念,重构课程内容、优化呈现方式。并且以学科实践为依托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要促进“双减”政策有效落地,必须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小店区利用区级、片区、校本三级研训平台,完善作业管理体系、加强教师作业研发能力,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将作业、命题置于教学大背景之下,制定作业研究、设计、评价办法,合力联动,有效实施。
学科间横向关联:主要体现在开展跨学科教学研究及跨学科项目学习。区教研科研中心加强跨学科交流与研究,开展教研员研学沙龙以及跨学科讲课标活动,增强教研员深入理解新课标,从整体视角把握核心素养的能力。同时,在区级各学科培训中,要求基层学校业务领导、各科教研组长,除了参与本学科培训外,还要参加跨学科培训,促进学科间的了解与融合。
在课程实施上,以项目式学习为支点,撬动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项目式学习不仅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更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过程中整体认知世界,素养真正得以提升、学习内驱力被深度唤醒。
学科内纵深结构:为减少学科内部知识技能的单线排列,强化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区教研科研中心在原来单元统整的基础上,开展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研究,既研究学科知识结构,又研究在知识结构中隐含着的学生活动以及活动方式的结构化,努力实现将一个个知识点的“砖”,垒成知识单元的“房子”,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结构,留下生命活动的轨迹,将“房子”变成学生的学习单元的“家”。同时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变成学生的“生活社区”。特别是新课标颁布之后,区教研科研中心构建了大单元结构化学科三级研究团队,每个年级选择一个单元,学科教研员带领的年级组长、区级核心成员,学校研究团队,共研一个主题,先平行研究各自出初稿,之后学校逐级交流碰撞、反复修改之后展示阶段研究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区教研科研中心总结出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研究的路径:确立单元核心素养培养点、探究关联,明确单元主题、围绕主题整合单元内容、分析学情找准学习起点、依据主题确立单元教学目标、立足单元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及作业、对照目标制定单元评价量规。
课时作业瞻前顾后:依据“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设计路径,课时作业立足单元目标,设计分为课前(预学单/前测单)、课中(活动单/导学单)、课后(拓学单/检测单)三单。课前作业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体现情境性和实践性,答案具有开放性,同时兼具前测功能;课中作业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激发思维、感悟思想,理解核心概念,进行迁移运用;课后作业检验目标达成情况,体现巩固性和拓展性,同时为下节课的实施进行学情前测。“三单”作业设计要求体现“四度·三要·三加强”。四度:量度规范,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角度创新;三要:要围绕单元目标,要关注个性分层,要连接课内课外;三加强:加强思维训练,加强实践与创新,加强展示交流。
(四)以学定考,撬动评价改革支点
小店区是全国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应用试验区”和山西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小店区以这两个项目为契机,在考试改革上重点发力,将一纸试卷兼具有学习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1.命题改革,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课标是评价、命题的唯一依据,课标要求怎么教、怎么学,就努力实现怎么考。小店区按照相关要求,一、二年级采用乐考形式,小学高段和初中每学年各抽取一个年级进行区域质量监测,其余年级由学校自主命题进行测试。一、二年级和学校自主命题年级区里做好命题指导、培训和试题评价。如乐考除了突出趣味性、活动性、实践性外,还要突出知识、能力、素养的覆盖面,要求和其他自主命题年级一样做好命题规划和双向细目表。
命题改革方面,小店区在山西省中考命题理论体系的引导下,立足本区教情学情,研究“中考”与“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试”的区别与联系,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融合,努力体现以下五点:一是关注课程素养,夯实基础。新课标修订后,小店区开始尝试多维细目表,在命题中关注课程素养的考查。二是注重创设真实任务情境,关注问题解决,要求情境贴近学生实际、表述简洁,要立足思政育人,创设主题教育、时事热点、前沿科技等方面试题情境,像“双减”政策、新冠疫情、脱贫攻坚、建党100 周年、天宫课堂等素材进入小店区的试题中。三是体现跨学科整合,为学生提供整体认识世界的机会,要求所跨学科不能“为跨而跨”,要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和素养的一致性。四是加大开放探究性试题的命制,指向学生思维认知能力考查,实现对学生不同层次思维水平的考查。既有信息提取和理解等低阶思维能力,也有判断、分析、推理、归纳、评价和综合等中高阶思维能力。五是检测阅读和交流共享能力,这方面的能力也是我区学生的薄弱之处,多学科持续考查此能力,旨在引导教师从大阅读观的角度重视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分析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2.规范流程,发挥评价育人功能
小店区命题操作流程采取精细七步法:第一步,制定考试方案。教科研中心首先制定本学期各学段的测试时间和要求,确定各学段各学科命题范围、考试要求、命题人员及主审卷人员。第二步,制定命题计划。基于数据分析考题的难度、区分度等指标,规划命题内容、题型、题量。第三步,制定命题的多维细目表。全面科学体现考查目标和考查内容的内在联系,确保试题在内容、能力、题型、难度和来源设定上科学合理。第四步,对照多维细目表进行素材的选取和改编。编选试题数量要多于最后确定的试题数量。试题力求科学改编,追求原创。第五步,磨卷和定稿。一磨题型、题量、分值设计科学合理,二磨题目表述简练、清楚、规范。三磨答案设置合理、精准。三磨之后要进行6~10 次的学科独立校对和2 次同组内的互校,然后定稿。第六步,试答试卷。教研员以考试时间为单位,模仿学生的读题习惯和做题思维进行试卷的试答,模拟学生真实答题的题量和难度进行试答,及时发现试卷问题,有效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第七步,审核试卷的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应具体明确、准确无误,标明各个层次的分值。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要给出评分建议。
同时,在命题流程上基于“关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的意识,结合本区深入挖掘监测数据结果,精准利用数据促进命题的实施。我们深知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是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解码器”,基于有科学来源的监测结果进行基础性、创新性的教学改进,从单一学业测评到数据积累与初步诊断,我区运用数据平台,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关联、查询、跟踪、智能分析、可视化等功能,努力使数据类型多元化、数据分析多元化,进一步提升监测结果应用的实时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小店区所有教研员都要科学研读和善于剖析质量监测报告,基于监测数据,站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课程的角度、学校质量提升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关注问题,对症下药。这种从“经验判断”到“科学实证”、从“关注结果”到“兼顾过程”的持续演进教考一体的发展之路,使区域教育的行为、教育的过程更加遵循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成长的特点,表现出了“正视数据、领悟数理、直面问题、敢于担当”的小店教育胸怀与气魄,也形成了“明主张、寻问题、探路径、融机制、聚行动和创范式”的小店命题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