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新”背景下山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命制特点

2023-01-03山西省太原市第十八中学校

教育 2022年39期
关键词:双新生物学试题

刘 焱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八中学校

吴文飞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校

王月玲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弯弯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中学校

2020 年9 月,2019 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在山西省全面投入使用,标志着高中教学正式进入“双新”时代。如何依据新课标、新教材命制符合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要求的高质量试题,客观评价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且能正确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学考试题的命题背景与特点

(一)命题背景

2018 年起,山西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国考标准”代替了过去的“省考标准”。2020 年山西省全面进入新课标、新教材的“双新”阶段。2022 年是“双新”背景下学考的第一年,学考作为“双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命制试题,是命题工作的新实践,是高中教与学的风向标。2022 年学考试题既要测评学生的素养水平,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还要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试题所反映的测评方向,对教学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推动作用,让课堂教学保持正确的方向。因此学考在保障“双新”的落地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对于山西省的考生来说,2025 年将全面实行新教材、新高考,故学考试题是为2025 年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铺路石,对山西省推动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具有积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学考试题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无论从组织、命题、审题还是评阅都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二)试题特点

1.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生物试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渗透新课标核心素养内容,使学生能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生物学思维方式及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第1 题考查原核真核细胞的比较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等必备知识,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环保意识。第2 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种类含量等必备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健康生活。第4 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等必备知识。还有很多题考查生物学必备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掌握必备基础知识,才能有效地认识、分析、解决真实问题。第4、7、9、16、31 题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考查学生在解决生活生产实践等情境中的问题时,能够运用知识经验提出新解释、新方法、新思路或新结论的创新能力。

生物学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是生命观念。本套试卷中有诸多试题考查了学生的生命观念,如第4、7、8、16、26等题考查结构与功能观,试题第9、27题考查物质与能量观,第19、20、31 题考查进化与适应观。试题还考查了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如第6、17、24、28、31 题在考查科学探究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第3、12、13、22、30 题则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第7、9、14、16、19、24、27 题也同时考查和落实学生的社会责任核心素养。试题所创设的情境,如11 题山西汾酒驰名中外,第27 题“正其行、通其风”,第31 题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等能切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彰显考试的育人功能。整套试题以必备知识为基础,以关键能力为重点,以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使考查内容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全面契合,有效推动高中素质教育的发展。

2.紧扣课程标准,试题难度合理

全卷试题以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为依据,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层次,指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合理,重点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考查内容聚焦必修一、必修二四个大概念,知识点覆盖面广,重点知识全部覆盖,必修一共23 个次位概念,考查了22 个,必修二共22 个次位概念,考查了18个;全卷满分100分,涉及必修一内容共52分,必修二共48分。在试题难易程度的把控上,符合学业水平标准约0.75难度系数的要求,考查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也限定在一、二级范围内,试题难度合理。

3.情境承载学科知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试题在情境的创设中,选取真实情境来承载生物学知识,情境为设问服务,不独立于问题存在。试题从“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生命科学史情境”三方面入手,设计合理、科学的情境并提出相应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与作答。

例如,第3 题以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为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考查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能力;第6 题创设植物质壁分离的探究情境,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能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表达;第7 题以果汁生产为生活实践情境,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探究,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等。用这些内容作为试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热爱生活、崇尚科学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并学会继承、借鉴和创新。

4.合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做到以本为本

教材是非常好的命题资源,该套试题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图片、思考讨论、课后练习、复习与提高、本章小结等资料与内容。如第11 题考查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用到了必修一第91 页的对比实验图;第17 题源自必修二56 页练习与应用,对问题的设置及选项进了改编,使问题变得熟悉又简单。此外,第1、3、5、6、8、21、26、27 题的相关素材分别来自必修一教材的第11、55、52、65、66、18、53、106页;第10、15、30题的相关素材分别来自必修二教材的第14、45、67 页。不同程度地利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可将知识与学生熟悉的情境完美融合,另一方面有助于消除考生的紧张情绪,最重要的是可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学生在学习中重视教材、学好教材。今年是山西省新教材使用后的首次学考,试卷中也注重呈现新教材的新内容。例如,第8 题协助扩散中转运蛋白质分为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两种类型、第9 题ATP 中文名称等,引导师生关注新教材的变化,并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5.注重实验考查,彰显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该套试题也非常注重对实验的考查。例如,第3 题以探究细胞核功能的科学史核移植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第5 题以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过程为载体,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物质运输特点;第6 题以学生实验“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渗透作用原理及条件的理解;第28 题以“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核心素养。试题涵盖生物学实验门类全面,包括学生实验、科学史实验等,学科特色明显,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验证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引导师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做真实验”“真做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课堂教学的导向

学考与高考一样是“国考”,具有很强的引导教学的功能,特别是针对文科生或将来新高考非选考科目的考生的教学,引导作用显而易见。

(一)重视概念教学,达成生命观念

重视概念的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生命观念的建立又离不开概念的支撑。教学过程中重视帮助学生构建概念显得尤为重要,构建概念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需要例证和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如生物多样性是建立在诸多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细胞学说的建立是通过归纳法得出的。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实践”“调查”等栏目,都是提供典型例证的重要活动方式,不可轻视。如第3 题的情境就是来源于教材的“思考讨论”,通过科学史事例,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得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一重要概念,为建立结构与功能观这一生命观念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二)注重构建模型,发展科学思维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既是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也是认知新事物的思路和方法。在试卷的第1、8、25、26、27、30 等题中都涉及模型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构建各种模型,如用球棍构建氨基酸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脱水缩合的过程;构建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DNA 双螺旋结构的核苷酸排列方式以及磷酸、五碳糖、碱基的连接方式等。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认识事物的方式得到了拓展。

(三)加强实验教学,践行科学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卷的第3、6、11、28 等题都与实验探究相关,近几年高考试题对科学探究的考查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课程标准要求的实验,教师就应组织学生认真完成,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中重要的科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验和探究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重要概念,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物学实验对于生物学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整合多方资源,落实社会责任

本卷的第1、4、7、11、23、31 等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爱护环境、健康生活等社会责任意识。在教材中与社会责任相关的资源非常广泛,如“科学家访谈”“与社会的联系”“阅读栏目”等。同时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件、重大科技成果、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都有渗透社会责任的真实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将社会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对学考试题命制的建议

要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试题,需要命题教师有很高的站位,能统领全局,有高超的教材驾驭能力,能精准理解新课标,还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功底,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日里下足功夫。

(一)对标课程标准,指向素养发展

命题应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指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命题教师要注重对新课标、高考评价体系的理解与把握,明确“一核四层四翼”的内涵,能将高考评价体系和学考要求融会贯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试题难度,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评价。

(二)注重素材积累,创设真实情境

新课标提倡无情境不命题,真实情境是培养、发展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就要善于收集、整理素材,特别是要注重收集能体现生物学真实情境的素材。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如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转基因食品等;了解本地的地方特色美食与文化等,如山西小米、古城牛奶、汾酒等。关注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将这些问题与生物学内容相联系,体会生活无处不“生物”。

(三)设问与情境相融合,层次清晰逻辑缜密

试题设问要与所给情境自然衔接,环环相扣,做到“问境合一”。下面以该套试题的第31 题为例来说明:情境的创设源自社会热点问题,四个设问与太空情境的融合度高,设问以“诱变因素→变异→筛选”“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对细胞的影响→如何健康生活”为主线,层次分明,逻辑缜密,该题最后一空的设问还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让学生换位思考,为空间站的航天员健康生活提建议。总之,试题情境设置不能刻意“带帽”,一定要让设问和情境自然地融为一体,设问层层递进,逻辑主线清晰。

(四)多做高考题,注重归纳总结

高考题是众多高校专家和一线名师的佳作,特别是新课标实施以来,高考试题情境来源广泛,从与生物学科相关的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选取素材,以图、表、资料、实验等多种形式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关键能力考查,促进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这与学考生物试题命题思路相吻合。通过做高考题,与专家和名师“对话”,用心体会高考题的考查方式、情境来源,设问与情境的关系,设问的层次性与逻辑性,学习借鉴,为教学和命题做好充分准备。

总的来说,从试题特点分析可以看出,2022 年山西省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符合新课标的命题要求。试题在内容分布的设置、情境的创设、设问的层次性与逻辑性、试题的表述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体现了命题人的用心和智慧。本试题对于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也对今后的学考试题命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双新生物学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