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企业金融风险管理
2023-01-05马秋月
□文/马秋月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提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几乎所有行业的业务都涉及大数据技术,象征着我国已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自从大数据加入市场,社会各个生产领域的业务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金融行业也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本行业的工作中来,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和紧随时代前进方向,大数据技术给金融业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本文主要分析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企业金融面临的问题,并为防范金融风险提出具体解决方法。
大数据分析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技术,目前在保险、银行等金融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各大金融机构依托大数据不断革新传统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方式,变革行业金融数据的存在形式,随之而来的是企业要面临更多复杂的问题,与大数据技术这种新兴的高科技相融合,使得相关工作难度、复杂度不断提升。在发达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如果企业运行过程中发生了系统性风险,风险就会在行业中迅速扩散,通过风险溢出效应传递给其他机构,使得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蒙受损失。因此,在进行风险管理和创建风险管理体制时,首先要考虑具体的金融环境,结合企业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使用价值,以此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发挥综合性作用来提高国家范围内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一、文献综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后,“数据”被列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国家及各个行业的生产者都开始关注这一新兴要素。大数据时代最大的改变是,人们不再把研究重心放在生产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上,而是转向相关关系的发现以及使用上,开始运用这种相关关系来预测未来。王兴山(2014)认为,大数据时代就应该用新技术大规模的取代传统经营模式,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以及社交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来实现企业的差异化创新。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使得金融风险管控工作更加高效,银行或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和甄别,及时对金融运作中滋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强力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处理,实现金融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李晓龙(2018)认为,公司金融投资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公司熟练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快速整理历史数据、处理不稳定的现实数据,有利于分析和预测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概率,以提前采取相应措施,防微杜渐,确保公司经营的安全性。庞大的数据驱动系统,必须以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广泛使用为前提,借助这一技术,对庞大的原始数据信息进行高效识别和筛选,再提取主要数据,可清晰地对比企业处理的每笔业务数据,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对各类数据的查询。
二、大数据时代与企业金融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大数据”的概念最早起于美国,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需追溯到信息技术时代,从信息科技的进步到云计算技术的兴起,再到数据资源趋势化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崛起同样经历了萌芽、发展、兴盛阶段。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优势地位已远远超过模拟时代,大数据的使用在提高行业运营效率的同时,也加快了行业的技术革新。当下,利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领域在引领企业发展新业务、开辟新市场、革新运营模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金融面临的挑战
1、传统金融模式遭到冲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国金融行业传统发展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政府监管方面,国家调整了对金融业的监管模式,加大了对金融业的开发力度,大量的非金融机构应运而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给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加大了各机构间的竞争,也加大了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运用新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识别、分析的能力,是带动企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金融企业全面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业借助这一技术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既维持了自身的对外开放,也带动了其他机构的发展壮大。反之,金融企业如果不能具备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对大量丰富的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就很难在行业间脱颖而出,甚至很快就会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遭到“优胜劣汰”,最终被迫退出市场。基于以上原因,传统金融机构的改革势在必行。
2、机构间数据信息难以共享。在当前强大的竞争压力下,金融机构对自有的数据信息通常会采取保密措施,不予向外界披露,金融机构间也很少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联系,致使部分信息难以在机构间分享和传递。多数金融机构是不想与其他机构分享自己的信息的,他们对信息的共享存有顾虑甚至是排斥,并且某些数据信息是不能共享的,就使得企业部分金融需求由于缺乏数据信息共享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与落实。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要想及时深入地掌握客户的真实情况,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稳定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而与客户的深入联系会使金融成本提升,甚至加大金融风险,即使是本身运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如没有完备的数据共享平台,仍然需要支付较高的成本来获取客户的数据信息,并且由于缺乏高水平的数据处理技术,企业很难将数据信息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效用最大化,也很难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无法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这将不利于机构的发展与改善。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据调查,我国金融行业在大数据领域上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现有人员缺乏较硬的专业知识背景,操作技能和水平均无法满足大数据技术处理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难以及时识别和预测风险,很容易受到各类外界因素的干扰,发生数据失真的情况;同时,缺乏将金融知识与数理统计相结合来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阻碍了我国金融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此外,在工资薪酬、人才待遇方面,一些机构并没有给予技术人员较为丰厚的待遇,很难留住技术人才,造成了人才严重流失的问题;也没有为现有的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与发展平台,对打造专业技术人才团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大数据时代实施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加快对传统经营模式的革新。企业员工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具备完备健全的大数据战略思想观念。企业在保持自身发展特点的同时,需不断学习与更迭经营模式,在学习中寻找与自身发展相契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的经营模式。另外,在传统的企业金融管理过程中,由于数据的收集难度大和缺乏高超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数据分析多以抽样检验的结果为基准,其结果具有片面性,难以覆盖整体,引入大数据技术之后,就可以对金融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展开全方位的整体性研究,利用大数据的关联性,使得最终的分析成果具有较高全面性,也使分析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相关工作之中,已成为企业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二)增强机构间数据信息共享。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需要该行业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如要实现行业的均衡发展,就需增强机构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减少行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关部门应该创建金融风险数据共享平台和信息管理体制,加大优化信息调配力度,打破行业的信息垄断局面,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创建相关信息平台,企业各个部门可将大数据技术与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和切实需求相结合来对数据进行实时调配,通过对数据信息特点展开详细的整体性分析,还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加大核心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在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具有收集、挖掘、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及时地掌握行业的数据信息,并有效运用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技术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不仅如此,企业还需对这些技术人员进行不断地培养和训练,定期聘请专业人士到企业内部对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紧跟现代化技术的变革步伐,及时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和风控管理手段。企业还可以经常开展与金融风控管理有关的竞赛和活动,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为技术人员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与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样既保证了企业的技术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有效地帮助企业预测和规避风险,也有利于引导企业掌握新技术、开展新业务、拓展新市场、革新传统运营模式,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建立法律法规保护体系。企业想要更加高效地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仅仅只靠自身的发展完善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配合与支持。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建立一套有较强权威性、合理性与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体系,让企业在制订、实施风控管理方案时有法可依。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与时俱进,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节奏与步伐,及时制定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有了法律法规体系的规范与保障,不仅能够对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更好地防范,确保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还能使大数据技术的价值和作用真正发挥到金融风控管理工作中,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综上,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冲击了传统经营模式,在此背景下,企业缺乏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和高质量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大了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给风险的管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面对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强大冲击和竞争压力,企业需要及时改进传统经营模式,同时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构建具有较高可行性的风险管理机制;第二,增强机构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建立金融风险数据共享平台,使企业可及时高效地利用风险数据来采取防范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第三,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改善人才环境,提高人才待遇,打造一支紧跟现代化信息时代发展步伐的专业人才队伍,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带动企业的发展创新;第四,有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法规保护体系,确保企业开展金融风控管理相关工作时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