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创业帮扶机制探索
2023-01-05尹东昊
□文/尹东昊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荆州)
[提要]“双创”背景下,国家创新创业政策逐渐向大学生倾斜。作为创业活动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大学生及其创业活动逐渐成为学术热点。本文从大学生创业帮扶机制出发,结合部分省市大学生创业政策,在“三螺旋理论”视角下探寻政策落地实施机制,以期为构建大学生创业帮扶机制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度正在逐渐升温。大学生创业,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失败,因此亟须政府予以宏观政策支持。国家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是循序渐进的,从2014 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全国掀起了一股创新浪潮。接着国务院又在2015 年发表《关于深化改革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针对大学生提出创新创业建议。自此之后,国内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研究极速升温,内容丰富化,研究思维和方法多元化。2021 年10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落实大学生创业帮扶政策,加大对创业失败大学生的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救助机制。好的政策出台距离真正落地实施尚有一定距离,而实现这一过程就需要依靠企业与高校的协同支持。
二、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帮扶政策
失败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大概率事件,尤其是初创企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失败率更高,根据《2017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生初次创业的成功率为2.4%。因此,为了更好地扶植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政府就需要为他们提供托底保障政策,尤其是创业帮扶机制。湖北省作为教育大省,早在2017 年就提出实行“我选湖北”计划(2017~2021),计划在5 年内建立500 家人才创新创业超市,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湖北就业创业。2020 年,湖北省政府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南,针对湖北大学生创业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发放种类丰富的创业补贴。湖北省针对大学生的创业补贴主要涉及到一次性补贴、租房补贴以及场地租金补贴等。若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毕业5 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者可以获得一定额度的租房与生活补贴。若大学生在省内初创企业,将企业经营一年以上且带动3人以上就业时,可以获得一次性创业补贴,额度为5,000 元。对于5 年内的大学生毕业生,各地可以按实际情况给予场地租金补贴,由政府投资的创业孵化器、创业空间等平台则向创业者免费开放。
(二)创业资金扶持。资金是大学生创业遇到的重大难题,将资金问题解决好,能够为大学生分担更多的创业压力。给予大学生创业项目5 万~50 万元扶持资金,大力发展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鼓励各类投资机构扶持大学生初创企业。同时,对于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政府为其全额贴息。
(三)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大学生可通过参加创业活动或自主创业获得学分,同时可采用创业成果进行学位论文答辩。高校完善创业休学制度也获得了政府的支持。湖北省的毕业大学生参加教育培训可获得800~1,200 元补贴,同时创建大学生创业导师库,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实践辅导。
(四)打造创业孵化示范平台。鼓励各高校以及其他市场主体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同时,对成效突出的基地予以奖补。比如,省级示范基地可获得奖补100 万元,国家级示范基地可获得200 万元奖补。
三、国内其他地区大学生创业帮扶政策
(一)浙江省。浙江省是长江三角洲的发达省份,处在各项改革的前沿地带,每年都会有大量人才流入浙江省。根据《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杭州2017~2020 年人才净流入占比连续3 年居全国之首。这主要得益于浙江全省的人才引流政策实施得当。
1、完善创业贷款帮扶与创业失败补偿机制。浙江省于2015 年就推出全面的创业补助与政府兜底代偿贷款措施。浙江大学生创业可申请最高为50 万元的贷款,若创业失败,政府可以代偿10 万元以下贷款,而10 万元以上贷款代偿比例为80%,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全额贴息待遇。同时,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运用财税政策,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社保补贴与带动就业补贴,这些措施极大地缓解了大学生创业压力。
2、全力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浙江各地建立了一批面向大学生的创业园,同时省内各地举办创新创业比赛,推广并展示创新成果与创业项目,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培育创业文化,宽容创业失败的氛围。例如,杭州在2020 年发布大学生创业创新三年计划,对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项目,给予最高100 万元无偿资助;对于“创青春”“互联网+”等国家级落地项目,可直接申请20 万~50 万元补助。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大学生更高效地进行创业提供了条件与平台。
(二)陕西省。陕西省政府结合本省实际,在2017 年做出了崭新的推进创业工作的建议。创新点如下:降低自主创业门槛,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一照多址”等便民服务措施;积极打造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等新型众创空间;举办创业实践活动,联合众多企业实体,开发组建一批创业见习基地,吸引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及年轻人参与见习,增强实践能力。同时,每年评选一批创业先进典型,给予其5,000元的奖金,以营造大众创业的美好氛围。
(三)广东省。为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业改革,广东省教育厅于2019 年发布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改革的建议,这些建议最大的亮点就是特别关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提到加快构建创新创业梯级课程体系,并针对学生创业的需求,增设一系列财税、金融、法律、风控类型的创业实务课程。同时,提出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案例库,丰富教学课程资源,打造省级创新创业精品教材、优秀课程。
四、创业政策落地实施机制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观察到大学生获得的支持因素在逐渐增加,但大学生依然存在着资金、商业运营等支持不充分的问题。首先,国家政策多从宏观层面制定,而各省市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落实,但观察上述各地的政策,发现政策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其次,政府提供的商业服务资源,对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而社会提供的商业服务资源又良莠不齐;最后,高校的创业教育资源较为短缺,尚且没有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资源库,优质教师资源也相对匮乏。对企业、高校与政府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缺乏足够重视,也就是没有充分发挥三者的合力,没有形成整体的支持机制。那如何将这些政策正确实施呢?本文将借鉴“三螺旋理论”进行分析。所谓“三螺旋理论”,就是指重视政府、产业以及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创业扶持政策的制定离不开政府支持;资金与项目的支持有赖于产业的支撑;知识、技术与人才的培养更多地依靠高校育人功能的发挥。
(一)强化以政府为核心的战略扶持机制。一方面政府要搭建全方位的政策框架。政策制定要结合大学生创业现状,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问题,积极调查民意,形成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战略规划。制定丰富且贴合实际的创业激励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要在全社会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业的氛围。要削弱全社会关于“成功偏见”的盲目心理,完善创业失败补偿机制,积极倡导“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进而推动更多热爱创业的大学生能够勇敢迈出第一步。
(二)搭建以企业为平台的商业服务机制。创业经验需要从创业实践中获得,各大企业应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增强与创业大学生金融合作,让更多的创业大学生拥有实践创业梦想的机会。一方面企业可以提供创业实训平台。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创业实训的优质资源,而这种实训平台正是高校与政府所欠缺的。因此,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结合当地政策,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不仅可以让企业吸引更多高校人才,同时也增加了高校创业人才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开展企业家进校园活动。人是创业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而企业家就是大学生创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企业家可以充当创业大学生的积极引领者、指导者。
(三)完善以高校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机制。创业理论与创业知识是大学生创业必须打下的理论基础,而高校正是培育大学生创业与创新素养的优质资源。因此,高校在三螺旋结构中起着基础作用。一方面高校应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积极引进优质创业导师,制作精良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将这些优质资源进行整合,打造高校创新创业资源库。另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训项目。高校应积极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讲座等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及时传递创新创业信息。
在三螺旋模式中,政府制定宏观的战略决策,企业与高校依据政策进行校企合作,高校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输送创新创业人才,而企业又反过来为高校与社会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训平台,最终实现政府、企业、高校三者协同合作,形成合力进而螺旋上升的过程。
五、国内大学生创业帮扶机制经验借鉴
经过对国内各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梳理,以及基于三螺旋理论下的政策落地实施机制探讨,可以总结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大部分地区的创业政策通过提供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等措施,为初创企业提供各种支持,同时解决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结合三螺旋结构,具体可以获得以下的经验:
(一)提供激励与引导:实施多样化的激励政策,融入创新创业全过程。单一化、机械化的激励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作用并不够强烈,观察上述各个地区的创业政策,都趋向于多样化、灵活性。为降低大学生创次创业的失败率,政府应该放宽政策,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与激励。一方面实施“多管齐下”的激励措施,综合补贴、奖补、担保贷款等财税激励措施,制定特色化、规范化的实施标准与准则;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不同阶段过程,应采用不同的激励政策。首先,处于概念化与初步商业化的初创企业,其最缺乏的就是资金支持与企业运营指导。尤其针对发展潜力大,含金量高的项目,应适当提高一次性补贴额度,并给予免费的运营指导与法律知识培训,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增强渡过企业初创期的成功率。其次,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面临着如何扩张与占领市场的问题,缺乏长远规划与战略决策的能力。政府应该联合各大企业机构、众创空间、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为大学生搭建中介服务平台,传递创业服务信息,弥补创业大学生的信息差,缩小与成熟企业之间的差距。
(二)扫清政策障碍:简化创业流程,降低创业门槛,构建创业考核体系。大学生初次创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创业流程不熟悉的大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复杂的创业流程,而使自己高涨的创业热情受挫。一方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为其提供信息、环境等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在信息支持方面,人社部应该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就业与创业信息;在环境支持方面,应该联合税务部与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便利,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在创业流程方面,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尽可能简化繁杂的创业流程,减少审批程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便利。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创业考核体系。对于已经登记在册的大学生项目,要详细统计财务信息、经营状况、创业行业类型等企业信息。进而予以企业评级,并根据评级结果予以相应的政策红利支持。这样能够起到针对性的效果,不仅能统计创业企业的基本信息,进而分析创业企业的现状与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能够将资助资金效用最大化。
(三)强化协同作用:加快政产学融合发展,多角度、全方位支持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项面向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大学生最终要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就要求政府、高校与企业协同参与,加强政产学合作,吸引更多资金流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作为三螺旋模型的核心部分,应该制定宏观框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例如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教育培养体系、打造大学生创业实训试点示范区、营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其次,企业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形式与平台,应该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企业可以与高校寻求合作,让知名企业家走进校园,成为高校的创业导师,真正参与到高校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最后,高校作为创业人才的“培育基地”,是整个创新创业体系的基础。高校需要开展创业大赛、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放宽对创业大学生的学分限制,为大学生“就校创业”提供条件。高校需与当地人社部、企业加强联系,举办知名企业家校友会、创业历程分享会等创业讲座,让大学生能够了解创业的“第一手资料”,进而激励更多大学生投入创业活动。
综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既是一个政策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必需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帮扶机制,推动政策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