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中国合拍片的叙事困境与文化折扣

2023-01-05

电影文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合拍片文化

李 维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中国合拍片的模式特征:以中韩、中美合拍片为例

亚洲文化版图内,中国与韩国的合拍工作最为频繁,并在2017年到达两国合拍片的高潮。两国自签订合拍协议以来,合拍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韩国导演+中国主创。第二种是一本两拍。第一种合作模式是中韩合拍片中最常见的方式,比如许秦豪执导的《好雨时节》《危险关系》;吴基焕导演的《分手合约》;李宰汉导演的《第三种爱情》;安兵基监制、林大雄执导的《不速之客》等。这种合作模式下,常常出品一些翻拍作品,比如翻拍韩国本土已经取得不错票房成绩的作品。例如安兵基导演的《笔仙》《外公芳龄38》;安尚勋导演的《我是证人》等。第二种合拍模式也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比如2015年陈正道执导的《重返20岁》,是“翻拍”自韩国导演黄东赫执导的喜剧电影《奇怪的她》。《奇怪的她》与《重返20岁》源于同一个剧本,韩国版先行上映,中国版紧随其后,两个版本同时进行,是出于对两国文化差异的考虑。这两部影片都在本土市场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成绩,属于比较成功的“一本两拍”的案例。

东西方文化圈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中国电影致力于“走出去”,而外国电影特别是西方电影也想走进中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东西方的电影合作制片应运而生。然而由于东西方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较大,文化间的隔膜是双方必然要面临的困难之处。中国与外国的合拍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中国与美国的合拍片事务从数量上来看处在领先的位置。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中美电影协议》,2015年双方又签订了《分账影片进口发行合作协议》。这两份协议的签订,对于中美双方的电影合拍事业来说发生了一些变化。仅从合拍模式上来看,中美双方目前有两种电影合作模式:一是中国主创,美国提供技术和资金。二是美国主创,中国提供场地、文化元素或者资金支持。第一种模式下,《无极》《赤壁》《道士下山》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从演员、导演、编剧,大部分演职人员都起用了中国影人,一些技术、资金、小部分演职人员利用了欧美国家的电影资源。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中国电影人的主体性地位,欧美国家的影人只是辅助处理合拍片的技术性问题,在拍摄影片的时候,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文化折扣”带来的负面影响。纯粹的中国故事、精美的中国功夫是中国文化当中的典型代表。但是这些影片的市场反响并没有达到预期。《无极》豆瓣评分4.8分,IMDb评分5.6分。《长城》豆瓣评分4.9分,IMDb评分5.9分。这几部是近些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影片,票房口碑双双不甚理想。第二种模式下,《功夫熊猫3》《功夫之王》《摇滚藏獒》《木乃伊3》等影片起用中国演员扮演需要的角色,或到中国取景,但导演、编剧、制作都是欧美影人。此时,主导权并不在中国,而是牢牢把握在西方影人手中,中国元素成为“背景”,成为“他者”的形象存在其中。那么,这就很容易使文化差异加大,文化折扣大大增加,两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冲突被放大,融合得并不十分融洽。比如《雪花秘扇》豆瓣评分5.6分,IMDb评分6.1分。《功夫之王》豆瓣评分5.3分,IMDb评分6.6分。《横冲直撞好莱坞》豆瓣评分4.5分,IMDb评分5.3分。近期还有一种中美合拍的模式出现在市场中,即中美影人共同投资、共同主创、共同发行。比如张艺谋导演的大片《长城》,由中美电影制作公司共同投资,中美双方人员共同参与(张艺谋任导演,马克斯·布鲁克斯、托尼·吉尔罗伊等好莱坞编剧参与剧本编写,中美制作人共同制作,赵小丁、斯图尔特·德瑞柏共同摄影等),中美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电影公司发行,是一部集结了中美双方共同电影资源的大片。可以说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中美双方共同参与的影片,同时这部影片在中国、美国等国家上映。但是这种模式并没有成为创作的主流模式,主要原因是难以分控其中的资金且创作过程不好把控。

二、中国合拍片现状:文化折扣与西方叙事

(一)“文化折扣”现象

1988年加拿大学者霍斯金斯和米卢斯在论文《美国主导电视节目国际市场的原因》中提出“文化折扣”的概念。文中对其定义是“根植于某一文化的节目虽然在该文化中可能很有吸引力,但在其他文化环境中可能吸引力减弱,因为其他环境中的观众可能难以对节目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价值观、信仰、社会制度及行为方式等产生认同”[1]。两位学者基于影视项目的贸易折扣率得出结论,之后提出“文化折扣”的公式:文化折扣=(国内相应产品的价值-进口价值)/国内相应产品价值。这一概念是在美国影视大流行的前提下得出,“文化折扣”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有强大的联系,美国凭借着完善的好莱坞工业体系以及雄厚的资本,在全世界推行其流行文化,美国电影、美国电视剧、美国音乐在全世界得到传播。全球其他国家对美国文化的接受度随着美国影视的传播得到接受和认可。相应地,其他国家的文化向外输出时,受到的阻碍较大,文化折扣现象明显。

以中美合拍片《长城》为例,预算1.5亿美元,北美票房4554万美元,中国内地票房为11.73亿人民币,国内最大的电影评分平台豆瓣,《长城》在36万多人的评分中获得平均4.9分的成绩。在北美影响最大的电影评分平台IMDb网站,有13万人平均打出5.9分的分数。国内外观众对《长城》的评价褒贬不一,国内观众更多对影片的中国元素仪式化伪民俗的场景颇有议论,对情节设置以及外国演员表现争论加大。《长城》是一部奇幻冒险影片,影片的主要制作团队来自美国好莱坞,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影片制作者,在创造人物形象以及片中众多的怪兽的时候,必然带有“他者”的视野。最典型的表现是《长城》饕餮形象。西方制作团队在制作饕餮形象的时候必然会凭借着以往制作好莱坞大片的经验和想象去构造中国怪兽形象,这种西方惯有的思维方式,是把中国乃至东方变成想象中的“他者”。通常这种思维方式是将东西方二元对立起来,即所谓的“西优东劣”,西方作为“自我”存在,而东方作为“他者”存在。导致的结果就是饕餮的形象中国血统流于表面,内核还是西方的一套,呈现给观众的时候,中国观众认为它不够中国味,而又变成一种“他者”的存在了。而作为一种话语体系,东方主义就是“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的陈述,对有关东方的观点进行权威裁断。对东方进行描述、教授、殖民、统治等方式来处理东方的一种机制:简言之,将东方学视为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2]。如今这么多的电影团队、重要国外特效团队对影片的特效进行加工再造,这是西方文化以及西方的思维方式融合到中国电影当中的一种趋势,再通过电影银幕以及视觉形象进行传播,对观众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陆川导演的《九层妖塔》是其第一次拍摄的商业大片,投资1亿元,但是资金大部分都花在了制作特效上,演员有超过50%的戏份是要对着绿幕表演,后期制作花费了6个月,无论是资金还是制作时间都很紧张,但是最后影片出来的效果是令人惊艳的,可见电脑数字技术在这部电影当中的重要地位。本片的特效制作采用欧美和韩国的特效制作公司,特效总监John Sheils,参与过《指环王》的特效制作。参与特效制作的公司有Prime Focus,DEXTER,BASE,PO,VHQ,COCO&VISION,兔将等。昆仑山爆炸、雪崩,李晨饰演的图书馆馆长拍桌子,图书馆变成了陵墓。这两个部分在特效上做到了极致。图书馆变成陵墓由美国特效公司Base FX制作,李晨一拍桌子,地面开始分裂坍塌,房梁、书架、图书或陷落或飘浮直至消失,最后一座陵墓复原出现在三人面前,一些虚拟的守灵人手持利刃站立在墓前。整个变化的过程比较有层次,而且陵墓上面的花纹图样也能够表现出来。整个视觉体验还是比较逼真的,唯一有点距离感的是守灵人是西方的士兵,其身上的盔甲、剑和盾不是东方的样式。

(二)西方叙事生搬硬套

中国与外国或其他地区合拍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元素的堆砌问题。显然文化元素的堆砌原因,其一是创作者对别国文化的误读与刻板印象,其二是创作者过于追求市场和节约成本,甚少深入了解别国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状况,其三是别国文化元素只是作为文化符号造成视觉奇观或者满足一种文化想象,并不参与叙事。美国导演哈罗德·兹瓦特导演的影片《功夫梦》,由成龙、贾登·史密斯等人主演,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出品,翻拍自1984年好莱坞影片《龙威小子》。故事以《龙威小子》为蓝本,将故事移挪到中国,讲述了一名饱受欺凌的小孩帕克跟随修理工韩先生(成龙饰)学习武术,并在武术大赛中打败对手夺冠的故事。本片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好莱坞故事,它将原版中的人物类型、叙事动因、美国校园文化移植到中国本土,显然有些怪异。《功夫梦》虽以成为武林高手为梦想而得此名,但是该故事的文化内核与中国的文化核心相悖。美国电影善于制造冲突和解决矛盾,以校园暴力为学武的动因,挪移到中国环境中不太符合国情,特别是男主角是黑人小孩的身份,颇有种族歧视的意味,但这些在美国文化中成立,在中国背景下显得怪异。成龙的身份颇有“教父”的感觉,在典型的美国影片中,主人公遇到危险后,总有一个能力很强的神秘人物出现,他们或救赎主人公,或给主角提供强大的支持动力,像教父般存在。当这些挪移到中国环境下,成龙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高手欲将传世之学授予接班人的角色,“神学”意味过于明显,不太符合中国文化。

近几年奇幻大片在中国市场上收获颇丰,引人入胜的视觉特效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虽然奇幻类型影片在视觉效果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些电影的文化想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迎合全球化语境下欧美影片的口味,中国叙事、中国文化处于一种文化身份的失焦状态。好莱坞的奇幻电影大多带有民族、神话、童话的想象,按照西方人的审美观点去塑造人物、创造形象。例如《功夫之王》,美国导演,中国演员为配角,主角是美国青年,以美国青年对中国功夫这一刻板文化为入口,讲述美国少年穿越至中国古代拯救美猴王的故事。从价值取向来看,十分符合美国好莱坞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以及对主角塑造上将男主角从“屌丝”逆袭至拯救生命的英雄人物。从叙事角度分析,《功夫之王》符合好莱坞商业化标准模式,故事核心来自经典的欧美传统叙事母题,即对个人主义的推崇、对自由主义的赞扬。影片通过空间重构的方式表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导演对西方文化的赞扬。中西方文化交锋被分别放置在两重空间内。现代空间中,美国大都市以现代性、开放性、先进性的形象出现,隐匿在都市中不起眼的地方,藏着古老的中国元素。一个破旧的空间内,一位中国老人以时空使者的身份接待来自现代的美国青年。在穿越的时空中,中国空间被虚构成古老的文明,它闭塞、冷血、充满杀戮。它群峰环绕虚无缥缈,这是西方视角下对中国形象的完全展示。它遮蔽了现代中国的身影,将西方人熟知的古老东方形象再次延展叙述。美国青年代表的是当代美国价值取向,在西方人的视野下这位美国青年是以“自由女神”式的精神试图给中国带来自由,在东方人的视野下,主角的出现意味着入侵者的到来,他们以传播自由精神为借口,试图以美式的标准称霸世界。再者,叙事的核心是帮助中国神话英雄人物美猴王打败“邪恶势力”玉疆战神。这一命题是当代美国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传播的形式向全球输出的典型样式。孙悟空是中国古典神话中的战神,除去如来佛祖,其他妖魔势力难以与之抗衡。《功夫之王》解构了中国古典神话的关系模式,将原本是本土势力间的拉锯变为两种文明的冲突。将中国的英雄人物弱化、丑化,将孙悟空的强势阳性能量依附于外来文明代表,并且虚构本土的邪恶形象,将本土形象构建为好斗、邪恶、不分是非的低等文明。中华文明需要依靠外来势力的帮助才能走向正轨,这是显而易见的文化霸权。更为明显的角色设置是中国男性皆是老、弱、邪恶的形象代表,中国女性则被塑造为对本土男性的不信任以及和美国青年有感情连接的形象。这是进一步解构本土男性形象,将外国青年定位为救世主。《功夫之王》最终在北美收获5000多万美元的票房,在内地市场收获了1.95亿位居当年票房的季军。但是影片的评分和口碑却不尽如人意。吸引中国观众的是演员的阵容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化的颠覆性改编。对于外国观众来说,成龙是吸引他们的绝对力量,他们将自己拯救世界的梦想投射到男主角身上,完成一次“屌丝逆袭”的快感。中国观众则对这一颠覆性改编不买账,在看完绚丽的特效和明星阵容后,对俗套的正邪对立,拯救好人的叙事模式审美疲劳。

三、中国合拍片的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电影合拍关系愈加紧密。在四十几年的合拍成果中,乱象占据了主流,但也产生了不少佳作。《重返20岁》最具代表性。《重返20岁》翻拍自韩国电影《奇怪的她》,讲述了70多岁的老人吴末顺返老还童的故事。

中国版的《重返20岁》,在情节上与韩国版本基本一致。就其本土化而言,体现在两个方面:中国故事和春节档期。首先从故事来看:老年人咖啡馆变成了麻将馆,电视剧《还珠格格》、电视节目《非诚勿扰》、鲫鱼汤、旗袍、玉镯子、广场舞、香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复古发型、邓丽君、户口本、《给我一个吻》、房间里的摆设,这些都是体现中国元素的符号。除了这些表面化的符号,一些细节也是做到了本土化。比如说梦君和死对头陈玉梅两次交锋,导演都设置在老年活动中心(实际上这个活动中心的活动就是打麻将)。第一次梦君因为眼睛老花诈和,被陈玉梅看到嘲笑,两人从争吵变成肢体碰撞。在韩国版中,老年中心是咖啡馆,在韩国咖啡文化十分盛行,咖啡馆也是韩国当代文化的一个符号。第二次两人的交锋是变年轻的梦君在牌桌上眼明手快,陈玉梅打出的牌她都要碰。可以说将咖啡馆改为麻将馆是非常符合中国文化的改动。对麻将文化不是很了解的外国人很难看懂牌桌上的规则,只是看得出火药味十足。虽然这些元素很复古,非常体现中国文化,但是就其电影时空而言,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观众很难认出影片当中的时空是在哪里发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而且梦君最爱的歌手邓丽君20世纪80年代在大陆处于一种被官方排斥的状态,那个时候的梦君应该有40岁,她的青春记忆应该不会是邓丽君而应该是特殊时期的红色作品才对,邓丽君更多的应该是60后甚至70后的记忆。除此之外,影片宣扬的尊老爱老敬老传统文化主题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欲扬先抑,将梦君塑造成泼辣、顽固、孤僻的老太太形象,在家以婆婆的身份压制儿媳,但是对儿子和孙辈却无比疼爱,在外她得理不饶人,面对不喜欢的同龄老太,她更是言辞激烈,不留情面。影片为梦君的言语和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即梦君年轻守寡,含辛茹苦培养儿子成为大学教授,也许是孤儿寡母的日子让她受尽欺辱,这才造成她强势的性格和作风。但是当梦君重返20岁后,她失去了和家庭相认的现实条件,原本低气压的家庭环境在她离开后变得欢乐和谐,这不禁让梦君心生伤感。命运给了梦君重新选择爱情、婚姻、家庭的机会,但是重返年轻就是一场美好的梦,她始终离不开陪伴自己的儿子儿媳和孙辈。宁愿重回苍老的状态也要重温家庭的温暖。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其次是影片的档期:这部影片上映于2015年1月8日春节前夕,主打“合家欢”亲情牌,希望带动全家特别是孩子能够带着父母观看。另外就是“重启青春”的卖点,导演选用国内非常火爆的明星鹿晗扮演孙子一角,恰好迎合了当下观影主体的诉求。“青春片”在当时是比较火爆的一种电影类型,用“重启青春”和《重返20岁》这样的名称去宣传也是比较符合当时的电影市场环境。

猜你喜欢

合拍片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一本两拍”中韩影视合作新模式浅析
2013香港合拍片创作综论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