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哈南“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探究
2023-01-05聂晓康
□文/聂晓康 连 华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甘肃·兰州)
[提要]陇南市文县哈南村的传统社火表演“夜春官”,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其表演形式独特奇异,既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又充满现代气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夜春官”的起源与表演形式进行探究,并分析当下非遗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同时探究在新时代的保护与传承路径,以期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个思路。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我们实现文化自信的体现。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哈南村社火表演“夜春官”在2011年11月被列入陇南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正月哈南村都会举办这种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一、“夜春官”的起源与发展
据传说,咸丰年间,清朝将领伍子营率领士兵出征,路过哈南村时看到这里有白水江和草地沟河环绕,背依南山,是军队驻扎的绝佳位置,于是在这里屯兵设防,每日演兵习武。到了春节之时,哈南村的村民们开始舞龙灯、耍狮子来庆祝新春。伍子营看到如此热闹的场景,亲率士兵,披挂战袍,手持大刀长矛,骑着战马上街巡游。将士们威武壮观的“骑马军游”,如同征战一般。将士每到一家,村民都会在自家门前燃放鞭炮,以示欢迎,这种场面一直会持续到深夜方才结束。后来伍子营的军队离开哈南村,但春节期间军民联欢的这种表演形式却留存了下来,每年春节,哈南村民模仿伍子营的将士,身披戏装和五颜六色的被单当作战袍,脸涂油彩,骑着骡马、毛驴沿街巡游,久之便形成哈南村独特的春节社火活动——夜春官,并一直流传下来。“文化大革命”期间,“夜春官”曾停止表演,改革开放以后,表演又得以恢复。
二、“夜春官”表演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一)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因村民在春节期间夜晚观看将士“骑马巡游表演”,所以将这种社火表演称为“夜春观”或“夜春官”,又因表演者骑骡马,又称“马社火”。“夜春官”的表演者男女老少都有,但大多数是青少年。“夜春官”街头巡游时,两人一对,一人骑骡马,一人牵缰绳,一对接一对,连成一条浩浩荡荡的长龙,表演的场面非常宏大。表演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每天下午4点多钟开始。表演的具体形式为,在表演的这一天,吃过午饭后社火队员就开始准备工作,如化妆、穿戏装、收拾道具等,同时为骡马、毛驴喂足草料。下午4点多钟,“夜春官”便开始上街巡游,一直持续夜幕降临。社火队员穿戏装、骑骡马,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为一组,表演一个“主题”。表演的内容大多是神话传说、历史剧和民间故事,如八仙过海、三国演义、天仙配等。哈南村共有6个合作社,从正月初三开始,每社一天,轮流表演。一轮表演完,又从头开始。正月十五为“夜春官”表演的最后一天,全村6个社的“夜春官”表演者汇聚到一起,共同表演。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些年来的表演也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如电影、电视连续剧的内容,像射雕英雄传、敌后武工队等。在角色演绎上,增加了如头戴牛头面具的养殖状元、捧着金元宝的特色产业状元,以及穿着学士服的文理科状元等,村民们把现代文化巧妙地融入传统社火之中,使之变得与时俱进、丰富多彩,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又精致而典雅。
(二)“尽忠报国”的文化内涵。“夜春官”表演形式不仅多样,其表演内容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即“尽忠报国”思想,这样的思想内涵与哈南村的历史有一定的渊源。据当地人介绍,在600多年前,哈南村先祖为了躲避战乱而迁居于此。为了鼓励后人发扬“忠勇爱国”的精神,他们的祖先制定了规则:每一个为民族效忠的人物和事迹,都必须载入族谱,让后世子孙以先辈为榜样,为国尽忠尽责。据《哈南朱氏族谱》记载:朱氏始祖叫朱冠,是徐州沛县人,在明洪武十七年攻占贵州中立下战功,因而授为文县守御千户所,他的儿子朱铭继承了这个职位。在明洪武二十七年的时候,朱铭在征讨叛逆张喆的时候捐躯。从那时起,朱氏后人便把“忠勇传家”写进了族谱。哈南村先祖以历史事迹为原型,把经典的爱国故事融入在传统社火表演中,延续了优良的传统,充分体现出“尽忠报国”的文化内涵。
三、面临的问题与传承路径探究
(一)面临的问题
1、传承人老龄化突出,年轻一代兴趣不足。目前,代表性传承人有汪连生、左长顺等,这些传承人的年纪均在60岁以上,大部分人年事已高。近些年来,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青壮年外出打工增多,青年人学习“夜春官”表演的积极性不高。年轻一代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太喜欢这些传统的表演形式。虽然现在的社火表演在内容上也做了许多与时俱进的改动,但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之下,年轻一代的审美与兴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社火表演在当下短视频非常流行的时代,并没有什么能够吸引到年轻人的地方。随着传承人年龄的增加,年轻一代传承人的缺失,哈南“夜春官”的表演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
2、没有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缺乏相关的资金支持。“夜春官”社火表演时需要临时抽调人员,没有专门人员从事此项工作,难以保障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每年“夜春官”的举办,都是由每个社的村民自行组织,谁想扮演哪个角色就去演哪个角色,完全是一种“毛遂自荐”的组织形式。参与表演的队员平时都在家务农,缺乏专门的培训,只有在临近表演时才会进行一些彩排,这样在表演时的质量很难保证。同时,“夜春官”的举办需要花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花费都是由村民自行筹集。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社火表演不再重视,每年筹集资金时积极性不高。没有专项经费,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等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不便,无法保障此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3、缺乏对非遗文化的深入挖掘,传承方式较为传统。“夜春观”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表演的方式,以及非遗文化产生的自然、地理、人文背景等都是值得去深入挖掘的东西。没有对非遗文化的深入挖掘,人们就缺少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从而缺少对本土非遗文化的自豪感与传承的使命感。同时,在传承方式上也较为传统,缺少科学的传承方法,新型手段和技术的利用还很不到位。传承人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于“夜春官”的传承,更多是来自于喜欢和从小的耳濡目染,缺乏对非遗文化的阐释能力和挖掘研究能力,所以在传承中容易出现创造性不足、因循守旧的问题,难以与时代的发展接轨。
4、传播普及力度不足,缺乏相关产业支撑。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多么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离不开宣传,只有通过宣传,才能使更多的人知道这一文化遗产,进而了解它、传承它、发展它。对于“夜春观”的宣传几乎没有,除了村民之间的口口相传,每年参加表演的都是哈南村的村民,只有少数附近村子的人来观看,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很不利。除了宣传不到位之外,“夜春观”没有与之相关的产业做支撑,每年的举办只是因为风俗习惯,这样就导致村民对“夜春观”举办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办法长时间、持续地办下去。
(二)传承路径探究
1、建立专门保护和研究机构,引导年轻群体加入。市、县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专项的资金去组织每年“夜春官”的表演,确保每一年都能完整地办下去。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以项目为支撑,维护好文化产业相关设施,吸引人们参与。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增强青少年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倡导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提高村民参与意识,引导年轻群体加入社火表演之中。对于参加社火表演的队员,可以进行一些资金和荣誉上的奖励,提高他们参加表演的积极性。同时,将非遗文化的传承融入当地的教育体系当中,从小培养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夜春官”的传承人。
2、加大非遗文化保护投资力度,保障非遗传承人利益。近几年,对非遗文化保护虽有一定的投入,但投入与需求相比数量不足、规模不大。要把保护哈南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纳入到地方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保护投资力度,设立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保护专项基金。积极探索多元化筹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以民办公助或奖励等形式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进来;建立基金会组织,向社会募集资金。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实质是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因此在筹集到相应资金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对非遗传承人授予相应的称号,并且每年发放一定的传承人生活补助,改善传承人的生活,保护好非遗传承人的利益。
3、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内涵,创新和完善传承方式。开展调查活动,建立完整的哈南夜春官资料库。哈南村“夜春官”表演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发掘“夜春官”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整合各方资源,着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哈南村非物质文化理论研究,持续探索非物质文化的丰富内涵。邀请民俗学者和研究者,举办哈南夜春官研讨会,促进民俗文化交流。组织开展“夜春官”表演技艺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确保非遗文化项目薪火相传,并在新时期内发扬光大。对于非遗文化要“原汁原味”地传承,但在传承方法上要讲究创新。进一步运用与时俱进的理念、方法以及新科技,推进“夜春官”的传统表演与现代有效融合,明确传承任务,提高传承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建立全面、完善的传承机制。
4、建立非物质文化展示平台,将非遗文化产业化。以开发村庄旅游项目为契机,建立“夜春官”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在静态展示的同时,通过现场表演的方式,为非物质文化的展示加入动态元素,并吸引游客的参与。进一步打磨好夜春官的组织和表演形式,组建表演团队,使之与文化旅游发展相适应,与舞台表演相适应。从文旅产业的角度出发,依托现有资源,并对现有资源进行适度的功能完善和改造。如,将现有党员活动室进行功能改建,设计成一处民俗表演舞台,供琵琶弹唱和夜春官演出;将院子设计成一处民俗文化休闲广场和旅游文化产品、土特产销售点等。同时,可以挑出一些专门表演的人选,在农忙结束之后,统一进行组织与培训,确保每年夜春官表演的质量。充分利用现代发达便捷的网络,结合“非遗+”旅游、艺术、文创、电商、地方特色等模式,为“夜春官”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哈南村的“夜春官”表演,既展现出浓郁的地域民俗特色,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其中。保护和传承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对于推动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实现特色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