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价值意蕴探析
2023-01-05□文/董鑫
□文/ 董 鑫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大连)
[提要]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中国经济社会“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绿色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是党对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对我国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科学把握。绿色发展理念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个维度。研究绿色发展理念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渊源
绿色发展理念不是凭空提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以及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生态文明实践的继承与创新,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根基与文化底蕴。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并未进行系统研究,但在其经典著作之中蕴含了有关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些基本观点,而这些观点正是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是人的“延伸的手臂”。而破坏人与自然关系也将直接影响人的生存环境,恩格斯在分析一些地区因森林砍伐以及生态破坏所引起的后果时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到,“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的。为了追求最大的剩余价值,一方面就会盲目加大生产规模,不择手段地加大对自然的掠夺与占有,无视人与自然规律,把自然界当作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直接索取对象;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支出,大量的废弃物被任意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其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以资本为导向并破坏这一切,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又超越了自然承载力可承受的限度,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凸显严重。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孔子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告诫人类对动物要有仁爱之心,不可以大肆捕杀进而影响鱼类和鸟类的正常繁衍生息,从而体现了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重视,以及主张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因为“仁”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所以儒家将关于“仁”的思想从“仁”者“爱人”推及到“仁”者“爱物”,从对人的“仁爱”不断进行扩充,进而推广于自然之中。这警示我们在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同时也要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进行爱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生动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告诫人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即“道”。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要遵循“道”,即自然,也就是遵循自然、遵守规律。“自然”作为一种理想状态与境界,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存状态以及境遇的关注,而建构于“道”基础上的自然则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道家主张的方法论做法则为“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人根据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而采取的合适行为活动。道家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不采取任何实践活动,而是不武断地采取违反自然、违反规律的实践活动,即“为而不恃”“为而不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学派也曾阐释过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的思想。《六祖坛经》写道:“ 一切有情,悉皆蒙润……众生般若之智,亦复如是。”这种思想表达的是一种万物平等的观点,将人看作是自然的一个有机且平等的部分。这种观点将有利于帮助人类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态度,也有利于转变人类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去征服自然以及索取自然的观念和做法。
基于对儒道佛各家学派的分析,均说明了中国人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思考,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正是对这些思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实践中蕴含着朴素的绿色发展理念。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刚刚起步,连年战乱使得生态环境急需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为此,毛泽东提出了植树造林的主张,并指出:“在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在进行经济建设时,还提出了“统筹兼顾”方针,即经济建设要与保护环境相统一,为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改革开放后,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提出了口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1978年,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中国环境保护科研工作会议,拉开了关于生态以及环境保护方面进行相关立法工作的序幕。
20 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理想的生态环境目标,这与绿色发展理念的目标——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相契合的。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生态执政的理念,在持续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上,正式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中提出了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丰富了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立足当下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以植树造林、立法等方式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是从生态环境本身出发的朴素的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和包括绿色在内的新发展理念,这已经开始转变为从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角度出发,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绿色生态执政理念。
二、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绿色发展理念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绿色发展、实现什么样的绿色发展以及怎样实现绿色发展等重大时代课题。绿色发展理念内容丰富,意蕴深远,其基本内涵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维度。
(一)绿色发展理念是经济发展理念。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为绿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首要的就是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为对待发展经济,不能是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采取“竭泽而渔”的态度,而保护生态也不应该采取舍弃经济发展“缘木求鱼”的态度。因此,从整体上讲,绿色发展理念的经济维度应从以下两方面思考:一是经济的绿色化;二是绿色的经济化。经济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传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立足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以绿色环保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建设。将“绿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推动构建循环型、低碳型经济模式。绿色的经济化主要是指通过加强顶层设计部署,使得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新的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从而自发地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绿色发展方式是指,转变“高资源消耗、粗放扩张、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发展模式,依靠创新驱动,利用绿色生产技术,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例如,在一些生态较好且环境资源丰富而又相对贫困的地区,应切实转变发展思路,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发挥各种自然要素、资源的活力,真正践行把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
(二)绿色发展理念是政治发展理念。绿色政治发展理念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绿色发展理念在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层面的维度是必要的,体现了党和国家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定意志,以一种政治的强制性保证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实施。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的转变中,可见绿色发展理念与国家治理密切相关,是新时代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有关政治方向的政策理论。政策、理论层次如此,国家在真正治理的实践中也表现出政治的属性。国家的政策能否得到真正落实,领导干部是关键。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务必坚定信念……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习近平提出了绿色政绩考核的制度,并将“绿色GDP”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中,而领导干部的“职务晋升”也就将与绿色发展的成效密切相关,以此引领干部以绿色发展作为工作的指引。“对于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严重后果的责任干部,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以问责到具体的人、到各级政府、终身责任制等制度对干部进行监督,促使领导干部严格负起“绿色发展理念”的责任并严格履行。这些有关“绿色发展理念”的制度、政策的建立以及治理实施,而制度、政策又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均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境治理的坚定信念,有效提升了政府的绿色发展意识和执政能力。
(三)绿色发展理念是文化发展理念。绿色文化发展理念是得以在社会传播的重要载体。绿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生态发展的软实力,是指一切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的的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成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这是一种逐步从经济效率与绿色公平兼顾发展模式的指导理念,使绿色文化发展理念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进而培养成一种文化自觉。让绿色发展理念潜移默化成为广大民众的生活理念,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落实。同时,满足人民对绿色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不断更新绿色文化产品,大力发展绿色文化产业。现阶段物质至上、铺张浪费等思想问题依然存在,能够满足人类精神世界需要的绿色文化输出并不多,因而有关绿色文化发展理念作品的创作也深受其影响。因此,要想实现绿色文化产品的普及化,绿色文化产品不仅建立在可以获取一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还要包括一定含量的社会价值,不能被物质利益所支配。只有通过对绿色文化艺术产品的持续净化,生产出蕴含良好价值的生态产品,来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好地帮助人民树立绿色文化理念。
(四)绿色发展理念是社会发展理念。绿色社会发展理念,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对中国建设“两型社会”来说意义重大,而且对国际社会进而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建设“两型社会”是需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的,当前我国人口总数多,自然资源约束趋紧,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例如,由于煤炭的短缺带来的价格上涨,有些地方开始实施“限电”“错峰用电”等做法。因此,建立节约型社会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强能源资源在生产及各环节中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如今社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问题依然严峻,人民群众对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决定着中华民族的赓续发展。另一方面绿色发展理念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生态危机难题以及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开拓、引领与借鉴作用。全球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各个国家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挑战都不能独善其身。我国“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政府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负责任大国形象,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建设。为此,中国政府决定将在2030年前,实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坚持新时代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全球绿色治理,中国为国际社会做出了新表率。
三、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
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新时代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科学指导,而且也为建设美丽中国、环境治理提出了新范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价值
第一,绿色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基本立场,与中国生态实践状况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新境界。其中,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保护力度是一个重大创新,并将其视为生产力层面进行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理论的一次升华;绿色发展理念与马克思所阐述的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不同,在经济关系中,通过改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经济与生态平衡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实践辩证统一理论的又一创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总体布局之中,是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前人从未遇到过、西方传统发展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一致兼容性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发展创新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第二,绿色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以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提出仅仅停留在“口号”宣传上,对人民群众以及各行的从业人员并没有产生一定的警醒作用,经济社会发展还停留在一切以物质利益优先至上的生产目标进行运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足以可见绿色发展在新时代条件下的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经庄严地写入了党章以及宪法之中,全党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干部对于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专题进行了学习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入了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一直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
(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价值
第一,绿色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质量发展,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是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中的发展,是新发展理念发挥高能效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国家高质量发展引领着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绿色发展带来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化道路,在以不伤害环境为前提的情况下,以此来为社会创造最大的利益,这就要发挥有关绿色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因为环境就是生产力,加快绿色发展方式,就是在保护生产力,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绿色发展理念为推进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行动指南。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需要全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同频共振,争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设者、贡献者、享有者。经济上,坚持“两山论”,引导绿色、低碳经济模式;政治上,要建设以绿色引导下的服务型政府,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的法律法规惩处力度,厉行最严格制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良好法制保障;文化上,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培育并践行绿色发展观念,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三,绿色发展理念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新范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美丽中国与建设美丽世界息息相关,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应该是全世界共同值得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上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中国政府勇于承担国际责任,为世界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做出新贡献,中国政府制定了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行动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国积极主动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不仅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方案、展现了新智慧,也为守护人类共同的美丽地球家园做出了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