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廖容标:被毛泽东称赞为“菩萨司令”

2023-01-04

新传奇 2022年50期
关键词:司令菩萨抗日

抗日战争时期,廖容标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因作战灵活、纪律严明被当地百姓称为“菩萨军”,廖容标被称为“菩萨司令”。这个称号还得到毛泽东的赞许。

开国中将廖容标,原名廖之秀。他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朴实谦和、爱兵爱民。抗日战争时期,他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因作战灵活、纪律严明被当地百姓称为“菩萨军”,廖容标被称为“菩萨司令”。这个称号还得到毛泽东的赞许,他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山东八路军出了个‘菩萨司令’,他就是我们的廖容标同志。”

廖容标

八路军出了个“廖菩萨”

1912 年,廖容标出生于江西赣县的一户贫农家庭,1929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 年1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3 月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廖容标屡立战功,先后任县政治保卫队班长,游击队分队长,连长、营长、团长,并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

1937 年7 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 月,廖容标按组织安排,以“北平流亡学生”的身份前往山东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2 月,廖容标组织长山中学师生、民先队员、抗日积极分子100 余人举行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誓师大会,并正式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廖容标任司令员。由于军纪严明、爱护百姓,短时间内,部队就扩充到5000 余人。从清河平原到鲁中山区,黑铁山起义部队的战歌响彻云霄。

在部队行军打仗过程中,廖容标总是挨家挨户访贫问苦,宣传抗日。战士们也严格执行群众纪律,积极帮百姓解决困难,深受群众爱戴。1938 年初,廖容标率部队来到淄川县罗村。为避免惊扰当地老百姓,他下令让战士们在寒风凛冽的河滩边原地休息。老百姓深受感动,一致请求部队进村休息。面对村民们热情送来的食物和慰问品,廖容标一一婉拒,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只提出买下村里由土匪退回来的已经发霉的煎饼,给部队作给养,并带头洗净煮沸食用,边吃边说:“老百姓的血汗快让土匪榨干了,我们不能再增加群众负担。”老百姓不禁感慨道:“这支部队打鬼子、剿土匪厉害,跟咱们穷人心连心,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军’。”

从那以后,“菩萨军”的称号就在鲁中南地区传开,廖容标也被老百姓称为“廖菩萨”“菩萨司令”,后来这个美名还传到了毛泽东那里。

让日寇闻风丧胆的“菩萨军”

廖容标的部队之所以被赞誉为“菩萨军”,不仅在于他们能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不侵民扰民,处处以百姓的利益为重,还在于廖容标用兵好机动、多奇计。他灵活运用游击战术,部队神出鬼没,往往出奇制胜。第五军成立后不久就进行了3 次战斗——首袭长山城、伏击小清河、血战白云山,三战三捷,以弱胜强,威震鲁中。

小清河伏击战是廖容标领导的在清河平原地区向日本侵略者打响的第一枪,也是长山一带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提升了小清河两岸军民的抗日热情,鼓舞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1938 年1 月19日,廖容标带领第五军第三中队隐蔽在小清河陶塘口伏击敌人。等到中午,日军的一艘汽艇从上游开了过来,廖容标把握时机,火速开枪投弹,全歼日军12 人,包括旅团长、联队长和高级参谋各1 人,给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当头一棒。这场伏击战后来还载入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小学语文课本。

在任山东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时,廖容标还留下了一段“泰山顶上巧设伏兵捉日寇”的传奇。1943 年7 月28日,廖容标带领20 余人在泰山南天门观察地形时,哨兵突然跑来报告说有一股伪军正在登山。廖容标当机立断,迅速组织设伏,成功将12 名伪军抓获。没过多久,一队日军也出现在廖容标的视野之中。廖容标从容不迫,指挥队伍作战,最终歼灭日军9 人,俘虏1 人。经过审讯,这个俘虏名叫间本,是日军派驻山东的情报局长。这次巧设伏兵的胜利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一次次的成功伏击战使日军大为震惊,他们抓来老百姓追问事情原委,群众哪能说出实情,便说是一支“菩萨军”神兵天降,来无影、去无踪,谁也搞不清,气得日军只好在战报上写“这是一支八路主力所为”。从此以后,廖容标指挥的“菩萨军”越传越响,越传越神,廖容标也被传为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百发百中的“菩萨司令”。

传承好作风的“菩萨司令”

1955 年9 月,廖容标被授予中将军衔。10 月,他调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廖容标保持了革命战争年代那种忘我的奋斗精神,雷厉风行,狠抓落实,把各项工作抓得有声有色。他廉洁奉公,不牟取私利,到下面检查工作,总是轻车简从,不住高级宾馆,严禁请客送礼。对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干部,他经常严肃批评,毫不迁就。廖容标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历来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这个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20 世纪50 年代,廖容标把自己购买的1 台价值不菲的电冰箱捐送给军区门诊部存放药物。60 年代初,他所在的党小组有一位参谋,家庭负担重,生活困难。在党小组讨论对其进行帮扶时,廖容标主动捐助150元,并让小组长告诉那位参谋说是组织救济的,不要说是他给的。三年困难时期,他在和县视察工作时,看到一个瘦小的5岁女孩十分可怜,将其收为养女关心爱护。他对子女要求很严,常用“鸟笼里养不出大凤凰”这句民谚来教育孩子,鼓励他们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小儿子参军才3 个月,廖容标坚决把他送上抗美援朝战场。正是因为廖容标对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对待百姓关怀备至、热心救助,干部群众私下还一直称他为“菩萨司令”。

1965 年10 月起,廖容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很多人感到意外,他却十分坦然,说:“我考虑的不是当顾问以后无职无权的问题,而是怎样在有生之年为人民多做些有益的工作。”由于工作过度劳累,他的身体日渐虚弱,最后被确诊为肝癌。病危之际,廖容标仍不忘嘱托子女“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1979 年5 月2 日,廖容标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7 岁。

猜你喜欢

司令菩萨抗日
扶贫司令的暖心报告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鸡司令”的“云”上探索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
抗日英烈马威龙
从“牛司令”到“环保人物”
爷爷的抗日
风华绝代的大唐音乐剧:菩萨蛮与破阵子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