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泽民与小和尚的一次谈心

2023-01-04

新传奇 2022年50期
关键词:江泽民印中洛阳

江泽民说:“纵观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无一不存在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为人民办事就是忠,搞腐败就是奸。”他从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告诫谈到“共产党有决心也有能力惩治腐败”,一番令人振聋发聩的谈话使在座的人深受教育。

11 月30 日,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逝世,享年96 岁。江泽民曾 于1991 年2 月、1996 年6月、1999 年6 月到河南考察,赵德润作为新华社记者,有幸三次全程随同采访,在完成报道任务同时,积累了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

在深切缅怀江泽民同志的时刻,他不禁想起31 年前写过的一篇报道《总书记晤见小和尚》。1991 年2 月8 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在洛阳白马寺同印中和尚一番内容广泛、深刻、富有哲理的谈话,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

1991 年2月8日,江泽民到访白马寺

一次计划之外的安排

1991 年初春,江泽民到河南视察,洛阳是他视察的第四站。一路上,他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中型企业改革等问题征询意见,并不时地阐发自己的见解。他不仅思维敏捷、知识渊博,而且作风朴素、平易近人。

江泽民一行于2 月6 日晚上抵达洛阳,7 日先后视察了洛阳炼油厂、黄河小浪底水库坝址、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玻璃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一家高技术研究中心。翌日上午,江泽民同来自全省各地的几十位厂长、经理就深化企业改革展开座谈。

2 月8 日下午,河南省领导建议江泽民稍事休息,看看城东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 年)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所寺院,迄今已有1900 余年的历史。江泽民一行由执事和尚印山引导,参观了记载白马寺历史的隋碑、大雄宝殿和接引殿,登上汉明帝小时读过书、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印度高僧翻译过佛经的清凉台。

参观结束后,印山和尚邀请江泽民一行到寺中客堂小憩。这是一次计划之外的安排。事后听说,当时洛阳市有关部门早已把包括负责管理客堂的小和尚在内的“闲杂人等”临时安置到白马寺旁边的齐云塔院。后来,原定的计划改变了,小和尚印中等人被紧急召回寺院。

江泽民与小和尚的谈心

客堂大门打开之后,江泽民等人落座。他见近前献茶的印中十分年轻,便亲切地问他是哪里人,多大年纪,为什么出家?谁知这一问,竟引出一番令人吃惊的叙述:印中原名陶翠中,年方24 岁,父亲是国家干部,母亲是工人。他在西南警校毕业后,分配在贵阳的一个派出所当户籍警察。他本想为人民做点儿好事,可接触到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感到心灰意冷。他不愿同流合污,又无力与现实抗衡,经常感到失望、迷惘。为此,他去年来到白马寺,以求精神解脱。

印中的话使客堂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江泽民没有回避这个敏感的社会问题,他首先吟了一句宋代文学家司马光的诗:“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用以说明九朝古都洛阳的兴衰是中国封建王朝兴衰的一个缩影。随后,他话锋一转谈到反腐败、辨忠奸这个深刻话题。江泽民说:“纵观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无一不存在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什么叫忠?什么叫奸?为人民办事就是忠,搞腐败就是奸。我们要特别警惕那些‘口言善,身行恶’的人,或者口是心非的两面派。”接着,他从共产党的宗旨谈到进城以前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告诫,从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谈到“共产党有决心也有能力惩治腐败”。

江泽民这一番令人振聋发聩的谈话使在座的人深受教育,印中也面露喜色。不料,他又提出另一个敏感的问题:“佛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宗教,是否应当承认其存在的价值?”

江泽民以他渊博的知识讲述了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都有很长的历史,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他明确指出:“共产党是无神论者,宪法又规定公民宗教信仰自由,这并不矛盾。有人说我们把宗教视为异端,这是错误的说法。在我们国家里,既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也有宣传无神论的自由。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搞和平演变,是我们所不允许的。信仰共产主义和信仰宗教,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我们都要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祖国。我相信,大家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听后,印中笑容满面,双手合十,连说:“阿弥陀佛,讲得太好了!”

相关文章在海内外产生强烈反响

这次谈话虽然很精彩,但涉及到很敏感的问题,有关领导同志关照记者不准记录、不准拍照、不准报道。但不写出来,我(赵德润)总觉得是一种缺憾。正在这时,我在河北分社工作时的老社长汪钦知道了我的想法,鼓励我立即把稿子写出来,并希望能在他创办的《乡音》杂志上发表。我凭借当时采访的深刻印象和事后追记的材料,写出了《总书记晤见小和尚》。稿件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这次谈话的情形和内容。

稿子写成以后,如何发?我想起江泽民总书记来河南视察时,中央办公厅负责同志有过指示:整个考察活动由新华社发一通稿,如有通讯、特写方面材料可发《瞭望》周刊。于是,我把稿件分别寄往《瞭望》周刊和《乡音》。《瞭望》周刊时任总编辑陈大斌充分肯定了这篇文章,稍作修改,随即送总书记审阅,并附上一言: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写的《总书记晤见小和尚》一稿,我们觉得既宣传了党反对腐败现象的决心,也宣传了党的宗教政策,发表出来,对读者很有教益。我们拟在《瞭望》周刊发表,现送上原稿,请审阅!

总书记从苏联访问回到北京后,很快审阅了这篇稿件,在文字上略作修改便将稿件退回《瞭望》周刊编辑部。之后,《瞭望》周刊将此稿作为特稿在国内版和海外版同时刊出,产生强烈反响。

然而,贵阳市委办公室却派人到北京责问陈大斌:“各地都有腐败现象,为什么偏偏点我们贵阳?这样大的事情,为什么不与市委打招呼?”陈大斌笑而作答:“我们认为,稿件经中央审定,不必再‘惊动’你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时隔不久,一件震惊全国的腐败大案在贵阳被揭露出来。

曾有人对我说,总书记来河南,见了那么多党政干部、企业家、群众,为什么偏写一个小和尚?敏感问题把握不好,会不会授人以柄,引起社会负面反应,从而影响党的领袖形象?实际上,抓住总书记与小和尚谈话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敢于触及敏感的社会问题,同时又能正确把握分寸,恰恰可以产生一篇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道,恰恰可以通过报道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总书记的博大精深和平易近人,从而提高党和党的领袖的威信。

猜你喜欢

江泽民印中洛阳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洛阳正大剧院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印度期待印中领导人会晤
莫迪:印中边界40年没开过一枪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江家的家风
江泽民专著赠德国总理习近平举动引关注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