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农机化保护性耕作中的综合效能
2023-01-04胡永华徐海权
胡永华,徐海权
(安图县农机总站,吉林安图 133600)
0 引言
农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而现代农业发展也要积极融合先进种植技术与种植工艺,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就必不可少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作用,与此同时,保护性耕作技术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及认可,致使农业生产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优化并改善农作物种植环境[1]。因此,需广大人民群众清楚认识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作用,并在农机化背景下,对该技术措施予以研究和推广,指出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不足,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尽可能凸显两者间的综合效能。
1 保护性耕作技术
1.1 概述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集诸多耕作技术优点于一身的新型优质技术,并且与传统耕作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在减少耕作次数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土地的耕作压力,同时,融合秸秆还田方法,确保土地秸秆覆盖面积在30%左右。总而言之,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集免耕播种、秸秆覆盖、病虫害防治、土壤深松这四项优质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耕作技术,对农业未来发展起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1.2 主要特点
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范围应用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土地耕作模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耕作之前,需在种植基地上部覆盖诸多农作物秸秆,此举能有效避免地表水分的蒸发,确保天然水分储存于地表深层,更好的作用于农业生产环节,同时,通过覆盖秸秆,也能够减少自然环境对土地表层的破坏范围。此外,大量农作物秸秆堆积于土地表面,在多方面作用下逐渐腐烂,最终生成诸多有机物质,进而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避免农业资源的消耗,提高有机肥利用率[2]。不仅如此,通过秸秆还田技术,既能够避免农村地区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也能避免化肥施用过多而出现土壤板结。其次,通过土壤深松作业,既能有效打破土壤犁底层,提高其蓄水保墒能力,也能为农作物根系的健壮发育与生长奠定基础,提高农作物耐受力及抗旱能力。最后,通过少耕或免耕来减轻外界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力,极有利于保护土壤耕层,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农作物生产成本。
1.3 提高环境质量
保护性耕作可以加强农耕中药剂用量和类型的控制,避免污染物大量进入到地下水中,而且由于耕作强度的降低,土壤的水蚀问题有着明显的改善,进入水流中的泥沙量降低,有效的提高了水质指标,为污水处理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另外,在保护性耕地的倡导下,由于翻地等作业的减少,使得空气中的灰尘量以及颗粒污染物降低,而且燃料、燃油的减少也降低了尾气的排放,避免空气中有害元素的聚集,从源头上实现了对于空气质量的控制。
2 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综合来看,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情况,明显区别于传统土壤耕作技术,传统耕作多借助人力劳动完成,而现代化农业发展不能缺少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作用。通过机械技术实现土壤耕作的目的,不仅减轻人力劳动程度,而且可有效改良土壤内部环境,是对土壤精耕细作的进一步优化与提升。
2.1 免耕播种技术
在开展免耕播种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借助免耕播种机在覆盖秸秆的土地上进行耕作,使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开展后续镇压工作,为提高农作物出苗率、齐苗率及壮苗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
工作人员借助联合收割机对上茬农作物进行收获,收获完成后,就可采取专业的秸秆残茬还田机开展秸秆还田作业。具体来讲,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施撒于土层表面,确保秸秆中有利物质的进一步转化。
2.3 病虫草害控制技术
借助植保机械完成一系列喷药工作,农作物在播种后至出苗前,需通过喷施农药预防病虫草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在具体药物喷施环节,工作人员要综合分析土壤肥力及湿度情况,确保药物发挥其根本作用,提高药物的综合利用率。
2.4 土壤深松技术
工作人员可选择大型深松机具完成土壤深松作业,在采取秸秆还田技术的基础上,每隔3年开展1次大型深松作业,一般要将深松深度控制在30 cm左右,尽可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墒情。以上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传统耕作模式的进一步优化与改革,均需借助农业机械来完成,将农机与农艺充分结合,尽可能凸显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根本作用效果。另外,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只有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才能使两者间最大效益得以凸显。
随着近些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对改善土地资源现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有效抑制土地荒漠化、耕地资源减少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也降低了化肥、农药使用量,从最大限度上保护了自然环境。因此,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
3 农机化保护性耕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机人员素质偏低,技能不高
有调查表明,农机人才队伍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才占比较高,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占比偏低,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这就导致农机人才队伍出现基础知识水平不高、技术能力偏低等现象,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根本需求。这样一来,既会影响新型机具的使用效率,也会制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深入实施与落实。
3.2 融资困难
融资困难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顺利开展,伴随着农业耕地的集中流转,耕地规模与耕地面积也在逐年扩大,这样一来,就需为其配套良好的作业机具,同时,也必不可少生产资料的支援。但在提供经费支持的过程中,农机专业组织缺乏良好的融资担保手段,最终很可能面临融资困难等问题,无法做到农业机具的及时更新换代,更不能为农机化耕作技术应用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4]。
3.3 农机合作组织缺乏合理的机具配置结构
虽然近几年农机合作化组织的发展势头较猛,但农机大户和合作社的数量却在逐年减少,而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面临大小型机具不配套等现象,小型农机数量要远远多于大型农机,机具配置结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农机化保护性耕作综合效能的全面提升。缺乏一定数量的大型农机,致使农业机械作业范围过于狭窄,加之广大农机手在应用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操作流程及规范化保养技术,最终影响农机整体效能的发挥,降低农业生产效率。
3.4 土地集中流转不顺畅
近年来,大型农业机具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是受到部分地区地理环境的限制,无法为大型农机提供良好的作业空间。例如,部分分散区域和山区土地流转时效性较低,极不利于大型农机开展机械化作业,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工作质量,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支撑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深入落实[5]。除此之外,仅有个别乡镇修建机耕路,农机总体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3.5 群众思想认知不足
尽管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更好地造福于农业生产,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优质技术,但是受到部分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影响,极不利于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顺利开展。一部分群众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并未充分考虑到农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不够重视社会及生态效益的同步进步,仍然沿用传统耕作模式,通过大量施肥、施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最终对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造成了消极性影响。
4 提升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综合效能的具体措施
4.1 提升农机人员综合素质及操作技能
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的快速推进,对农机化发展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机械化也逐渐迈入由中向高的转型期。此时,农机专业院校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与优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例如,农机手培养、维修人员培养,进一步规范农机操作流程及维修技术措施[6]。地方政府也要协调农机合作化组织吸引诸多农机人才参与其中,再通过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农机人才知识水平,确保其掌握夯实的农机操作技能,充分凸显技术人才在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积极性作用。
4.2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受到农机合作化组织融资路径单一性的影响,极不利于农机化保护性工作的顺利实施,最终陆续面临融资难等发展问题。面对此种现象,要对融资渠道加以拓宽,融资环境加以改善,始终坚持企业化经营的发展理念,更好的解决融资环节所面临的问题。政府部门也要加大自身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地方政府建立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信贷担保机构,通过担保或抵押对农业机具换新和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提供经费支持,尽可能减少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环节的面临阻碍。
4.3 合理配置与优化农机合作组织结构
随着一系列大型新型农机的快速涌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这时农机合作化组织也要积极引进性能高、操作稳定且精准的大型环保机具[7]。与此同时,各农机推广部门也要做好相关推广工作,综合分析各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为广大农户提供配套农业机具,确保所引进农机符合当地保护性耕作要求。这样一来,既能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与配置,也能确保农机生产效率与生产效益的全面提升。
4.4 促进土地集中流转
规模化生产已是当前农业发展进程中必要的生产模式,同时,也能促进农业机械与农业技术的高度融合,并且是保障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顺利推广的先决条件。面对此种现象,要促进各分散土地的流转,积极引导各农户集中土地资源,大范围推行大垄双行机械种植模式,充分发挥大型农机的应用效能,确保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顺利推广和实施[8]。
4.5 加强宣传,强化引导
在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与落实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做好相关引导作业。首先,以建设健全示范基地为主,并在技术具体实施环节融入节本增效措施,使农民通过示范基地更好的看到保护性耕作技术优势,不断提高广大农户应用该技术的积极性,促使农业增收增效。其次,农机推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技术推广效果,通过实地演练规范技术操作流程,并向广大农户下发宣传手册,使农户清楚认识到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自身利益相互关联,明确应用该技术的意义所在,这有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顺利实施与发展[9]。最后,人力资源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后援助力,要不断引进优质技术人才,同时,强化服务管理制度,为农机作业营造安全健康的生产环境,确保农机综合效能不受到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广大农户更好的受益于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优质技术措施,既借助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质量,也通过减少耕地次数优化土壤结构及蓄水保墒能力,对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来看,当前农机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仍会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最终阻碍农机化保护耕作综合效能的提升,面对此种现象,就要根据技术应用问题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确保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融合发展。同时,不断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逐渐调整农业生产机具的配置结构,确保其更好的作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效益及效率得到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