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2023-01-04刘云
刘 云
(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句容 212400)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上正式被提出,其是当下处理“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顺利实施这项战略,能引领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创造更多的效益。高素质农民是战略实施的主体,其真正热爱农业、懂农业生产技术、善于经营,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有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撑。句容市地处苏南,有资料记载,2018全年,本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81亿元,同比增长3.2%,现代农业稳步推进,新增高标准农田933.33 hm2、高效农业3 666.67 hm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高达84.5%[1]。在“三农”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句容的农民素质教育、培育工作稳步推进。
1 乡村振兴中高素质农民的作用
1.1 引领产业形态的改变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全国流转耕地面积高达0.33亿hm2,35%以上的耕地陆续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覆盖农户近约为400万户。专业化生产脚步加速,品种专用化、生产定制化、标准要求严谨、执行程序规范化的生产模式逐渐普及遍。融合化发展演变成主流趋势,农业和二、三产业快速融合,创建了越来越多的新产业、新业态,产业规模化、融合化发展势不可挡,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能更好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使产业创新、持续发展有更大的动力,只有这样乡村产业才会更强大、更具特色与优势。
1.2 促进农村社会创新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农业产业真正实现了全面升级、农村发展面貌整体改进与提升、农村群体综合发展。当有高素质的农民时,他们会主动的、有规划的推进了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以上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农业生产效率,也要关注广大农民的生活状态、农村生态环境。高素质农民对农村产业机构持续转型、升级过程能起到良性促进作用。不仅能使当前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现代化生产模式,也引领新农村建设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前进。以上这种形式能够初始新农村从最初只是生产加工产品转型成深度加工的综合性模式,逐渐建立出新农村贸易经济大格局。通过实施以上这种一体化经营模式,能促进农业种植生产与新农村产品加工、营销更有效结合,进而明显延长新农村产业链,不仅能提升农产品的实用价值,还能构建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
自党与国家机构改革推进以来,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统筹规划、管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内容,在高素质农民的协助下,全面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农民自治、整顿人居环境、促进农民体育、文化事业壮大发展等。
1.3 满足新农业从业者的发展需求
有资料记载[2],2018年时我国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为53岁,和十年前相比提升了6.8岁,农村社会老龄化趋势是显而易见的。高素质农民能从思想上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壮大发展,一定要做到有人种地、有人兴村,他们在实践中持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与生产营销能力,获得更多劳动技能,提升实际生产效率,进而以更好的状态迎接结构性改变带来的挑战。针对土生土长的青壮年农民,其肩负着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时代使命,主观上更加依赖运行有效的组织衔接市场,为达成以上目标,应尽快改革创新培育形式,将他们真正培育成市场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返乡下乡创业热潮正兴,返乡人员总数高达740万人,年增速超过100万,有望成为农业劳动力的重要补充填补结构,在这样的情境下,需要更多高素质农民协助他们尽快熟悉农业产业特征、填补农业知识上存在的缺口,辅助他们提升创业成功率,进而鼓励更多人才回流农村创业、发展。
1.4 有助于农村开展扶贫工作
合理开展高素质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能使农业生产活动推进过程中有更强大动力,进而更显著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进而优化广大农民群体的日常生活质量。农业相关部门按照上级指示要求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主要为尽早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有更大的能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在这样的情境下农业产品扶持工作推进将会有更大动力。
2 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培育内容相对单一
培育内容是成功培训高素质农民的重要基础。培育内容单一化是当下国内各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无法满足新时期下农民培育的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政策理论内容占比过高,虽然其并不是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不需要的内容,应合理部署并配合实操课程的讲解,只有这样方能提升农民的操作能力;二是培育内容不符合农民群体的现实需求,一些农民参与培训活动时,在课程没有结束时就只身离开,其不单纯是培育目标对象筛选不细致,主要是培训教学内容和农民真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他们后续有效经营发展需求,不利于调动他们参与培训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2 培训资金不够
培育资金为农民培育工作顺利推进的物质基础,一定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确保各项培育工作正常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政府尽管在农民培训工作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但不能较好的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整体推进。一是培育专项资金覆盖范围不够宽广,无法连续提供后期配套服务项目,一些地区甚至存在农民培训工作教材资源缺乏的问题。部分农业项目实施阶段没有囊括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内容,这就意味着农民培训工作推进阶段不能获得相应的项目资金支持,直接影响农民培训效果。二是培育资金拨付时常延缓,多数情境下,培育单位需事前垫付培育资金,培育成功以后才可以向上级申报获取资金,以上这种培训模式导致部分资金相对匮乏的培训组织望而却步,参与热情明显偏低。
2.3 培育对象素质偏低
客观上讲,培育对象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高素质农民的培训效果,但是现状是当前很多青壮年主观上不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发展农业产业,这是造成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学历多在高中及其以下,文化素质偏低,进一步导致其不能快速了解新政策与新技术,增加了培训工作的难度。并且部分农民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能力,他们获得信息资料的渠道单一化,对市场信息的分析、组织协调能力明显不足。于市场经济内不能组建有效合作关系,容易引起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3 培育高素质农民培养效果的措施
3.1 创新培育方法
为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农民,建议把45岁之下的农民劳动力作为主要的培育对象,积极应用科学、合理的培育方法、手段,尽可能的提升培育的精准度。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不同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开展相应的转向培训方案与课程,条件准许时还可建设科技示范村,相关人员亲自前往基层,使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内容真正落实到每一户,力争使农民在培育中均能收益,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特色产业,进而整体提升生产效益,增产创收。
句容市部分地区建造相应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调动农民群体学习新农业知识、生产技术的能动性,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句容市白镇西冯村22年前村集体负债达到30万元,近些年中,村党总支围绕强村富民的目标,全力弘扬老区、亚服精神,加强对农民群体的教育、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了党员致富能人的楷模作用,帮助农户掌握更多的生产种植技术,2019年时,西冯村草坪销售额达到2.1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36万元,可见培训高素质农民取得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3]。
3.2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首先,在农民素质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基础培训方面,这也是提升培训工作效率的内在要求。具体是督导广大农户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提升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等,获得更多的就业及适应能力,且在农副产品市场交易活动中维持较高的信誉度,通过正当渠道参与市场竞争,从多个方面着手,循序渐进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其次,将本地政府机构的支持、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科学划分具体培训工作,可以依照培训层次的差异性把其分成初、中、高级三级别,为学历不同的农民群众实现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再者,站在实践高度上,高素质培训宗旨并不是一味的提高综合素质,也要发挥巩固生产种植实践活动的作用,真正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过程,最大限度的凸显出地方特色化产业。为实现以上目标,应结合广大农民的现实需求编制培育内容,确定适宜的培育方案,结合学员反馈情况有针对性的完善培育内容,真正打造出优质其实用的精品化课程。比如句容市的苗木产业,白兔镇近些年中主打“生态农业”、“全域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草莓脆、草莓干、草莓饮料等草莓加工产品得到广大消费群体的欢迎,通过推行各种“农业+”产业创新模式,协助广大农户增收致富,持续完善草莓产业结构。当下,本市全年草莓鲜果、农资、物流等上下游产品有关总收入超出18.3亿元,草莓亩平均收益超过4万元,莓农大概70%的家庭收入始源于草莓种植,经营性收入逐渐演变成助农增收的重要引擎[4]。最后,尽早完善高素质农民认定管理办法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农民培育信息档案,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培育主体的受教育情况及培育诉求等。
3.3 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
首先,现代化教育模式是管理体系高效率运转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育、培训活动推进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培训机制的实际作用,严格监管整个培训、教育过程。其次,善于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在线培训,彰显出线上教育的优势,定期考核农民群体的培训效果,结合考评结果有针对性的改进素质教育培训方案,进而取得良好的培训成效。最后,有针对性的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农民群体的高素质培训为农业产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点,应将本地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培训实践中形成全面的激励机制,确保农副产品生产、交易的合法性,拓展地域特色产业的影响范畴,进一步提升农民生产种植的经济收入水平,助力于乡村振兴[5、6]。
3.4 丰富高素质农民主体的来源
首先,主动引导返乡创业的中青年农村劳动力,主动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训活动,这是提升培育对象定位精准度的重要基础。该类群体具有一定资金积累与知识储备,并且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化或者专业能力,参与培育活动的意识较强,全面了解他们从事农业生产意愿,在此基础上在给予他们一定政策倾斜和技术指导,全力把他们培训成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其次,倡导长期扎根农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传统中青年农民朝着农业现代化方向进军,在掌握他们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目的性的进行系统化培训,帮助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高素质农民[7]。最后,编制相配套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业专业毕业生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合理应用政策激励与继续教育的方式,逐渐将其培训成为农业骨干。
4 结语
培训高素质农民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使粮食安全得到更大保障,全面增强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定要深入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句容市要以自身实际条件为基础,提升对特色产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贯彻落实惠农政策等,持续创新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模式,整体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有更强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