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在本科医学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设计
——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见习教学为例
2023-01-04王鹏举
姜 妍,王鹏举,余 晔
(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 襄阳 441021)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剖结构较复杂,位置隐匿,各结构独立但又相通,和眼眶、颌面部、颅底等结构相互联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体格检查需要借助相关专科设备或器械,比如电耳镜、鼻窥镜、间接喉镜、电子鼻咽喉镜等,要求学生们动手操作,较熟悉临床常见的一些重要操作。《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现有教学方式仍是大课授课+小课见习,见习小课上教师“一言堂”式地传授理论、示范操作,由于专科解剖位置的隐蔽性,且学生人数众多,使得学生无法有效学习,限制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因此,迫切地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的效果。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原本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及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1]
基于此,我们做出思维可视化在本科医学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设计。
一、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8届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60名。2021-2022学年第2学期开立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理论课结束后的见习课程。
(二)研究内容
1.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和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要以促推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为引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深入“思维可视化教学工具”的研究与实践,促进育人目标的全面达成。课题研究尝试对医学专业本科生见习教学模式创新升级,从“学科教学”到“课程育人”,发挥课程的价值导向功能。
2.促进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全面发展。结合引入思维可视化教学培训,着力展示如何在课前、课堂、课后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培养其完整有序的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通过思维导图使知识结构立体化、形象化,利于学生短期记忆以及灵活应用。[2]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完全主动地学习,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三)研究方法
将6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学习,对照组采用传统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两组见习学生在参与本研究之前,均未接受过思维导图的相关学习,且在开展思维导图教学之前,分别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进行测试。经过见习之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教师提供比较简单的思维导图、病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学生可带着疑问和目的去查阅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对教师给出的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标注,同时还要将疑难点通过思维导图反馈给教师。
第二阶段:课中。教师结合课前病案和设置的问题,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操作示范,并结合学生的反馈和疑问,着重讲解重难点。讲解完知识点后,还要让各小组的学生再次讨论交流、操作演练,并梳理所学相关知识点,绘制出各组的思维导图。
第三阶段:课后。教师需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归纳,这一过程要结合典型病例和学生讨论的结果。与此同时,学生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总结,最终完整绘制出思维导图。[3]
二、引入思维可视化见习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特点加大见习教学难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剖结构复杂、位置隐蔽,不利于学生想象和理解。而传统教学方式是大课讲理论、小课讲操作,且学生人数众多,并无全员动手操作专科器械的机会,使得学生们无法真正将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限制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发展。
(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要求更高
新的见习教学模式对医学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育践行者,不仅要时刻关注专业学科的国际前沿进展,把所学的最新的理论知识、实践方法运用于自身的学科和教学中,达到个性化教学目标,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提升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教学创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打造专业“金课”,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教师需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演练、分组讨论、课后归纳等步骤来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三)推进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主导性强,学生参与度弱,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中应具有相应载体与途径,让学生们能够按各自专长和兴趣参与融入学习内容中,引发师生间沟通、探讨、学习,扩展学习的内容,创新知识体系,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通过独立思考,学生拥有自己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这样不仅提高学习成绩,还有利于临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4]
三、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一)师生运用思维导图能力得到提升
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学习者对知识进行识记的有效方法。通过运用这一方法,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在见习过程中构建的知识体系逐渐成熟完善。学生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见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的前提是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理解也是记忆的前提,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见习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时也能再次加强对知识点的回顾和理解。
(二)学生创新临床思维得到发展
积极发展学生的临床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主题、一个知识网络,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思维方式,发散思考问题,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构建核心知识导图,并辐射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加深理解的同时,激发创新的火花。
(三)学生自学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使用思维导图、分组讨论、实操演练,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弥补传统耳鼻喉见习课程中的不足之处,思维导图使医学课程中抽象复杂、繁琐零碎、记忆难度大的课程内容变得轻松易懂,[5]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元认知和高阶思维的形成,进而提高培养质量。
四、结束语
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在见习教学全阶段加入思维可视化工具,将课堂与课外、课前与课后充分结合。学生通过课外绘制思维导图和课堂上的讨论式学习,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见习,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弥补了传统见习课程的不足,将抽象的专业知识趣味化、具体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见习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