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道路探索的百年历史演进及未来展望
——以历届党代会报告文本为视角的考察

2023-01-04苏继文赵秀凤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道路革命中国共产党

苏继文 赵秀凤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249;2.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1]36+274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强调了“道路”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需要正确的中国道路来承载。百年建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寻中国道路的历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路探索: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2]2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七次,从党的一大到七大,对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到坚持独立自主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一)制定纲领,开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党的一大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心怀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开始了对中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同时,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是胸怀远大的目标踏上了“寻路”的征程。

1922年7月,党的二大如期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召开,二大上制定了符合当时实际的革命纲领,会上通过的宣言把“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确立为党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中国劳苦群众要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只有走这条唯一的道路”[3]。可见,党的二大拉开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序幕。

(二)国共合作,探索革命道路的策略。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的三大宣言仅仅849个字,指出:“可以证明本党一年以来号召的:‘打倒军阀’‘打倒国际帝国主义’之国民革命运动,不是一条错误的道路。”[4]党的三大宣言中明确规定:“拥护工人农民的自身利益是我们不能一刻忽忘的;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4]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然而,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国民党内的右派分子不断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进行攻击。为了总结合作经验,党的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政治、思想和组织三个方面的准备。

国共合作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就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蒋介石突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党的五大召开之时,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半个月,面对大革命遭到严重失败的残局,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革命道路策略的失败。

(三)扎根农村,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国共合作破裂、革命形势急剧变化,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野蛮屠杀,全党党员人数由五万多锐减到一万多。面对险恶环境,“敢不敢继续革命”和“怎么革命即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亟须回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由此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敢不敢”的问题,但在革命的道路选择问题上,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对中国革命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党的六大的不足之处在于仍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奉行以苏为师的“城市中心论”革命理论,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六大《告全体同志书》中“党渐渐加强了无产阶级的意识,这是党向布尔塞维克化的道路”[5],“这是目前党的布尔塞维克化主要的道路”[5]。“布尔塞维克化的道路”重复出现,可见在当时走“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对中共中央的巨大影响力。然而,实践证明“布尔塞维克化的道路”并不适合中国。

党的六大后的两年间,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经历了从城市到农村、从中心城市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转变,最终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独创性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在探索这一独创性理论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实践中,毛泽东放弃了秋收起义中攻打长沙的计划,带领部队向敌人薄弱的农村进军,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理论上,毛泽东对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做了系统的阐述。1928年10月至1930年5月,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四篇理论文章,对革命新道路进行理论上的论证,也是对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从1928年的六大到1945年召开的七大,时间上间隔了17年,其间,中国革命新道路遭遇了“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其中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尤其严重,导致红军不得不开始长征。长征到达陕北以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用很大的精力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先后写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全面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科学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1938年11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6]542至此,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新道路。

全面抗战的八年是艰苦卓绝的八年,中国共产党既要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法西斯,又要应付来自国民党的反共浪潮,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不断发展、走向成熟,一定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胜利。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时召开的党的七大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报告指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这个战后人民斗争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道路探索:开辟了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过渡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指导下,开辟了独具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过渡道路。

(一)“三大改造”完成,独具中国特点的过渡道路形成。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基于对国内阶级关系和经济成分两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的敏锐洞察,中共中央于1953年6月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一化”方面,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历史上工业化的实现有两条道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7]299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了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三改”方面,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逐步进行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特就特在:一是有偿地而非无偿、逐步而非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二是改造的同时给予必要的工作安排;三是对在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邓小平说:“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8]186

(二)《论十大关系》发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局。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然而,对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与此同时,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以此为契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道路探索的指导原则,即“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思想。《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1960年进行十年总结时毛泽东说:“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9]418-419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强调暴风骤雨的革命时期已经过去,随着新生产关系的建立,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成为斗争的主要任务。在八大报告中“道路”出现12次,其中三次直接与“走合作化”搭配出现,如“响应我们党的号召,愿意走合作化的道路”,“一般地也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三次与“社会主义”搭配出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不相信我们可以经过和平的道路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报告中关于“道路”的文本浓缩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关于中国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社会主义过渡道路,是对马恩过渡时期理论的中国化、具体化,是对列宁曾经设想过但未能实现的过渡理论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左”倾错误出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鉴于苏联模式的教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然而,这样的探索注定是艰辛曲折的。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党内“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直到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支配下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党的九大是“文革”中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党代会,在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背景下,九大报告中的“道路”出现了16次,13次都充斥着阶级斗争的火药味,如“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之流,都是早就隐藏在苏联共产党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斗争的中心,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10],等等。

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后召开的党的十大由周恩来向大会作报告,整篇报告仅仅九千多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党代会报告中最简短的。报告继续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十大报告中“道路”词频只出现了8次,与九大报告不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出现两次,指林彪集团;“国际主义道路”出现两次,指苏联修正主义;一次与阶级斗争相关,如“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

党的十一大召开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华国锋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在揭发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策动反革命武装叛乱的阴谋的同时,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认为“文化大革命这种性质的政治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同时,报告重申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了“抓纲治国的主要的战斗任务”[11]。十一大报告中“道路”词频很高,出现23次,但传递的仅是两种意涵,“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指的是江青反革命集团,“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强调的是阶级斗争。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道路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开辟了光明前景。

(一)拨乱反正,提出走自己的路。1982年9月,肩负“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2]使命的党的十二大顺利召开,作为“文革”结束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代表大会,其历史意义非凡。报告批评了“有些同志不能完全摆脱过去‘左’倾错误的影响,有意无意地要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去”[12]的错误思想,号召全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站稳立场”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提供重要保证,同时强调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项重要政治保证”。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正式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开幕词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发端。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指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直接出现在大会的主题上,这在历次党代会上史无前例。报告中“道路”词频为10次,8次都以“社会主义”为修饰词,如“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1次为“走上法制化的道路”,1次为“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报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走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合乎国情、实事求是的理论前提。

(二)不断凝练,明确道路性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大会还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4]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大会报告中“道路”的词频达14次,多处与“社会主义”搭配出现,两处强调“走自己的路”。需要指出的是,关于“道路”性质的称谓,十四大之前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四大起开始使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江泽民做的政治报告题目即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中国道路的概念更加凝练。

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道路”的词频都是13次,除了与“社会主义”搭配之外,还出现了许多关于“道路”的新提法,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等,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六大开始,党代会报告中出现了关于中国道路的外宣话语,如“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这样的“道路”阐释有明显的外宣味道,这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分不开,更是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国际形势的回应。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由十五大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道路的概念进一步凝练。

(三)持续丰富,明确道路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道路”的词频达到20次之多,在继续强调“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前提下,“道路”的内涵不断丰富,如“走科学发展道路”“走共同富裕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报告阐释了“道路”自信的原因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15]。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念,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5]。并指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5]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中“道路”的词频达到27次,为历次党代会之最,把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道路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报告开篇就从历史和未来两个维度指明了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性,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第一次把“道路”提高到关乎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报告首次提出“三个自信”,即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外宣的角度,报告提出了包容互鉴的“道路”理念,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16]。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道路探索:不断拓展,再谱新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7]报告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宣言书”,指明了中国道路的新起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道路的新表达;实现中国梦是中国道路的新目标。

(一)进入新时代,中国道路的新起点。新时代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必然结果。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频发的外部环境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民主法治、思想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7]。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显然已经不再准确;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严重制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形成新理论,中国道路的新表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逐步解决了“挨打”和“挨饿”的问题,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中国道路由中国人民开创,其话语权和解释权也必须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对中国道路的新表达。

所谓道路自信,就是中国人民坚信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合理的,其中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来自哪里?十九大报告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18]55+46报告不仅揭示了中国道路的具体所指,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深刻揭示了这条道路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报告对“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做了专题论述,告诫全党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看准了、认定了,就必须坚定不移走好,“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9]28。是习近平对全党提出的殷切期望。

(三)实现中国梦,中国道路的新目标。中国梦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正式提出的。在莫斯科国际学院演讲时,习近平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那么,如何实现中国梦呢?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报告还绘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报告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五、中国道路的未来展望:发展中国,造福世界

中国道路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情怀。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不仅会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将为世界各国人民增添福祉。

(一)以人民为中心,中国道路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迈进。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和改革进程中,都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17]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将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到21世纪中叶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社会主义优越性必将充分显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富裕、更加公平、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道路造福世界人民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理念,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世界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十九大报告中第十二部分用1441个字专门阐释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强调:“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6]54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会见“元老会”代表时指出,“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对世界而言就是贡献。”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不仅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经济奇迹,更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显示,连续1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第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和衷共济、团结抗疫是唯一的人间正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并派医疗专家驰援他国传授中国经验,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率先复工复产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注释:

① “中国道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中的“中国道路”是从广义上而言的,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同时期开辟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渡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猜你喜欢

道路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