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志龙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介绍

2023-01-04王艺霖黎崇裕刘志龙

光明中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芡实肾衰竭尿蛋白

王艺霖 黎崇裕 刘志龙

刘志龙教授为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教研工作三十余载,学验俱丰,笔者有幸随刘志龙教授学习,获益颇多。此文主要介绍刘志龙教授对慢性肾衰竭发病机制的认识与探讨,以及总结其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及用药特色,以供同道参考。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的共同转归,常表现为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1]。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中医学“水肿”“癃闭”“关格”等范畴。

1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慢性肾功能衰竭系多种肾系疾病久病肾虚的基础上,痰湿、气滞、血瘀互相胶结,从而导致肾体之本受损,肾脏功能失司,久之肾元虚损,湿浊邪毒内停。其病机较为复杂,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多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多为气、血、阴、阳及脏腑的虚损,在诸虚中,以“脾肾两虚”最为常见,标实则以“湿、浊、毒、瘀”等为主,虚实并存,互为因果。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初期,病邪影响脾、肾功能,脾不摄精,肾不藏精,出现蛋白尿、血尿;日久正气耗损,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受损,肾虚开阖气化失常,出现食欲减退、呕吐、水肿、二便不通等症状。久病入络,肾脉瘀阻,痰瘀互结,缠绵难愈,形成了本病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

2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介绍

2.1 治病求本 培补肾元为主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先天之本”衰弱,则五脏六腑随之衰弱。肾衰病本在肾,肾衰发生之后会导致气血虚衰,并出现各个脏腑以及多系统损害。培补肾元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根本大法。肾为“水火之宅”,内寓真阴真阳,为“五脏阴阳之本”。刘教授在诊疗过程中依据《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原则,治疗常用平补肾阴肾阳、化气行水之金匮肾气丸。《景岳全书》曰:“虚邪之至,害归少阴,五脏所伤,穷必及肾”,金匮肾气丸此方配伍刚柔相济,阴阳相生,使肾中之元气生化无穷。临证若见水肿甚者,则合用五苓散;水气凌心者,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用;气紧咳嗽者,加百合、五味子滋补肺气;小便泡沫明显,尿蛋白量多者,则加用芡实、金樱子、石韦;尿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等。

2.2 重视调理脾胃 顾护胃气脾胃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有运化水谷、升清降浊的功能。随着慢性肾衰竭病情发展,湿浊邪毒阻滞中焦,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表现,若不及时顾护胃气,脾胃虚衰,后天失养,则正气益虚,邪气益胜而病进,正如《张氏医通》所云:“胃气愈伤,浊邪愈逆”。因此,刘教授在治疗上强调“重视调理脾胃,顾护胃气”,养后天以补先天,以扶助正气。临证善用补气健脾、和胃降逆之剂,常用香砂六君子汤、旋覆代赭汤加减,若兼有脾胃湿热,则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刘教授临床常用党参、炒白术、茯苓等补气健脾之品,若见食少纳呆者,常用陈皮、焦三仙、炒鸡内金等药,以理气消食、健脾助运;若见恶心、呕吐者,则配合佩兰、法半夏、生姜、竹茹等以芳香化浊、降逆止呕;腹胀者加用大腹皮、枳实等行气导滞;若见大便不通者,则用大黄以通腑泻浊。

2.3 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中医认为“久病入络”,《灵枢·终始》中有“久病者,邪气入深”的记载。叶天士在《外感温热》云:“久则络血瘀气凝滞……瘀浊水液相混”。慢性肾衰竭是在肾气虚衰的基础上,产生湿、浊、毒、瘀,使肾络瘀阻,肾脉不通。由于慢性肾衰竭病程较长,属于难治性迁延性疾病,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贯穿疾病的始终,因此刘教授强调,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必须重视活血化瘀。现代研究表明,肾纤维化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属于肾脉瘀阻、肾络不通之变。运用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改善肾血流动力学,促进纤维组织的吸收,保护残存肾功能,延缓肾衰竭的进展[2]。因而在治疗中需结合活血化瘀药物如牛膝、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等。久病面色黧黑或有瘀斑,腰部刺痛,夜间加重,口唇紫暗,肢体麻木者,加用鳖甲、莪术、川芎、鸡血藤等;贫血严重者,可合用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

2.4 守法守方守法守方,主要是由于药物在体内的积累作用,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吸收的药物才会显现出一定的药效[3]。岳美中谓之“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4]。慢性肾衰竭的患者病程多数较长,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之本”衰弱,则五脏六腑随之衰退,因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从肾着手方为治本之法。然而“先天之本”之衰若已形成,治疗难度较大,其诊疗非一朝一夕之功,故刘教授在治疗中强调要守法守方,即首先要把握疾病的本质即病机,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下,确定理法方药,处方需求尽量平缓, 不可峻攻或峻补, 遵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要盲目更换治法和方剂,方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3 常用药对介绍

3.1 黄芪配伍白术黄芪甘温,入脾肺二经,为补气之要药,张锡纯云:“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上源”,同时黄芪也是治疗气虚水肿之要药。白术甘苦温,归脾、胃二经,乃“补气健脾第一要药”。两者相伍可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以后天补先天,可增强肾气。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白术可以显著减少尿蛋白,并能够促进肌肉和肝脏内蛋白的合成,可用于防治各种慢性肾炎、肾衰竭[5]。且黄芪能够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同时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肾脏高凝状态[6]。刘教授常用剂量为:黄芪30~100 g,白术30~50 g。

3.2 川牛膝配伍蝉蜕川牛膝甘微苦平,归肝肾二经,性善下行,川牛膝和怀牛膝功效类似,但川牛膝偏于散瘀血,并能祛风治痹;蝉蜕甘寒,归肺肝二经,质轻上浮,长于疏散肺经风热,蝉蜕入气分,川牛膝入血分,两者相配,暗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可加强祛风之功,且两药一上一下,相反相成。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风邪为慢性肾脏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从风论治肾系疾病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且慢性肾脏疾病多迁延难愈,蝉蜕作为虫类药物更善于祛陈疴痼疾,故可作为治疗肾病的常用药[7]。此外,牛膝善于引药下行,正如《药鉴》云:“牛膝引诸药下行如奔。凡病在腰腿行踝之间,必兼用之而勿缺也”,牛膝可引领诸药直达病所,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刘教授常用剂量:酒川牛膝10~20 g,蝉蜕10~15 g。

3.3 芡实配伍陈皮芡实甘涩平,归脾肾二经,既能健脾祛湿,又能收敛固涩;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乃治脾胃气滞、湿阻中焦之佳品,且本品辛行温通,辛香走窜,两者相伍,可动静互补,使升降出纳之气得行,且可兼治肺脾肾上中下三焦之水饮代谢异常,使水谷各从其道输泄而推陈致新,恢复肾衰退之功能。此外,芡实还具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岳美中在《岳美中医疗经验集》中曾介绍可用芡实合剂治疗慢性肾炎脾肾俱虚型蛋白尿。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芡实可以降低尿蛋白,并能改善肾损伤,从而延缓肾病的发展进程[8]。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大量补药的应用易导致中焦运化失司,气机壅滞,而陈皮可理气健脾和胃,以防中焦气机壅塞之弊。刘教授常用剂量为:芡实20~30 g,陈皮10 g。

4 验案举例

陆某某,女,88岁。2018年8月24日初诊。主诉:肾功能不全1年。现病史:患者1年前发现肾功能不全,2018年5月于外院住院期间查血肌酐:672 μmol/L,彩超显示:一侧肾脏缩小。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患者拒绝透析,后辗转服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2018年8月查血肌酐:654 μmol/L,HGB:95 g/L,尿常规:尿蛋白(+++),潜血(+-),前来刘志龙教授门诊要求中药治疗。症见:全身乏力,以双下肢无力明显,不能行走,轮椅推入,双下肢中度浮肿,腰酸软,食欲不振,睡眠一般,大便干,小便短少,舌淡胖,苔薄黄,脉浮滑无力。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期);中医诊断:慢性肾衰病(肾气虚衰证)。处方:金匮肾气丸化裁。用药:熟地黄20 g,山药20 g,山萸肉20 g,泽泻10 g,茯苓10 g,牡丹皮10 g,肉桂10 g,附片(先煎)10 g,黄芪50 g,白术30 g,陈皮10 g,芡实20 g,川牛膝10 g,蝉蜕10 g,酒苁蓉20 g,黄芩10 g,炙甘草10 g。14剂。

二诊:2018年9月7日,复查血肌酐:574 μmol/L,尿常规:尿蛋白(+++),潜血(+),大便较前通畅,小便少,舌淡,苔薄黄腻,脉滑。用药:上方加白茅根20 g,土鳖虫10 g。14剂。

三诊:2018年9月21日,复查血肌酐:420 μmol/L,尿常规:尿蛋白(++),潜血(-),水肿程度较前减轻,舌淡,苔薄黄,脉滑。用药:9月7日方减白茅根,加巴戟天10 g,金樱子30 g。18剂。

四诊:2018年10月9日,家属代诉复查血肌酐:354 μmol/L,食欲转佳,无恶心、呕吐,舌淡,苔薄黄,脉不详,余无特殊不适。用药:继续守方治疗,30剂。

五诊:2018年11月13日,复查血肌酐:300 μmol/L,尿常规:尿蛋白(+),潜血(-),双下肢水肿已消退,舌淡,苔薄黄,脉沉。用药:10月9日方加阿胶10 g。21剂。

后以五诊方为基础调理,治疗半年,2019年4月26日复诊,查血肌酐:181 μmol/L,HGB:123 g/L,尿常规:尿蛋白(+-),潜血(-),患者乏力明显好转,现无需坐轮椅,能够自如行走,食欲佳,眠安,二便通畅,患者精神状态佳。

5 体会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曰:“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本案患者病情已发展至慢性肾衰竭后期阶段,证属阴阳两虚,故以金匮肾气丸为基础方加减,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方中熟地黄为补肾填精之要药,配合山萸肉、山药,三药相伍,所谓“三阴并补”;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分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使得肾中元气得补,阴阳互生,刚柔相济;同时用茯苓、泽泻以淡渗利湿;牡丹皮活血散瘀并清泻肾中伏火;并配合黄芪、白术药对以健脾益气、利水消肿;陈皮、芡实药对以理气行滞、收敛固涩而补肾;川牛膝、蝉蜕药对以活血祛风、搜剔通络,全方共奏补肾健脾、活血利水之效。二诊中患者尿潜血(+),故加白茅根以凉血止血;并加用虫类药物土鳖虫,增强了化瘀散结的功效,可对肾脏络脉病变起到改善作用。三诊中巴戟天、金樱子的应用,增强了补肾、收敛固涩之功效,可降低尿蛋白。四诊时患者血肌酐已明显下降,诸症好转,继续守方治疗。五诊时患者水肿已消退,考虑该患者慢性肾衰竭日久存在贫血,故加用阿胶以补血养血。此后继续宗法守方调理半年,患者血肌酐已降至181 μmol/L,病情基本平稳,精神佳。本案体现了刘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以培补肾元为主,重视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的思路,同时注重把握病机,坚持守法守方的原则,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芡实肾衰竭尿蛋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肾衰竭处方规律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秋补食疗话芡实
秋深进补前芡实先蹚路
降浊颗粒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α-SMA的影响
芡实药膳4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