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郝建军运用经方合方治疗情志病*

2023-01-04陈珊珊郝建军

光明中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柴胡少阳舌质

陈珊珊 郝建军

郝建军是广东省名中医,第三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特聘教授,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擅于运用《伤寒论》经典方治疗情志病。笔者临证观察发现现今精神类疾病高发,寻求中医药治疗焦虑抑郁症、不寐、非器质性脾胃病的患者甚多;其中郝建军教授治疗情志病经验丰富、效果显著,现将郝教授使用仲景方治疗情志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情志病的古今认识

精神疾病,中医来说分情志病和神志病,可以表现为烦躁、不寐、喜忘、惊悸、谵语、郑声、发狂、神志不清等症状[1]。《黄帝内经》时代认识到人类的心理活动多种表现形式,有了意思、意志、记忆、心情、兴趣、思维情绪的概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黄帝内经》中火郁、木郁、土郁、金郁、水郁之发,是历代关于郁证的代表性说法,又称“五运之郁”。探讨阳郁证机必须要从阳气的运动形式说起。《素问·六微旨大论》云:“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说阳气通过升降出入的方式,发挥温煦、营养、气化、防御、固摄等功用。反之,若阳气郁遏,则百病丛生。总结其阳郁证机可为以下几点:寒气遏风致阳气郁而不伸;寒湿蕴结致阳气郁而不运;肌腠受邪致阳气郁而不散;寒饮客于肠胃致阳气郁而不通[2]。《黄帝内经》对郁的治疗较少提及,只提到“木郁达之”及一些祝由术。

现代社会,精神类疾病越来越高发,尤其是焦虑抑郁症,根据WHO 统计,全球的抑郁症发病率约 11%(共约 3.5 亿人),预测即将成为世界第2大疾病[3]。2015 年全球焦虑症患者比例约为 3.6%,总数约 2.64 亿。2015 年全球约 78.8 万人死于自杀。这2种疾病已对人类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而对于较为少见的其他精神类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等,西医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容易反复。

对于焦虑抑郁症,中医统称“郁证”,分为“阴郁”和“阳郁”两大类,是指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中医的病机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发,继而肝不平,心不安,胃不和;导致三焦不畅,气血不行,脏气郁结。

而其他精神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类似中医“狂证”范畴。《黄帝内经》记载:“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为止……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顑”。

2 《伤寒杂病论》对情志病的认识及治疗

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面即有记载“脏躁”“梅核气”“百合病”等病症,类似西医学的焦虑抑郁症,更有“奔豚气”“虚烦不寐”“心中懊恼”“胸满烦惊”“谵语”“发狂”等词汇描述精神类疾病的证候表现。其中张仲景的小柴胡汤类、栀子豉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苓桂甘枣汤、半夏厚朴汤、抵挡汤类、泻心汤类等方剂皆有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作用[4],但临床上单独使用,多效果欠佳或疗效不持久。

郝建军教授认为郁证疾病特点多符合少阳证的表现,又与《金匮要略》“百合病”十分吻合。少阳证的主症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而百合病的主症亦与现代医学焦虑抑郁症有许多相似之处:“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因此郝建军教授常使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并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郁证”。

2.1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临床上被用以治疗发热类和胃肠类疾病,其实也被用以治疗精神类疾病,而小柴胡汤是张仲景用以治疗少阳证的主要方剂。

“少阳”的生理:《灵枢·经脉》提出:“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胆足少阳之脉……合于手少阳,抵于出,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少阳经本即循行经过肝、胆、心包,循膈、胁、胸,遍布三焦;少阳主半表半里,外能从太阳之开,内能从阳明之阖,气道枢纽的作用,因此少阳经的生理作用为畅达三焦、疏解肝胆、调和气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少阳胆腑”的生理作用是:藏精汁,主疏泄,助相火,主决断。

而“少阳病”的特点是:易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易生痰饮水湿、易与太阳、阳明、太阴同病[5];相应地其病理证候是:少阳胆腑藏精汁失调,影响脾胃运化,脾失升清,胃失和降,则见乏力、纳差、恶心、大便难解,甚则呕吐;肝胆主疏泄失职,则三焦气化不畅,气血运行不利,水液代谢失调,水饮痰湿内生,则见咳痰、咽喉不适、小便不利、梅核气;少阳之火郁结于内,化热扰心,导致心神不宁,则见心悸、心烦、失眠;当决断不明,则或胆怯易惊,或易怒易狂。

小柴胡汤具有解郁结、调枢机、畅三焦、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左右逢源的作用。其适应证为:经证:目赤、耳聋、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腑证: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以解经邪,是为解郁;黄芩以清腑热,是为清火;半夏合生姜,均辛散,可疏通气郁,助柴胡解郁,还可祛痰、消饮、去水,和胃降逆止呕;而“参草枣”,助少阳正气以祛邪,补太阴脾气,防少阳之邪传太阴[5]。

2.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少阳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其具有调和阴阳、调畅气机、镇心安神之功,为小柴胡汤之变方。方中以小柴胡汤加桂枝,可使内陷之邪从外解,通阳化气,畅达营卫;加龙骨、牡蛎镇潜摄纳、安神定惊;除去原方有毒之铅丹[6],或换用磁石;加茯苓,宁神通利小便;大黄泄热和胃而止谵语[7,8]。少阳厥阴相表里,肝藏魂,故少阳病可致神魂病变,治少阳亦治肝也,故曰平肝镇惊。

2.3 百合地黄汤百合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的百合病,“百合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百合病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原文“百脉一宗”含义乃因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故心肺正常,气血调达,百脉皆得其养;反之,则百脉俱受其累,证候百出。方中:百合味甘,性微寒,有清心安神的作用;生地黄味甘苦,性微寒,有滋养肾阴、清热生津的作用;共奏清心安神之功效[9]。

百合地黄汤虽说以君药有清心肺之热而安心神,但百合病不该只以心肺阴虚解释,临床使用常发现,即便无心肺热象,但凡有“精神”症状者,合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使用,皆显良效。实乃心主神,肺主魄,肝主魂,“神、魂、魄”得安,精神乃治。所以百合病是一种情志病,精神异常的疾病,因心不主神,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多端、奇怪特异的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并不一定有身体器质性的改变,但患者却可以有五脏六腑各个方面的不适主诉[10]。

3 经方合方的特点与创新

郝建军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工作近40年,熟练应用经方,常用经方合方治疗“因郁致病”及“因病致郁”,如:恶性肿瘤伴抑郁、卒中后抑郁、产后抑郁等患者。随着现代社会生存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临床伴随精神疾病的人群越来越广泛,郝建军教授反复实践、总结经验,形成了自己有效治愈精神类疾病的理论和方案。

从《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选此二方合用,发挥仲景合方法则的优势,针对抑郁症正虚邪盛、虚实夹杂的病理特征加以治疗,疗效显著,起效快,复发率低,不良作用少。此方乃“经方”合方治大病的理论实践。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百合地黄汤基础组方用药特点上,郝老师经验总结:大胆使用大剂量龙骨、牡蛎(各50 g)可达到良好的平“肝之郁火”的作用,加上大剂量百合、生地黄、莲子(均用30 g以上),更有甚好的“安心神”之功效。且郝建军教授临床辨证分“阴郁”和“阳郁”两大类,分型操作简易,但处方用药却做到“因人制宜”,随症加减,临床诊治巧妙做到针药合施。阳郁者,加用栀子15 g,淡豆豉15 g;大便秘结者加用大黄5~10 g;阴郁者,去龙骨、牡蛎,加用桂枝15 g,香附15 g;嗳气、脘腹胀满、不欲饮食者加厚朴15 g,枳壳15~30 g;病证严重或郁证日久者,加用针刺治疗,穴位选取:四神聪、双内关、双三阴交等。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亦要同步进行。

4 验案举例

4.1 肝郁乘脾 心肾不交案杨某,女,50岁。患者2019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2年来失眠、纳差,大便溏稀,背心冷热交替,出汗,咽干咳,有异物感,乏力,曾外院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舌质淡红,苔黄厚腻白,脉沉细滑。患者于气象局工作,日夜颠倒,工作压力大。四诊合参,细究病机,郝建军教授辨为郁证,证候诊断为肝郁乘脾,心肾不交,故采用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百合生地黄汤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5 g,黄芩15 g,姜半夏20 g,厚朴20 g,茯神20 g,桂枝10 g,生龙骨(先煎)50 g,生牡蛎(先煎)50 g,郁金20 g,苍术15 g,百合30 g,栀子20 g,射干20 g,莲子30 g,生地黄30 g,川续断20 g,菟丝子20 g,党参15 g,香附15 g,五味子30 g,柏子仁15 g,干姜10 g。5剂,水煎服。配合针刺:双侧内关、三阴交、四神聪;并予耳穴贴:心、肝、神门等穴位;再嘱使用自制睡眠霜睡前涂揉双手神门、耳后睡眠、双足涌泉。二诊:患者服中药后睡眠、胃纳有所好转,但仍偶有“心中懊恼,反复颠倒,默默不欲饮食”,汗出,大便溏,舌质淡红,苔少白,脉沉细,原方加藿香15 g,干姜加至12 g,苍术加至20 g,去桂枝;并予再行针刺治疗。三诊:患者睡眠、胃纳进一步好转,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少白,脉沉细,原方加地骨皮15 g。四诊:患者诸症消失:干咳、咽喉部不适感消失,胃纳好转,大便溏,睡眠偶有欠佳,汗出减少,面色好转,舌质淡红,苔少白,脉沉细,原方去地骨皮、射干,加用夏枯草15 g,巴戟天15 g,甘草15 g,干姜加至15 g,去藿香。五诊:患者仍有阵发性潮热汗出,大便3次,溏,睡眠改善,舌质淡红,苔少白,脉沉细,原方去栀子,加用补骨脂30 g,黄芪30 g,诃子15 g。六诊:诸症好转,面色红润,心情舒畅,舌质淡红,苔少白,脉沉细,但较前有力。原方续服。嘱不适随诊。

按:本案患者失眠日久,多方求医皆不得治,亦是个“三好”患者,但生活质量仍十分差,家属诉其终日“郁郁寡欢”。疾病之根本在于少阳不和,肝气郁结,母病及子,气郁化火扰心,加之患者肾阳气虚,心肾不交,心主神明,导致夜不能寐,所以有“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此乃《伤寒论》“栀子豉汤”方证,“心烦,默默不欲饮食,反复颠倒”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患者的工作导致其长时间昼夜颠倒,阳气当潜不潜,当升不升,少阳枢机不利,阳气伏郁,日久阴阳两虚。患者阵发性潮热汗出乃肾气虚,不能纳气,肺卫不固,患者已到“七七之年”,天癸衰竭,精气不足,肾不化气,气不固摄,又加虚火炎上,以致阵阵汗出,因此后来加用地骨皮以清虚火,加用巴戟天、补骨脂、黄芪以温脾肾阳气。患者大便溏乃肝郁乘脾,湿浊不化的表现,二诊予加用藿香、干姜、苍术以健脾化湿。其中,患者咽干咳,有异物感,类似“梅核气”的症状,而组方中即有姜半夏、厚朴、茯神、干姜,以行气化痰;加射干、五味子以利咽祛痰、收敛止咳。患者总共服中药1个月余,每周就诊1次,从第1次就诊的“郁郁寡欢”到最后1次就诊的“面色红润,心情舒畅”,可见郝老师的仲景合方的效果显著。

4.2 肝郁化火 瘀血阻滞 热扰心神案王某,女,53岁。患者2019年11月13日初诊。患者因“失眠、烦躁、胡言乱语1个月余”就诊,1个月余前患者因家事伤心造成,狂躁,不眠,胡言乱语,纳可,小便正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声音响亮。四诊合参,细究病机,郝建军老师诊断为:狂证;证候诊断为肝郁化火、瘀血阻滞、热扰心神;治法:重镇潜阳,清心安神,活血泄热,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百合生地黄汤合抵挡丸加减。方药如下:柴胡30 g,黄芩20 g,生龙骨(先煎)50 g,生牡蛎50 g(先煎),白芍20 g,栀子20 g,香附15 g,磁石50 g(先煎),百合30 g,生地黄30 g,莲子30 g,甘草10 g,大黄10 g,桃仁20 g,桂枝10 g,五味子30 g,麦冬20 g,土鳖虫10 g,水蛭10 g。7剂,水煎服;并予针刺双侧内关、三阴交、四神聪等穴位;再嘱口服安定25 mg,2次/d。二诊:患者发作时间延长,隔日1次,大便2~3 d解1次,但家属发现其夜间无其他人在旁时,独自落泪,舌质红,苔黄,脉弦滑。去水蛭,加浮小麦30 g,清半夏20 g,黄连20 g,淡豆豉15 g,栀子加至30 g。三诊:诸症消失,心情平静,无再胡言乱语,睡眠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百合加至40 g,土鳖虫加至15 g。

按:患者初次就诊时,郝老师仍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百合生地黄汤为基础方,旨在疏肝清热、重镇潜阳、清心安神。可患者表现出一派“阳热”症状: 狂躁,胡言乱语,声音响亮, 舌质红,苔黄,脉滑,与“郁证”证候全然相反,因此郝老师辨病为“狂证”。《伤寒论》治疗“狂证”有以下原文:“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 但少腹急结者, 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挡汤主之”。此3句原文,症状上有轻重的程度之分,“桂甘龙牡汤”的症状是烦躁,而桃核承气汤的症状是“如狂”,而“抵挡汤”的症状是“发狂”,显然此患者已然“发狂”。结合病机“瘀热在里故也”,热与血结,结于下焦,瘀血阻滞,属太阳蓄血证,病势较急,病情较重,血结较深,属蓄血重证。因热在血分,瘀热直接上攻于心,心神被扰,神志错乱。治疗上,需急救其里,所以应破瘀结,泻血热,以药性峻猛的水蛭、虻虫破瘀积恶血,以大黄泻热逐瘀,推陈出新,以桃仁活血化瘀。考虑患者病情较急重,因此同时加用针刺及西医疗法。家属再次复诊时反馈,患者发作时间延长,发现其夜间无其他人在旁时,独自落泪,症如“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此症状乃因肝郁化火,伤阴耗液,心脾两虚,神明失用,情志失调。虽患者首诊时已用麦冬、生地黄等顾护津液,但二诊时,患者仍是2~3 d一次大便,因此,加用浮小麦,但弃大枣,以润燥缓急;再予栀子豉汤、半夏泻心汤加减以加强清心胃之火,安被扰之心神。中药前后总共约服用20余剂,历时约1个月,患者三诊已情绪平和许多,就诊时已无在诊室内大声呼喊、胡言乱语,家属诉西药已减量至少量服用,为巩固疗效,郝老师嘱再服1周的中药。此验案乃经方合方治病的典型案例,疗效显著,获益匪浅。

猜你喜欢

小柴胡少阳舌质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垃圾分类
童心童画
《三千年》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仿生材料用于小柴胡汤复方制剂中重金属镉、铅、汞的同步脱除性能研究
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适合小柴胡汤治疗的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