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国良教授从寒热辨证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经验

2023-01-04周三林

光明中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苍耳子异物感咽炎

周三林

恩师徐国良主任医师是第3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深研经典,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卓著,临床擅用古方治疗疑难杂病,尤以医治肺系病、脾胃病见长,倡中西医汇通,笔者侍诊恩师左右6年有余,收获颇丰。徐师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抛开繁杂的中医证型,大道至简,主张从寒热两端辨证治疗,现总结其经验如下。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既往也被称为鼻后滴流综合征,通常定义为鼻、鼻窦、咽部等疾病所导致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咽喉等部位引起的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多种疾病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较为复杂。其基础疾病包括鼻部疾病及咽部疾病(如变应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感染后鼻炎、鼻窦炎、变应性咽炎等)[1]。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诊断标准:①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②鼻后滴流和 (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③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 ④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⑤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1]。

徐老师认为,反复咳嗽的患者,如果晨起咳嗽为甚,痰量很多,又伴有明显鼻塞、流涕、脓性分泌物症状,就要怀疑此病。此类患者白天咳嗽为主,有时候也在夜间入睡体位改变后咳嗽加重,但不同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凌晨刺激性干咳。鼻后滴流感,仅见于少部分患者,临床更常见患者频繁清嗓动作,诉咽部异物感。

本病属于中医“久咳”“久嗽”“鼻窒”“鼻渊”“喉痹”等范畴[2]。肺为华盖,开窍于鼻,肺脏娇嫩,不耐寒热,外邪从鼻窍入侵,而传至肺,肺失宣降,则气逆而咳。初病易治,但久病或治不彻底,邪气伏于鼻部,往往感而即发。此病病位涉及鼻-肺,病因与风、痰有关,本病病机主要为风痰留伏、鼻咽不利而致肺气上逆。治疗大法为祛风化痰,宣肺止咳。

徐老师诊治此类疾病主张寒热辨证。四诊除常规查舌按脉外必查咽喉、鼻腔局部。凡鼻腔黏膜苍白或水肿,为寒;鼻腔黏膜充血、肥厚,为热。鼻腔分泌物为黏稠、脓性、绿色为热,清稀、水样分泌物为寒。咽部充血色红为热,色白为寒。

1 鼻炎-鼻窦炎引起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临床从寒热辨证,分为3型论治。

1.1 风寒伤肺型症见反复咳嗽,有痰,清浠白色泡沫痰,鼻塞,喷嚏,清鼻涕,鼻腔黏膜苍白、水肿,咽部无充血,舌质淡红,苔薄或苔白,脉浮紧。治以小青龙汤宣肺散寒化饮,阳虚明显加附片,即合麻黄附子细辛汤,鼻塞鼻涕多,加白芷、苍耳子、辛夷花、丝瓜络等,咳嗽痰多,加紫菀、前胡、白前。常用处方如:炙麻黄10 g,桂枝10 g,白芍10 g,五味子10 g,细辛5 g,干姜5 g,法半夏10 g,苍耳子10 g,辛夷花10 g,前胡10 g,甘草5 g。

1.2 痰热蕴鼻肺型症见反复咳嗽,黏痰或脓痰,色黄或青,鼻塞,喷嚏,脓鼻涕,鼻腔黏膜充血、肥厚,咽部充血,舌质红,苔黄,脉滑。治以宣肺通鼻、清热化痰,以麻杏石甘汤、小陷胸汤、苇茎汤加减,鼻塞明显加用薄荷、荆芥、辛夷花、紫苏叶,咽痒加蝉蜕、僵蚕,咽部异物感加射干、牛蒡子。常用处方如:炙麻黄10 g,石膏30 g,杏仁10 g,瓜蒌30 g,芦根30 g,冬瓜子30 g,薏苡仁30 g,苍耳子10 g,辛夷花10 g,薄荷5 g,丝瓜络20 g,射干10 g,甘草5 g。

1.3 外寒内热型为上述二症兼夹症状,或见浓鼻涕而痰液清稀,或清鼻涕而痰液浓稠,或见鼻腔黏膜苍白而咽部充血,舌苔薄白而脉滑数,或舌苔黄腻而脉浮紧。治以宣肺通鼻、兼清肺热,以小青龙加石膏汤或陈宝田教授三小汤加减,鼻涕或痰多合用苇茎汤、泻白散,鼻塞加苍耳子、辛夷、丝瓜络,咽痒加蝉蜕、僵蚕。常用处方如:炙麻黄10 g,桂枝10 g,细辛5 g,五味子10 g,法半夏10 g,石膏20 g,瓜蒌20 g,黄芩10 g,苍耳子10 g,辛夷花10 g,丝瓜络20 g,射干10 g,甘草5 g。

徐老师认为此病核心病机为风、痰,因此无论何种证型,均需要使用祛风、化痰药物。鼻塞、流涕、咽部不适多为表邪未解,表邪不除病难速痊。祛风解表药物多选用麻黄、细辛、辛夷、苍耳子、白芷、薄荷、荆芥、防风等。化痰药物可减少鼻腔分泌物产生,鼻窦炎常有脓性分泌物,需要运用化痰排脓之品如黄芩、连翘、鱼腥草、芦根、薏苡仁、桔梗、冬瓜子、皂角刺等,利咽化痰如射干、牛蒡子、桔梗、浙贝母等还能消除咽喉异物感。这与现代医学对此病治法不谋而合,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治疗既要消除或缓解鼻部症状(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还要消除或缓解咽喉症状(咽痒不适、咽喉部滴流感、口咽黏液附着、频繁清喉等)[3]。

徐老师认为慢性鼻窦炎缓解期常常需要健脾益气培元,此为培土生金法,治疗鼻渊张景岳强调运用人参、熟地黄,明代医家薛立斋倡用补中益气汤治本。

2 慢性咽炎引起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临床从寒热辨证分为阳虚、阴虚2型。

2.1 肺肾阳虚型症见反复咳嗽,干咳少痰,或痰少,痰液清稀,咽部异物感,咽痒,或者咽痒则呛咳,咽部黏膜往往苍白或暗淡,舌质淡红,苔薄或苔白,脉沉弱。治以温肺散寒,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如咽部异物感重,痰多,合用半夏散及汤,咽痒加桂枝、白芍、五味子即合用小青龙汤,甚者再加荆芥、防风、紫苏叶,如合并情绪异常,烦躁易怒等,加四逆散。常用处方:炙麻黄10 g,淡附片(先煎)10 g,细辛5 g,法半夏10 g,桂枝10 g,白芍10 g,干姜5 g,紫苏叶10 g,荆芥10 g,五味子10 g,甘草5 g。

2.2 肺肾阴虚型症见反复咳嗽,干咳少痰,或刺激性呛咳,咽干口燥,咽部黏膜往往充血少津,舌质红,苔黄,脉细。治以养阴润肺,方以养阴清肺汤加减。咽痒加蝉蜕、僵蚕,咽部异物感明显,痰多,合用《温病条辨》上焦宣痹汤。如合并情绪异常,烦躁易怒等,加四逆散。常用处方:生地黄20 g,玄参20 g,牡丹皮15 g,浙贝母15 g,麦冬15 g,白芍15 g,当归10 g,射干10 g,郁金20 g,瓜蒌皮20 g,通草5 g。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根据病理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和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4]。慢性咽炎的发病与扁桃体炎、牙龈炎、鼻炎、鼻窦炎等临近器官的炎症性疾病有密切的联系,治疗慢性咽炎应先去除致病因素[5]。多数慢性咽炎患者具有咽部痒感、阵发性干咳等变态反应性炎症的症状,并且非特异性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有效。慢性咽炎患者变应原检测有阳性率高达50%~60%的报道,均提示变态反应因素在慢性咽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6]。慢性咽炎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共存已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胃食管反流病在反复发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中有重要作用[7]。徐老师认为慢性咽炎如合并鼻炎、鼻窦炎,需按鼻-鼻窦炎治疗方法论治,如合并胃食管反流,需按胃食管反流病论治。慢性肥厚性咽炎,需要化痰活血,萎缩性咽炎以肺肾阴虚多见,需要养阴润燥,佐以化痰理气。慢性咽炎与变态反应有关,中医辨证为肝风多见,常用荆芥、防风、苏叶、蝉蜕、僵蚕、白芍、柴胡疏泄肝风。较多慢性咽炎患者合并情绪异常,需注意疏肝理气,加以情绪疏导。慢性咽炎治本要注意扶正,多属于肺脾气虚,缓解期要注意健脾益气,药多用黄芪、太子参、黄精、灵芝等。

3 典型医案

3.1 医案1唐某,男,5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咽部异物感2个月余”2020年1月6日就诊。患者自诉2月前感冒后出现咳嗽至今,咳黄痰,咽部异物感,自觉异物感位于舌根后咽喉部,咳出黄色黏痰,间有鼻塞,流黄鼻涕,无鼻后滴流感,大便偏干,查体鼻腔黏膜充血明显,咽部充血,咽后壁呈鹅卵石样改变,既往有“鼻窦炎”病史,舌红,苔黄,脉滑。诊断考虑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医属于久咳,外邪不解,痰热蕴于肺鼻,拟方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12 g,杏仁15 g,石膏30 g,牛蒡子20 g,射干12 g,桔梗12 g,鱼腥草20 g,苍耳子6 g,辛夷10 g,浙贝母20 g,紫菀30 g。中药配方颗粒口服,3剂,3 d后复诊,患者诉症状明显缓解,已经无咽部异物感,无鼻塞,咳嗽偶数次,再服用3剂,症状完全消失,后拟方黄芪15 g,生地黄15 g,白术10 g,防风10 g,苍耳子10 g,辛夷花10 g,牛蒡子10 g,白花蛇舌草15 g,陈皮10 g,芦根10 g,桃仁10 g,薏苡仁15 g,桔梗10 g。继续调理1个月余,随访半年一直无发作。

按:患者咳嗽,黄痰,伴有鼻塞,流黄鼻涕,病史长达2个月,考虑鼻-鼻窦炎引起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痰黄,咽部充血,舌红,舌苔黄,脉滑,辨证属于痰热蕴于鼻肺,拟方麻杏石甘汤、苍耳子散加减,咽部异物感明显,加射干、桔梗、牛蒡子化痰利咽,症状缓解后,换用玉屏风散补气健脾,合用苇茎汤清热化痰排脓清除余邪,加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白花蛇舌草尚能增强免疫,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2 医案2徐某某,女,28岁。因“反复干咳咽痒2个月余”2019年10月12日就诊,患者诉2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咳嗽,起病初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自服药物后症状缓解,但遗留咳嗽一直未痊愈,咽痒,白天、夜间均刺激性呛咳,偶有少许清鼻涕,多次就诊于外院,经“止嗽散”等中药处方治疗1个月症状时好时坏,一直未痊愈,现就诊,查看鼻腔黏膜苍白,咽部无充血,可见少许淋巴滤泡增生,舌质淡红,舌苔薄,有齿痕,脉沉细。考虑此病为咽炎所致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辨证属于阳虚寒凝。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蜜麻黄8 g,淡附片10 g,细辛5 g,甘草10 g,桂枝10 g,白芍10 g,五味子10 g,紫苏叶10 g,法半夏20 g,蝉蜕10 g,僵蚕10 g。中药配方颗粒口服,6 d后复诊,患者诉症状明显缓解,继续原方调理6 d痊愈。

按:此病诊治笔者继承徐师经验,先辨病后辨证,辨病属于咽炎所致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辨证为少阴阳虚寒凝,拟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加减,方中重用半夏,消除患者咽部异物感,加蝉蜕、僵蚕增强抗过敏,且二味能较好缓解呛咳症状,收效迅捷。

猜你喜欢

苍耳子异物感咽炎
咽喉异物感是怎么回事
高建忠用苍耳子散治疗鼻渊的临床体会
火鍉针滑烙刺治疗慢性咽炎验案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带刺的苍耳子
苍耳子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衍生化GC-MS同时测定苍耳子中14种脂肪酸的含量
冬季霾尘重 怎样才能消除喉咙异物感